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历史教师对教学实习表现的分析与提升策略
Analysi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s on Teaching Internship Performance
DOI: 10.12677/CES.2023.114134, PDF, HTML, XML, 下载: 364  浏览: 54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子轩, 陈 慧*: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文学与社会科学系,湖南 常德
关键词: 职前历史教师教学实习实习反思Pre-Service History Teacher Teaching Internships Internship Reflection
摘要: 教育教学实习是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方式。作为历史学师范生,要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习的机会,对教学实习情况进行自我反思。经分析发现实习教师有善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吸引学生注意、加强课堂乐趣、减轻学生负担的优点。也存在对课标把握不准、历史学科知识不全、师生互动少、教学内容多且语速快的缺点。同时,针对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加强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学习,与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等方式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Abstract: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normal students in Regular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skills. As a history normal student, we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opportunity of teaching internship, conduct self-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internship. Afte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rainee teachers are good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sense of time and space and feelings of home and country, attracting students’ attention, strengthening classroom fun, and reducing students’ burden. There are also shortcomings such as inaccurate grasp of course standards, incomplete knowledge of history subjects, less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more teaching content and fast speech. At the same time,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in teaching practic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subject knowledge, teaching concept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communicate and learn from excellent teachers, and timely do a good job in teaching reflection to improve our own teaching level.
文章引用:李子轩, 陈慧. 职前历史教师对教学实习表现的分析与提升策略[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4): 867-874.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4134

1. 引言

随着当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师人才培养愈发重视。通过政府与高校联合培养定向公费师范生和扩招教育硕士等政策,师范生不断成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师范教育的培养也更加得到重视。教育实习是本科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的关键环节之一。师范生在实习期间可以通过向一线中学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切身感受一线课堂的真实状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等方式,提升其自身的教学技能。实习中走向讲台上课,积累教学经验固然重要,但每次课后的教学反思也是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部分。正如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 = 经验 + 反思” [1] 。作为历史学师范生,在校期间经过较多的师范技能训练,但并未经历过中学一线课堂的实战。因此,于2023年2月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在湖南平江县第二中学实习,被安排高一年级四个班的历史教学。本次实习是第一次站上讲台教学,通过此次教学实习,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

2. 教学实习情况分析

本次实习过程中,经过对自身的分析与反思、同行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反馈,其中存在并有可继续保持和发扬的优点,同时还有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及时改进。

2.1. 教学实习中优点分析

2.1.1. 巧用地图,联系中外,培养时空观念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对学习起到辅助作用,它有助于学生想象历史情景,在战争史中有利于把握战争进程、理解战略意图,更好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等优点 [2] 。在实习教学时,由于教授的内容为世界史,学生学习时因国家多、内容杂等问题,导致学习难度较大。面对此问题,首先利用地图教会学生找出国家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地理知识对国家的特点及联系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同时期中国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各个国家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同时,讲授世界古代帝国扩张部分时,教师通过运用地图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将扩张图的各种符号进行讲解,并结合知识点,讲授各个帝国的扩张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当时的世界地图的好处在于:其一,可以使学生在上课前快速了解本节课所学习的国家,知道本课的重难点;其二,运用地图讲授战争史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对建立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增强读图意识;其三,利用历史地图教学资源,可以更好的与地理学科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其学科融合的特色,既体现出历史学科特色,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加强学科的联系,这也是新课改中强调的跨学科教学的优势。

