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研究
The Study of Teachers’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EFL Classroom
DOI: 10.12677/AE.2023.135400, PDF, HTML, XML, 下载: 339  浏览: 57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程 嫱, 张 帆, 刘纯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北京
关键词: 二语教学课堂教学交际意愿教师影响因素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Class Teach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Teachers Influencing Factors
摘要: 研究将影响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分为十个维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得出结论:对大学生交际意愿影响最大的教师因素是教学态度、最小的是性格特点。并对具体维度进行分析,结合访谈,提出建议。本研究对二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Abstract: The study divided the teaching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to ten dimensions, and drew the conclusions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most influential teachers’ factor on colleg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s teaching attitude and the least is personality traits. The study also specifically analyses all 10 dimensions and the interviewing result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hat have some reference implica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文章引用:程嫱, 张帆, 刘纯雪. 影响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531-254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400

1. 引言

交际意愿(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由McCroskey & Baer [1] 提出,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被定义为“使用第二门语言和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进行交流的意愿”。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交际意愿已形成深厚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到二语习得领域。在二语习得领域,交际意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交际意愿较强的二语学习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二语交际意愿甚至被认为是“(二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3] 。McCroskey建立交际意愿沟通意愿量表后,多位学者进行了以此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基于现有理论基础,开展对二语交际意愿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并有完善的参考体系。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交际意愿的研究有一定成果,但大部分集中于对学习者、接收端的因素研究。Malgorzata [4] 对学习者自我评估对其课堂内外交际意愿的影响进行调查;Wang、Tseng、Chen & Cheng [5] 提出了学习者对于课堂互动反馈的接收认知与交流意愿及其实际交流行为之间的关系;Elis [6] 从学习者人数、性格、自我评估、语言能力的角度切入,研究其中联系;Pornapit [7] 也同样从学习者个体差异(自信和语言熟练度)对交际意愿再次阐述。杨华 [8] 研究了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的特点;于晓日 [9] 研究了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李荟英 [10] 研究了巴基斯坦本土汉语学习者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的特点,建立了金字塔模型揭示内在联系;丁秀梅 [11] 研究了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特点,并分析了课内外差异。

关于教师因素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影响,有部分学者开展了针对性研究。文献表明,教师因素对二语学习者交际意愿会产生很大影响,教师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交际意愿和表现也不同 [12] 。在大学英语课堂,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但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因素是相对可控的,教师因素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 [13] 。王健、张静 [14] 、吴婷 [15] 从外语教师的课堂表现、角色定位以及课堂管理等角度考察这些因素与二语交际意愿的关系。林殿芳、王俊菊 [16] 采用焦点式写作和访谈方法,将影响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分为四大类和十一小类,构建了教师影响因素模型,但该分类有改进空间。王海峰、周启红 [17] 根据林殿芳、王俊菊 [16] 的研究,以赴中留学生和汉语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国际汉语课堂教师因素对于交际意愿的影响,对国际汉语教学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7] 。近年学术界仍有不断更新的成果,关注到了教师提高学生沟通意愿的策略,研究探讨教师如何人际投射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并使用准确的英文单词来实现学生交际意愿的提高 [18] 。综上,研究表明二语交际意愿不仅取决于学生,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给予合理的引导,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平台,对研究教师影响因素有很大启发。

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交际意愿领域的研究存在三点不足:

1) 对教师因素的研究尚未深入。

2) 研究对象多为留学生,缺乏针对性建议。

3) 多针对某一具体因素开展,未形成完整系统,且忽略中国大学课堂设置的特点,缺乏对课堂设计的具体改进意见。

因此,本研究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罗列出性格特点、课堂反馈、教学态度、情感关怀、课堂管理、专业素质、活动组织、授课方式、上课内容、外在仪表10个维度,探索影响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我们将通过对北京某理工大学18级、19级、20级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针对性访谈,研究以下问题:1) 教师影响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主要因素及其具体表现是什么。2) 不同教师因素对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程度有何不同。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访谈、统计分析。

2.2.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北京某理工大学在读学生。被调查的学生共287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整体上学习兴趣浓厚,拥有较多的二语课堂交流机会。其中男生170人(59%),女生117人(41%)。

