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到“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再出发
From “Quality” to “Core Competency”: The Rest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DOI: 10.12677/CES.2023.115168, PDF, HTML, XML, 下载: 361  浏览: 1,390 
作者: 王瑞璇: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关键词: 素质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课程改革Quality Quality Education Core Competency Curriculum Reform
摘要: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将其理念付诸实施。进入新时代,素质教育对人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有关核心素养的研究正是教育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予素质教育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突出了对素质教育命题实践性的传承和有效拓展,尤其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植。文章在梳理两者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强调: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面临核心素养的历史节点,素质教育需要再思考、再出发。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s not a new topic. Our countr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late 1980s, and put its concept into practice. Entering the new era,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people’s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on Core Competency is exactly the need of education to adapt to the tim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enriches and improves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continuously, highlights the inheritance and effective expansion of the practical proposition of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and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promotion of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qualities.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wo, this paper emphasizes: in the reform of basic education today, facing the historical node of Core Competency, Quality Education needs to think again and start again.
文章引用:王瑞璇.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再出发[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5): 1086-109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5168

1. 从“素质”走向“素养”的时代背景与缘由

1.1.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与知识社会的来临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各个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全球化、信息化已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知识社会时代知识与创新成为了其核心要素,而“创造性”学力必须是能动的“思考型”学力,这就要求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必须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 [1] 。纵观我国课程改革,从强调重视“双基”到倡导“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教育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体现。

1.2. 国际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顺应经济全球化、教育普及化发展要求,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以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渐成为国际社会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2] 。“核心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促进人全面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发展变化新挑战的人们的共识 [3] 。在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下,配合课程改革的进程,我国在课程改革领域展开了由关注素质转向强调核心素养的研究。

1.3. 信息化社会培养人才的必要选择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万物互联的社会,那么为什么信息化社会的人才培养必须强调核心素养呢?这是因为信息化社会寄予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才有了新的需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运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运用新知识、新思想、新技术来快速实现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源。同时,随着计算机、人工智能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人类的许多工作正在被机器所替代。为了避免人被当前的社会所“淘汰”,教育就应该直面时代带来的挑战,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时代新人。

2.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内涵与演进

2.1. 素质教育

2.1.1. 素质教育研究的演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有关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其理论在我国出现并受到重视,素质教育不断得到发展,其理论内涵也不断得以丰富。有关学者在深入探讨素质教育理论的同时,追溯了素质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4]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就素质教育的演进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素质教育的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亟需提高全民素质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与社会脱节以及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追求和重视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应运而生。这一阶段素质教育的提出主要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围绕着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来讨论素质教育的意义。

第二,素质教育研究的发展期(1993年至20世纪末)。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从政策上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引导,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素质教育的行之有效的若干策略和措施,都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素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素质教育研究的深化期(1999年至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议题。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赋予素质教育新的时代使命,此后,素质教育的实施领域更加宽广,其内涵也更加丰富,更具时代特征。

2.1.2.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是人在已有先天禀赋的基础上经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内在组织结构和能力质量水平。素质既是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关键要素,事关人的终身发展。

基于素质的基本含义,素质教育表现为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得到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与教学体系,为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受教育者的自我价值和发掘创造能力为根本,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遵循人的发展为依托,注重形成健全人格、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2. 核心素养

2.2.1. 核心素养研究的演进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主要从国内的角度来讨论核心素养研究的演进。2005年,我国台湾地区初步启动了核心素养的研究 [5] 。2013年,“核心素养”在国内引发广泛关注,成为教育界的热门关键话语之一,并逐渐走向深入探讨和研究。核心素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2014年,我国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建设 [6] 。2016年,教育部进而指出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7] 。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各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具备和获得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8] 。从适应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更具体化、操作化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核心素养研究进入了深入发展阶段。

2.2.2.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素养,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知识储备与专业技能。人们在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对“素养”一词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不仅增高了其使用频率,并将其语义范围也进行了扩充。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课程改革从单纯地关注学习内容进而转向学习过程性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估。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用什么来培养?此类一系列的问题驱使我国学者如火如荼地开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学者们在共同努力下研制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础教育与课程改革着力于发展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3. 对素质的承接,走向素养的突破

纵观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演变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对以往素质教育研究成果的抛弃,而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与凝练、承接与发展。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的概念产生以来,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弊端,我国课程与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一直以来存在的,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容忽视。素质教育的概念虽然受到了专家与学者、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真正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实,表现为“说一套,做一套”,认识与实践自相矛盾、互相否定。虽然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追求,但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分轻能的现象;虽然总是强调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但是仍以考试作为唯一手段、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我国对素质教育探索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针对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视为基础教育的DNA、人才培养的指针。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3. “核心素养”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3.1. 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贯通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核心素养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有效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育人宗旨,从而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2018年,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落实更具体化、可操作化,“核心素养”下的课程与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因此,加强学科融合,注重学科过程标准和学习结果评价,推动学科教学核心素养有效的融合贯通使之必然。

3.2.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彻底摈弃和改善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构建面向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要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着力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便更好地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我国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整体规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以培养和体现核心素养为标准,构建素养本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实现课程教学和课程评价的“素养化”,通过整体推进、分层实施,逐步完善学科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使我国课程走向国际化,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之所需。

3.3. 研制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核心素养在学业上的具体体现 [9] 。学业质量标准与学科核心素养是紧密相关的。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需要处理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是各学科素养的加总,将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融合学科质量标准和学科素养才是研制面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的关键。

4. 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再出发

素质教育其概念自提出就始终贯穿于党和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中,并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丰富和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话语。实施素质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去把握、去实施。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上,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和评价体系,并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以一贯之,才能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而服务。素质教育的实现需要一段长久的历程,其内涵也是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的,而核心素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给教育者和教育实践者提出了许多新命题、新问题,要求我们赋予素质教育以新质,需要我们勇敢开拔,再认识、再出发。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 45(1): 3-25.
[2] Kester, K. (2013) Peace Education: An Impact Assessment of a Case Study of UNESCO-APCEIU and the University for Peace. Journal of Peace Education, 10, 157-171.
https://doi.org/10.1080/17400201.2013.790252
[3] 林崇德. 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1): 66-73.
[4]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课题组.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J]. 教育研究, 2006(2): 3-10.
[5] 施久铭. 核心素养: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N]. 人民日报, 2014-05-18(010).
[6] 蒋红霞.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中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8(5): 111-119.
[7] 人民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EB/OL].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914/c1053-28714231.html, 2016-09-14.
[8]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01/t20180115_324647.html, 2018-01-16.
[9] 杨向东. 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J]. 全球教育展望, 2012, 41(5): 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