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词在进行体中的认知语义研究
A Cognitive Semantic Study of Psychological Verbs Used in the Progressive Aspect
DOI: 10.12677/ML.2023.115251, PDF, HTML, XML, 下载: 284  浏览: 2,961 
作者: 李爱璇: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心理动词英语进行体Psychological Verbs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摘要: 英语进行体的语义特征一直以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搜寻COCA以及文献梳理,分析了英语动词进行体的基本意义和心理动词的属性特征,发现以体验者为主语的心理动词——心理状态动词运用在进行体中的频次较高。并从认知语法的角度阐释了心理状态动词运用于进行体的五种语义特征和实质:1) 突显产生的动态意义;2) 突显有限持续的状态;3) 对说的话或行为进行解释说明或评价;4) 表示“事件重叠”;5) 表达委婉礼貌。本文为英语进行体在心理动词中的运用提供了认知语法的视角,也对英语动词进行体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Abstract: The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have long been concerned by the linguistic circle. Through searching for COCA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rogressive aspect of English verbs and the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ical verbs. It is found that psychological verbs, which take the experiencer as the subject, are us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progressive asp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grammar, this paper explained the five semantic features and essence of the use of mental state verbs in the progressive aspect: 1) The salience of the dynamic meaning generated; 2) The salience of a limited and persistent state; 3) Explaining or evaluating what is said or done; 4) Indicating “event overlap”; 5) Expressing euphemism and politeness.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ognitive grammar perspective for the use of the psychological verbs used in English progressive aspect, and has some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English verb progressive aspect.
文章引用:李爱璇. 心理动词在进行体中的认知语义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5): 1852-185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5251

1. 引言

作为英语语法范畴“体”的一种,进行体是表示动作或过程仍在进行的一种动词形式——be doing。进行体暗示了事件的暂时性、持续性、动态性、未完成性,因此多用于动态动词,如:drink、write、talk等,但这并不意味有静态性质的心理动词就完全不能用于进行体。表示情感状态的某些特定的心理动词也可用于进行体,并且其意义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而目前对于进行体的研究还未涉及此课题,且心理动词是人类表达识解的媒介之一,是探究进行体难点的理想材料。所以,本文主要从认知语法的角度来回答这两个问题:1) 什么样的心理动词运用于进行体的频率更高?2) 心理动词运用于进行体中产生了哪些不同的语义,其认知机制又是什么?

2. 研究背景

2.1. 英语进行体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进行体做了详尽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对进行体语义的探讨:Quirk等将进行体定义为在给定时间内正在进行的事件,有持续性、有限持续性、未完成性以及事件重叠等语义特征 [1] 。Langacker认为,从进行体的形式be + ing就能看出其意义,从内部视角出发,讨论了进行体构式和现在时结构对动词的压制情况 [2] 。赵璞认为,进行体“在语境化动词所示的不同情境中”的表征具有动态、持续、非终结的体义 [3] 。许明和董成如从详细度、凸显和扫瞄等角度出发,探析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压制的基础和机制,认为进行体构式表示特定时刻持续进行的活动或进展中的事件,能通过识解将各类动词压制成一致 [4] 。祝丽丽和王文斌从共时角度将现代英汉进行体的概念与功能进行对比,认为英语进行体强调时间并且高频词为动态动词,而汉语进行体强调空间,高频词在动静动词之间无明显差异 [5] 。石毓智和姜炜从主观化的视角审视进行体,认为进行体还具有表将来时、临时性和委婉礼貌的功能 [6] 。李金柯探究了英语进行体中静态动词使用的原因,认为静态动词意义产生了动态性,因而可以和进行体的语义兼容 [7] 。

2.2. 心理动词

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心理动词就已经是理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心理动词是描述人们情感等经验的动词,属于词汇语法范畴。心理动词通常有两个论元,一个是体验者,另一个是刺激物。Levin根据论元的表达方式将心理动词进而分成四类:及物动词且体验者是主语、及物动词且体验者是宾语、不及物动词且体验者是主语以及不及物动词且体验者是宾语 [8] 。唐青叶把体验者是主语的心理动词统称为like类心理动词,把刺激物作主语的心理动词称为please类心理动词,认为体验者做主语的心理动词频数更高,说话人的不同视角突显体现了人类在识解内在经验时是以人类为中心的 [9] 。一般来说,心理状态动词可以表达人们对事物的情感、看法或态度,表示发生在感知实体内心的一种持续的、同质的心理事件过程,具有时间性和抽象性的特质,是对感事、对象、心理状态(持续、无界)语义的词汇化 [10] 。英语心理致使动词的词汇化事件语义特征通常包含“致使性、完成性(心理状态变化)、瞬时性、动态性、力传递” [11] 。还有很多学者探究了英语心理动词的使役性,如张京鱼 [12] 、王文斌和徐睿 [13] 、向蓉 [14] 等。张明芳通过对使用英语和汉语中的心理使役动词和心理状态动词的基本句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语主要通过词汇来表达心理使役,而汉语则使用兼语式的使役结构 [15] 。在二语习得领域中,康建东和牛妍从“使用事件”的视角下研究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及物类心理动词的加工情况,并验证及补充了浅结构假说 [16] 。

