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及其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Digital Economy and Its Realization Path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6420, PDF, HTML, XML, 下载: 182  浏览: 388 
作者: 穆乐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数字经济数字基建乡村振兴Digital Economy Digital Infrastructure Rural Revitalization
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和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乡村振兴是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乡村经济,加快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加快渗透到广大乡村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Abstract: The world today is in the midst of a major change unprecedented in a century,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is accelerat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sluggish global economic growth, digital economy has become a new lever to pry economic growth and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countries to boost their economies.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propose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untryside is the weak lin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nized economic system, so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lies in revitalizing the rural economy, accelerat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agri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upgrading of agriculture, the comprehensive progress of rural areas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Currently, the digital economy is accelerating its penetration into the vast rural area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ountryside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to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穆乐华. 数字经济及其促进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3061-306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420

1. 引言

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后,国家更是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这使得乡村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迎来了新的使命。与此同时,网络直播带货、平台宣传、线上交易等数字经济正成为国民经济最有活力的部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经济相结合,催生出新产品与服务、新模式与行业,创造出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和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给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带来新机遇 [1] 。在数字经济为国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的同时,也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找到新的突破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提出加快乡村设施信息化,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乡村现代化发展 [2]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在之后的五年,加大农村信息化基建、农业农村云平台、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等数字经济所需要的基础体系的建设,使得农业数字经济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农业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70%。乡村数字化建设迎来政府和政策支持,正是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数字化在乡村经济的应用时机更加成熟 [3] 。

2. 数字经济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加速。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和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了解数字经济的特点,可以为更好地利用数字经济发展国民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当下,必须把握好数字经济的特点和历史性机遇,把数字化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让广大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4] 。

2.1. 数字经济的定义

自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网络基础设施不断被完善,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来寻找实体经济发展的新渠道。自唐·泰普斯科特提出数字经济概念以来,已经有许多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数字经济的定义。

数字经济是由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流程和电子商务三个部分构成的经济活动。这种数字经济的定义优点是构成明确,缺点是不便于数据统计。首先,Bukht和Heeks (2017)认为完全或者主要由基于数字技术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产出就是数字经济 [5] 。这种定义将数字经济分为三个层次,即核心部门或者数字部门;狭义的数字经济;广义的数字经济,即数字化经济。狭义的数字经济在核心部门之外包括各种直播平台经济、数字服务等。广义的数字经济在狭义的数字经济基础上还包含电子商务、工业4.0等。这种定义的优点是将一切涌现出的基于数字产品和服务的新型产业囊括进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7)将数字经济分为包括数字化融合在制造业、通信业以及服务业等基础部分和将数字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所增加的产出。这种分类方法得到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认同 [6] 。其次,中国在2016年《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指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7] 再次,数字经济是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投入带来的全部经济回报。数字化投入包括数字化设备、数字人力资本投入以及中间产品和服务。最后,在国外,2013年澳大利亚政府给出的数字经济定义为它是通过互联网、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网络化 [6] 。2015年欧洲会议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无数个且不断增长的节点连接起来的复杂结构 [6] 。2018年裴长洪、倪江飞、李越等学者从自然科学角度定义数字经济。认为数字经济强调的是,数据信息及其传送这一技术手段可以决定生产率,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可以渗透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生产劳动中,形成“互联网+”,在各种技术手段同时发挥作用的生产活动中,决定生产率高低的是数据信息及其传送这一技术手段,因此,这就是数字经济 [6] 。虽然以上定义各有侧重,且范围不同,但都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

2.2. 数字经济的特征

数字经济是一种基于信息通信技术,依靠互联网、电脑软硬件等与传统经济和服务结合而衍生出来的经济形态的统称。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一些经济活动的场所从实体转向虚拟。这打破一些固有的市场关系,使得经济活动的活动范围增大,流动性增强。数字经济对一般性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作为技术与要素、交易成本下降、数据累积与线上声誉机制、扩大市场。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经济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以及长尾效应等方面的特征也极为显著 [7] 。

