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Moves of English Thesis Abstracts by Chinese and Non-Chinese Writers
DOI: 10.12677/ML.2023.115296, PDF, HTML, XML, 下载: 279  浏览: 68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鹏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潘 一: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学位论文摘要语料库语步完整性语步类型学科差异性Thesis Abstract Corpus Move Integrity Move Types Disciplinary Differences
摘要: 英文摘要在读者获取信息和学术交流时至关重要。本文对比研究学习者英文摘要语料库表明,中外学习者的英文摘要共性和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外学习者摘要的语步均不完整,有逆序情况,而且在语步使用方面有明显的偏好,但中外学习者在使用三、四语步总体上没有明显差异。研究也表明,摘要语步结构缺失、必选或可选语步均与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在语言学类、文学和教学类摘要中,中外学习者摘要的差异表现在研究背景语步和研究方法语步,研究结果语步是各学科摘要的共用语步。二语写作教学应强调摘要的宏观结构和学科差异性,使学习者了解摘要语篇的总体结构,从而使摘要写作更加符合国际学术规范。
Abstract: English abstracts play a vital role in information access and academic exchange. In this paper, a contrastive study of learners’ English thesis abstracts corpora demonstrates that English abstracts by Chinese and non-Chinese writers have significan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The abstracts written by both groups of writers lack integrity and are in some cases reversed in move sequence. Both groups of writers have pronounced preferences for choosing moves in composing abstracts; however, there exists no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ree-move and four-move structures. The research on abstracts proves that move integrity and option depend largely on the disciplines of abstracts. In the disciplines of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pedagogy, the abstracts written by Chinese and non-Chinese writers displa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oves regarding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methodology while the abstracts of the two categories share similarities in adopting the move showing research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should emphasize the differences in abstracts’ macro-structure and disciplines to enable learners to master the overall discourse structure, so as to write abstracts in 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of academic writing.
文章引用:张鹏华, 潘一. 中外学位论文英文摘要语步对比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5): 2181-219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5296

1. 引言

论文摘要是论文关键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结论等的概括,它对读者获取论文信息和学术交流至关重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多方面定量、定性研究学术论文摘要语篇模式和语言特点。国外对学术语篇摘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研究等方面,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斯威尔斯学派”以学术语篇为研究对象研究摘要的整体结构。Swales (1990) [1] 采用研究介绍、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讨论(IMRD)四语步法研究摘要;此后,Martin (2003) [2] 和Lores (2004) [3] 分别采用四语步方法对实证社科论文摘要和语言学摘要的语步进行了对比研究;Martin (2005) [4] 从体裁和社会语用策略方面从跨文化角度全面深入地对比分析了英语和西班牙语摘要,分析了其时态、语态和模糊限制语等方面。Bhatia (1993) [5] 采用五语步法对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摘要做了分析;Santos (1996) [6] 也采用五语步法研究应用语言学论文摘要的语步结构和时态;Tseng (2011) [7] 采用与Santos相同的语步方法验证研究应用语言学类摘要的语步结构和动词时态;Pho (2008) [8] 采用定位研究、陈述研究、描述方法、概括结果和讨论研究五语步法研究应用语言学和教育技术论文摘要的语步频率、顺序及周期;Hyland (2000, 2001, 2008, 2014) [9] [10] [11] [12] 采用研究介绍、前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讨论(IPMRD)五语步法研究不同学科的摘要;Flowerdew (2015) [13] 对Swales的体裁分析方法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此外,Tanko (2017) [14] 采用八语步方法研究了文学类研究论文摘要的语步构成及其语言特点。Moreno和Swales (2018) [15] 通过建立了包括十五学科在话题、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可读性、宏观结构和写作风格具有可比性的英语西班牙语学术论文讨论/结论部分的语料库,探讨了如何选择比较语料库、设计标注语步模型及如何计算机辅助编码,目的在于为从事学术交际英语研究者提供一种可用的方法。

