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类APP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ental Health APP in College Students of Universities—Taking a Certai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3.115187, PDF, HTML, XML, 下载: 248  浏览: 413 
作者: 邢玉晓, 许 凤, 徐秋云*:济宁医学院管理学院,山东 日照
关键词: 心理健康类APP大学生使用Mental Health APP College Students Use
摘要: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类APP在某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心理健康类APP良好发展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某高校的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结果:心理健康类APP在某高校大学生中的知晓率为57.9%,使用率为21.1%。结论:心理健康类APP在某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高,心理健康类APP有关组织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晓率和使用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mental health APPs in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analy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APPs.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00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use of mental health AP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The awareness rate of mental health APP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was 57.9%, and the utilization rate was 21.1%. Conclusion: The awareness rate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mental health APPs in college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are not high. The relevant organizations of mental health APPs should take further 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rate and utilization rate in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邢玉晓, 许凤, 徐秋云. 心理健康类APP在高校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以某高校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5): 1220-122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5187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面对社会和家长等的期望,所承担的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也日益增加,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心理健康类APP纷纷涌现出来,在众多心理健康类APP中,各类文章、视频等的心理健康科普知识,众多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入驻,千百万用户的下载量等使得心理健康类APP逐渐成为市场热门。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既可以避免面对面心理咨询带来的困扰,也减少了电脑上网带来的不便,具有较强的便捷性、私密性和友好性。因此心理健康类APP的开发和使用为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以某高校为例,对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中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大学生群体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高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提出了指导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00人,其中女生300人(占50.0%),男生300人(占50.0%),大一150人(占25.0%),大二150人(占25.0%),大三150人(占25.0%),大四150人(占25.0%)。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面向某高校学生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82份,有效收回率为97.0%。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心理健康类APP的知晓情况、心理健康类APP使用情况、心理健康类APP使用意愿及针对心理健康类APP的改进建议等五个方面,共14道题目。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82份,其中男生289份,女生293份,具体情况见表1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pondents

表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3.2. 心理健康类APP知晓情况

心理健康类APP的知晓情况为:不了解245人(42.1%)、了解一点315人(54.1%)、比较了解21人(3.6%)、非常了解1人(0.2%),具体见表2

Table 2. Awareness of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2. 心理健康类APP的知晓情况(单位:人)

心理健康类APP的知晓途径为:下载平台推荐162人(48.1%)、同学老师亲朋好友推荐151 (44.8%)、大众媒体广告2人(0.6%)、根据自己需要搜索21人(6.2%)、其他1人(0.3%)等。

3.3. 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情况

3.3.1. 是否使用过

经调查,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情况如下:使用过123人(21.1%)、未使用过459人(78.9%),具体见表3

3.3.2. 不使用的原因

在不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459人中,不使用的原因分别为:不知晓有此类APP 245人(53.4%)、认为不可靠(不信任) 356人(77.6%)、定价收费高459人(100%)、怕泄露个人隐私281人(61.2%)、怕被广告、弹窗等骚扰74人(16.1%)、其他47人(10.2%)等。具体见表4

Table 3. Usage of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3. 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情况(单位:人)

Table 4. Reasons for not using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4. 不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原因(单位:人)

3.3.3. 使用原因

在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123人中,使用的原因分别为:解决心理问题需求16人(13%),好奇100人(81.3%),兴趣爱好9人(7.3%),休闲娱乐106人(86.2%),学习心理健康知识9人(7.3%),其他7人(5.7%),见表5

Table 5. Reasons for using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5.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原因(单位:人)

3.3.4. 使用频率

经调查,使用频率中未使用过459人(78.9%)、偶尔使用(每月使用1~4次) 115人(19.8%)、经常使用(每周使用2次以上) 8人(1.4%),具体见表6

Table 6. Frequency of mental health APPs used (Unit: Number)

表6.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频率(单位:人)

3.3.5.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主要功能

据调查,在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123人中,使用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功能122人(99.2%%)、使用心理状态自我测评功能123人(100%)、使用心理咨询服务功能26人(21.1%)以及其他功能9人(7.3%)。具体见表7

Table 7. Main functional types of mental health APPs used (Unit: Number)

表7.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主要功能类型(单位:人)