2.1.2. 联系当今,潜移默化,培养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体现其对育人功能的追求,弘扬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时代的基本要求 [3] 。运用教材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用多长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最有效?这些是备课时需要思考的问题。世界史的家国情怀不像中国史那样直白,如果教师强行进行升华,容易使学生感到厌恶,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实习教学中,采用中外对比,联系当今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在教学古代埃及时,教材有一句话表述为“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 [4] 。针对这句话,学生心中会疑问:“古代埃及的莎草纸比中国要早,为什么说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呢?”因此,实习教师通过讲授中国的纸与莎草纸成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中国造纸术的纸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张,而莎草纸则只是植物成分,从而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惑,提升了学生们的家国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古时期欧洲基督教统治时,教师讲解古代欧洲人民信仰基督教的状况与当今中国人民信仰马克思主义进行对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方法论进行列举,学生反馈这是“废话”,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针对学生的反馈,趁热打铁,究其是“废话”的原因是在于大家从小就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同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性与欧洲基督教一成不变特点进行对比讲解,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以上两个案例实习教师通过中外对比,联系当今的方式,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加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民族认同感,培养其家国情坏。

2.1.3. 妙用故事,吸引兴趣,加强课堂乐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关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实习中,教师自身常问自己怎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经过几次实践尝试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学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次运用历史故事到课堂中,吸引学生的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在备课时经常准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在教学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选取了两个历史故事,第一个为苏格拉底教学方法“产婆术”的故事,讲授过程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能通过故事的方式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启发,尝试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个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间对话,讨论什么是爱情、婚姻和幸福的故事,引起喜欢八卦的高中生极大的兴趣,讲述完还引导学生的思考并得到了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本身对爱情、婚姻和幸福的本质是正能量的,对处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5] 阶段中学生来讲,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为即将到来的“成年早期”需面对“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5] 做准备。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讲解相关联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乐趣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自我品德,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帮助,增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

2.1.4. 善用提问,加深记忆,引起学生注意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教学提问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实习中,可以多次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教师经常用以下四种方式提问:第一,对上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有利于学生回顾上一次课的重点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能通过上节课的回忆来增强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第二,新课讲授前,提出问题并阅读教材。在新课讲授前提出问题,有利于通过问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认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第三,新课教授过程中提问。在新课教授中,学生很容易进入一个疲劳期,教师对相关知识点提问,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思考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与记忆,这有利于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而了解学生的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第四,课堂总结时提问。新课教授完后提问,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回顾,知道本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样也使教师清楚本次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本次教学实习过程中善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2.1.5. 课堂习题,知识巩固,减轻学生负担

在教学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趁热打铁,选择相关的习题给学生练习,一是为了巩固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二是通过习题练习,快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习题的选取应是学生配套的练习题,其优点如下:第一,通过在课堂上练习作业中的习题,当场给教师进行反馈,提出疑问,相比课后提问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此外,课后再进行一遍练习,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做题的速度和效率会更好,更有学习的成就感,增加对学习的自信;第二,通过练习题本身,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知识点的考察情况,把握考试的重难点;第三,通过课上练习,在讲授习题过程中,学生可利用教师讲解做题的思路和方法时及时纠正自身错误,提升做题正确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加深肌肉记忆,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

2.2. 教学实习中缺点分析

2.2.1. 课标把握不准,导致教学重难点有所偏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的基本规范和统一的要求,具有指导性原则,同时也是考试出题的依据 [6] 。因此,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应对考试,都应紧扣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抓住教学的重难点。

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对课标的把握不足,导致教学时的重难点有所偏离。比如,在讲授《文明的产生与早期的发展》时,最新版课程标准规定需“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7] 。因此不难发现本课教学重点为两部分,但教授完发现从时间上看,第一部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讲授仅用总时长的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介绍“文明古国”相关内容,两个重点分布的时间及其不均衡,会让学生误认为学习重点为第二部分;其次,从教授内容来看,对于第二部分,课标不仅规定需要了解各文明古国的不同特点,还要求学生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但教师教授中用了大量的时间讲授各个文明古国的概况及特点,并没有分析这些古国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通过课后反思不难发现对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没有紧扣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教学,导致教学的重难点偏离,这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2.2. 教学内容较多,导致课堂知识容量较大