2.2.1. 作为技术与要素

信息通讯等数字技术和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也是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发布,将数据列入生产要素。这表明在如今的社会上,数字化越来越重要,对各类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发展和获取效益,赢得竞争的重要因素,是决定企业获取利润的重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是一种技术驱动的数据要素。与一般的技术相似,在现实世界的经济活动中,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都是一种较为虚化的生产要素,需要依托一定的资本和劳动而存在,例如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的信息技术人才。数字经济以一种不可清晰量化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因而很难在劳动、资本、土地、一般技术等生产要素之外准确度量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的作用 [8] 。

2.2.2. 交易成本下降

交易成本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纳德·科斯1937年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最早提出的。交易成本,是指交易双方为了达成买卖合作,除了产品费用之外还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信息、做市场调查、进行质量检验、条件谈判、讨价还价、拟订合同、雇佣律师等操作,直到交易完成,在此期间付出的诸多代价就够成了交易成本。数字经济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搜集信息的成本,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大数据迅速找到交易双方,使得交易双方的信息平等交换,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信息搜集、讨价还价、拟订合同、合同监督等成本 [6] 。数字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物流行业高度碎片化得这种经营模式得到改善,提高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主要表现在:1) 互联网平台把各类企业和用户聚拢在同一个平台上,让他们建立直接联系,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搜寻成本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2) 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数字经济使得线上与线下、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之间实现了信息、资源、人员、物质等高效精准匹配。增加了交易的大量简便的可操作性,通过数字技术模拟实体交易操作,信息追踪和匹配促进交易进度可视化,加大交易效率。而且,经济数字化之后,供给方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能够更好满足需求的供给方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效率低、缺乏比较优势的供给方要么提升自己的效率,要么将资源转移到其他领域,从而大大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2.2.3. 数据累积与线上声誉机制

与传统经济相比,数字经济不仅拥有大量数据,而且这个数据是可以累积的,进而基于此形成了线上声誉机制,相比较线下的口碑机制,它具有清晰可见的数据支撑,传播方式使得这种声誉机制可以没有时间、地点等的限制,第一时间直观可见。减少了线下口碑搜寻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耗费。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线上评分数据的增多、用户的成熟以及线上制度的完善,线上声誉的可信性将更加稳健。

2.2.4. 扩大市场

数字经济具有时空不限的特点,有利于释放国内大市场发展优势。第一,数字经济衍生性市场。数字经济的分工不同于传统经济,会衍生出传统经济原本没有的一些新行业,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了市场边界。第二,数字经济维护和扩展原来市场。仅从既定市场的规模来看,线下有而线上没有的依然可以在线下存在,有市场替代但总体没有缩小既定的市场规模;线下没有而线上有的不断涌现,故市场在扩大。第三,数字经济培育和壮大市场潜力。在传统经济范式之下,有些市场混乱不堪、缺乏市场公信力,导致人们的潜在需求被抑制。数字经济有透明的交易和评价机制,可以把这些市场规范起来,不断培育壮大,以高质量低成本方式迎合人们的潜在需求。

2.2.5. 范围经济

数字经济之所以能够颠覆了原有成本、价格、数量的简单逻辑,实现“伴生利润来源”这种盈利模式,是数字经济将范围经济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的缘故。传统的范围经济是在平行供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以实现总成本降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传统范围经济产品相关性越强很强,范围经济的特征很明显,比如是电子产品。在数字经济时代,产品的相关性转向基于用户数量的规模经济平台企业是实现范围经济的条件,将范围经济产品的相关性降至了最低,这就极大地拓展了范围经济的应用范围,使其应用更加广泛,从而使其发展领域更多 [9] 。

3.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但由于乡村教育资源、工作机会缺乏等原因,使得近年来乡村的人口、资金等要素持续单向流出,乡村发展缺少人才、技术与投资,导致农业农村发展的严重滞后。在数字时代,互联网平台已经基本普及,打破了学习平台与工作地点的限制,与此同时农村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特点,吸引了人才与资金的注入,有效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以及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活力 [10] 。