国内对摘要的研究也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其中未分语步研究期刊摘要语言特点的主要有:王海贞(2006) [16] 研究词汇的复杂性、频数、语境以及邻近搭配、时态和语态;张萍(2007) [17] 对摘要的复杂性作了研究;研究摘要语态、人称主要有余莉、梁永刚(2006) [18] ,张玫(2009) [19] ,陆元雯(2009) [20] ,丁茂平(2009) [21] 和张巧芸(2014) [22] 。史文霞(2008) [23] 通过词汇特点,包括名词定语、名词化结构以及非限定性动词探讨摘要的经济性;陆建平(2009) [24] 对摘要错误展开了研究;叶莹(2010) [25] 研究了摘要中的核心动词;牛桂玲(2013) [26] 研究了摘要的词汇密度、句长方面的显化特点;鞠玉梅(2016) [27] 研究了学位论文中人称和引述动词研究;研究摘要情态动词的主要有于丽(2010) [28] ,吴涛、赵娟、袁天峰(2013) [29] 和周忠良(2015) [30] 。

国内按照不同语步研究摘要,语步划分主要分为四语步、五语步和七语步,主要研究语步的宏观分布特点和微观语言特点,涉及时态、语态、人称、情态动词、限定语,个别研究模糊语、语块、短语型式以及自称语。在按四语步法研究期刊摘要方面,研究摘要语步特点的有:鞠玉梅(2004) [31] ,李平、牟爱鹏 (2005) [32] ,赖鹏、吴克蓉(2011) [33] ,史利红、董瑾(2011) [34] 。研究时态、语态的有范晓晖(2005) [35] ,赵娟、吴涛(2009) [36] ,丁茂平(2008) [37] ,操林英(2012) [38] ,陈洁(2013) [39] ,钱多秀、罗媛(2014) [40] ,康勤、陈丽娟(2015) [41] ,刘永厚、张颖(2016) [42] ;研究人称的有张秀荣、李增顺(2011) [43] ,陈洁(2013) [39] 和康勤、陈丽娟(2015) [41] ;研究情态动词的有陈洁(2013) [39] ;研究词汇特点的有曹雁、牟爱鹏(2011) [44] ,王兰英、雍文明、王连柱、张瑞君(2011) [45] ,赖鹏、吴克蓉(2011) [33] ;雍文明、王兰英(2011) [46] ,李国敬、曹雁(2015) [47] ;研究限定语的有滕延江(2008) [48] ;研究毕业论文摘要中作者介入手段的有姚俊(2010) [49] 。曹雁、牟爱鹏(2011) [44] 采用四语步法分析了科技期刊中的学术词汇特点。王全智、刘文姣、李想(2017) [50] 采用四语步法分析了学位论文摘要中时态的人际功能。按照五语步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有:冯恩玉、吴蕾(2016) [51] 研究光学期刊摘要的人称、语态和时态;研究期刊摘要人称、语态及情态动词的有葛冬梅、杨瑞英(2005) [52] ,何宇茵、曹慧娟(2009) [53] ,何宇茵、曹臻珍(2010) [54] ,康勤、孙萍(2012) [55] ,赵娟、叶枫(2013) [56] ;李萍、Josta Van Rij-Heyligers (2011) [57] 研究了摘要中的限定语;在语步特点方面,牛桂玲(2013) [26] 研究了摘要的语步数、复合语步和逆序语步,赵永青、梁晓磊、高君、项兰(2018) [58] 研究了语步完整性、序列和步长;蔡艳玲、韩凤娇(2015) [59] 研究了非常规语步:语步合并、语步重复、语步逆序和语步循环;肖忠华、曹雁(2014) [60] 从七个维度研究了摘要的聚焦和强调、主动参与和互动、方法的清晰概念化、概念阐述、正式、抽象、客观的文体、语篇衔接和信息密度;在词汇特点研究方面,胡新、黄燕(2017) [61] 研究了摘要的词块特点,李晓红(2017) [62] 研究了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短语形式。按照七语步研究方法的主要研究有:刘海萍、徐玉臣(2015) [63] 研究了SSCI及A&HCI检索学术论文摘要的长度、时态、语态和结构;俞碧芳(2016) [64] 研究了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和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分析了第一人称代词、语态、时态和情态动词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研究材料方面,期刊摘要研究居多,学习者学位论文摘要研究较少;从语步上看,未分语步研究较多,五语步以上方法较少;从研究特点上看,研究语步频率、分布较多,研究语步及其学科差异、限定语和指称语较少。通过语料库按照五语步法研究非常规语步分布及其学科差异性有待深入探索,因此,本文通过对比中外学生的毕业论文摘要语步特点,对比分析中外学习者摘要语步总体特点,探讨中外作者在不同学科使用语步的异同及其成因,旨在为二语学习者提供可借鉴的摘要写作语篇结构模式。

