我国家庭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Trend Analysis of Family Pension Services in Our Country—Based on CiteSpace Visual Knowledge Map Analysis
DOI: 10.12677/AR.2023.102032, PDF, HTML, XML, 下载: 328  浏览: 814 
作者: 余康慧: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家庭养老服务计量分析知识图谱热点Family Pension Servi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Knowledge Map Hotspots
摘要: 本文使用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软件,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家庭养老服务”为检索词,共检索到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19日的1353篇文献,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作者和机构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对家庭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图谱可视化和综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家庭养老服务经历了巩固阶段、探索阶段、发展融合阶段,研究热点围绕“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展开,伴随着老龄化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养老服务的需求,开始出现“医养结合”、“互联网+”等新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跨领域、多元化家庭养老服务是该领域今后研究发展的趋势和热点。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iteSpace visual graph analysis software, takes CNKI database as the data source, and uses “family pension service” as the search term to retrieve a total of 1353 documents from January 1, 2000 to May 19, 2021. Through keyword co-occurrence analysis, keyword clustering analysis, author and institution analyses, keyword burst analysis, and keyword timeline analysis, this paper visualizes and reviews the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home-based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mily pension service in my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a consolidation stage, an exploration stage, and a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stage. The service model is no longer sufficient to support the needs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new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 models such as “combination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and “Internet+” have begun to emerge. Cross-domain and diversified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are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rends and hot spots in this field.
文章引用:余康慧. 我国家庭养老服务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 老龄化研究, 2023, 10(2): 250-263. https://doi.org/10.12677/AR.2023.102032

1. 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到203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家庭养老重新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来,在政策大背景的支持下,有关家庭养老服务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些数据政策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这也意味着养老需求日益增大,养老服务供给面临的缺口越来越大,但养老保障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催生了人们对工业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的反思。本文运用CiteSpace对中国家庭养老服务近二十一年的有关热点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讨家庭养老服务发展的有关热点与问题,为中国重构家庭养老服务提供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与文献来源

2.1. 文献来源

基于数据的权威性与可获取性,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总库(简称为CNKI数据库),以2000年1月1日~2021年5月19日为检索日期,以“家庭养老服务”为主题进行检索,统共检索到1353篇文献,剔除外文文章、会议、报纸等,最终确定了1353篇文献,将这些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主题等导出为RefWorks格式。

2.2. 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美国德雷克赛大学陈超美教授团队所研发的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所选择文献的关键词、作者、合作机构等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包括共现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 [1] 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趋势、不足有更好的把握,发现该研究领域的新动态。

3. 研究结果

3.1. 时间分布

家庭养老服务主题相关文献年度发表趋势如图1所示。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到2021年5月,所以图1中2021年论文数为预估值。从图中可以看出,家庭养老服务文献数量呈总体上波动式上升的趋势。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0年到2009年,该阶段为家庭养老服务的研究起步阶段,发文量较少并且增长较缓慢,2000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可见家庭养老依然是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关家庭养老服务的文章开始逐年增长。

第二阶段为2010年到2016年,在这个阶段发文数量快速增长,这是由于国家在2015年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第二次修订后,重新强调家庭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关键地位。“十三五”规划从国家层面将养老模式确定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体系,所以有关家庭养老服务的文章快速增长,并在政策出台的后一年——2016年迎来了发文量峰值。

第三阶段为2016~2021年,这一阶段发文数量有所下降,趋于平缓,基本维持在100篇左右。这是由于学界对政策出台的效应变弱,学界对家庭养老服务单个主题的关注稍减弱,更多得将关注点转移到整体养老服务的发展板块,家庭养老服务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不单单只是研究家庭养老服务。

Figure 1. Number of subject documents on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from 2000 to 2021

图1. 2000~2021年家庭养老服务主题文献数目

3.2. 研究者分布

将2000年~2021年数据按照每一年进行时间切分,节点的类型设置为Authors,其他保持默认值,绘制如图2所示的图谱,节点为202个,连线为52条,合作网络密度为0.0026,家庭养老服务研究者分布较为分散,作者之间的连接较少,主要以点状图呈现出来,说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比较少,都是以独立个体为单位研究,彼此之间缺少合作与联系。

