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Courses Based on Competency
DOI: 10.12677/AE.2023.135405, PDF, HTML, XML, 下载: 247  浏览: 36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孙燕姿: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能力本位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教材开发Competency-Based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pecialized Courses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摘要: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载体。以能力本位作为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依据及核心理念,结合现代社会发展导向与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从核心思想、团队组织、教材结构与内容的组织编写等多个方面提出专业课校本教材的设计思路与建议。为开发出高质量专业课校本教材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此增强中职专业课教材适应性。
Abstract: Textbooks are the basis for teachers to implement effective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students to learn knowledge and master skills. Taking competency-based as the basis and core concep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com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sign ideas and suggestions of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from the aspects of core ideas, team organization, teaching material structure and content organization. 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high-quality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specialized courses, so as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specialized course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文章引用:孙燕姿. 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575-258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05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大力鼓励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政策扶持职业教育,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即对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的普适性及可迁移性也提出更高的标准,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及在“三教”改革的大背景下,学者们也对教材的关注度不断地提高,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校本教材的开发质量更是参差不齐。而现开发的专业课教材是否能够满足职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是否以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成为关键的突破点。因此,以能力为本位推动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朝更深层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能力本位也成为推动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2. 能力本位专业课教材开发内涵

2.1.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最早始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培训转岗技术工人,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活动中不断推广 [1] 。后受到全球关注并不断得到认可,我国也将这一理念引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将其本土化改善,强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

能力本位教育是相对于知识本位教育而言,相对其更具有情境性、实践性与创造性 [2] 。能力本位重点强调能力的培养,在工作、生活以及社会情境中,个体所应具备的一种应然状态,能够采取专业化与全方位的行动应对并处理事件,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职业发生变更时,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知识或者新的技能。我国学者姜大源先生提出职业教育里的素质教育就是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教育,将职业能力精辟的划分为“三能”,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3] ,本研究所指的能力也由此三能展开。专业能力指与职业直接相关的能力,也是基本生存的能力,例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方法能力指学会学习与学会工作的能力,也是基本的发展能力,例如分析综合、系统思维与迁移等;社会能力指学会共处与学会做人的能力,也是基本的发展能力,例如社会责任感与社交技能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应该是被动的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岗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应的能力去主动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入到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的去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能力本位教育的重要意义。

2.2. 能力本位专业教材开发

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定向性与滞后性,也正是因为这样基于能力本位开发专业教材,培养学生能力也愈发重要。而专业教材作为培养人的重要载体与资源,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更应贯彻落实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力本位专业教材开发与学科本位专业教材二者并没有孰好孰坏一说,只是组织逻辑不同。学科本位强调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来组织教材内容,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注重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内容密度。能力本位则强调以职业岗位为背景,分析其职业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按照职业能力的需求来培养学生,使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适应行业岗位的发展,注重职业能力的完整性与直接性。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科本位是更高级的教育逻辑,但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更注重能力的外显,直接作用于岗位,显然,学科本位也不尽然适合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专业教材的开发更适合能力本位按照行业企业领域要求来帮助学生培养能力与思维方式,深深扎根于职业领域与岗位,通过多种方法来分析岗位需求的能力,以此作为组织专业教材内容的重要基础,培养出真正能够适用于职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3. 能力本位中职校本教材开发必要性

3.1.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导向

随着我国产业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增长,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适应与推动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我国大力推动向技能型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也出台了诸多教材建设的诸多政策与方案。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2年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开发,将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纳入职业学校教材,并可以通过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并从国家层面对教材质量提出要求,宏观管理指导职业学校教材建设。而以能力为核心,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建设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高质量教材势在必行。同时为了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教材建设的规范性,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层面的中职专业教学标准,涉及中职14个专业类的95个专业。部分地方也依据国家标准制定了适合地方发展的专业课程标准,以广西自治区为例,公布确定“十四五”首批自治区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立项项目184项,其中涉及电子信息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等等。学校层面上,主要开发一些特色专业校本教材作为补充,如广西钦州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就以其具有鲜明特色的“坭兴陶”为核心开发满足区域发展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也可以用于当地行业企业的员工培训手册,适应企业的区域性发展。

