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Higher Vocational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Full-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3.136578, PDF, HTML, XML, 下载: 309  浏览: 4,65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嫚嫚: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关键词: 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路径Primary Education Curriculum Education Path
摘要: 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是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措施,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发挥课程育人作用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为此,本文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指引,探讨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现路径,以期进一步提升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的水平。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shaping people comprehensively. Giv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tilizing courses to promote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this articl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Three-Full Education, we explore the path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urriculum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aim of further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haracter development in primary education courses.
文章引用:张嫚嫚.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现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642-364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78

1. 引言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话语,也是各级各类高校教育综合改革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个核心任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也曾经明确地提出,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都应该同向同行,这样才能够夯实协同效应的基础 [1] 。课程育人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指在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当中,基于学科课堂的规划设计以及教材的选择等多个领域开展知识的传授活动,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当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为课堂教育优化改革目标的实现营造良好的契机 [2] 。

《小学教育学》是高职师范专业的标志性课程,拓展课程育人价值有助于使师范生在德艺双修、润物无声中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的师德素养,激发锤炼课程育人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学生争做“四有”好老师。然而,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的《小学教育学》课程因部分主客观等多种因素造成学生对于基础理论和教学技能的掌握相对扎实一些,而出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脱离的情况,未能全面的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出高职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现路径,促进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协同育人,提高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教育实效。

2.“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总体育人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构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三全育人”视域下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一直在进行改良,但依然存在着问题,制约着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效果的发挥。

2.1. 全员育人存在不到位现象

全员育人是整合教师资源、发挥教育合力、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指高职院校内每位教职员工都是育人教育的主体,都承担有育人责任,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参与育人活动。《小学教育学》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范类专业当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小学教育学课程的育人主体的定位不够清晰,最终造成育人的质量不够优良。

首先表现为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人员没有对教师的育人能力和育人态度进行考量与分析,部分教育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课程育人工作的积极价值和关键作用,倾向课堂教学能力和课程知识传授的考查。再者,小学教育学教师主体也没有让全员育人的优势得到全面的彰显。其一,当前小学教育学教师对于课程育人融入的意识认知仍旧过于短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较少融入育人内容。另一方面,小学教育学教师教学活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当中,将理论教学作为核心内容来看待,对于学生们思想层次的提升关注程度远远不够。最后,学生了能够毕业或为了考取教师资格证,故影响了学生学习动机,为分数论的情况仍旧十分普遍,这就导致部分师范学生的育人素养得不到根本性提升的机会。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当中的有关人员对于育人教育的亮点优势不够了解,在课程育人过程当中,全员育人的价值也没有全面的发挥。

2.2. 全过程育人存在不完整现象

全程育人是高职学生在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小学教育学》课程是高职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起到重要影响。但是除去全员育人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之外,部分教师对于课程育人的认识不够精准清晰,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实施力度“不完整”的现象。

表现在教材内容陈旧过时,育人元素少。部分教材内容侧重向学生讲授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关于教育文化、先进师德师风案例、优秀教育者事迹的介绍等相对较少,不利于开展课程育人。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采取着灌输式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很少。还有一些教师提出因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很难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等指标很难获取。此外,部分课程教师对各章节所蕴含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充分,消化,理解和领悟认知的状态不够理想。部分教师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出形式主义的不良状态,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仍然相互剥离 [3] 。最后,课后的课程考核基本上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的内容仍旧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当中的理论知识更为关注,但是对课程育人实效性提升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足。

2.3. 全方位育人存在不全面现象

全方位育人是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高职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就是要发挥其他教育的载体支撑作用,让协同效果更为明显。目前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的“全方位育人”实施落地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尽管在一些载体当中已经积极地引入了课程育人教育的元素,但是体现的方面还比较局限,比较单一。

