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
On the Value and Path of Integra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3.135374, PDF, HTML, XML, 下载: 174  浏览: 472 
作者: 岳 旭: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生态文明思想思想政治教育路径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cep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s
摘要: 生态文明理念内涵深刻,意义深远,是推进“美丽中国”奋斗目标的时代精华,对于促进当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进而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更应该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以理论路径和实践路径为重要抓手,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从而为生态文明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bstract: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s profound connotation and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It is the essence of the times to promote the goal of “beautiful China”. It is crucial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warenes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and guide you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or this reason, we should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he theoretical path and the practical path as the important grasp, and integrate the though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o all asp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a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for the caus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文章引用:岳旭.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3, 13(5): 2373-237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5374

1. 引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突出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地位,是助推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继承接续、与当代中国国情共融、汲取中国传统生态文明哲学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党和人民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精神指引。高校青年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也是最直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社会最终能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我们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将生态文明思想高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这既是充分重视高校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作用的需要,也是提高社会整体生态文明质量的需要。

2.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是增强当前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曾提出:“我们必须强化绿色意识,加强生态恢复、生态保护。” [1]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为了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忽视了对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培养,再加上人们对生态文明也尚未有较为清晰的认知,我国生态环境因此遭到了破坏,一度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提高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也有所提高,但整体生态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高校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工作的实施者,需要接受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其中也包含了生态文明教育,要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生态危机是本世纪人类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融入生态文明意识教育至关重要。当前高校学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晰,也不能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的核心要义,没有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理念。要将高校学生培育成具有良好生态道德、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念的新时代青年,就必须促进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成为具有生态理性、生态情感、生态意志、生态信仰和生态行为的生态新人” [2] 。

2.2. 是引导高校学生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1] 高校学生是未来中国事业的建设主力军,也同样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更应该将生态文明思想铭记于心,自觉承担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态文明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生态诚信、生态信仰的能力” [3] ,让大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界密切相关,同时人类的各项活动又能对自然界造成影响。学生经过生态文明专业知识的培养,最终在思想上实现由向自然索取的功利主义观点转变为用发展、联系的辩证观点看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将生态文明理论内化为生态保护自觉意识,外化为生态文明建设行为。高校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将实现个体价值与建设生态文明国家联系在一起,实现“知行合一”,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与生态习惯,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身边众多人群的生态活动,有利于转变当前社会存在的功利主义的扭曲价值观、促进社会绿色健康的发展方式、推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2.3. 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将时代元素灌输进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这不仅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义务所在,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要求,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是党关于生态环境和生态建设的理论精华,是培育青年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宝贵教育资源,因此更应该促进生态文明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断结合时代要求、顺应时代发展更新教学资源,保证教学活动能够高质量的进行,从而促进高校学生深刻立体的理解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促进合格“生态人”的养成。

3.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路径

3.1. 加强教师队伍理论建设,优化师资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 [4] 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因此教育者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持续关注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动向,更新学习生态文明的新思想,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储备,在教学过程中促进生态文明思想与教学实践更好融合,提高课堂实效性,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同时学校要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培育提供条件,注重对高校教师的生态文明专业知识的训练,积极举办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培训、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加强教师的生态文明知识素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学实践与生态文明理念结合的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生态文明专业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3.2. 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思想的联系,寻找切入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与中国国情相符的理论武器,与思想政治课教材高度契合,高校和思政教师需要时刻围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主题,发掘生态文明思想与思政课程更好融合的切入点。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应重点阐释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内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态文明理念的哲学内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历代共产党领导人生态心血的凝结,因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强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历代领导人在生态文明方面的理论精髓,并及时更新国家有关生态发展的最新理念和最新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最为贴近,是与他们联系最为密切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在这门课程中融入生态事例,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课程细节,同时,在法制部分增加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政策文件并引导学生对其解读,帮助学生树立相关的生态文明法律意识;教师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应将我国生态环境史加入到近现代史的相关教学中,引导学生意识到我国历史上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危害,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国家复兴的必然选择,从而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人。