2.3. 数据收集和统计

2.3.1. 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我们按照教师因素影响框架,根据教学实践和预计结果对王海峰 & 周启红(2021)问卷进行了增删和改编,最终形成了问卷十个维度的具体调查项,共计34题。该问卷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Likert scale)计分,从“完全不接受”到“完全接受”分别对应1~5分。为了尽量多地收集数据,问卷采用汉语设计作答。

2.3.2. 访谈

本次访谈根据两点标准挑选了10名该校大学生:一是有代表性,即英语水平和交际意愿存在一定差异;二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访谈主要采用一对一方式,主要用汉语交谈,每人访谈时间20至30分钟不等,其过程录音,后期进行人工转写,形成文本材料。访谈针对问卷的数据结果,进一步探究学生对不同维度影响程度的具体差异和深入原因,和学生们的具体看法、建议。

2.3.3. 数据分析

调查问卷客观题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和独立性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问卷调查结果

一共收回有效问卷287份。问卷信度(Cronbach’s Alpha)为0.825,高于0.7,信度较高。

为验证问卷的结构效度,我们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KMO值为0.811,Barlett球体检验结果显著(χ2 = 4207.882, df = 561, p < 0.001)。共解释64.484%的变异量,累积方差解释率大于50%。全部因子载荷都在0.40以上,高于0.40的可接受值。因此,该问卷结构效度较好。

3.1.1. 整体结果

统计发现,对学生交际意愿影响最大的教师因素是教学态度、最小的是性格特点。从变异系数的差异来看,学生对性格特点和内容选择的态度意见波动较大,表明学生之间对这两个维度的认知有一定偏差。见表1

Table 1. Holistic analysis of each factor

表1. 各因素整体分析

3.1.2. 各维度具体情况

1)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在学科教学中举足轻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既希望有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又希望老师要求明确;而对于老师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上课内容没有非常关注;并且支持老师对玩手机的行为进行干预。见表2

Table 2. Analysi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表2. 课堂管理因素分析

2) 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同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讨论因素。数据显示,学生们更倾向老师用中文进行生僻概念的解释;对比之下,使用PPT的授课方式也比粉笔板书更被学生接受;而无论是“老师多讲,学生听”还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建议老师融合多种授课方式,调动最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通过题4.5,我们还可以发现,学生不喜欢用英语发言与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关系较小。见表3

Table 3. Analysis of teaching method

表3. 授课方式因素分析

3) 活动组织

好的活动组织可以活跃课堂。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当前各类活动的兴趣普遍不高。但相较之下,对于阅读、英语会话以及做游戏这种相对轻松的活动更感兴趣;对于需要充分展示的英语表演和学习难度较大的语法最为排斥;此外,学生对于输出性的练习,例如写作,畏难情绪同样较高。见表4

Table 4. Analysis of activity organization

表4. 活动组织因素分析

4) 内容选择

从整体数据来看,学生上课用英语发言的意愿更受话题的熟悉程度影响,至于话题的有趣程度和课堂内容是否契合自身兴趣并不会对交际意向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见表5

Table 5. Analysis of content selection

表5. 内容选择因素分析

5) 性格特点、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情感关怀和外在仪表

数据反映出,老师的性格特点、专业素质、教学态度和情感关怀都对学生的交际意愿影响颇大,见表6;穿着得体同样也是学生对于老师呼声较高的要求,但至于教师是否化妆、时尚,并不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交流意愿。见表7

Table 6.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proficiency, teaching attitude, emotional care

表6. 性格特点、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情感关怀因素分析

Table 7. Analysis of appearance

表7. 外在仪表因素分析

6) 课堂反馈

课堂反馈对于教学亦是不可或缺。学生的交际意愿也与课堂反馈紧密相连。学生非常赞同教师纠正语音语法等错误,老师认真回答学生问题也会有促进作用,而老师的打断并不会对交际意愿产生影响。见表8

