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的有效作业设计
Effective Homework Design Based on the “Double Reduction” Background
DOI: 10.12677/AE.2023.136577, PDF, HTML, XML, 下载: 281  浏览: 1,792 
作者: 陈相羽: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双减有效作业作业设计作业评改Double Reduction Effective Operation Operation Design Operation Evaluation
摘要: “双减”政策的颁布,明确指出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作业提出了新要求,需求优质的有效作业。在作业减负增效的要求下,有效作业的优化需从设计和评改两个方面进行,在设计上,丰富作业类型,体现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性,加强作业总量的调控,设置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学生参与设计作业;在评改上,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及时反馈,采用多元评改方式,善用针对性、情感性评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智能化评改。发挥有效作业的价值,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实现义务教育减负增效的目标。
Abstract: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clearly points out that the workload of students a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will be further reduced, new requirements will be put forward for assignments, and high-quality and effective assignments will be required. In this regar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burden reduction and efficiency, the optimization of effective homework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design and evaluation. In the design, enrich the practical, inquiry, interdisciplinary,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the total amount of operation, set up hierarchical homework, promote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design work; in the evaluation,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operation completion, timely feedback, adopt multiple evaluation methods, make good use of targeted and emotional evaluatio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intelligent evaluation. Bring into play the value of effective homework, really reduce the burden of student homework,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reducing the burden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文章引用:陈相羽. 基于“双减”背景的有效作业设计[J]. 教育进展, 2023, 13(6): 3636-36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6577

1. 引言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和时长,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 [1] 。减轻作业负担,需要摒弃无效或低效作业,设计有效作业。如何设计有效作业,提质增效,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双减”背景下效作业的重要性

2.1. “双减”对作业提出的要求

教育部在2021年4月26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旨在解决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及作业功能异化等现象,采取措施来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并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以期改善当前作业管理状况。同年7月,《意见》再次提出分类明确作业总量。学校应保证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数量保持在一定限度内,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并可酌情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阶段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 。切实做到给学生减负。在此要求下,作业减时减量,更要求作业质量的提高,在有限的作业量内做到高质高效,抛弃低效作业,布置有效作业,真正发挥作业的功能,提升教育质量。

2.2. 有效作业的内涵

作业是为完成既定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习惯、提升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 [3] 。对有效作业内涵的理解,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过程角度看,有效体现为有效率,在作业总量压缩的情况下,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完成作业任务,优化对完成作业时间的分配。从结果角度看,有效体现为有效果,学生完成作业,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3. 有效作业的价值

其一,对学生而言,在课后进行有效作业练习,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4] 。其二,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是有限的,布置有效作业促使学生举一反三,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作业练习,加深巩固,融会贯通,延伸应用,甚至可以达到发现新知识的作用。其三,教师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研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努力改进教学,做到教学相长。

3. 有效作业的设计

3.1. 丰富作业类型,体现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性

单调乏味的作业不仅会使学生降低对完成作业的热情,也会使教师逐渐安于现状,布置作业毫无新意、套用模板,导致作业布置僵化。丰富作业形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布置实践性、探究性、跨学科性作业。一是实践性。传统作业大多是书面作业,以书写为主要形式,而实践性作业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将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强调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例如,学习《民间故事》这一单元时,布置作业制作家乡民间故事集,学生通过互联网检索、图书馆查询、采访调查等形式搜集家乡将被遗忘的民间故事,并将收集来的故事整理编纂成书,保存在学校图书室。二是探究性。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对问题展开个性化思考,以自主学习或合作讨论的方式探索研究习得知识,获得经验。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教师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查询等方法查询了解圆明园的发展历史、建筑风格、文物价值,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分享。三是跨学科性。各个学科的内容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联系,跨学科作业提出打破学科壁垒,扩大理解,进行“观念的冒险”,实行跨学科思维整合。以《景阳冈》一课为例,以教材为依托,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武松打虎的真实性。其目的是淡化学科界限,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3.2. 加强作业总量的调控

