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乡土文化的民宿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Studying of the Design Method of Homestay Buildings with Local Culture
DOI: 10.12677/Design.2023.82089, PDF, HTML, XML, 下载: 375  浏览: 3,162 
作者: 马景瑶: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乡土文化民宿建筑设计设计方法Local Culture Homestay Architectural Design Design Method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体验式乡村旅游与民宿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满足了人们对于乡土文化的需求。但是越来越多千篇一律的民宿出现,让人们认识到具有乡土文化民宿的缺失,如何让民宿建筑更具有乡土气息成为当前设计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文章首先阐述了乡土文化在民宿建筑设计中的意义,然后提出一些保留乡土文化的民宿建筑设计方法并结合一些具体的成功案例加以论述。以期有助于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乡村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Abstract: With the rise of rural tourism, experiential rural tourism and homestay have gradually risen and developed, meeting people’s needs for local culture. However, the emergence of more and more uniform homestay has made people realize the lack of homestay with local culture. How to make homestay buildings more local has become a problem worth thinking about in the current design. This paper first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culture in the design of homestay buildings, then puts forward some design methods of homestay buildings that retain local culture and discusses them with some specific successful cases. It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drive rural economy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文章引用:马景瑶. 保留乡土文化的民宿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 设计, 2023, 8(2): 692-69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2089

1. 引言

随着城市的喧嚣浮华,现代都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乡村的宁静与朴素。民宿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向了时代的黄金巅峰,演绎了一场人与自然交融的画面,引领着乡村面貌的转变,寄托着人们回归原汁原味的乡村休闲生活的美好愿景。民宿是旅游过程中住宿的一种形式,因每个地区地域文化特征的不同所呈现的样式与模式也各不相同。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民宿设计逐渐得到重视,具有文化特色的民宿设计既可增添民宿空间的观赏性与感染力,对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宣传文化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乡土文化理论阐述

2.1. 乡土的含义

“乡土”在地理意义是指人们长期生活居住的地方,实质上,我们认为“乡土”是一个更宏观、更宽广的概念,它不仅指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还涵盖在空间上形成的天然景观、地域风情以及生活习惯等要素 [1] 。

2.2. 乡土文化的概念

乡土文化是指在某一固定地区生活中,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习惯、特定的风俗、习俗。它产生在不同地域特定的历史、自然、气候、信仰、习俗等因素之中 [2] ,表现在生活、饮食、婚娶丧葬、建筑等方方面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2.3. 乡土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植根于乡村社会和农业文明的国家,如果不深入了解乡村,那就不了解中国文化,发展就会没有根基。因此乡村民宿的设计和建造以及乡村风貌的营造要立足于乡村文化的现实。乡村作为中国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文化的根,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作为承载时代生活记忆的场所,历史文化村落蕴含了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民居、乡愁情感、民俗民艺以及宗教礼仪等众多地域性文化基因。随着国家政策的介入和经济发展的冲击,落后的文化观念不断被抛弃与改造,但相当一部分的乡土文化依然存在,如尊祖敬宗、辈分文化、熟人社会以及公共舆论等 [3]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非但没有消逝,而且还在与现代文化生态互适的过程中进行着自我调整,由此凝练出的地域文化特质强化世居于此的村民以及“离土、离村”的原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感。作为承载历史记忆的场所,只有通过血缘的亲和力、对故土的眷恋、对祖先的崇拜以及共同的信仰、文化观念、行为习惯、情感模式等,才能让社会重新认识礼俗的意义和民族文化的力量。通过唤起人们对乡村风貌、乡土建筑形态要素和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才能延续和发展乡土文化内涵。

3. 乡土文化对于民宿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3.1. 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地域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自然表现、人文表现、民俗表现,这些不同的表现形成了独特的乡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独特的乡土文化表现形式与当地的地域环境进行融合,赋予了文化符号以地域性特色 [4] ,非常容易将现代人对以往生活元素的怀念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求唤醒。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加大了民宿方面的消费力度,正是基于其对原始淳朴生活的追求,对于恬淡惬意生活的渴望。所以,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民宿建筑设计中,可以促进当地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

3.2. 可以实现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

乡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离不开民宿这一载体。民宿设计人员深入到当地地域环境中,感受只有当地才有的人文习俗,与当地的村民进行深入的交流,并对当地的乡土文化元素进行搜集、参考以及借鉴,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民宿建筑设计当中,可以通过设计人员来实现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例如,湖南湘西的民宿建筑,设计人员对当地的竹子品种、村民的竹编工艺、传统的背篓故事等素材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素材搜集,并对其进行参考、借鉴,将其融入到民宿建筑设计当中。而设计人员了解、搜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进行乡土文化的传承。而将这些地域乡土元素融入到具体的民宿建筑设计当中,其实就是在进行乡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过往的旅客,可以在这样的民宿中体会到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并结合个人居住体验来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 [5] 。

