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视角下《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Liberal Arts Physics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WOT Analysis”
DOI: 10.12677/AE.2023.136579, PDF, HTML, XML, 下载: 262  浏览: 363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尹文卓:安徽大学商学院,安徽 合肥;孟凡明*: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关键词: 课程思政文科物理SWOT分析法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Liberal Arts Physics SWOT Analysis Method
摘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的建设。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文科物理》的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基于SWOT分析法提出:利用好《文科物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加强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充分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hina p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of liberal arts physics i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it is proposed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meeting point between liberal arts physic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cognition and atten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lly ta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ources contained in the course,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尹文卓, 孟凡明. “SWOT分析”视角下《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思路[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647-36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79

1. 引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贯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环节,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下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思政类课程教育,课程思政成为向学生输出思政理念的重要阵地。

课程思政就是要通过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学术导向,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本文将以《文科物理》课程为例,运用SWOT理论,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中遇到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挑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2.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情况的SWOT分析

2.1. 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SWOT和竞争情报专家J.T.O.Ward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 [1] 。SWOT分析法利用系统的视角,综合分析了研究对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采取严谨的分析手段,系统地总结、分析、推断,最终形成了一系列客观的、系统的、可靠的评价,这些评价可能具备较强的客观性,但也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偏差,需要综合分析多个因素,综合评价,最终形成客观、系统的评价,为决策提供依据。

2.2.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部优势

2.2.1.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青年教师的教学标杆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能力的“输出”,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青年教师学习能力强、善于接受新事物、关注学术前沿,是各大高校花极大精力培养的人才。然而青年教师由于工作经历较少、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在课堂教学表现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

《文科物理》课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安徽大学重点建设的课程,由于其教学理念先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在我校课程教学水平评估时常被作为正面案例展示。

年轻教师是我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可以从该课程中吸取营养,掌握教学规律,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可以胜任本学科的教学工作,并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另外其年龄和性格与高校学生相近,往往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2.2. 备受瞩目的选修课程,不同专业的群英荟萃

《文科物理》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以其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和严谨科学的学科内容备受瞩目,许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慕名而来。

不同的专业造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交流,学生之间不同思想发生碰撞,这样不仅实现了本专业知识的拓展,也能开阔视野,体会到其他专业的精髓,用相异的视角和思想去思考问题。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科的教育作用和综合效应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价值认同,文化自信,体会到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2.2.3. 自由开放的翻转课堂,极小阻力的互动交流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随着这些改革,教育工作者或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法上也发生了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陈述走向交流,从单向传输走向双向互动。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展开协作学习,从而实现不同知识领域的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科物理》意在通过“翻转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启发学习者的主动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2.3.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部劣势

2.3.1. 专业性强,思政融合困难

《文科物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物理学知识为中心,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而思想政治教育却很少被提及。因为课时少,课程内容多等客观因素,导致专业课老师对思政要素与教学融合的把握不到位,有些人顾此失彼,有些人过犹不及,这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影响很大。

怎样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如何将课程思政要素有效地融入到专业实践课程中,从而培养出思想路线正确、基础知识扎实的人才,这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3.2. 西方理论,中式内容短缺

本课程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这些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国家的科学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当前的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介绍较少。

在进行教学时,除了教授西方的科技知识之外,还不可避免地要教授一些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在本课程中所接触到的法则、原理、反应等,大部分都是由西方的学者所发现,然后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对于西方的科学成果和发展,有着一种盲目的崇敬之情。然而,当今社会,大学生们需要一种有效且健康的思维模式来指导自身发展,避免被外来文明和思想所左右,从而陷入一种被动地接受和被动理解。

因此,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进行辨证的思维,指导学生们对专业课程中的西方文化要素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2.4. 《文科物理》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机会

2.4.1. 国家宏观指导,高校积极响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升到战略高度,习主席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强调大学教育应该参与“以人为本”,从而推动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达到更好的水平 [2]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晰了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和路径遵循,开启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格局 [3] 。

各地高校积极采取行动,以长安大学和西南大学为例,校方以“思政元素”为指导,积极推进《课程思想建设方案》,以及“思政元素”为指导,努力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4] 。

2.4.2. 新媒体技术发展,助力课程改革

现代社会已经走向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媒体时代,这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工作效率,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获取资讯的渠道。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技术构建在线课程,如慕课、微课,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主学习。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也让学生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教师通过互联网平台与进行课程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和内容,最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

2.5. 《文科物理》思想政治教育外部挑战

2.5.1. 泛娱乐化,抢夺教育时间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娱乐新闻已经成为热搜榜的主要内容,这类新闻大多把目光集中在人气明星和娱乐八卦上,这导致了许多本应受到重视的社会问题被大众忽略。

此外,教育也承受着来自娱乐资源带来的冲击,面对着网络环境中的诸多诱惑,许多学生抱着查找资料的目标打开电子设备时,往往被八卦消息弹窗、精美游戏界面以及许许多多的消息回复抓住了注意力,最后把安排好的学习时间浪费在许多不相关的事情上。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很可能会对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怎样才能把新媒体变成一种理性的教育工具,成为了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5.2. 文化融合,易受外界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来文化的迅速渗透和影响,对我国传统文化构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催生出“文化失语”这一全新的思想 [5] 。