将研究者合作网络中排名前10的研究者信息用表格形式呈现,如表1所示。在个人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黄建元,其论文产出为6篇,排名所有作者中的第一,其首次发论文时间在2004年,时间较早。在团队合作研究中,密度相对较高的研究者合作团队包括湖南财经学院团队、安徽农业团队和东南大学团队。这种情况可能与选取的样本量有关,限定检索词“家庭养老”的范围较窄,特定研究“家庭养老”的作者不是很多,主要以研究养老服务为主,里面包含着“家庭养老”,不在本次的检索范围内,因此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的穆光宗、中国人民大学的姚远等养老服务领域里面的著名学者并没有出现在此次统计之中。

Figure 2. The co-presentation of the authors of the literature study on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s

图2. 家庭养老服务文献研究作者共现图

Table 1. Information of the top 10 researchers in family pension service

表1. 家庭养老服务排名前10的研究者信息

3.3. 研究机构分布

将2000~2021年按照每一年切分,节点的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提取切片值设定为50,其余保持默认,研究机构分布网络节点代表机构论文的产出量,节点越大产出量越大,节点颜色从冷色调到暖色调的变化表示时间从前期到近期的变化,节点间的连线则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结果如图3所示,其中网络包含节点215个,连线0条。目前关于失能老人的研究团队主要以人文社科类高校和党政机关研究所为主,主要包上海市人口发展研究中心、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社会发展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其中上海市中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所以上海作为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其人口研究机构在家庭养老服务研究上有较为突出的表现。总体而言,国内关于家庭养老服务研究成果主要以独立机构发表为主,没有存在合作关系。这说明,目前该领域机构间合作连线较少,还未形成成熟的机构合作网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术合作,才有利于家庭养老服务未来更进一步跨专业、跨领域的研究。

Figure 3. Co-occurrence chart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 literature research institution

图3. 家庭养老服务文献研究机构共现图

4. 研究热点和趋势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对家庭养老服务主题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将家庭养老服务相关文献输入citespace中进行转换,将2000~2021年按照每一年切片,节点为关键词(keyword),选取词频 ≥ 50,其余保持默认,结果如图4所示,共生成591个节点,1573个连线。

按出现频次排序位于前10位关键词依次是位于前10位的关键词依次是家庭养老、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养老模式、老龄化、社区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其中家庭养老出现302次,居家养老出现277次,人口老龄化出现186次,位居前三,如表2所示,代表了该领域的主要关注热点。带有“社区”的关键词词频总共出现了271次,带有“居家”的关键词词频总共出现了368次,这表明家庭养老服务与社区和居家密不可分。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也的提供形式越来越多样,在2006年老龄委颁发的《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养老服务业”的概念,强调要实现养老服务的多种方式供给,要求建立“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支持逐渐收缩,其功能由以经济供养为主逐渐转向以精神慰藉为主,社会化的养老保障服务逐渐发展。以“家庭养老”为基础转变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反映出为老龄群体提供服务的责任不再由政府和家庭单独支撑,而是包括政府、社会、社区、市场、家庭等各个不同层次主体来共同承担,也折射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思路转变 [2] 。

Figure 4. Key words co-occurrence map of family pension service

图4. 家庭养老服务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2. Keyword analysis of family pension service

表2. 家庭养老服务关键词分析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家庭养老服务主题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时间切片设置为一年,将家庭养老服务相关文献输入CiteSpace中进行转换,将2000~2021年按照每一年切片,节点为关键词(keyword),选取词频 ≥ 50,其余保持默认,进行聚类,选取前十个聚类词,结果如图所示。反映了近二十年家庭养老服务的研究热点,具体而言,家庭养老服务形成了10个聚类群体,包括,#0老年人口、#1社区养老、#2农村老年人、#3老年人、#4居家养老、#5社区养老服务、#6养老、#7问题、#8养老服务、#9社区居家养老、#10养老需求(见图5表3所示)。

通过分析可知,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一阶段中国养老服务业快速且高效发展时期,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基础上,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足,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资源供给不足,于长永(2017) [3] 认为由于家庭养老供给主体为老人家庭成员,家庭规模的缩小弱化了精神慰藉功能,外出务工弱化了经济支持,导致家庭养老呈现全面弱化的趋势家庭养老功能开始重新被重视起来,更加重视家庭养老服务形式的创新,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共同发展,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水平和服务获得感。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 map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