“双减”政策强调分类明确作业总量,严格控制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作业时长。作业的减时减量与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分不开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达到高质高效,作业和课堂教学内容匹配,达到高效的讲练结合。首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情设置代表性和典型性作业。设计作业内容时,切忌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摒弃“作业越多,效果越好”的观念,杜绝“题海战术”,作业贵精不贵多。布置的作业应避免过于困难或者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作业起不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过于困难的作业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还可能会导致抄袭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应经过精心设计、仔细挑选,难度适中,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练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从有限的典型性作业中掌握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能够触类旁通,从而达到减量、提质、增效的目的。其次,对于作业总量的控制还需要协调各门学科之间的作业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科目众多,不同科目的教师若无沟通协调,各自布置作业,单科的作业数量虽然不多,但各门学科作业总量加在一起,学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仍然很多。这需要学校领导与教师协调配合起来,根据学生对各门学科的实际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学进度的安排,协调各门学科的作业量。由于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了解相对而言最为全面,应由班主任进行监管,衡量作业量的合理程度,严格控制完成作业所需时长。

3.3. 设置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有差异,在设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和实际水平,符合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数量、难度不同的分层作业 [5] 。要想布置分层作业,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深入了解,明确学生的发展状况与需求,将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按照班级人数和学生实际情况分为几个层级不等。但是对学生的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发展表现随之调整。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人由多种智力构成,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是独特的,包含七种不同的智力类型,可在不同形式的组合中表现出来,所以每一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基于此,教学也需要“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与划分出来的不同层级的学生相对应的是难度、数量、内容不同的分层作业。将作业分为A基础、B提高、C创新三层,由简单到复杂,一般的学生在完成A类作业后努力完成B类作业,优等生完成B类作业并挑战C类作业,后进生完成A类作业即可,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差异发展需要。以《刘胡兰》一课为例,设计作业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文中的重点字词;作业B总结刘胡兰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作业C搜集其他小英雄的伟大事迹,总结他们身上的共性。根据对班级学生的分层情况,选择与之匹配的作业。

3.4. 学生参与设计作业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学生只是作业的完成者,作业设计这一环节以教师设计为主,与学生无关,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较为被动 [6] ,要增强学生在有效作业中的主动性,应提高学生在设计作业中的自主意识,主张学生自主设计作业的形式。但是学生对作业设计不能全包全揽,只是参与设计作业,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教师是学生作业设计的帮助者和监督者,要指导学生作业设计的全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设计,提出要求和目标,具体的作业形式则由学生自己设计,可设置主题探究类、小组合作类等形式的作业,教师合理调控作业难度,要将难度控制在学生可接受范围内。例如,在学习《清明》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设计一份以清明节为主题的作业,作业的呈现形式并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既可以是书面作业,如写一份关于清明节的主题汇报、以清明节为主旨的随笔;也可以是实践活动,如编排关于清明节的课本剧等,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作业参与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自己参与设计的作业,学生易做、爱做,有助于提高学生作业质量。

4. 有效作业的评改

4.1. 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及时反馈

《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小学生的书面作业基本在校内完成,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过去,学生通常需要在家里完成家庭作业,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教师无法及时给出反馈,而学生在校内完成书面作业,教师可以在学生做作业时进行巡视,随时提供帮助和讲解,减少作业反馈时间,及时的答疑和辅导,监督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升完成作业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评改学生作业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作业的规范性、书写的整洁程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需要考虑他们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必须提供及时纠正错误和再次学习的机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集体讲解的方式,及时矫正错误,并分析出现典型错例的成因,改进教学。而针对个别问题,教师应该注重面批工作,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讲解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作业面批尤其有助于学困生,教师在讲授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也难以关注到每一位学生,面批能够更充分地了解个别学生,学生在面批过程中能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关注,有助于拉进师生距离。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订正,纠正错误,各门学科都要规范订正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订正。