3.1.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数字经济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融入乡村产业发展之中,通过数字技术、网络平台等催生多种复合产业形态,丰富了农村的产业模式,加快了乡村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为乡村振兴助入新动力。其一,数字经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以往产业空间限制的弊端,拓宽了生产活动的空间,扩展了乡村产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提升产业多样化的同时,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对条件;其二,大数据、智能设备及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解决了产品生产与购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完善产出预测机制,使得生产组织更精准高效。另一方面可以监测产业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安全;其三,智能化农具实现精准作业、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为农业生产节约了成本。互联网、物联网、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等降低了产品销售的成本,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双方受益,与此同时极大地促进了乡村产业实现规模经济,打破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扩大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群体;其四,将数字经济引入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产品与服务的种类。与此同时,极大吸引城市资本和人才流入,形成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11] 。

3.2.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生态宜居

数字经济改变了乡村之前的生产模式,造就了更加宜居的生态环境。一是数字经济为农业生产提供更精准的技术支撑,推进了农业智能化发展,使得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合理化,同时减少了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10] 。二是借助互联网、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对乡村生态资源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合理规划当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平台,在科学防范乡村生态污染的同时,提升了乡村的生态治理能力,建设“美丽乡村” [12] 。

3.3.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文化发展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巨大动力。一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乡村文化发展中,建设数字文化平台,可以为村民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提升村民文化素养,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造就独特的乡土文化 [13] 。二是乡村分布着众多的人文资源和历史古迹,通过将数字经济与乡村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建立乡土文化数字博物馆,将乡村的优秀乡土文化储存在其中,借助网络传播,实现乡村文化记忆的传承和发展 [12] 。三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智能工具被广泛使用的时代,乡村的人文工艺以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在社交媒体及短视频平台上快速传播,激发了手工艺人的创造力,推进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 [10] 。

3.4. 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

数字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乡村治理的手段,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一是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平台,包括土地资源、人口流动、业务办理、信息公开等 [10] 。二是充分发挥社交软件的优点,为村民提供了解国家政策、发表见解、谈事议事的平台,同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乡村事务的处理中,通过挖掘有用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科学的处理问题,同时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力保障。三是数字技术的使用增强了基层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提高了村民共建共享的意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极大的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 [13] 。

4.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中的实现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发展理念,背景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乡村是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振兴乡村经济,加快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正在加快渗透到广大乡村地区,数字乡村建设给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利用数字经济突破传统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供给模式,实现经济与文化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4.1. 数字经济催生新兴的乡村产业形态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要实现优化乡村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拓宽乡村经济增收,构建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数字经济是融合数字化和传统经济的融合,它是以乡村不断提高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工具为前提的,可以加速人力、物理、技术和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和城镇的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之间流动。农村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乡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生产关系发生变化,使得传统的农村农业衍生出了新的经济模式和发展形态,实现农村内部产业多样化,也加速了农业与工业和服务业三种产业之间的交融,拓宽了农业产业链,出现一大批新型的数字产业、数字产业模式等。

4.2. 加速推进数字基建建设

数字基建作为“新基建”的内核是数字社会的基础设施,具体来看,数字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3个方面的内容,以5G网络、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为其中代表。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对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正式作出解读,指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 [14] 。当代我国已从工业经济逐步迈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也随之变化。数字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可为中国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数字转型的重要支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乡村产业缺乏市场和受地域限制的缺陷与数字经济打破地域限制,扩大市场的特征刚好互补,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大力发展数字基建,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做支撑,因此,加速推进乡村数字基建势在必行。数字经济也将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推动力 [15] 。

4.3. 建设农村数字文化产业

数字文化产业是数字化背景下数字经济与传统文化产业融合升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将传统文化创意内容和数字技术进行融合,以数字化设施和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范围主要涵盖游戏、影音、互动娱乐、科普等,在教育、出版、文学、戏剧表演、典藏等传统领域也有渗透,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实现跨界融合,具有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文化核心领域创造的增加值为27,522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8%,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和创意设计服务占比超过10% [16] 。这些产业的高增长都与数字化技术助力文化行业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数字经济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和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17] 。长期以来,乡村的发展与振兴更多注重实体经济层面,文化艺术等传统产业还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文化产业一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弱项。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确实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时,将城市文化带入乡村,对原有本土的乡村文化造成了影响和冲击,淡化了原有乡土文化。有学者指出,当前乡村文化建设仍然存在文化建设理念与乡村社会变迁不适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力不足、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不足等问题 [18] 。二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强大的技术支持,而乡村由于发展落后,人才流失严重,技术、设施等不足,村民购买力不足,使得乡村的文化产业发展遭遇阻碍。发展落后的乡村反过来造成乡村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人口流失,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加剧了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和加剧城乡差距的问题。因此,广大乡村地区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相反,数字经济的虚拟性、跨界性和时空不限的特征正好可以弥补目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克服因人才技术、消费群体上限制的困难。加大乡村数字化建设与乡村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适合振兴乡村的重要渠道。