3.2. 中职专业发展的需要

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再次夯实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近年来,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着力配合得到迅猛发展,但作为育人载体的教材却存在着明显滞后的特征。尤其专业课教材发展速度明显脱轨,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教材方法落后、理念落后、内容陈旧的问题屡见不鲜。目前我国中职专业课教材种类较多,但是高质量的教材相对较为缺乏。通过文献的梳理与调查我们不难发现校本教材开发的几个典型问题。一是教材内容同质化严重 [4] ,在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为了简单高效将各种资料简单拼凑,形成最终的合集,而却真正的失去“校本”的意味。二是教材与行业企业发展相脱节,教材类型特征不明显。作为职业教育的教材应该更凸显行业企业特点,岗位特征,但从开发成果来看内容与传统的学科体系教材差异不大并且内容相对较为过时,教材的先进性是相对的,滞后性是绝对的,这也就要求在教材形式或者教法上补充教材的先天性不足。三是教材内容的选择缺乏针对性与适应性。目前中职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高职教材中截取的部分作为教材内容,但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差异就直接决定了教材内容的不适宜性。且中职学生的特殊学情也就要求教材开发中建立不同的逻辑。四是教材内容缺乏吸引力,内容较为枯燥,内容选择与编排上缺乏系统性的思维,重理论,轻实践或者是理论与实践分离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预期效果 [5] 。五是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 [6] ,教材的质量没有监管部门把控外加目前教材的市场化越来越严重就会造成大量不合格的教材流入教师与学生手中,因此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问题也是教材开发的重中之重。六是教材立体化与信息化不够,不能够满足多样化发展的学生需求 [7] 。目前中职院校学生学习方式也较为单一,以纸质化教材、辅导参考书为主要形式,学习的内容也较为落后,不能够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的变更,中职院校开始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发展及岗位需求,普遍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及交互性较差的问题,还未形成系统化体系。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教材的类型形式也更加的丰富,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的开发络绎不绝。但是在这样的大趋势下,有诸多学者为赶上这波潮流而盲目开发教材,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发展,而忽略了其真正地意义与内涵。在整体结构与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上还是采用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是在装订形式上追求创新和潮流,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却很少渗透,优质的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校本教材更是凤毛麟角。

3.3. 区域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倡导技能型社会的转变与发展,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方式,产业专业发展方面更应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在总书记2020年9月22日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把职业教育与国家双循环战略联系起来,提出了从民生到经济的新逻辑:职业教育–技能–就业–收入–内需力,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行业企业的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也就要求不同地区培养的职业教育人才应该具有区域性特征,能够适应地区经济的发展。专业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更直接体现出育人标准与培养目标,专业课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更应秉承先进的生产理念,了解熟悉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对接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注重“校本课程”“校本教材”以及“校本实施” [8] ,真切的培养出优秀的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专业课校本教材的改革势在必行。

4. 能力本位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可行性

4.1. 应用前提:依托国家标准引领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

针对专业教材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教育部出台《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修订工作,明确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材建设队伍、构建高水平专门化课程教材研究平台、整合优化支撑教材编写的配套资源、实行教材使用全员周期培训、提高教材建设经费保障水平,为落实重点任务提供了人、财、物的全方位保障。同时《规划》也明确描绘未来蓝图,实现教材建设体制基本健全、教材体系基本完备、教材质量显著提升,提出要加快完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强化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对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的要求,着重于学生能力培养,使培养学生能够快速适应职业岗位的发展 [9] 。国家教学标准是基本教学文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同时也为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

4.2. 应用基础:顺应区域专业教材规划差异性要求

针对教材类型多、品种杂、差异大的实际情况,《规划》提出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教材规划,将区域内产业结构需求及时反映到专业课教材中去。这也就要求区域根据本地实际发展需要组织规划调整教材,开发弥补薄弱领域的教材,鼓励高水平学校和专家编写教材,坚持“按需选用,为我所用”,严格把关教材质量。同时,《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着重强调突出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提高教材建设的要求,在省级层面重点组织规划符合区域发展的专业课程教材,激发区域发展活力,突出区域发展特色。通过教材建设突出区域发展特色,使职业教育培养人才能够真正满足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应区域的差异性发展要求。

4.3. 现实需要:符合专业课发展趋于跨界、融合需求

职业教育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以“专业共建”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命运共同体,推动专业升级发展,提升专业实力。根据产业与企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不断前瞻性地增设或合并专业,形成不同的课程模块,鼓励跨界、融合的专业与课程建设。在这样专业发展的背景下,能力本位的教育主张在培养适应企业所需技能的同时更关注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与终身发展,主张跨界、融合的教育。同时,在三教改革的背景下,教材是改革的直接体现形式,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其中深刻蕴含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开发专业课教材是符合社会发展以及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5. 能力本位中职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的路径

5.1. 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核心思想

新时代,党中央立足于立德树人,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将思政教育延伸至教材、课堂等教育活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育人体系,为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课程思政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到:“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授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培养技术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教材开发成为一个关键突破口。

课程思政研究是践行“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思想政治方向正确也是校本教材开发的重要基础 [10] 。课程思政要求在目标确立上要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这也就要求校本教材开发团队在教材开发时要明确课程传递思政内容与目标,体现思政精神的侧重点,在专业教材内容设计时合理加入思政元素,传递思政思想。同时,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如何将爱国主义、职业精神、文化素养等无形融入于专业课校本教材之中,而不是盲目、僵硬的灌输思政目标。最后,对于教师的思政素养也提出极大挑战,要求教师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德育方法的使用,重视新的思政目标的生成与实现,真正的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5.2. 组建多元开发团队,建设特色校本教材