3.3. 优化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论

传统思想政治课程以灌输式、说教式教学为主,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固然可以让大学生直接接受生态文明建设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老师也无法及时接受学生对于知识的反馈情况,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关系,导致教学成效较差,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因此可以优化教育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如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性,让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兴趣,提高授课实效性,实现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自觉提升个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自觉以主人翁姿态保护环境。

4. 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4.1.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活动,营造良好生态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的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1任何教育活动都不应该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更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例外。在校园内开展形式多元的校园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潜移默化的将理论中接受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教育融入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将其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促进自身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首先,学校可以与志愿者协会等社团合作,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特殊节日共同组织进行相关生态文明建设活动,在学校内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相应宣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扩充自身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能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其次,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当地社区开展调研活动,例如通过对社区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情况进行调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进而反省自身;还可以让学生深入当地进行社会调查,汇总成调查报告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通过切身实地的调查,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到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从而具有忧患意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后,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及周边地区开展生态文明辩论会、座谈会、宣讲会活动,利用多种形式,让大学生了解国际国内关于生态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加深生态理论知识,拓展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空间,最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素质。

4.2. 加强高校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隐性环境影响

大学生生活在校园中,除了在课堂接受课上生态文明理论知识的灌输,还时刻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说,校园环境属于隐性教育,具有潜隐性,校园文化是学校环境文化的构成内容之一,因此高校应该有意识的将生态文明元素融入对校园文化的设计之中。高校学生长时间受到生态文明氛围的熏陶,会自觉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内化为对自身的价值追求,引导自身进行生态文明实践。在校园建设方面,高校应该以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层面为重点来构建校园生态文明软环境。首先,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校园环境建设,利用好物质文化载体,一方面通过对校园建筑如教学楼、宿舍、操场等进行生态化设计,遵循生态环保理念合理规划和布局;另一方面细致规划具有生态文明特色的校园建筑,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主题的文化长廊,在教学楼、广场附近设立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关联的雕塑等。其次,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是指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潜移默化的改变大学生的生态理念,从而影响其生态文明行为,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较为直接,选择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生态文明宣传内容,有的放矢的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在校园中打造积极向上、生态健康的舆论导向,逐渐使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念。

4.3. 构建立体化生态文明教育网络渠道

如今网络信息化发展愈来愈迅猛,人们与网络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因此要聚焦互联网这一现代工具,构建立体化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络渠道,抢占网络高地。为贴合现代化教学的现实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抓住网络教育的机遇,拓展教育的新途径。首先,高校可以成立单独的生态文明教育网站,在做好网站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多样的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活动,如可以通过举办一些线上生态文明知识竞赛、制作绿色环保理念的视频等方式来增加平台与学生的互动性,激发高校学生自觉参与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沟通高校与学生之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互动的桥梁,同时管理者也要及时更新当下生态文明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报道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动向、新发展。其次,高校要了解学生网络动向,尤其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生态文明教育意识,从而扩大生态文明教育理念的影响力,真正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要规范网络秩序,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大学生是网络教育的主体,对当下时事热点有着自己的想法并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因此,学校在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要加强舆论管理,合理引导大学生对环保、生态问题表达想法,通过生态教育网站平台有序地引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生活化、常态化 [5] ,真正达到将生态文明思想灌输进大学生头脑当中的目的。

5. 结语

高校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更是未来建成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因此在这一阶段更需要进一步做好青年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既是对当前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时代性的必然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和学生共同努力,真正实现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课堂教学、校园环境、学校机制,实现生态文明理念常态化、日常化,才能未来在全社会各个行业中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建生态良好和谐社会。

NOTES

1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 人民政协网2018-5-3. http://www.rmzxb.com.cn/c/2018-05-03/2042350_2.shtml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7: 9+119.
[2] 陈琼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路径探析[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4): 22-28.
[3] 吴美川.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环保型校园建设[J]. 高校后勤研究, 2017(4): 37-39.
[4] 许权耀, 张伟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7): 93-95.
[5] 饶品良.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4):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