Table 8. Analysis of class feedback

表8. 课堂反馈因素分析

以上是对于问卷十个维度的具体分析。

3.2. 访谈讨论与建议

3.2.1. 课堂管理

对于老师上课是否干预自己玩手机的问题,前人研究中并无充分探讨,唯有少数对于学生自我感知方面的研究提及教师的过多规范会降低学生的自我感知,从而降低他们二语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9] 。本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受访非英专生表示“自己上课时需要查阅资料,所以老师过于干预可能会让自己在课上留下不好的印象,他认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是开启交际的前提”。可见,如果学生使用手机是出于记笔记、查资料等正当目的却被老师干预,会打击学生交际积极性,但受访学生同时承认“课堂上玩手机做无关的事情是不正确的行为,指出问题不会影响交际意愿”。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干预是合理的。因此教师在管理课堂过程中,若发现学生上课有走神、玩手机等行为,应先探明缘由,再加以干预,而非强硬制止,从而最小程度的干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感知,间接激发交际意愿。

3.2.2. 活动组织

与王海峰结论中“学生对于传统模式感兴趣,而对于表演、游戏等新型活动兴趣不高”的结论不同 [17] ,本研究发现课堂上现有的活动,不论是传统还是新型,对于学生的交际意愿促进作用都不突出,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亟待改进。建议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这一点与王海峰的结论达成共识,既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一员,又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17] 。同时,用一个完整且详细的体系传授知识点才能让学生有最大的获得感,王海峰同样在其研究中表示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隐性要求,教师讲什么要考虑到学生想什么和怎样想 [17] 。

3.2.3. 内容选择

问卷和访谈都显示,教师内容选择的趣味性和熟悉程度会对学生的交际意愿产生影响,其中不熟悉的话题会削弱学生热情。正如受访者所说“我看重课堂趣味性;如果课堂内容比较有趣,课堂氛围就会比较轻松,我说话的意愿就会提高;相反,课堂内容晦涩难懂,使我感到压抑,我就没有说话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等手段让所选内容更易入耳、入心,例如在讲述文学思潮时,可以用一段网络上几分钟的动画简介短片作为开头,吸引学生关注话题,这一结论与胡越竹的结论契合,支持充分利用现在科学技术和媒体,通过图片、可见等帮助学生吸收和理解新的语言知识 [20] 。但不论多么有趣的话题,如果不熟悉,学生也表示不愿意发言,“因为我不熟悉,我的发言肯定就牛头不对马嘴,很可能会让丢脸,也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建议老师选取话题后,可以罗列思考问题,让同学们提前熟悉话题内容,从而提升同学参与度和活跃度。

3.2.4. 授课方式

数据显示,无论是“老师多讲,学生听”还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并且两种不同偏好势均力敌。同时,使用PPT的方式比粉笔板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访谈显示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更希望主动参与课堂,而非被提问等被动互动,这一点也与先前学者的研究结果相契合,认为学生的交际意愿会受互动状况的影响 [5] ;而对于讲课是否使用PPT,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有影响,但影响不大。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更多讲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互动,提高他们的交际意愿。PPT则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老师们可按需选择。

3.2.5. 课堂反馈

数据显示,学生的交际意愿受课堂反馈影响很大,学生们非常赞同老师在课堂上纠正自己的问题,但是如果老师打断他们的回答,则会打击到学生的交际意愿,甚至可能拒绝发言。访谈中,受访同学大部分表示不反对老师在课堂上纠正自己的问题,但如果老师经常打断学生说话则会降低学生交际意愿,“老师打断则会影响自己的发言思路”。如果学生的回答有问题,我们建议老师对学生采取肯定与否定结合的反馈方式,采用称赞、重复、积极评价等方法对正确部分进行肯定,对于错误的内容,我们建议老师在同学回答完问题后采取幽默等合适的方式进行指正。前人关于课堂反馈的研究已有很多且角度新颖,各有创新之处,与前辈们的研究有所不同,我们的研究视角虽然一样,但内容归于宽泛,结论也比较概括。根据前人的研究 [21] ,不同的课堂教师反馈语有着不同的特征和作用,如:单一型的教师反馈语:积极反馈语、明确纠错、诱导、元语言反馈、请求澄清等和混合型教师反馈语:积极反馈语加重述、积极反馈语加评价和重复加评价等。不同的课型和教学内容,针对点不同,教学的目的、策略和目标不同,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语,也可以互补的教学语之间混合多元化使用,以帮助克服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消极情绪,促使他们乐于课堂发言。