3. 心理动词的进行体

心理动词一般出现在一般现在时中并伴随着持续性意义。但在语料库乃至生活中,人们仍然比较高频地在进行体中使用心理动词。作者以“[pp*] [be] loving_v”表达式对COCA语料库中常见的心理动词进行检索,匹配进行体基本构式“be (am/is/are) + V-ing”,结果如表1所示。发现以体验者为宾语与的心理动词几乎没有运用在进行体中,体验者为主语的心理动词——心理状态动词运用在进行体中的频次较高,因为体验者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状态。同时,心理动词进行体几乎都是在口语中使用,未见其运用在学术文本中,且部分心理动词频次非常高,如except、hope、love、think、wonder等。

Table 1. The types of psychological verbs with experiencer as subjects in COCA and their frequency of application in the progressive aspect

表1. COCA中以体验者为主语的心理动词类型及其运用在进行体中的频次

3.1. 进行体的认知机制

Langacker对于过去时和现在时解释为图1。他认为,时态是施加了一个直接的时间辖域IS,所侧显的过程就呈现在这个时间辖域中,另外时间轴上内有折线的方框表示了言语事件,MS则表示最大辖域。可以看出,现在时的直接辖域和言语事件的时间是重合的,而过去时的直接辖域比言语事件的时间要早。说话者从一个有界过程出发,而这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包括了时间。进行体通过施加一个直接时间辖域IS1来排除这一非持续类过程(有界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将其内部成分转化为一个同质持续类过程,从而衍生出了一个持续类过程(见图2(a))。现在时又将直接辖域IS2施加在这个持续类过程上,所限定的片段范围突显了持续类过程,即现在时所限定的持续类过程恰好与跟言语事件的时间重合。对于过去发生的有界事件,只需要施加一个可以囊括所有事件的直接辖域MS。但当过去时将直接辖域IS2施加到进行体中后(见图2(b)),人们便可聚焦于整个事件在过去某时可见的部分。

Figure 1.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the past tense and present tense

图1. 过去时和现在时的认知机制

Figure 2.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present progressive aspect and past progressive aspect

图2. 现在进行体和过去进行体的认知机制

3.2. 心理状态动词在进行体中的语义认知机制

心理状态动词属于表示情感和心理状态的静态动词,主要为“状态动词”、在时间结构上呈“非完成时性”、在事件持续时间上呈现持续状态的静态过程。“完成时体”是将一个情状看成一个整体,不管其内部可能有的时间结构。而“非完成时体”则是把一个情状看作具有内部时间结构的东西。然而,只有完成时体的动词才可以用于进行体,而非完成性的动词却不能。因为进行体可以突显非持续类过程中的持续类过程,也就是将动词持续化,理论上是无法用于本身就是时间上有无界性的持续性动词——心理状态动词。但从认知语法的视角下,可以解释部分心理状态动词可以携带进行体的现象,进行体构成了对过程加以整体性识解的一种要素。所以,这种识解将所侧显的心理状态事件中的关系识解为同质并转变为非过程性,并通过“内部视角”来关照这一关系。在下列情况下,心理状态动词可以运用于进行体中:

第一,能体现体验者能动性的心理动词用于进行体,产生了动态性,比如think、wonder。

(1)a. I’m loving (= enjoying) every minute of it.

b. Don’t interrupt me when I’m thinking (= cogitating).

c. Having lived in the UK, I was expecting the cost of living to be similarly high as compared to the US.

在例句(1)a~c中,概念化主体最初着眼于一个无界过程“love”、“think”、“expect”,通过施加一个直接辖域IS1,并在初始本身就是持续类过程的内部突显出由IS1所划定的某段持续类过程(“be loving”, “be thinking”, “be expecting”)。然后,概念化主体通过施加一个直接辖域IS2,从IS1持续类过程中限定一个片段。(1)a~b中的辖域IS2恰好与IS1的说话时间的言语事件重合,表征为“am loving”、“am thinking”,而(1)c中的辖域IS2和IS1都是先于说话时间的言语事件,表征为“was expecting”。(1)a~c都突显了IS1持续类过程内部一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的动态性。

第二,某些心理动词用于进行体强调一种暂时且持续的状态,并且没有进展。

(2)a. I’m thinking we ought to accept.

b. She’s regretting she stayed behind.