2. 研究材料及研究问题

笔者搜集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10年来英语本科专业毕业学生的论文,从中选出共257名学生的论文英文摘要建立了语料库,为方便表述,以下称该库名为XDB。为方便比较,作者选取了ProQuest论文库中的论文,按照“语言”相关度排列,最终选取了英语为母语的246例硕士研究生论文摘要建立了语料库,为方便论述,以下称该库名为PROQ。库内各学科摘要数量等信息详见下表(见表1)。两库在摘要内容和形式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corpus

表1. 语料库基本情况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 中外学习者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语步总体分布特点是什么?

2) 中外学习者学位论文英文摘要在不同学科的语步分布特点有哪些差异?

3. 研究方法

目前,在语步划分方面尚无统一认识。对于本科、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多采用五语步研究方法。我们按照五语步方法采用人工划分语步,对两库的摘要按照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五语步分别使用

标注在各语步所在句子或短语前部。语步划分分别由有多年教学研究经验的英语专业的三位教师进行,之后比对摘要的语步,对于同一摘要不同划分处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最后达成统一的意见。部分句子中若含有两个语步,对此分别在句首标示。各语步划分依据如下:

Move 1:研究背景,包括研究领域、研究的重要性或意义、前人的研究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空白等;

Move 2:研究目的,阐述研究目的、研究思路,提出研究问题及研究重点;

Move 3:研究方法,介绍理论模型、研究涉及的实验对象、过程、装置、步骤或研究方法的描述;

Move 4:研究结果,给出试验结果、研究结果或发现;

Move 5: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总结、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推断、引申、原因解释和对全文的概括和结论以及研究的应用价值、前景及影响。

摘要语步划分示例如下:

(LG) Nowadays, learning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people are interested in not only learning outcomes but also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s primary factors that have great impact upon the learning process,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naturally are given due importan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and help teachers properly arrange teaching activities to coordinate with learning,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ough many research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so far there is still no agreement among them.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e effects of such elements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as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motivation, emotions and feelings, character and will on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n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among 100 non-English majors in XXX University, ranging from freshmen to juniors and chosen at random, and 92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received. By a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field-independent/dependent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esteem, anxiety, character and will are all closely correlative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field-dependent learning style, strong motivation, high self-esteem but low anxiety, extroversion and tenacious will ar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successful learning.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effective teaching.

本示例中段首标识(LG)、(LT)和(PD)分别表示语言学、文学和教学法类摘要,段末 或[BPMRC]分别表示XDB库后PROQ库摘要语步结构。

划分语步后,再利用AntConc和Excel等软件首先统计各语步的频率,比较两库的语步频率的异同;然后,利用Excel的排序功能,分别对两库按学科排序,分别建立了三个子库,再利用AntConc和Excel查找统计了每个学科各个语步频数和各篇的语步结构。在频数统计基础上,我们使用卡方检验对两库的语步及语步结构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 中外摘要语料库语步概况及语步结构类型

1) 各语步频数统计情况

划分两语料库的语步后,对两库的单个语步进行了统计,结果详见下图(图1)。

Figure 1. Frequency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BPMRC moves in abstracts

图1. 摘要中BPMRC各语步的频数及差异显著性

数据结果显示,中国作者摘要语料库中使用最多的语步为研究结果语步,所有摘要均含有该语步,而且部分摘要中不止一次使用该语步,因此该语步与摘要总数的占比为101.56%;其次为研究背景(B)语步,93%的摘要均含有该语步;使用最少的语步为研究方法(M)语步,其占比仅为56.81%,数据表明,有43.19%的中国作者摘要中没有提及研究方法,这说明部分中国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研究方法在摘要中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中国学生意识到摘要中结果的重要性,他们有意识地把研究背景作为摘要的必要部分,这一点与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紧密相关,大部分中国作者认为摘要中背景能够使读者了解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可使摘要的研究结果更加自然、更加容易被接受。外国作者摘要语料库使用最多的语步为研究目的(P)语步,占摘要总数的98.78%,其次为方法语步,占比89.02%,使用最少的语步为研究结论(C)语步,数据表明,外国作者更加重视摘要中研究目的和方法,近40%的外国作者摘要中没有研究背景。卡方检验数据表明,中外摘要作者在研究目的和方法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41.2359和37.7656 (P < 0.000),与外国摘要作者相比,中国摘要作者使用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较少。研究结论语步的卡方检验值0.4624 (P < 0.497)表明,中外摘要作者在这一语步差异并不明显,都存在使用不足的情况,中外作者应充分重视研究结论在摘要中的作用。