3.2.6. 性格特点

我们建议,教师可以保持自身个性,可以创造机会使同学们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但不必过多纠结。同时将重心放在提高课堂效率,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上,在进行反馈时,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交际意愿。与前人的研究想比较,我们的研究的教师性格层面的研究趋于模式化,局限于教师的个性方面对交际意愿的直接影响,如:开朗,严格,随和等。我们却忽略了教师性格和交际意愿更深层次的结合问题,如:教师乐于或拒绝自我反思的研究对交际意愿改善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 [22]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稳定性,需要不断反思来提高教学水平。然而,有些老师的内向性格和有碍于面子上的顾虑,在尽心教学反思时会避开一些麻烦的话题,如:学生的交际意愿改善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直面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与交际意愿的培养之间的关系,乐于课后反思,不断促进师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2.7. 外在仪表

接受访谈的同学均表示教师外在仪表对自己没什么影响,也不关注教师是否化妆。一般来说,学生并不太关注教师的穿着打扮。这一点跟 [16] 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同学们一致认为,这是教师的个人隐私和习惯,和自己无关,老师的学识、是否能学到知识才是自己最关注的,“不会关注,老师不管怎样化妆也不会影响我的交际意愿,我相信大多数认真学习的学生与老师交往最敬重的还是老师的学识,而不是外在”,“我不会关注,因为这是个人隐私,与我无关”。因此我们建议教师不必苛求外在,打扮得体即可。但是,有所差异的是,在前人的研究中,学生虽然学生并不太关注教师的外在打扮,但也基本不接受与教师职业身份和职业要求不太符合的仪貌 [17] ,而我们的学生似乎并不在意仪表得体的这一传统教师要求,反而更加强调对教师人格和隐私的尊重。经过充分讨论,我们认为,学生这一态度的转变与师生关系的平等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不再认为老师是绝对的权威,需要外在的着装去表示其身份特征。相反,学生们希望老师有着最大限度的衣着自由权,充分显示其个性魅力,赢得学生的欢迎,拉近师生激励,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发言,乐于发言。

3.2.8. 教学态度

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教学态度是最影响学生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这与林、王的研究结果基本契合,说明教学态度对课堂交流意愿有着明显的影响 [17] ,但本研究进一步强调了其重要性。进一步接受访谈的同学均倾向于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表示教师“起码应该具备一个严肃的教学态度”,希望交流中老师能负责认真给出解答,同时也要注重课堂的教学秩序,所讲授的东西要有依据,“太松散是对教学不够尊重”。教师的首要工作是课堂教学,而教案准备又是课堂教学需要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可以说教案准备是否充分、备课是否认真是教师教学态度好坏的最直接的体现 [23]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前提前备课,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同学们也会认真对待课堂,提高交际意愿。

3.2.9. 情感关怀

调查和访谈显示,和老师保持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会增加交际意愿,与前人研究契合,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关怀比较重视 [17] 。受访者提到:“和老师有更深的交谈后会把对方看作朋友,一看到朋友就忍不住想要和对方交流自己的想法的感觉。”教师与学生建立起关涉生命体验的对话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24] 。因此我们建议,在课时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多向学生分享人生经历,职业规划,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会给同学们带来多方面的帮助,也会加深师生情感,提高交际意愿。

3.2.10. 专业素质

数据显示专业素质的重要性排在第三位。专业素质会影响教师的课堂掌控、知识拓展和自由发挥 [25] ,在访谈中,多数同学认为其是十个维度中相当重要的方面。同学们表示,如果老师讲话断断续续或逻辑不清会让学生产生“备课不充分”的质疑,造成理解上的障碍,难以进行交流,而专业能力过硬的老师则留给学生“博学”的印象,从而加强交际意愿。专业素质作为评判教师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对交际意愿影响也十分明显,学科教学能力含学科知识(含技能)和教学知识(含技能),仅有学科知识的人并不就是好老师;同样,仅有教学能力而学科知识薄弱的人也不会是好老师 [26] 。我们建议教师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有机融合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加强学生的信任与求知欲,提高交际意愿。