3.3. 可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与酒店相比,民宿建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不单纯是商业化发展的产物,还有着浓厚的情感与精神。民宿的消费群体以国内外中层及以上阶层的年轻群体。他们在完成自身工作之余,就会产生体验“异域风情”的冲动。而乡土文化,蕴含着当地与众不同的文化内容,是当地人最真实、最自然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民宿建筑设计中,可以让我国其他地区的人更好的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产生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进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当中,将中国文化推广到全国各地。

目前,旅游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而刚刚兴起的名宿建筑设计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首先就是环境体制上的不完善,建筑设计标准不统一,导致了在民宿建筑设计上出现跟风的现象。其次,在大多民宿设计前期并没有经过统一地制定计划,设置定位,核算成本,也没有考虑到后期的宣传。对于民宿建筑本身只是外表上的翻新或者是盲目地照抄其他建筑设计,造成了在建成后吸引力不足而游客数量过少的后果。因此,在民宿设计前需要对场地的环境,人文,自然资源等乡土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分析,从而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民宿建筑。将乡土文化内化到民宿建筑里,可以更好地让民宿融入到环境中。这样的民宿就不仅仅只是具有住宿功能,还具有了特殊意义以及审美价值。

4. 在乡土文化的角度下民宿建筑设计的方法

4.1. 直接保护法

在乡土文化视野下,设计人员可以使用直接保护的方法进行民宿建筑设计。即如果旧有建筑比较完整,那么就尽量保护好旧有的房屋结构,尤其是一些残存的老壁旧瓦与夯土结构。在民宿建筑设计中保留这些旧有的建筑结构,可以在某一契机下唤醒旅客对以往时光的怀念,让旅客产生一种“逝者如斯夫”的感慨。而保留下来的建筑虽然不如新建的建筑完美,却会让人产生反复思考、深刻体会这一建筑背后的故事。旧有建筑,有着新建筑所不具有的情感体验。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对旧有建筑中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对完好部分进行保护层的涂刷,加强旧有建筑的保护。当地的政府部门也要制定出保护政策,引导当地居民和过往旅客对旧有建筑进行保护 [6] 。例如北京的姥姥家民宿,这座民宿的原有主体,是一个住过五代人的晚清大院。该设计方案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之上改造而成,并在很多地方都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原汁原味。走进这座民宿,最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被得以保留的低矮院墙以及并不宽大的门楼(见图1),但是正是这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主体更能契合“姥姥家”的主题,和很多人形成了儿时的共鸣。在建筑装饰材料方面,墙体保留原有的石头材质和土墙,门楼的墙体保留原有砖块,门楼顶部的青瓦虽已经破旧,但是很好的营造出了整体的建筑氛围,塑造出很强的故事性。将原有建筑的保留更是将当地特有的文化特色展现出来,院内的客房也是沿用原有的建筑主体进行加固,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的建筑样貌(见图2),建筑主体中的青砖、石材、木质传统窗户、木质屋顶搭建和青瓦都是能够体现当地传统建筑特色的材料,处处能够感受到浓郁的当地文化。

Figure 1. The gate of Beijing Grandma’s homestay

图1. 北京姥姥家民宿的大门

Figure 2. Room in Beijing Grandma’s homestay

图2. 北京姥姥家民宿的客房

4.2. 修旧如旧的方法

在乡土文化的角度下,设计人员可以使用修旧如旧的方法进行民宿建筑设计。所谓修旧如旧,其实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护和修复古建筑的主张。将其应用到民宿建筑设计中,指的是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对旧建筑的历史、艺术、材料、技术、色彩以及结构进行恢复,通过提升设计的还原度,来对历史建筑蕴含历史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最大限度的保护 [7] ,表达人们对历史遗产的尊重与爱护。例如,佛山市松塘村的积厚堂民宿,就对当地岭南传统青砖屋的风貌进行了完全彻底的保留。庭院是相对独立的,人们置身于庭院中,随处都可以看到青砖青瓦(见图3)。既有低调内敛的特色,又富含轻盈规整的审美特点。其室内布局也以青砖墙、红砖地、木梁青瓦为主,再加上一些古旧家具和装饰,人们完全可以体验到松塘村初建之时的宁静与美好(见图4)。