2) 语步完整性统计

对两库内所有摘要的语步数统计结果(见图2)表明,中外作者采用的语步数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

Figure 2. Statistical summary of abstract moves

图2. 摘要语步数统计情况

中外作者采用最多的语步是四语步,占比近40%,其次是三语步和五语步,个别也采用六语步,也有3篇采用一语步,经分析这3篇摘要分别只有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中外作者采用五语步的摘要比例均不到25%,说明中外作者的摘要语步均不完整,超过75%的作者至少缺少一个语步;如果考虑到部分摘要的结果和结论结合在一起,在划分时归为研究结果或研究结论的情况,两库内四语步以上摘要占比为55%左右,这说明至少还有近45%的摘要语步不完整,至少缺一个语步。

为深入了解两库内各种语步构成,我们统计了两库所有五、四、三语步类型,出现频数最高的前五类语步结构如表2所示,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中外作者在使用四、五语步结果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使用三语步结构时卡方检验值为6.5682,(P < 0.010) (见图3),接近显著差异值,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Table 2. Top five move structures with highest frequencies for the fifth, fourth, and third moves

表2. 五、四、三语步频数最高的前五类语步结构

Figure 3.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the fifth, fourth, and third moves in the top five move structures with highest frequencies

图3. 语步频数最高的前五类语步结构中的五、四、三语步频数统计

语步频数最高的前五类语步结构中缺失的语步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中国中国作者缺失最多的语步为研究方法,其次为研究目的和结论,而外国作者缺失最多的为研究背景,其次为研究结论和结果,这说明中国学生摘要中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研究目的不够明确,研究结论在摘要中呈现不足,而外国学生较注重方法,但对研究背景呈现较少,与中国学生同样存在缺失研究结论的问题。

Figure 4. Missing moves in the top five move structures with highest frequencies

图4. 语步频数最高的前五类语步结构中缺失的语步

3) 语步类型统计

对两语料库的各篇摘要语步结构类型归类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作者摘要语料库共出现50类(见图5),外国作者摘要语料库共出现65类(见图6),下图中仅显示出现1次以上的语步结构类型。

Figure 5. XDM move structure types

图5. XDM语步结构类型

Figure 6. PROQ move structure types

图6. PROQ语步结构类型

两库摘要语步类型最多的前十类结构如图7所示,语步结构类型比较如图8所示。数据表明,中国作者使用最多的语步结构分别为:BPMRC、BRC和BPRC,而外国作者使用最多的为PMRC、BPMRC和PMR。语步结构对比表明,中外作者共同使用的语步结构为BPMRC,这一结构类型分别占频数最高前十类语步类型总数的16.92%和21.69%。统计也表明,中外作者在使用语步结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作者使用最多的前三种类型中,BRC语步为共同语步,而外国作者使用最多的前三种结构类型中共同语步为PMR,这说明中外作者对R语步认知是相同的,都认为R是必要语步;而对B、P语步有不同的认识,中国作者认为B语步为必要语步,而外国作者认为P语步为必要语步。本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前两种结构类型表明,研究结论为必要语步,但总体上该语步在中外国作者摘要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结果和结论有时难以绝对分清,部分结论语步可能被划分为结果语步,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是部分作者认为摘要中只要有研究结果就可以没有研究结论,因为在论文中自然会有研究结论。卡方检验结果(见图8)表明,中外摘要作者在使用BPMRC这一结构类型时没有差异,卡方值0.3417 (P < 0.559),差异最大到小的语步结构类型依次为PMRC、PMR和BRC,其中外国作者更倾向于使用PMRC,而中国作者更倾向于BRC。这种倾向说明外国作者更加重视摘要中的研究目的和方法,而中国作者更重视研究背景的介绍,中外作者均认为研究结果和结论语步为必要语步,语步结构类型卡方检验结果与单个语步比较结果一致,这也说明该结论可信。

