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探究
Research on the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3.135411, PDF, HTML, XML, 下载: 300  浏览: 384 
作者: 杨文吕: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立德树人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ain Body Construction Lide Tree People
摘要: 党中央十分重视对思政课的建设、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育人作用。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保证党的事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实践育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实践育人的效果。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多元文化价值交织的今天,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面临着巨大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塑造中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人员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目前仍然有很多高校不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且对思政教师队伍缺乏相关保障机制,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以及实践育人的效果。因此,高校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Abstract: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key cours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urse to ensur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s cause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As the main body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interweaving of multicultural values, the ideological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re facing a huge imp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values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level of personnel engag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rectly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do no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lack of relevant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ef-fect of pract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文章引用:杨文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探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612-261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11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从事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是高校实践育人的主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并引导和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向教育目标发展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负责搜集信息、制定决策、实施计划、反馈结果以及调节各个环节等。

实践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坚持“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旨在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实践的人才 [2] 。而实践育人的重点也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实践育人的主体范围也较为宽广,本文的实践育人主体主要指代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育主体应根据素质教育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根据在校大学生的发展特征,组织学习和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思想素质,使其具备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能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尤其是在社会思想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更需要高校思政教师的价值引领,通过思政课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激励其学生内心的正能量,培养他们成为有抱负、有担当的新时代新青年,使其能够志存高远,在不断的拼搏奋进中实现人生价值。

2. 加强高校思政主体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 [3] 。以此为指导,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蓬勃发展,为了培养出具备良好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肩负着重要使命。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挑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4] 、教学理念不与时俱进、教学手段滞后、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等,这严重影响了实际育人效果,难为民族复兴培养合格人才。为此、高校应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了解其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意义。

2.1. 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注重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培养其成为祖国建设的后备军和生力军,从而保证其与祖国发展步伐一致、思想一致。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为了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加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更要对其进行思想引领。只有通过对这一工作的不懈努力,其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贡献。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的一大途径就是开设思政理论课。高校思政理论课能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力,并为他们建立正确的思想理念提供指导。思政理论课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反映了国家的意志和需要,而思政教师队伍也承担着国家赋予的责任。因此,各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建设,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

2.2. 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个新的历史阶段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面临着新要求,其中就有要满足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新需求。教育是一种具有深远政治意义的活动,它旨在培养拥护党的领导的人才;同时教育也是人们获得幸福的重要途径。教育既要保证科学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的需要,以人为本。而民众的需要和诉求,就是高等教育要关注的核心,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势在必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品德的、适应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新期待,教师要以德施教,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从思政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可得知,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好,必将为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提供保障。

2.3. 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大学生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特殊阶段,他们不仅容易接收各种新兴观念,也易受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随着当今全球各类政治思想文化活动交流交锋日益频繁,在拓宽大学生眼界的同时,也对其产生重大的思想冲击,所以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力;而我国当前也处于深刻变革时期,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交织碰撞,就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坚定理想信念;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重要影响,就需要针对目前的现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思政理论课建设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5] ,是培育其坚定信仰、坚强意志的重要途径。思政理论课教师应结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通过思政理论课来增强学生明辨是非、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能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其思想发展符合国家主流。因此,完成好这一任务,就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3.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对思政教师主体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部分高校对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正确的认知,因此在对思政工作这一问题上并没有给予重视和支持。因此,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稍有懈怠,没有深刻掌握相关知识和理论,不知道采用何种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行成正确的三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性教学,即重视对学生的专业课培养,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培育。由于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未能投入足够的资金来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导致在人才引进、学科建构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缺陷,同时也缺少必要的软硬件基础设备,从而不能满足实际课堂教学需要。

3.2. 思政教师缺乏实践培训机会,不利于其能力的提升

由于高校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其的资金投入较少,因而无法对思政教师开展全面培训。在这个快速变化发展的时代,思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中积累教学经验,因此就需要更多的进修机会,然而缺乏资金投入使其难以实现。现代思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就业等多方位的专业知识,以便能更好地指导学生,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因为缺乏足够的训练和实践学习机会,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6] ,难以满足实际教学要求,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性和发展性的人才,也就起不到很好的实践育人效果。

3.3. 体制管理不健全,缺乏保障机制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高校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深入细致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责任分配和工作划分也显得随意和分散,这些都导致了教学工作无法有序开展,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且高校思政教师通常承担多项职责,包含教学管理、行政事务和档案管理等,需要在多重任务中转换身份,任务中压力大,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7] 。同时,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保障教师具有良好的晋升机会,不利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

4. 加强高校思政主体建设的路径

4.1. 强化重视程度,提高建设效率

高校应该把建设一支强大的思政教师队伍作为提升思政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并将其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以确保思政教学的有效实施和质量的提升 [8] 。多渠道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思政教师队伍行列,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水平。同时,高校也应重视思政教师队伍结构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发挥主动性热情地投入工作,资历深厚的教师则应利用丰厚的教学经验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形成一支具有教学热情和教学经验的师资队伍。高校应大力投入资金来进行学科建设,将思政课作为一门重点学科来进行培养和发展,以提升思政学科实力以及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4.2. 坚决落实培训工作,提升教学能力

高校思政教师的能力水平是确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应根据教师的能力和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以便让思想政治教师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 [9] ,为培养学生行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筑牢根基。此外,高校应积极组织针对思政教师的相关培训活动,例如开展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在沟通交流中相互借鉴、汲取经验、转换教学思维,从而提升教学能力。最重要的是高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给思政教师,让他们到国外、企业、红色革命基地等交流学习,拓宽其教学视野,为其发现优质教学素材提供现实渠道,从而提升其教学水平。

4.3. 完善制度建设,健全保障机制

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要受到高度重视,还需有完善的制度保障。首先,完善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体制,深入研究和进行合理规划,明确教师职责和任务,避免思政教师身兼多职而无法专注于教学。其次,高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估指标体系,将思政教师的总体收入与其教学质量紧密结合,将其薪酬、岗位津贴等纳入考核范围,以此来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同时,高校应当制定完善的晋升机制,保障人才队伍的上升通道,确保思政教师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思政教师队伍 [10] 。最后,高校在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人文关怀的重要作用,注重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积极听取教师意见,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为思政教师队伍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5. 结语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只有重视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高校应从多方面着手,重视当前思政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教师实践培训机会,完善制度建设和健全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秉公.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09.
[2] 田静姝, 燕文奇. 高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主体建设研究[J]. 黑河学刊, 2018, 239(5): 129-130.
[3]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4] 张婷婷. 新时代西部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7): 116-117.
[5] 陈雨佳, 李俊高. 高校思政理论课驱动式混合教学模式融合创新研究[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2(4): 67-71.
[6] 陶日升. 探究高职高专思政课程教学改革[J]. 品牌研究, 2018, 16(4): 297+299.
[7] 荆媛. 成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转变及创新路径[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 24(4): 19-23.
[8] 王亚飞. 地方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29(24): 269+179.
[9] 高明. 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路径探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4): 99-100.
[10] 张明丽. 新时代民办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路径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 5(3): 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