教学中,教师选取合适量的教学内容是一堂成功课堂的要素之一。在实习教学中,有时因为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导致出现知识容量过大,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如:讲授中古时期的西欧时,知识点主要有:西欧封建制度的特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和王权的加强以及拜占庭和俄罗斯。课堂教授时实习教师对这些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讲授完后发现用了两个课时,且基本很少与学生互动,还没有达到预想的课堂效果。经过分析发现这课并不需要每一个知识点都细讲,应该对其进行“加减法”,根据事件在历史上重要程度以及考试频率对知识进行分析,选择一两个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次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可以选择略讲或者简单概况,做到教学内容详略得到,突出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情况,发现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出现“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导致整堂课的知识容量特点大;对学生来讲,使学生无法把握重难点知识,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还可能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跟上课堂节奏,出现恶性循环的不良现象。

2.2.3. 教学语速较快,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节奏

在一线课堂中,讲授法依旧是教授用的最多的教学方法,因此一堂优秀的课程,较高的语言艺术是必备条件,同时在讲授时还需要注意说话的速度和节奏。在实习结束时,有一位学生写了一张纸条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中有句话是“第一节课时,我十分佩服你的肺活量,总感觉你一口气可以讲上百个字”。用如此高情商和委婉的方式指出了实习教师在实习教学语速方面的不足。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出分析其中的原因:第一,由于实习教师紧张导致。一旦紧张会担心出错、忘词等情况,这时讲话语速不由自主加快,想通过此方式避免出错;第二,由于准备的教学内容过多,害怕讲不完知识点的情况。高中教材知识点繁琐冗杂,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够,没有合理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导致只能通过加快语速讲完知识点。

因此,在教师实习教学中,发现教学语速很快,容易导致学生来不及做笔记,没有时间从在教材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最后使得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效果不好。

2.2.4. 师生互动不够,导致忽视学生行为主体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应该在某种程度上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发现除了部分教学内容较少的课与学生互动比较多以外,大部分课程基本是实习教师自己讲授,课堂活动和学生课堂表达机会较少。

面对此问题,有以下危害:第一,学生反馈不够。教师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应不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学生课堂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教师教授过多,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很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第二,学生失去听课兴趣。历史作为文科科目,大部分知识点教材上都一目了然,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个人的课堂,会导致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甚至漠视教师讲课,课后通过阅读教材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第三,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学中如果仅教师一个人上课,会导致学生无法做笔记与听课相配合,甚至在做笔记时错过教师重点讲的内容,拉低了学生学习效率,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总之,教师在实习教学中发现大部分课堂基本是一个人讲授,可以不难得出是因为师生互动不够,忽视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不利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难以出现高效的学习方法。

2.2.5. 学科知识不全,导致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讲话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的学识” [8] 。因此,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学科知识全面,会使课堂丰富且有深度。

在教学实习中,明显感觉到“学到用时方恨少”,其表现有以下:第一,本次实习教授内容大部分为世界古代史部分,如今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古代史内容基本都是新增的,很多内容实习教师在上中学时没有学过,甚至部分内容大学课堂里也没有讲到,导致此部分内容掌握不透彻,备课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基本是现学现卖的情况;第二,由于学科知识储备不足,只是教学教材中浅显的知识点,无法深入分析,导致学生理解出现困难,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第三,由于知识点不熟悉,学生询问题目无法快速教会学生得出答案,只能引导学生一起找出答案的方式来解决此题,这种方式看似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靠自己的能力找出答案,但实际上是因为教师自己对此题目的不确定,心理没底而采取的策略。学科知识不全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容易失去学生的信任,使教师的威严不断下降,导致课堂中学生不跟着教师的节奏,甚至与教师唱反调,不利于对学生管理。

总之,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有扎实的历史学科知识是至关重要,如果学科知识不全,会导致备课困难,教学内容不够深入,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甚至导致失去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

3. 针对教学实习情况提升教学技能策略

针对本次教学实习中的优缺点,教师对提升教学技能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做好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