Figure 7. Top ten move type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图7. 出现频数最高的前十类语步类型

注:图中符号*、**和***分别表示P值在0.05、0.01和0.001的显著水平上具有统计意义,符号“+”和“-”分别表示“多用”和“少用”。

Figure 8. Comparison of move structure types

图8. 语步结构类型比较

总体上看,中外摘要的语步完整度均有待提高,在所有语步中频率最高的前十类语步中,按照BPMRC语步结构的摘要在中外两库的频数分别是33和36,分别占两库摘要总数的14.7%、14.6% (见表3),该数据表明,中外作者摘要库的摘要中有近85%的摘要语步不完整或语步不当。中国作者摘要库中有29.6%的摘要为四语步,三语步占27.2%,而外国作者摘要库中四语步占比为33.7%,三语步占比为19.1%。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三语步值为6.1569 (P < 0.013),四语步值为1.3496 (P < 0.245),从频率最高的前十类语步结构来看,中外作者使用三、四语步没有显著差异。

Table 3. Top ten move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表3. 频率最高的前十类语步

(二) 语步结构在不同学科方面的差异

在比较单个语步和语步结构类型基础上,我们统计了两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类语步结构的学科,统计结果详见下表(见表4表5)。

Table 4. Disciplines of the top 5 move structures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ies

表4. 频率最高的前5类语步结构的学科

Table 5. Move structures sorted by discipline

表5. 按学科排序的语步结构

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作者摘要库中语言学类、文学和教学类摘要中出现的共同语步均为研究背景和研究结果,这说明中国作者认为背景介绍和研究结果是摘要的必要语步。中国摘要作者在语言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BMRC,最少的是BRC结构,而文学和教育学类的摘要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步结构是BRC,使用最少的分别是BPMRC和BMRC结构,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语言学类的摘要方法通常都比较明确,相对容易概括,而文学和教育学中的研究方法相对笼统,不容易概括,因此,中国作者在文学和教育学这两类学科的摘要中使用研究方法语步较少。分析外国作者摘要发现在出现频率最高的前5类语步结构中,三学科共用语步为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这一点与中国作者摘要库不同,说明中外作者对摘要中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有不同的认知,中国作者倾向于使用研究背景,而外国作者倾向于使用研究方法,但中外作者都认为摘要中研究结果是必要的语步,而不是可选语步。外国作者语料库中的语言学类使用频率最高的是PMRC,而文学是BMRC,这两学科的差异表明,语言学摘要强调研究目的,而文学类摘要强调研究背景;教学类摘要使用频率最高的是PMR,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库内教育学类摘要大部分摘要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就是研究结论,在划分语步时标记为研究结果,部分摘要确实只有结果,没有结论。语言学类摘要中使用频率最低的语步结构BMRC是文学类摘要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步结构,这与中国作者摘要库的情况类似,语言学类使用频率最低的语步结构是文学类摘要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步结构。与中国作者摘要库的文学类摘要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步BRC相比,外国作者在文学类摘要中与其他学科一样使用研究方法。语言学类摘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步结构PMRC在文学类摘要中使用频率最低,这表明在文学类摘要中研究目的让位于研究背景,在文学摘要中,外国作者认为研究背景有助于说服读者,更容易让读者接受其观点。比较中外作者语料库发现,中外作者在各学科共同使用的语步为研究结果,这说明中外作者均认为研究结果在各学科为必要语步,这与我们的常识相符,摘要中必定会包含研究结果。

5.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中外学生论文的论文语步结构都存在不完整性,中文作者语步缺失最多的分别是研究方法和背景语步。他们都倾向于使用四语步方法撰写论文摘要,在各语步选择方面差异显著。语步结构完整性、必选或可选语步均与学科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中外作者在各个学科的共性是他们均认为研究结果为必要语步。中外学生论文语步结构需要更加完整的语步结构,并且在使用各个语步时需考虑各个语步的逻辑关系,尽量使语步更加符合逻辑。中外作者都存在使用逆序语步的情况,这会使摘要显得逻辑混乱,因此,需尽量避免使用这种语步结构。在二语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提高学习者对摘要宏观语步结构的认识,使学习者在摘要写作时能够有效地借鉴摘要的语步结构,从而使摘要写作更加有效、更加符合国际学术规范。