4. 结语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和访谈等方法,探究教师因素对大学生二语交际意愿的影响,研究开展顺利,对二语教学和大学课堂有一定参考意义。此外,本研究还有一些不足。如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但由于时间和分析手段局限,访谈和问卷仅停留在学生角度,与教师视角观念的对比有所缺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外部效度。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可以同时使用诸如实验、刺激回忆等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法,相信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基金项目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208017)”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McCroskey, J.C. and Baer, J.E. (1985)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The Construct and Its Measur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vention of the Speech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2] Yashima, T. (2002)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Japanese EFL Context.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6, 54-66.
https://doi.org/10.1111/1540-4781.00136
[3] MacIntyre, P.D., Dornyei, Z., Clement, R. and Noels, K.A. (1998) 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 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2, 545-562.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1998.tb05543.x
[4] Malgorzata, B.L. (2015) Foreign Language Self-Assessment 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In: Piechurska-Kuciel, E. and Szyszka, M., Eds., The Ecosystem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pringer, Cham, 37-57.
https://doi.org/10.1007/978-3-319-14334-7_3
[5] Wang, C.C., Tseng, W.T., Chen, Y.L. and Cheng, H.F. (2020) Class-room Interaction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Learners’ Perception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 29, 393-404.
https://doi.org/10.1007/s40299-019-00492-y
[6] Elis, S. (2019) Contributing Factors 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WTC). Proceedings of the 5th UAD TEF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5th UTIC), Eastparc Hotel, 3-4 September 2019, 41-47.
[7] Pornapit, D. and Hayo, R. (2021)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 Correlational Study. Education Sciences, 11, Article 517.
https://doi.org/10.3390/educsci11090517
[8] 杨华. 课堂环境下中国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交际意愿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9] 于晓日. 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大学, 2013
[10] 李荟英. 巴基斯坦本土汉语学习者课堂口语交际意愿研究——以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21.
[11] 丁秀梅. 马来西亚留学生汉语交际意愿调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
[12] MacIntyre, P.D., Burns, C. and Jessome, A. (2011) Ambivalence about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95, 81-96.
https://doi.org/10.1111/j.1540-4781.2010.01141.x
[13] Zarrinabadi, N. (2014)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Teacher on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ystem, 42, 288-295.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13.12.014
[14] 王健, 张静.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1): 81-84.
[15] 吴婷. 教师课堂管教策略与大学生英语交际意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2016, 37(3): 61-65.
[16] 林殿芳. 王俊菊. 影响学生课堂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研究[J]. 外语教学, 2018, 39(4): 59-64.
[17] 王海峰, 周启红. 影响汉语课堂交际意愿的教师因素研究[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1(4): 54-61.
[18] Yang, X. and Yin, S. (2022) Interpersonal Projection as EFL Teachers’ Discourse Strategy to Enhanc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 System, 104, Article ID: 102687.
https://doi.org/10.1016/j.system.2021.102687
[19] Piechurska-Kuciel, E. (2011)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L2 and Self-Perceived Levels of FL Skills in Polish Adolescents. In: Arabski, J. and Wojtaszek, A., Eds., Aspects of Cultur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pringer, Berlin, 235-250.
https://doi.org/10.1007/978-3-642-20201-8_17
[20] 胡越竹. 外语焦虑与交际意愿个体差异实证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16(6): 9-14, 21.
[21] 林振军. 周沙. 中学英语课堂教师反馈语的类型与特征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1(3): 15-22, 34.
[22] 孙振东, 陈荟. 教师教学反思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0(9): 71-73.
[23] 马晓红. 高校教学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J]. 统计与决策, 2012(20): 66-68.
[24] 辛继湘. 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J].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26(3): 64-68.
[25] 束定芳. 英语专业综合课目标与教师素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授课比赛述评[J]. 外语界, 2013(2): 43-49.
[26] 吴一安. 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3): 199-205+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