3.3.6. 对心理健康类APP的看重之处

据调查,对心理健康类APP的看重之处情况为:操作简单581人(99.8%)、功能内容丰富543人(93.3%)、专业性强582人(100%)、定价收费合理569人(97.8%)、口碑评价好563人(96.7%)、回复及时545人(93.6%)、界面舒适564人(96.9%)、隐私保护性好578人(99.3%)、广告、弹窗少550人(94.5%)、其他139人(23.9%)。具体见表8

3.3.7. 总体满意度评价

据调查,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123人的总体满意度情况为:非常满意1人(0.8%)、比较满意25人(20.3%)、一般75人(61.0%)、比较不满意21人(17.1%)、非常不满意1人(0.8%)。具体见表9

Table 8. Emphasis on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8. 对心理健康类APP的看重之处(单位:人)

Table 9. Overall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Unit: Number)

表9. 总体满意度评价(单位:人)

3.4. 心理健康类APP的使用意愿情况

3.4.1. 今后是否愿意使用心理健康类APP

据调查,今后是否愿意使用心理健康类APP情况为:拒绝使用17人(2.9%)、偶尔使用试试看看529人(90.9%)、会经常使用36人(6.2%)。具体见表10

3.4.2.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每次愿意花费的金钱数额

据调查,使用心理健康类APP每次愿意花费的金钱数额情况为:免费573人(98.5%)、1~100元501人(86.1%)、101~200元68人(11.7%)、201~500元10人(1.7%)、500元以上2人(0.3%)。具体见表11

Table 10.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use it in the future (Unit: Number)

表10. 今后是否愿意使用(单位:人)

Table 11. The amount of money you are willing to spend each time using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11. 使用心理健康类APP每次愿意花费的金钱数额(单位:人)

Table 12.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APPs (Unit: Number)

表12. 对心理健康类APP的改进建议(单位:人)

3.5. 对心理健康类APP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类APP的改进建议情况为:认为应开发针对大学生的专属心理健康类APP 576人(99%)、提高专业程度及可信度578人(99.3%)、功能及内容更丰富536人(92.1%)、定价收费更低582人(100%)、界面更舒适简洁573人(98.5%)、隐私保护性更好559人(96.1%)、减少弹窗、广告等骚扰438人(75.3%)以及其他87人(15%)。具体见表12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通过调查得知,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知晓率(57.9%)和使用率(21.1%)均较低,且大多数为偶尔使用(每月使用1~4次) (使用人群的93.5%),使用心理健康类APP的主要功能是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功能(99.2%)和心理状态自我测评功能(100%),使用心理咨询服务功能的较少(21.1%),使用总体满意度不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仅为21.1%),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类APP比较看重的几个方面为:操作简单、功能内容丰富、专业性强、定价收费合理、口碑评价好、界面舒适、隐私保护性好、广告、弹窗少等,对心理健康类APP的今后改进建议包括在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提高,尤其是对定价收费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们希望完全免费,对今后是否愿意使用心理健康类APP方面的使用意愿也较高。

4.2. 讨论

针对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晓率和使用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此时需要加强商界和学界的跨界合作 [1] ,即心理健康类APP开发运营商与高校共同加大对心理健康类APP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2) 开发针对大学生的专属心理健康类APP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设计符合大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的心理健康类APP,界面风格要新颖、活泼,色彩要遵循大学生关于色彩搭配的审美需求,栏目设置满足大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心理 [2] ,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互动项目以增加用户体验。3) 国家制定心理健康类APP行业标准,包括定价收费标准和行为规范标准等。定价收费方面尽可能降低收费价格或不收费,尽可能体现公益性,有关机构部门可以对其给予合理补偿。另外国家应建立一套心理健康类APP的行业行为规范标准,严格进行监管。4) 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隐私保护程度,增强可信度与专业实力强的精神卫生中心或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吸引更专业更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入驻,增强其可信度。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身份识别和认同机制,实现访问控制和通信技术加密处理,以防存在用户隐私信息泄漏风险,降低用户在信息安全方面的顾虑 [3] 。

基金项目

济宁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心理健康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cx2021068)的成果。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商, 史文静, 王静, 等. 国内心理健康类APP的可用性研究[J]. 包装工程, 2021, 42(24): 102-112.
[2] 郑光明, 张律. 浅谈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类APP [J]. 求知导刊, 2016(35): 42.
[3] 王哲雨. 心理健康类APP评价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