4.2. 采用多元评改方式

作业的评改方式有很多,从评改范围来看,传统的作业评改方式是全批全改,通过这种方法,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记录和整理出现的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但是,完全批改所有学生的作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这会给教师带来沉重的教学负担,难以做到精细批改,可能会降低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批改质量下降,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同时,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存在严重的失真,学生中有不少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抄袭,而教师也因为时间紧迫和作业量大而采用简单的批改方式,导致作业的实际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可以看出,对教师来说,全面批改作业是一项繁琐且耗时的任务,而且它会限制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时也会抑制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应认真考虑改革作业评改的方式。由此,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将全面评改转为选择性评改。选择性评改不是不批或少批,而是对于难度较小的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一般评改,而针对大多数学生都感到困难出现错误的内容,教师应进行重点精细评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从评改视角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都要关注,既注重作业的诊断性功能,通过作业情况明确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作业的形成性功能,观察学生作答情况,分析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发现其在学习中的长处与问题,提供指导帮助。从评改主体看,作业评改主体以教师为主,应实现评改主体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可采取学生互批、学生小组批改、“小先生”等形式,促使学生换位思考,也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改正。设计作业评价表,自评、师评、他评等都可加入评价表中。

4.3. 善用针对性、情感性评语

评语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对话,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传统的评语通常刻板单调,例如甲、乙、丙等级评价虽然对于教师而言较为省时省力,区分了学生的作业层次等级,但是过于生硬教条,缺少针对性和情感交流。首先,作业评语应具有针对性。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明确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具体改进措施,并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水平给出评语,要使学生能理解评语的含义,避免评语过于学术性。例如在小学低年级学段,作业评语应简明易懂,不使用难度较高的生僻词汇或句子,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评语的语言水平也可以随之提高。其次,作业评语应体现情感性。评价中既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给评语,又要兼顾情感因素,评语应具有鼓励性、激励性。学生需要被尊重、被赞扬、被认可,因此在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应该以发展的视角来看待每个学生的潜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教师应该用“更上一层楼”的评语来肯定和期待他们的表现。即使两个中文句子意思相似,但表述方式却可能截然不同。中等生的作业应该采用“强化优点、改正缺点”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进步。通过帮助后进生克服畏惧心理,树立信心,逐步突破难关,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突破。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针对不同场合灵活使用肯定性评语、回馈性评语、赞赏式评语和交流型评语,使评语真正起到效能作用。最后,评语要公正、客观。教师的评语不能带有偏见,要实事求是,一视同仁,客观评价。

4.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智能化评改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在有条件的地方,鼓励在进行作业分析诊断时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目前的作业评改主要是人工的形式,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智能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作业的分析反馈具有一定的优势 [7] ,提供作业反馈更高效,具有及时性,能够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第一时间提供评价反馈,给出“一对一”具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并提供个性化和具体详细的指导,是对学生“量身定制”的作业反馈。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工作量得以减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学情作业分析并改进教学。《意见》提出,做优做强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由此,可以利用线上网络平台,开发完善线上作业反馈管理体系,破除时间空间限制,运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作业检查、作业反馈等方面发挥作用。

5. 结语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点之一,它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减”不是简单的作业总量的减少,而是对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探究真正有效率、有效果的作业,使得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这需要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从有效作业的设计和评改两方面入手,使作业真正发挥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清.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12): 6-10.
[2] 马开剑, 王光明, 方芳, 张冉, 艾巧珍, 李廷洲. “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生态变革(笔谈) [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6): 1-14.
[3] 张雅琪, 丛冰玉, 李洋.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外作业现状的调查研究[J]. 科技信息, 2011(34): 369-370.
[4] 王玉萍. “双减”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和实施[J]. 中国教育学刊, 2021(S2): 207-213.
[5] 肖正德. “减负”背景下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究[J]. 课程∙教材∙教法, 2014, 34(4): 50-55.
[6] 吴广容. 浅谈高年级语文作业设计[J]. 师道: 教研, 2016(6): 37-38.
[7] 王学男, 赵江山.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多维视野和优化策略[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