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发展,无论是教学平台还是教学途径都比较薄弱。课堂讲解是教师授课的主要模式,但是课堂授课的时间过度局限。教师将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已经十分不容易了,因此就没有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灵发展。第二,从奖励制度的层面上来看,成绩仍然是奖励评定的核心依据。这意味着奖助制度明确要求学生们不得违反校园内部纪律,但是对学生们思想政治要求的考量却过度短缺。第三校园内部的文化建设较容易融入思政教育元素,而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预留给课程育人教育活动的空间和领域过小。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教育学课程和思政课程朝着同向同行的方向不断的发展,但是其他载体所发挥的支撑性作用并不突出。

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现路径

3.1. 强化育人主体意识,合力推动课程育人一体化

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参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人员引领课程育人方向,重点要关注顶层设计,要发挥其统筹协同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课程育人体系的改革优化夯实基础。

在课程育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当中,教师扮演着主力军和领路人的核心角色,其教学活动的效果直接影响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的质量。作为教师的教师来说,小学教育学教师要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要全面关注课程所发挥的育人导向作用。对其中的关键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全面的提取,让课程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得到全面的彰显。课程要确保师范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计划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念进行引领,让他们的家国情怀以及民族意识不断提升 [4] 。蕴含小学在教育学中所应该包含的各种育人资源,将立德树人摆在战略高度之上,同时还要关注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在强化育人主体意识,合力推动课程育人一体化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们受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3.2. 挖掘课程资源,建立健全课程全过程育人体系

具体来说,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实际上就是以学科作为核心支撑,对小学教育学不同课程当中的育人元素进行全面的挖掘。

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效果的发挥须要对当前的教材当中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深度的研判和全面的提取。全程育人的核心本质就是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引入育人的相关元素,设定育人的基本目标。课前,为强化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价值,小学教育学任课教师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互相交流经验,积极将课程育人元素融入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整理教学课件、教案等,为课堂教学做充足准备。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兴趣及心理特点,教学知识的选择要科学合理,教学方式要丰富多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得到全面的激发。同时,可以通过现实案例密切联系现实中的育人元素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增加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也能够让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拓展。课后注重监督反馈,巩固育人成效。通过相关的教学平台及时向学生推送课外学习的文档、视频,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工作及过程性评价工作。在小学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中的隐性教育功能,将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3.3. 丰富课程教学模式,持续推动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

为实现小学教育学课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须丰富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和营造健康校园文化等方式,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当中要积极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借助于超星学习通、职教云、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案例资源等,使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在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参与中,提升专业认识和思想觉悟。一直以来,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育人元素的考核,亟需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考核课程教师育人能力,对其开展常态化以及非常态化的考核活动,让教师的理想信念更坚定,让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意识以及品质塑造等课程育人评价也是不可或缺的。另一方面,健全学生考核评价机制,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强对学生价值观、情感、认知等方面的评价比重,制定更明确系统的评价标准,充分体现评价机制的灵活多样性 [5] 。最后,营造健康校园文化,搭建满足师范生需求的校园隐性学习环境。如在学校公共区域张贴育人标语,举办优秀课程作业展,张贴先进教育人物海报等,如并借助公众号、网站、校园广播等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建设更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4. 结语

加强课程育人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抓手。《小学教育学》是高职师范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小学教育学》课程未能全面的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因此,强化《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的实践教育作用,就必须强化育人主体意识以合力推动课程育人一体化,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进而建立健全课程全过程育人体系,丰富课程教学模式以持续推动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指导下,增强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的育人意识,对于突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瓶颈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强其他类型课程的课程育人意识,以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力协作,形成强大的课程育人合力。

基金项目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小学教育学课程育人的路径探索与实践”(2021JYXM1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9).
[2] 罗馨.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科技大学, 2020.
[3] 张静利. 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学的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19): 116-118.
[4] 林永希, 雷琳, 邵媛媛. 高师教育学课程“育人价值”浅探[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 34(7): 9-14.
[5] 李璇, 张淑娟.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 22(1): 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