图5. 家庭养老服务关键词聚类图谱

Table 3. Cluster analysis of family pension services

表3. 家庭养老服务聚类群分析

4.3. 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

对家庭养老服务进行关键词时区图谱分析,时区图谱又称“TimeZone”,这种时区图谱展示的是关键词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的演进,图以关键词出现年份为标记点,以出现频率为累积量,能够反映我国家庭养老服务研究发展的热点变迁与演变,如图6所示。同时结合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将中国对家庭养老服务进程分为三个阶段,研究详情见后文。

Figure 6. Key words of family elderly care service time zone map

图6. 家庭养老服务关键词时区图谱

4.4. 关键词突现分析

对家庭养老服务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生成关键词突现报告,整理前15位高强度关键词突现,如图7所示,突现年份段越长,表示该词频在学术领域越受重视,也能够更加精准地划分家庭养老服务的演化阶段。从时间分布上来看,结合关键词时区分布图再根据关键词突现的时间,可以将家庭养老服务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巩固阶段

第一个时间段为2000~2010年,这一阶段的关键词以社区服务、老年人、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为主。国内学者基于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化工作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的政策,肯定了家庭在养老服务的主体地位,拓展了家庭养老服务供给渠道。学界开始将社区纳入养老服务的范畴,作为家庭养老服务的补充,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养老责任共担,家庭养老社会化方向日渐明晰。

2) 探索阶段

第二阶段为2011~2014年,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突现,在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强调要积极应对老龄化,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家庭养老服务更加坚定了向社会化转变的方向。同时纲要首次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开始被纳入到研究的考虑范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组织也在不断完善,社区、疗养院等组织也能够提供养老服务,所以学界认为此阶段养老责任主体已由以家庭为主转向市政府、社会、家庭责任共担。梁永郭、段春颖(2013) [4] 指出,老人的经济支撑不再只是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子女,而是政府给与的生活补贴和退休金,精神慰藉也不只是来自于子女,更大程度上来自于社区和社区的各项服务。这种组合地养老模式分散了家庭在经济供养于精神慰藉上地主要输出,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有很大地不同。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打造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

3) 发展融合阶段

第三阶段为2015年以后,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多元化、影响因素、医养结合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更加重视家庭养老服务形式的创新,向精细化、精准化发展。这是由于传统家庭养老服务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最为突出的便是资源供给基础削弱,龙玉其(2020) [5] 认为家庭养老服务陷入重重困境:a) 无奈:子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b) 无能:子女收入有限、住房条件不足;c) 无为:子女恶意逃避养老服务责任。其中专业化服务供给尤为欠缺,家庭对于老年人健康医疗照护的专业能力远不如其所提供的情感慰藉服务能力,康复护理、营养锻炼方面的服务需要专业人员的协助才能够完成,王杰秀(2020) [6] 认为老年人寿命延长致使人口老龄化与照护需求之间的关系有了变数。最后家庭养老的问题也伴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出现,凌文豪(2020) [7] 从收入、机会、环境、教育等方面来看,城乡人口发展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会代际传递,乡村进一步失去了对广大年轻劳动力的吸引力,导致家庭结构的分裂,使得家庭养老由于失去最重要的供养主体而难以为继。

2020年以后,“家庭养老”关键词突现,说明家庭养老在养老服务供给板块重新被重视提及起来,这也与孝道被重提有关,2021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纪委机关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让新时代家庭观成为亿万家庭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学界也重新将传统孝道文化与家庭养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家庭养老也注入了新的理念,出现了“医养结合”“多元化”“影响因素”等关键词,这是由于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医养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这些观念丰富了家庭养老服务的内涵,大大提升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Figure 7. Report on the top 15 key words of family pension service research

图7. 家庭养老服务研究关键词强度前15位关键词突现报告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2010~2021年有关“家庭养老服务”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家庭养老服务领域缺乏核心研究者,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合作。自2000年以来,家庭养老服务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一般较少,大多数都是2篇以下,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很少,并且没有形成较好的学科互补,主要都集中在同类型的主题,研究机构之间更是没有合作。现如今,多元化养老模式成为研究热点,要求加强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加强跨学科交融,如与医疗相结合的“医养结合”、与计算机学科相结合的“互联网 + 养老”等,政府也应积极搭建跨地区、跨学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大研究的资助力度,运用各研究人员的学科特点与专长,进一步推动家庭养老服务学术研究成果更上一层楼。