专业课校本教材开发对于专业性、职业性以及实用性等都有着较高要求,是一个团队的协作活动,绝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闭门造车 [11] 。而是需要行业、企业专家、教材开发专家、高级技术技工人才、专业骨干教师等多元主体参与,共商需求,相互协作,通过各种途径优化教材内容与结构,全过程深度参与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同主体在教材开发中的作用与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行业、企业专家能清楚掌握行业动态,剖析行业发展以及人才需求,能够精准且详细描述出典型工作任务与典型工作过程,将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到教材开发中来,使教材内容真正符合市场需求,体现工作岗位与具体流程。教材开发专家以及专业骨干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将教材内容有效整合,使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结合,达到教材育人目标的最大化。多元主体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发展以及学校发展特色,教材开发团队优势互补,互通有无,通过思想碰撞等方式提出创新性意见,实现校本教材的特色化、专业化以及实用化发展。

5.3.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标课程标准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教材作为育人载体也必须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我国大力鼓励支持校本教材的开发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校本教材层出不穷,同时也难以避免校本教材开发的诸多乱象:市场化过于严重,内容同质化以及操作活动纸面化,培养目标不明确等等。如此一来,诸多校本教材也便形同虚设,无法达到教材真正的育人目的。教材是课程呈现的重要资源,这也就要求课程开发必须要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接课程体系的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实现教材作为重要载体的关键性作用 [12]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育资源与课程体系,面向行业、企业,开发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市场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

5.4. 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编排教材内容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面向职业岗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也是区别于普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 [13] 。这样就要求职业教育教材要反应市场需求,紧跟社会发展,体现职业岗位的新技术、新规范与新要求。因此,教材开发需面向市场开展调研也是最为必要的环节。以行业产业、企业、岗位群及工作过程四个层面为基点,了解产业发展动态、企业需求人才肖像、岗位工作要求、工作过程逻辑等,全方位调查分析,形成系统教材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由于教材本身就存在的滞后性特点,也对教材开发形成一定的难度,对于教材的预见性以及教材的编排与装订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有了活页式教材的出现。新型活页式教材能够根据社会发展与资源更新,结合教师需求及时且灵活的更新教育内容,变化教材,具有“内容‘活’、形式‘活’、手段‘活’”的特征,也正因此而广受追捧。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更应了解多方需求编制出适合行业、企业发展及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材。

5.5. 掌握学生发展规律,立足学生中心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在教材开发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教材以及教师最终都服务于学生,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因此,基于学生认知规律与发展规律设计教材至关重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都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强调先前知识的影响,这也就要求在教材开中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开发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与建构逻辑的教材。同时强调学生在真是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与协作等方式进行意义建构,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更强调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学习技术与知识,也正因此中职的教材开发要跳出学科体系思维,以行动导向来建构教材体系,由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的体系建构 [14] 。帮助学生能够通过完成真正的工作任务来学习知识与技能,从而内化为能力,当遇到类似工作情境时能够将其外显转化为工作能力,实现最大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其教学理念也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5.6. 探索核心能力,设计教材内容

对职业教育及其学生而言,能力本位的课程与教材按照职业领域的逻辑来帮助学生习得技能与知识,不仅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满足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与需要。教材必须围绕职业能力作为核心进行开发,以职业能力作参考来确定教育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筛选和组织教材内容,清楚了解职业的人才目标与指向,明确职业教育定位 [15] 。这也就要求对职业领域进行分析,考虑行业企业以及岗位的发展,并且也要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其中,从而才能够找准定位和能力发展路径。了解核心能力之后要借助于教育教学理论使之转化为可视化的育人目标,通过对核心能力的梳理与学生发展规律的整合来删改条目,最终形成教材体系。

6. 小结

2022年5月新职教法正式施行,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提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建设技能型社会。这充分强调了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载体,教材改革是“三教”改革的重要形式,本研究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作为重要的理论支撑,通过分析校本教材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能力本位校本教材开发的路径为校本教材开发与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重点专项课题“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1ZJY833);主持人:唐锡海。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Burke, J. (1989)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he Falmer Press, London, 11.
[2] Tynjälä, P. (2008) Perspectives into Learning at the Workplace.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3, 130-154.
https://doi.org/10.1016/j.edurev.2007.12.001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126-129.
[4] 陈文, 金玉梅. 校本教材开发的乱象、原因及消解[J]. 教学与管理, 2019(34): 76-79.
[5] 李汝中, 武秋芝. 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22): 98-100.
[6] 徐国庆. 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J]. 职教论坛, 2015(18): 1.
[7] 兰小云. 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现状及对策: 基于教师的调查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35): 87-92.
[8] 王姣姣, 杜慧起.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2, 1006(6): 109-112.
[9] 曾天山, 马建华. 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8): 5-9.
[10] 王新华. 基于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高职活页式教材开发设计[J]. 职教论坛, 2022, 38(9): 55-61.
[11] 李政. 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 内涵、开发与使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14): 5-11.
[12] 李义锋. 中职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的策略探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35): 94-96.
[13] 伏梦瑶.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教材开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14] 宋乐. 能力本位教育视阈下我国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31): 71-75+96.
[15] 李政. 职业教育模块化课程: 内涵、开发与使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14):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