以韩国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来说。近几年,韩国偶像剧、流行音乐、综艺节目以其“大胆、尖锐”的风格在我国取得极大的关注度,其中影视剧中同款服饰一度被卖断货。新的社会现象催生出新的词语,“韩流”一词是作为对韩国文化风靡、流行的一种统称应运而生,并在网络媒体中频频出现。国内年轻人竞相模仿,争做能代表韩国流行文化的“哈韩族”。不仅韩剧剧中人物的生活方式、行为姿态、饮食口味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更是掀起“整容热”这种与我国传统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相悖的行为。

教育如何在高度传播的音乐、电影中突出重围,让“失语”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3. 《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优化策略

在对文科物理课程SWOT分析基础上,构造SWOT矩阵,进而得出具体的优化策略,即SO战略,运用外部机遇,发挥内部优势;WO战略,利用外部机遇,克服内部劣势;ST战略,即发挥内部优势,规避外部风险;WT战略,克服内部劣势,规避外部挑战。表1列举了这些有效的策略。

Table 1. SWOT analysis matrix

表1. SWOT分析矩阵

3.1. SO战略:学校加大投入,拥抱新兴技术

维持课程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首先,加大对本课程的投入,为课程的教学配备一定的教师,增加课程数量和课程知识,探析并制定相关的课程规划、教学方案和教学机制等。在课程设计方案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基本需求,也要关注其需求的提升,保证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可以达到更高的质量。

其次,要突破学科壁垒,突破学科边界,用“互联网+”、“计算机+”等崭新的思考方式来进行课程设置,使之能够更好地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变化相适应。在构建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方面,要进行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3.2. WO战略:加强教师培训,创新课程内容

由于课程本身存在思政融合困难和中式内容短缺等因素,在面对机遇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解决课程中存在的劣势在去把握外界机遇。

首先,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更是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建设高水平课程必须有高水平师资队伍。面对《文科物理》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教师团队需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因素,如如何把“伽利略研究法”运用到学生学习生活中,李约瑟难题对学生有何启发,我们能从牛顿身上学习到什么等。此外,除了学习现代科学家的事迹,课程中还应引入中国最新研究成果与民族伟大科学家的事迹,让学生们在了解物理学基本原理的同时,提高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3. ST策略:运用多重平台,实现广泛传播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许多专业课程的阵地从单纯的线下教学转移到了各大娱乐平台。如在疫情期间,线下教学纷纷转移到线上的背景下,“罗翔说刑法”这样一档专业课程由于罗翔老师清晰的课程设计以及幽默的互动广受好评,许多网友大呼“没想到有一天爱上刑法”。其实,线上课程的先例并非新冠时期首创,许多专业课程早早就“登录”了娱乐平台,有许多老师主动开通账号细心讲解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等让不少同学大呼“头痛”的课程。

《文科物理》作为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做过与慕课平台合作的尝试,但经过市场调查显示,当代年轻人的业余时间大多被“爱优腾”等视频平台以及B站、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占据,能分给慕课平台的时间少之又少。因此,课程可以做出上线娱乐平台这种与年轻人生活习惯相适应的改革措施。

3.4. WT策略:聚焦人文情怀,塑造专业课程

由于课程时长原因导致教授内容有限,且学生们的大部分注意力被娱乐资源抢夺致使学生们理解内容有限时,《文科物理》课程应聚焦到某一具体方面,打造主题课程。

比如当讲到哥白尼因“日心说”立场坚定,最终被教会毒害时,还可以延伸到霍金身残志坚,凭借一本薄薄的《时间简史》征服了全世界3000万读者,交流电之父特斯拉一生追求真理,最后却落得潦草结局。这些科学家们,虽遭遇不幸,可他们在逆境中仍然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对真理的坚持,他们的成就和精神依然在科学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除了知识外,人文关怀更是展现课程思政的最佳途径,因此现有课程中虽不乏人文关怀,可这些关怀零散地分布在知识点中,难以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主题课程的改造势在必行。

4. 结语

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对《文科物理——物理思维与人文的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契合点,为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当前二者结合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如何有效地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要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需要加强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和重视,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序号:772)《文科物理——物理思想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编号:2020jxtd014)“《文科物理》教学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安徽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文科类物理课程群虚拟教研室”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González-Cancelas, N., Molina Serrano, B., Soler-Flores, F., et al. (2020) Using the SWOT Methodology to Know the Scope of the Digitalization of the Spanish Ports. Logistics, 4, 20.
https://doi.org/10.3390/logistics4030020
[2] 陈旻. “三同三力”推进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析论[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5): 122-126.
[3] 洪早清, 袁声莉.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校课程改革取向与教学质量提升[J]. 高校教育管理, 2022, 16(1): 38-46.
[4] 祁占勇, 于茜兰.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的演化逻辑与生成路径[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2, 26(5): 1-10.
[5] 张兰. 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4(8): 339-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