与传统文化产业相比,数字文化产业可以升级乡村文化产业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促进农村文化产业与其他劳动要素的融合发展。从长远来看,文化产业在以数字乡村的建设基础上,弥补了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不足等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3] 。

4.4. 鼓励人才下乡和加大补贴数字农业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踏步的发展使得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乡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资源较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受到抑制,发展数字经济困难重重。因此,2020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培养知农爱农的人才以推动科技应用到田地间的文件。一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类专业人才可以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构建数字乡村做贡献。二是要大力支持下乡人才创业,通过各种政策倾斜,吸引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下乡创业。三是通过召集专业人才对村民进行专业培训,为村民普及基本网络知识,传授数字产品的使用方法,助力数字乡村的构建 [19] 。

建设数字乡村,各级政府要在宏观层面给予经济引导。一是大力补贴发展农业和农村的数字经济建设项目。二是划拨资金到乡村用于乡村数字基建及进行数字农业专业的营销和技术培训。三是对数字农业类的企业、个人实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为乡村数字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发展路径。

5. 结论

数字经济是一种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更高级的经济形态,在资源配置、渗透融合、协同等方面的能力空前提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已成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力量。数字经济主要依靠无形资本投入进行建设,依靠虚拟市场进行交换,依靠线上平台进行销售和购买,打破了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更有利于乡村各种产品的售卖。数字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城乡界限,形成优势互补、共创双赢的城乡关系。在数字经济中,平台企业成为生产交换的主体,生产过程以生产主体的个人意愿参与为主,分配中无形资产报酬高于有形资本。数字信息产业具有生产效率高、跨界性强等特点,是未来重要发展领域。最后,数字化与传统经济相互融合渗透,扩大了市场,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将数字经济融入乡村的经济发展中,加快数字基础建设,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做好政府政策保障、吸引资本入驻,加快乡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和振兴的有效路径 [20] 。

参考文献

[1] 周新德, 周杨.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障碍与路径研究[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 46(5): 21-26.
[2] 吴晓曦. 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西南金融, 2021(10): 78-88.
[3] 李翔, 宗祖盼. 数字文化产业: 一种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37(2): 74-81.
[4] 张晨欣.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1): 5-10.
[5] 李晓华. 数字经济新特征与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形成机制[J]. 改革, 2019(11): 40-51.
[6] 裴长洪, 倪江飞, 李越. 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财贸经济, 2018, 39(9): 5-22.
[7] 李玉清. 数字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 当代经济, 2019(7): 18-20.
[8] 夏杰长, 刘诚. 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 作用路径与政策设计[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 42(9): 3-13.
[9] 杨新铭. 数字经济:传统经济深度转型的经济学逻辑[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 34(4): 101-104.
[10] 贺卫华, 赵琭嘉.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6): 14-21.
[11] 郭朝先, 苗雨菲. 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机理与路径[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1): 98-108.
[12] 范玉茹, 刘金方.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J]. 农业经济, 2023(4): 41-43.
[13] 肖若晨. 大数据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策略[J]. 中州学刊, 2019(12): 48-53.
[14] 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J]. 中国总会计师, 2020(4): 11.
[15] 郭朝先, 王嘉琪, 刘浩荣. “新基建”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20(6): 13-21.
[16] 国家统计局. 2018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48% [EB/OL]. http://www.stats.gov.cn/xxgk/sjfb/zxfb2020/202001/t20200121_1767752.html, 2020-01-21.
[17] 范周. 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1): 1-7.
[18] 陈叙. 新中国70年来乡村文化建设的历程与走向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 2019(6): 142-144.
[19] 邹辉.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方略[J]. 农业经济, 2021(2): 46-47.
[20] 陈福中. 数字经济、贸易开放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J]. 兰州学刊, 2020(11): 1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