第二种情况的认知机制与第一种大抵相同,只是更加突显IS1持续类过程内部一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的短暂的持续性。(2)a中的“think”有“认为”之意,与之施加进行体和现在时之后,“thinking”突显了主语“我”在当下还没有做出决定是否“应该接受”。“regret”一般是不用于进行体的,但在(2)b中,“regretting”暗示了主语“she”关注的是当下情感体验的一段短暂的过程。

第三,一些心理动词用于进行体,是对说的话或行为进行解释说明或评价。

(3)a. I’m realizing how little I know about him. (Cedar Cove)

b. I’m realizing you don’t want to hear any of this. (Chicago Fire)

(3)a中,可以理解为有两个事件,一个是由动词“berealizing”表征的心理状态事件E1,另一个是由宾语从句“how little I know about him”表征的状态事件E2,E2发生在E1之前并持续到现在。E1是对E2的一种说明。(3)b中,由宾语从句“you don’t want to hear any of this”表征的状态事件E2发生在由动词“be realizing”表征的心理状态事件E1之前,并持续到现在,E1是对E2的一种说明。第三种情况突显了IS1持续类过程内部一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状态事件与另一个状态事件之间的联系。

第四,部分心理动词用于进行体有“事件重叠”的意义。

(4)a. By continuing to explore without changing your settings, you are agreeing to accept them. (ubuntu.com)

第四种情况突显了IS1持续类过程内部一段正在进行或发生的状态事件与另一个状态事件之间的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是同时发生的。(4)a中,由“be agreeing”表征的心理状态事件E1与介词by引导的方式状语表征的行为事件E2是同时发生的,存在“事件重叠”的意义。

第五,像love、want、hope这类表达体验者情感态度及愿望的心理动词用于进行体,在语用上显得更加委婉和礼貌。

(5)a. I’m hoping you’ll look after the children for us. (《新编高级英语语法》)

b.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give me the address that goes with that phone number. (A Lot like Love)

Leech指出,进行体的暂时性的引申意义是“不承担义务” [17] 。在(5)a中,“hoping”表达了一种试探性,也就是听者如果拒绝,说话者也会很快改变主意,从而使自己的请求更加委婉和礼貌。石毓智认为进行体的委婉礼貌用法是通过它能够起到使交际双方缩小空间距离、增进亲密关系来实现的 [6] 。因为进行体可以指示当下正在发生的动作,暗示言者的行为和心理是正在发生着的。即使是过去进行体(5)b,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距离将进行体的现实性拉远。相反,说话者假定一个行为在过去某一时刻正在发生,将自己本人与自己的行为在虚拟时空中分离,从而暗示言者与听者更加接近地来观察自己的行为,从而产生了亲近感或委婉礼貌的效果。

4. 结论

综上所述,心理动词虽然一般出现在一般现在时中并伴随着持续性意义,但依旧有大量心理动词运用于进行体的例子。研究发现,可以运用于进行体的心理动词主要是以体验者为主语的心理状态动词,而不是心理使役动词,因为体验者可以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状态。心理状态动词运用于进行体主要有以下五种语义:1) 突显产生的动态意义;2) 突显有限持续的状态;3) 对说的话或行为进行解释说明或评价;4) 表示“事件重叠”;5) 表达委婉礼貌。这五种语义都可以用认知语法的角度来解释。然而,对于不同心理动词运用于进行体产生不同语义的原因还有待探寻。

参考文献

[1] Quirk, R., Sidney, G. and Jan Svartvik, G.L. (1985)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Longman, London.
[2] Langacker, R.W. (2008) Cognitive Grammar. In: Geeraerts, D., Ed., Cognitive Linguistics: Basic Readings, De Gruyter, Berlin, 29-67.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5331967.001.0001
[3] 赵璞. 英语进行体和相关的体义推理[J].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9(4): 4-8+57.
[4] 许明, 董成如. 进行体构式对词汇体的压制——认知语法视角[J].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13, 29(2): 105-109.
[5] 祝丽丽, 王文斌. 现代英汉进行体概念和功能的时空性差异[J]. 外语学刊, 2022(2): 100-111.
[6] 石毓智, 姜炜. 英语进行体向主观化功能的扩展[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1): 48-51.
[7] 李金柯. 静态动词用于英语进行体探因[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29(3): 29-33.
[8] Levin, B. (1993) 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hicago.
[9] 唐青叶. Like类与Please类心理动词的视角研究[J]. 外语教学, 2004, 25(3): 39-43.
[10] 王脉. 英汉状态心理动词语义句法共性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2(2): 137-139.
[11] 魏晓敏. 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论元构式习得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19.
[12] 张京鱼. 心理动词与英语典型使役化结构[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 20(5): 97-101.
[13] 王文斌, 徐睿. 英汉使役心理动词的形态分类和句法结构比较分析[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4): 22-29.
[14] 向蓉.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使役动词的习得实证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 24(8): 123-127.
[15] 张明芳. 英汉心理动词的对比分析[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3, 15(5): 79-82.
[16] 康建东, 牛妍. 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及物心理动词的加工——“使用事件”视域下的浅结构假说[J]. 现代外语, 2021, 44(4): 548-561.
[17] Leech, G.N. (1971) Meaning and English Verb. Longman, Lo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