在家庭养老服务研究热点上,发现家庭养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人口老龄化一直是该领域的关注重点。此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是今后家庭养老服务创新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服务不足的补充。

在家庭养老服务研究趋势上,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2010年巩固阶段,研究者主要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养老责任共担,表明家庭养老社会化方向日渐明晰,第二阶段为2011~2014年探索阶段,研究领域集中在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打造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第三阶段为发展融合阶段探索融合阶段,研究者开始探索“医养结合”“互联网+”等新的家庭养老服务形式,多元化、跨领域发展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

5.2. 展望

2021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人口比例上升至18.1%,已经进入明显的老龄化时代,完善和改进家庭养老服务模式迫在眉睫,同时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将养老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推进,并制定“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广覆盖,国家也从政策上在大力推进家庭养老服务的发展,基于文献计量方法把握目前我国家庭养老服务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趋势,有利于发现目前研究中的主要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可以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借鉴。

通过对关键词、时间顺序的分析加之以文献阅读,学者提出了许多新型的家庭养老模式,这也是当下家庭养老服务的讨论热点。

5.2.1. 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2019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实施“互联网 + 养老”行动,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在2016年就有学者提出智慧养老得概念,翟振武(2016) [8] 认为新一代老年人文化水平更高,且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通过物联、互联以及智能等信息技术集成,融入“互联网+”理念,将有助于老年人口自理状态预期寿命的延长,进而有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老年照料负担。比较受认可的是左美云(2017) [9] 提出的“智慧养老”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围绕老人的生活起居、安全保障、保健康复、医疗卫生、娱乐休闲、学习分享等各方面支持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和管理,对涉老信息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使这些技术实现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一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利用老年人的经验智慧,使智慧科技和智慧老人相得益彰,目的是使老人过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更有价值。

5.2.2. 购买上门服务养老模式

随着经济和养老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上门养老服务逐渐商品化,成为家庭养老服务的一种新选择。黄健元(2020) [10] 认为家庭养老形式趋于多元化,较高收入的老年人对基本需求之外高质量的养老、助老服务提出了要求,部分家庭子女出现为老人购买居家上门服务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这是一种将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嵌入家庭养老中的新型家庭养老方式。上门养老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更多的是来着老年人自身的需求,而不是子女的安排,吴炳义(2018) [11] 老年人对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普遍较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上门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有很大的差异,政府应使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满足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此同时,上门养老服务也可以与智慧养老服务结合起来,形成更完善的服务机制,雍岚(2018) [12] 着力加强上门服务和租赁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在推进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工作时,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健全上门服务机制,改善服务预约系统,增加上门服务人员,丰富上门服务内容,同时增加可租赁设施,让老年人更方便、快捷地享受上门服务和设施租赁服务。

5.2.3. 医养结合模式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布《关于印发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医养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城乡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情况下,苏岱(2018) [13] 认为社区和街道应积极整合养老和健康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就医指导、应急处置就医等医疗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护理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的认知水平。方红(2021) [14] 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进行衔接、融合,基于医养结合模式下为住养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所需的基本服务,全科团队提供救护、体检、保健、长期照护等专业服务外,更有意义的是开展了基于健康评估基础上的全面健康管理实践,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服务政策和范围提供依据。

5.2.4. 家庭家教家风模式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孝道文化中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养老服务供给基础。即使在现代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在不久的将来养老服务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现有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所提供的养老服务能力,势必不能满足如此庞大的养老需求,社会养老服务势必会面临着供给能力不足的压力。最终解决中国普通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将会是一个个市场参与主体、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

通过对传统孝文化理论的宣传,可以推动家庭养老体系再构建,李升(2018) [15] 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家风建设就是要建设家庭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明确认知并遵循的规范文化,其重要内容就是以孝文化支撑的家庭文化建设。米莉(2020) [16] 强调以家风教育为主线的导向机制,作为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对家庭成员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视中华传统美德中关于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等伦理观在家庭中的传承,着力培育优良家风。马姗伊(2021) [17] 认为教育引导和法律强制性要求相结合,完善老年人维权机制,加强家庭建设,树立良好家风,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5.2.5. 健康家庭养老模式

在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了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并且“健康中国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而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则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中之重。同时2017年国家卫计委、全国老龄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指出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老年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我国老龄化新常态背景下,老年群体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国家的基本战略任务。

