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可持续设计实践及其启示
Japanese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sign and Its Enlightenment
DOI: 10.12677/Design.2023.82030, PDF, HTML, XML, 下载: 424  浏览: 732 
作者: 杨润梓: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北京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日本设计可持续发展理念Sustainable Design Japanese Design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可持续设计作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在设计领域的实现途径之一,是平衡艺术设计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纽带。日本作为设计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也是可持续设计实践的模范。从日常生活中的平面设计到产品设计,从材料的运用到美学观念的传达均体现着简素、环保的特点,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我国正处在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艺术设计正在迸发活力,日益深入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探讨日本的设计理念、设计策略及其成功经验,对我国践行可持续设计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public. As one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design, sustainable design is the link between the balance of art design and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one of the leading countries in design, Japan is also a model of sustainable design practice. From graphic design to product design in daily life, from the use of materials to the transmission of aesthetic concepts, all these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ici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sign. As our country is now in a new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modernized country, the art design is bursting with vitality and is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in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useful for our country to practise sustainable design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y discussing Japanese design concept, design strategy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杨润梓. 日本的可持续设计实践及其启示[J]. 设计, 2023, 8(2): 215-221.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3.82030

1. 引言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1980年由国际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首次提出的,其实质是在合理使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核心是保证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持续支撑 [1] 。“可持续设计”旨在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整体解决方案,从系统角度出发,重新整合并高效利用现有的原材料、技术、资金等资源。在设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种兼顾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传承的“可持续”之道 [2] 。笔者在日本访学期间,曾就日本的可持续设计进行观察、调查与体验。现以日本生活中的设计作品为例,归纳总结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设计实践,进而提出对我们的启示。

2. 日本的可持续设计实践

在日本,由于国土面积有限、面临人口密集、自然资源短缺等问题,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设计中体现环保、节约的理念,形成了一种“可持续设计”的潮流和风尚。这种潮流和风尚主要体现在废物利用实现“再设计”、简约设计体现形简意增和视觉传达设计促进文明教化等方面。

2.1. 废物利用实现“再设计”

可持续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以最大化材料的价值,这就需要物品进行“再设计(Re-Design)”。再设计的思想最早是由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出的,其要义是让设计追求回到原点,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探索设计的本质 [3] 。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相较于不断地创造新事物,再设计从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当作废品丢弃的“废物”中提取价值,使其成为“可再生资源”,从而赋予日常生活用品以新的生命,利用设计智慧营造更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

再设计被用作一种设计方法应用于废弃物品的设计、加工和再利用。2022年的东京奥运会将“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回收(recycle)”的“3R”概念作为主导理念之一 [4] 。赛前九个月的时间里,日本公众通过安装在日本各地的百货公司和学校的两千多个收集箱捐赠了40万瓶盛装洗衣粉的家用塑料。它们被制作成了在奥运会期间使用的98个领奖台。领奖台使用起来可以根据实际场地大小和实际情况拼接组合,十分灵活。在盛会结束后,领奖台的部分零件用于展示,甚至重新制作。这一设计不仅减少了对材料的消耗,还将局部和整体视作有序的连接体,并考虑到产品及其零部件使用后的回收问题,将“3R”的绿色设计理念落实到生产、使用、回收的完整产品生命周期中。此外,该项目还发动广大市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可持续性实践活动,扩大了环保行动的群众参与。这是旨在创建可持续社会、以设计呼吁更多人参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象征性举措之一。

其实,这样的设计在日本随处可见。例如,便利店里的易拉罐拉环回收宣传的招贴,直接使用实物进行拼贴,与插画相结合,显得生动有趣(见图1);车站对考生的鼓励标语则巧妙地运用不同颜色的瓶盖制作而成(见图2);饭店里的餐桌旁,摆放着用废弃报纸叠成的供客人丢放厨余垃圾的小盒子(见图3)。难能可贵的是,废物利用的设计方法并非设计师专属,而是成为了大众普遍表达观念、辅助宣传的工具。可见,节约、环保的理念已成为日本国民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实践。

Figure 1. Posters in a convenience store

图1. 便利店招贴

Figure 2. Display board at a station

图2. 车站展板

Figure 3. Food waste boxes at the table

图3. 餐桌旁厨余垃圾盒

2.2. 简约设计体现形简意增

美学观念与设计创造之间的协同是一条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途径,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日本的现代设计具有简约淳朴、崇尚自然、关怀人性的特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受到了来自中国禅文化“不以艳色取悦于目, 不以矫饰动之以心”的深刻影响 [5] 。将“形简”而“意增”的审美意识内化于可持续设计,在日本传统包装设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最具国际知名度的日本品牌之一“无印良品”便是以此来解决社会问题和设计课题的典型代表。无印良品的设计抛弃过度的包装,以一种日常、低调的姿态根植人心。亲环境的生态材料的选择及其处理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原色和天然肌理,从而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减少了垃圾的产生,反映出设计师对物的占有的克制 [6] 。在经历了物质丰裕与经济危机之后,无印良品将这种简约至上的日式美学理念传递给世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消费者,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更成为了时尚的象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只包括满足需要的概念,还包括了限制需要的概念,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需要的欲望施加限制。这样简素的审美观与理性的可持续生活方式高度契合,必将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物质社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成为大众的精神追求之一。