Figure 3. Landscape inside Jihoutang homestay

图3. 积厚堂民宿院内景观

Figure 4. Interior decoration of Jihoutang homestay

图4. 积厚堂民宿室内装饰

4.3. 新旧共存的方法

在乡土文化的角度下,设计人员可以使用新旧共存的方法进行民宿建筑设计。对此,设计人员可以从民宿形式与民宿功能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民宿形式方面,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材料、技术、色彩以及结构的应用,来进行新旧对比,进而营造出一种新旧共生的效果 [4] 。其次,在民宿功能方面,设计人员可以对原有的旧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功能的增加,提升民宿的舒适度,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广西兴坪的“云庐”民宿(见图5),是由几栋破旧的农宅改造而成。新建餐厅采用玻璃中轴门窗系统、便截面钢结构与毛石外墙、屋面陶土瓦形成材料对比,体现了一种低调的建筑语言。新老建筑形成延续了历史感和空间的对话,是本土文化和外来建筑文化自然和谐的基本表现。又如台湾的陈桑民宿,设计师以原有建筑中的旧红砖、旧木梁加上新的现代材料,突破了当地都市纹理的限制(见图6),更符合台南味道的生活空间。不管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城市肌理等方面,设计者一直强调城市历史与生活记忆,这个设计方案在记忆与创新之间,新与旧之间,保持一种顺势而为的态度。

Figure 5. “Yunlu” homestay

图5. “云庐”民宿

Figure 6. Chen Sang homestay

图6. 陈桑民宿

4.4. 乡土文化符号衍变的方法

在乡土文化的角度下,设计人员可以使用乡土文化符号衍变的方法进行民宿建筑设计。即对当地的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并从中提取出颇具代表性的设计元素,如屋脊或檐下的龙、狮子、麒麟;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象征高雅的莲荷以及海棠、梅花、竹等;有丰富的人物如文臣武将、男耕女织、五子登科、才子佳人等出现在屋檐下的牛腿和格扇门窗的绦环板上;有常见的回纹、万字纹、冰裂纹等几何形纹样等,然后在利用对比、重复、简化和渐变等方法实现设计元素的高度提炼与抽象处理,从而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元素在民宿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在淄博地区的陶瓷业快速发展,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窑炉,整个制陶地区窑炉林立、鳞次栉比,时至今日,仍有20多座窑炉被完整地保留下来,他们的制陶文化十分具有代表性也十分的深厚。因此在该地的民宿设计中,设计师在对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中采用匣钵、窑碛和黄板等材料(见图7),这些材料是由制陶时遗留下来陶辅材料是当地独特的设计元素,使得在此居住的游客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该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Figure 7. Building facade with saggar, kiln moraine, and yellow board

图7. 采用匣钵、窑碛和黄板的建筑外立面

5. 结语

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8] 。从民宿建筑设计入手,符合我国大力发展美丽乡村的大背景,体现了对地方乡村规划建设革新的重要性。将乡土文化融入到民宿建筑设计中,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实现当地地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基于保留当地乡土文化,民宿建筑设计可以按照直接保护、修旧如旧、新旧共存和地域文化符号衍变的设计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乡土的历史记忆,还能为旧场地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出符合现代人品味的民宿建筑空间,也是对乡土记忆、乡土文化的一种有效保护,供后人细细观赏品味。

注释

图1来源:https://www.sohu.com/a/468656303_124450

图2来源:https://www.zhongguofeng.com/minsu/50653.html

图3来源: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04/27/c393529.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图4来源:http://mt.sohu.com/20170426/n490835497.shtml

图5来源:文韬. 最美民宿[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7.

图6来源:文韬. 最美民宿[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7.

图7来源:王婧仪. 当代乡土民宿设计方法研究——以淄博地区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

参考文献

[1] 陈梦梦.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土文化在民宿设计中的运用——以杭州径山竹林民宿设计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7.
[2] 聂紫阳.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性民宿景观设计方法——基于中日案例比较研究[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重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1-13.
[3] 王丽洁, 聂蕊, 王舒扬. 基于地域性的乡村景观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园林, 2016(10): 65-67.
[4] 周聪. 文化视野下的民宿建筑设计阐述[J]. 设计创新, 2021(9): 125-127.
[5] 王勤书. 解析南方乡村民宿建筑与环境触合设计方法[J]. 建材与装饰, 2020(25): 45-46.
[6] 洪长瑾, 王安琳, 李浩, 等. 精品乡村民宿建筑设计方法与典型案例研究[J].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9, 27(5): 44-49.
[7] 王熠, 白旭.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民宿建筑空间设计探析[J]. 城市建筑, 2019, 16(12): 15-16.
[8] 匡丽春, 蒋鑫鑫. 永州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民宿改造设计与发展[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9(2):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