在此之后,学界也对老年人健康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讨论。家庭养老服务在老年人健康照顾上存在的问题也突现出来,任欣(2019) [18] 张良文(2021) [19] 认为我国失能老年人照护方式仍以居家照护为主,但我国当前存在家庭赡养功能弱化、失能老年人带病生存周期延长等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因此,随着多元化家庭养老模式的观念提出,如何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健康家庭养老服务成为讨论热点,王晓晓(2021) [20] 指出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引入互联网,对居家老人进行健康体检、健康环境监测、远程看护、健康干预及健康评估反馈等,既能缓解目前居家养老服务供求不均衡的现状,也是“互联网+”在养老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有益探索。这也再次表明家庭养老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可分割,也要与“互联网+”等新概念新模式充分结合。

6. 总结

这些家庭养老模式对新时期该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不断深化家庭养老服务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目前的跨领域、多元化家庭养老服务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研究数量较少、分布零散、合作匮乏等问题,未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十二五”规划明确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确立为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上海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9073”养老服务模式,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在社区机构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院等机构养老,北京市在《关于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中提出“9064”养老服务模式,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这些养老模式表明家庭养老仍然是中国现阶段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并且受中国传统故土观念影响,大多数中国老年人不愿接受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以家庭为主、以社区为依托来颐养天年。

家庭养老仍是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养老形式,从家庭养老转向社会性养老是一个漫长的探寻研究过程,中国的现实状况也决定了家庭养老将在中国社会长期存在下去,家庭依然是当代社会最基础的基本单位,自然的血缘纽带、生育和抚养,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生活,使个人同父母之间结成所有社会关系中最为密切的深厚的关系,家庭对老年人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其他老年人社会保障系统和措施所代替不了的。今后中国的家庭养老服务事业将走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并存的养老服务发展道路,更加侧重于与现代互联网科技的结合,重视传统孝文化的教育、居家老年人的健康。中国家庭养老服务的建设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建立中国特色家庭养老服务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胡志刚, 王贤文.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2] 马岚.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政策演进和发展趋势[J]. 重庆社会科学, 2018(12): 16-26.
[3] 于长永, 代志明, 马瑞丽. 现实与预期: 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 2017(2): 54-67.
[4] 梁永郭, 段春颖.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展望[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4): 129-130.
[5] 龙玉其, 刘莹. 论立体式家庭养老服务支持体系的构建[J]. 湖湘论坛, 2020, 33(1): 110-121.
[6] 王杰秀, 安超. “元问题”视域下中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发展[J].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3):62-76.
[7] 凌文豪, 李鹏扬.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制度的嬗变及未来路向——基于家庭结构的视角[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0, 35(4):84-89.
[8]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3): 27-35.
[9] 左美云. 我对“智慧养老”的理解和发展建议[N]. 中国社会报, 2017-05-22(004).
[10] 黄健元, 常亚轻.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了吗?——基于经济与服务的双重考察[J]. 社会保障评论, 2020, 4(2): 131-145.
[11] 吴炳义, 李娟丽, 王媛媛. 老年人对社区上门医疗服务的需求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8, 35(2): 89-93.
[12] 雍岚, 王振振, 张冬敏. 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可及性——概念模型、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J]. 人口与经济, 2018(4): 1-11.
[13] 苏岱, 陈迎春, 高红霞, 李浩淼, 施利群, 常静肼. 以需求为导向的我国老年人医养结合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8, 11(5): 22-27.
[14] 方红, 姚红, 刘奕男, 朱灵, 陈林利.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健康现状和全科服务应对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 23(S2): 20-22.
[15] 李升, 方卓. 农村社会结构变动下的孝文化失范与家庭养老支持困境探析[J]. 社会科学文摘, 2018(4): 58-60.
[16] 米莉, 顿德华. 传统孝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实现机制[J]. 人民论坛, 2020(4): 140-141.
[17] 马姗伊. 人口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家庭养老支持体系建设研究[J]. 当代经济研究, 2021(3): 104-111.
[18] 任欣, 肖树芹, 范环, 吴瑛. 北京市社区重度失能老人居家治疗及需求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 2019, 33(18): 3238-3241.
[19] 张良文, 方亚. 2020-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J]. 中国卫生统计, 2021, 38(1): 39-42.
[20] 王晓晓, 郭清. 基于CiteSpace分析近20年国内居家养老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 41(16): 353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