3.1. 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

“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 [9]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地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获取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因此,作为教师,应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被时代所淘汰。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对学科知识的要求更高。从最新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来看,教材中知识点十分广泛,除了一些著名的历史知识,还有诸多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如新增食品安全、防疫知识等知识。因此,作为历史学师范生,应不断提升历史知识的储备:第一,阅读历史著作。历史教师应多阅读《国史大纲》《全球通史》等史学大作来提升历史学基础知识;第二,阅读历史期刊。历史教师定期阅读《历史档案》《历史文献》《世界历史》《历史研究》等著名历史期刊,了解史学最新研究现状,丰富历史学科素养;第三,进行史学研究。通过史学研究过程,教师既可以掌握研究内容更深层次的历史知识,还可以了解相关内容的知识,从而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扎实的历史知识以及历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因此,平时应通过多种方式积累历史知识,延长知识的广度和加强知识的深度。

3.2. 学习新课改革的教学理念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需要有全面的学科知识,良好的教学方法也尤其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优点。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千篇一律,“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以及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如何有效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论,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措施:第一,研读最新教育文件。教师深入研读教育部发布教育文件,学习并更新教育理念,跟随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教学方向不偏离;第二,学习专家对教育政策的解读。通过专家讲座等方式对新课改的方针政策解读,可帮助教师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且为教师实施提供建议。第三,在实践中践行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践行最新教学理念,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与方法。

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不断学习最新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上好每一堂精彩的历史课,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历史。

3.3. 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

教材和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重要的材料,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样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作为教师,应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研读。其方法:首先,通过教材和课程标准本身来判断教学重难点,特别是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实施建议有着明确的分析与解读;其次,通过阅读教师用书和课程标准解读的方式来进行研究,教师通过阅读借鉴,更好地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最后,通过与一线优秀教师学习交流来分析教材和课标的重点内容,防止在教师自己在研读时加上主观判断而导致重难点想偏离。

总之,作为教师,上课时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和课程标准,吃透两本重要资料,做来用课程标准来辅助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4. 与一线教师交流学习,利用教学反思总结经验

对于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利用空余时间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堂,并且还需对课堂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一,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时记录与分析。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需及时记录学生的反馈,方便课后分析借鉴;第二,课后对教师的妙处和不足进行分析。清楚了解妙在哪,为什么妙,思考如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分析不足的原因,思考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避免然后再改进不足。第三,与教师进行交流。除了教师自己分析课程外,还应该与其教师进行交流,了解其设计意图,学习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对课堂进行教学反思,同时还需与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听一线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堂,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4. 结语

教学实习是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最有效的方式,作为师范生应重视教学实习,并且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做好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增强自身的教学本领。通过本次教学实习,教师对其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反思,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应该始终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教育事业而奋斗终生,师范生应将青春献给讲台,用所学知识培养祖国的未来,挥洒奋斗的汗水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献上坚定的力量,并始终不忘初心,将“四有”好老师作为终生的奋斗目标!

致谢

感谢在实习期间平江县第二中学历史组的朱健良老师、刘松柏老师、彭欣欣老师、王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以及办公室的何漱玉老师、李晶晶老师、彭绪粤老师、余兵兵老师、喻青如老师、曾婷老师的照顾与支持,还有高一年级543、544、545、546班学生的配合与支持以及546班湛周凡同学给我的惊喜与感动。

基金项目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师范教学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实践教学水平的策略探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杜芳. 新理念历史教学论[M]. 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39.
[2] 盛锦雷. 历史地图对初中历史课堂的减负增效作用刍探[J]. 名师在线, 2023(6): 43-45.
[3] 罗雯雯.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核心[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4] 教育部. 中外历史纲要(下)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9: 5.
[5] 燕良轼. 教育心理学[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2018: 262-263.
[6] 于友西. 中学历史教学法[M]. 第4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49.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15.
[8]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 人民教育, 2014(19): 6-10.
[9] 教育部. 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