2.3. 视觉传达设计促进文明教化

文明教化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可以综合运用图形、文字、色彩传达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温和的方式提醒人们遵守规则、保护环境。在日本生活处处可以感受到日本国民无处不在的对大自然的珍爱与崇敬之情,进而内化为强烈的环保意识。即使街边不放置垃圾桶,街道依然干净,将自己产生的垃圾带回家中进行垃圾分类已成为日本人理所当然的行为习惯。与此同时,公共区域也不乏各种各样的视觉警示和志愿者的身影。在六本木的街头,志愿者们举着以“ZERO ROPPONGI (零 六本木)”为口号的旗帜宣传文明理念(见图4),倡导人们在六本木地区“零”违反规则,以保障每个人获取最大的自由。形似禁止符号的醒目的“0”被印在湿纸巾上免费发放给路人。车站前的宣传海报上以插画形式生动绘制了禁止路上吸烟、禁止乱停自行车、禁止乱丢垃圾等文明警示(见图5),视觉图像的设计极富动感,吸引人们注意,引导人们遵守规则,从而达到文明教化目的。同样是起提示作用的招贴,有的地方则选择更具艺术性的形式。在展出西洋作品为主的艺术馆的卫生间中,门上以天使为主人公、用简约线条绘制的四格漫画,提示人们正确处理垃圾、便后冲水,轻松而有趣地达到提示的目的,即使细微之处也贴合了艺术馆的风格与基调(见图6)。

Figure 4. Banners displayed by volunteers

图4. 志愿者宣传

Figure 5. A poster

图5. 海报宣传

Figure 6. Tips in a rest room

图6. 卫生间提示

现在,人们对设计的认识已不仅仅是艺术与美学的一种实践行为,而是联系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道德之间的媒介 [7] 。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不能只依靠传统的正面教育和生硬的法律法规约束,还应该加以拓展,以艺术的方式进行间接地、侧面地教化,激发人们内心中向善向上的力量,达到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8] 。视觉传达设计运用有效的视觉图形创意,不仅可以有效传播信息,还可以使人们轻松自觉地产生艺术联想与情感认同,从而实现文明教化的功能。

3. 对当今中国设计发展的启示

推动可持续发展以增进人类福祉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现代设计发展道路上也充满着未知与挑战。我们应该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借鉴日本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及其独特的设计和美学思想,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 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并不矛盾

现代化往往意味着高级与先进、文明与发达,但与此同时也造成资源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危机。在近代的人类设计史中,工业设计的消费主义思想和过度商业化倾向,曾使设计成为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和铺张浪费的媒介。例如,美国商业主义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有意识地迫使商品在短时间内失效,促使消费者不断追求产品升级换代,不断购买和消费新的产品。这一现象导致了一种极其有害的即时消费主义潮流,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招致许多批评与指责。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建立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源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发展困境和对危机的深刻反思,是现代化走向健康的保障 [9] 。日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但仍然重视可持续发展,在设计中形成了可持续设计理念,是缓解当下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里生活仍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享受到干净的环境,这是日本近年来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提倡节约巧用资源的成果。我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设计师面对设计问题时应顺应时代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出发,思考材料的循环利用性、分析可持续设计的可行性、注重设计过程的系统化等,形成更有远见和担当的设计思维观念。

3.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古有之,中国古代哲学历来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辩证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包含着“知足”、“适度”、“平衡”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则与观念。儒家将“取之以度、用之以时”作为利用万物的原则,通过捕鱼时不用网截住水流将大鱼小鱼都一网打尽、射鸟时不射鸟巢等意识,表达了对自然永续利用的“取物不尽”的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思想;老子《道德经》中提出“少则多,多则惑”,延展到设计层面,意为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好的设计只需要以最简洁的造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10] 。这些观念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当适可而止,克制自己对物质永不满足的追求欲望,才不会招致祸患。这些思想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对于消除现代工业社会对自然的过度开发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对于帮助人类选择符合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日本可持续设计理念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设计的内在精神,引导人们关注自我价值,去繁存简、回归本真。设计师文化品质的培养与观念的形成需要传统文化的丰厚养料。有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我们应当树立文化自信,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设计之中。

3.3. 在学习借鉴中推陈出新

新时代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新的经济形势、新的社会面貌、新的文化发展,为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当今全球化和大变局的语境中,如何协调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课题。日本人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学习与吸收以及对本土文化的改造贯穿其文化发展过程。日本设计师向世界呈现出带有浓郁东方美学思想的同时立足于本国特色、颇具影响力的日式风格的作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当今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大踏步迈进,现代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突飞猛进,对形成设计理念和设计作品的“中国风格”“中国样板”提出了迫切要求。可持续设计作为“天人合一”理念的延续和发展,对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处于大变革中的中国来说,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毋庸置疑,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消费理念,改变商家的价值追求、道德取向,都并非易事。我们的设计实践不应当固步自封,应当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日本等设计强国的优点,学习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创造出更多与时俱进的优秀作品,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注释

文中所有图片均为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刘敬东. 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延续关系[J]. 美苑, 2006(6): 79-80.
[2] 萧颖娴. 中国“可持续设计教育”的再思考[J]. 艺术教育, 2015(3): 28-31.
[3] 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 全本[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吕建中. 用可持续设计引领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流程创新[J].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2(12): 25-27.
[5] 冯峰. 禅与日本设计美学之“素” [J]. 包装世界, 2014(5): 22-23.
https://doi.org/10.13337/j.cnki.packaging.world.2014.05.052
[6] 聂茜. 可持续设计中的简素美学研究——以日本无印良品设计为例[J]. 设计, 2019, 32(11): 108-109.
[7] 赵军霞. 浅谈可持续性包装设计[J]. 中国科技纵横, 2013(16): 2.
[8] 戴勇. 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社会教化功能研究[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40(2): 70-77.
https://doi.org/10.16401/j.cnki.ysxb.1003-6873.2020.02.022
[9] 李云爱, 周芳. 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与统一[J]. 滨州学院学报, 2005(4): 9-12.
[10] 况敏. 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中可持续发展思想探析[J]. 艺术科技, 2019, 32(4):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