基金项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重点项目“人工智能背景下语料库建设与应用教学实践探究”(JGZD2225)。

参考文献

[1] Swales, J.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 Martı́n, P.M. (2003) 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2, 25-43.
https://doi.org/10.1016/S0889-4906(01)00033-3
[3] Lorés, R. (2004) On RA Abstracts: From Rhetorical Structure to Thematic Organiza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3, 280-302.
https://doi.org/10.1016/j.esp.2003.06.001
[4] Martín-Martín, P. (2005) The Rhetoric of the Abstract in English and Spanish Scientific Discourse—A Cross-Cultural Genre-Analytic Approach. Peter Lang, Bern.
[5] Bhatia, V.K. (1993) Analys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Longman, London.
[6] Dos Santos, M.B. (1996) 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Text & Talk, 16, 481-500.
https://doi.org/10.1515/text.1.1996.16.4.481
[7] Tseng, F. (2011) Analyses of Move Structure and Verb Tense of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inguistics, 23, 215-239.
https://doi.org/10.5539/ijel.v1n2p27
[8] Pho, P.D. (2008)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Study of Linguistic Realizations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and Authorial Stance. Discourse Studies, 10, 231-250.
https://doi.org/10.1177/1461445607087010
[9] Hyland, K. (2000) Disciplinary Discourse: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Longman, London.
[10] Hyland, K. (2001) Humble Servants of the Discipline? Self-Mention in Research Article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 207-226.
https://doi.org/10.1016/S0889-4906(00)00012-0
[11] Hyland, K. (2008) As Can Be Seen: Lexical Bundles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7, 4-21.
https://doi.org/10.1016/j.esp.2007.06.001
[12] Hyland, K. (2014)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13] Flowerdew, J. (2015) John Swales’s Approach to Pedagogy in Genre Analysis: A Perspective from 25 Years on.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19, 102-112.
https://doi.org/10.1016/j.jeap.2015.02.003
[14] Tanko, G. (2017) Literary 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An Analysis of Rhetorical Moves and Their Linguistic-Realizations. 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7, 42-55.
https://doi.org/10.1016/j.jeap.2017.04.003
[15] Moreno, A.I. and Swales, J.M. (2018) Strengthening Move Analysis Methodology towards Bridging the Function-Form Ga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50, 40-63.
https://doi.org/10.1016/j.esp.2017.11.006
[16] 王海贞. 英文摘要词汇的语料分析[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2006(2): 26-30.
[17] 张萍. 不同二语学习者词汇复杂度的语料库对比研究[J]. 中国外语, 2007, 4(3): 54-59.
[18] 余莉, 梁永刚. 英语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 外语教学, 2006, 27(1): 34-37.
[19] 张玫. 《科学》杂志摘要语态及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实证研究[J]. 上海翻译, 2009(3): 32-35.
[20] 陆元雯. 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人称代词与语态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20(6): 1167-1170.
[21] 丁茂平.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之分析[J]. 编辑学报, 2009, 21(6): 500-502.
[22] 张巧芸. 国内外航空航天类科技期刊英文摘要比较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1): 96-99.
[23] 史文霞.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经济性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中美科技论文摘要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 16(1): 25-27.
[24] 陆建平. 英文版学术期刊语言与编校质量状况与错失分析[J]. 中国出版, 2009(6): 6-12.
[25] 叶莹. 期刊论文英文摘要核心动词研究——以医学期刊为例[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 26(5): 35-38.
[26] 牛桂玲.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学术论文中英文摘要语类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6(4): 121-124.
[27] 鞠玉梅. 学术写作中引述句的主语特征与身份构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6, 48(6): 926-936+961.
[28] 于丽. 三类学术期刊摘要微观特征对比分析[J]. 外语学刊, 2010(6): 65-68.
[29] 吴涛, 赵娟, 袁天峰. 中外医学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写作对比分析与建议[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3, 24(3): 609-612.
[30] 周忠良. 基于语料库的中文期刊论文英文摘要情态动词使用特征研究[J]. 外语与翻译, 2015, 22(2): 45-51.
[31] 鞠玉梅. 体裁分析与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J]. 外语教学, 2004, 25(2): 32-36.
[32] 李平, 牟爱鹏. 科技期刊中英文摘要体裁对比与分析[J]. 编辑学报, 2005, 17(6): 425-427.
[33] 赖鹏, 吴克蓉. 语言学英文摘要的语篇规范分析[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11(2): 1-3+16.
[34] 史利红, 董瑾. 中外计算机类期刊英文摘要的结构对比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 22(2): 233-236.
[35] 范晓晖. 论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被动语态的滥用[J]. 中国科技翻译, 2005, 18(4): 13-16.
[36] 赵娟, 吴涛. 中外医学论文中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使用的比较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9, 20(4): 734-737.
[37] 丁茂平. 中外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特点比较分析[J]. 西北医学教育, 2008, 16(5): 974-976.
[38] 操林英. 国际科技期刊材料类英文论文摘要的写作范式研究[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2, 23(6): 1109-1112.
[39] 陈洁. 英文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与话语特征[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3, 32(2): 83-86.
[40] 钱多秀, 罗媛. 基于语料库的论文摘要语步的对比研究[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0(2): 12-17.
[41] 康勤, 陈丽娟.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及其撰写浅探[J]. 陕西教育(高教), 2015(12): 10-11.
[42] 刘永厚, 张颖. 中外学者国际期刊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对比研究[J]. 外语界, 2016(5): 20-27.
[43] 张秀荣, 李增顺. 科研论文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及语篇功能的实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19(2): 18-21.
[44] 曹雁, 牟爱鹏. 科技期刊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语步特点研究[J]. 外语学刊, 2011(3): 46-49.
[45] 王兰英, 雍文明, 王连柱, 张瑞君. 中美医学论文英文摘要文本对比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11(11): 78-82.
[46] 雍文明, 王兰英. 词簇在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教学中的意义[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1, 28(2): 263-265.
[47] 李国敬, 曹雁. 基于语料库的英文摘要词块结构和功能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1): 80-85.
[48] 滕延江.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限定修饰语使用分布的对比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1): 40-43.
[49] 姚俊. 英语论文摘要的语篇模式与作者介入——英语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0, 31(4): 29-33.
[50] 王全智, 刘文姣, 李想. 学术论文摘要中时态的人际功能研究[J]. 外语教学, 2017, 38(5): 18-22.
[51] 冯恩玉, 吴蕾. 国内外光学类科技期刊论文英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 27(2): 230-236.
[52] 葛冬梅, 杨瑞英. 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现代外语, 2005, 28(2): 138-146.
[53] 何宇茵, 曹慧娟. 金融学实证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外语教育, 2009(9): 91-96.
[54] 何宇茵, 曹臻珍. 航空航天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3(2): 97-100.
[55] 康勤, 孙萍. 基于语料库的科研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外语教学, 2012, 33(5): 28-31.
[56] 赵娟, 叶枫. 中外通信论文英语摘要的体裁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 21(2): 11-14.
[57] 李萍, Josta Van Rij-Heyligers. 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摘要体裁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19(1): 39-44.
[58] 赵永青, 梁晓磊, 高君, 项兰. 中外学术期刊实证类论文英文摘要推销型式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8(1): 61-71.
[59] 蔡艳玲, 韩凤娇. 中外学术论文摘要中非常规语步的对比研究——以外语教学类实证性学术论文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1(1): 126-131.
[60] 肖忠华, 曹雁. 中外作者科技论文英文摘要多维度语步对比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 46(2): 260-272+321.
[61] 胡新, 黄燕. 中英工学期刊英文摘要共用高频词块的语步差异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4): 31-36.
[62] 李晓红. 语言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语篇策略对比分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40(3): 19-27.
[63] 刘海萍, 徐玉臣. 人文社科类论文英文摘要文体特征分析——以SSCI及A&HCI检索学术论文摘要为例[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 23(4): 46-50.
[64] 俞碧芳. 基于语料库的跨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 当代外语研究, 2016(1): 31-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