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的现况调研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from Aesthetic Education Helping Pedagogical Innov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DOI: 10.12677/AE.2023.134334, PDF, HTML, XML, 下载: 282  浏览: 50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曼秋*, 向莉君, 孙轶昕: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美育学科类课程创新教学Aesthetic Education Inside Classroom Subjects Innovation Teaching
摘要: 做好学校美育工作,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鉴于美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价值,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的现况进行深入调研,以此探究美育融入学科类课程创新教学的进展。结果发现:教师在运用美育知能融合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功利化倾向等问题,教师可在思维模式上寻求突破。
Abstract: It is critical to perform well in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chool aesthetic education to improve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cultivat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with all-around development.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education, this study employ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knowledge-ability to promot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so as to explore the progres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o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subject cour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have problems such as formalization and utilitarian tendency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aesthetic education knowledge to integrate subject teaching, and teachers can seek breakthroughs in thinking mode.
文章引用:李曼秋, 向莉君, 孙轶昕. 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的现况调研[J]. 教育进展, 2023, 13(4): 2129-213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4334

1. 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高质量的美育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学校是开展美育工作的主阵地,因此对当下中小学学科类课程美育实施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问题成因并为各主体探寻美育实施路径提供建议,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中小学校美育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主体所接受,各地也探索出了不少实践经验。其中,美育知能与学科类课程的融合教学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学科类课程,均可融入美育知能,促进教学创新。少数教师在探索美育融合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经典案例,例如: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的生物老师刘梅,通过成立课外活动小组,结合课上学习的关于落叶分解的知识,组织学生收集各种形态的落叶,最后在白纸上制作并形成各组自己的作品。在这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亲自去观察、感受、创造,她表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更要鼓励学生去创造美,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大部分教师运用美育知能与其教学融合的现状如何却不得而知。鉴于当下对这一现状的了解有限,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育知能助推教学创新的现况进行调研,并设立以下研究目标:

1) 了解当前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教学的现状及反馈;

2) 探究美育融入学科类课程创新教学的对策。

2. 研究现况

国外学者对于美育的研究比较完备,涵盖美育的概念、性质、重要性、功能、作用、学科融合等方面。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认为审美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径,审美活动是自由的 [2] 。席勒关于美育的论述对我国美育的相关研究影响深远。Olga Denac强调审美维度的一般教学目标与个别学科的专业目标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总体目标,并将其贯穿于教育过程的规划、实现和评估之中 [3] 。

国内学者对于美育的研究集中在美育的意涵、目标与内容、实施路径、评价、教师队伍建设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关于美育的内容,陈木金提出美感教育的教学活动,不单指美术、音乐等科,而是包括所有课程中涉美感的各种活动与经验,以及各种教育活动中情意方面的学习,并应注重知性与感性的陶冶 [4] 。毛新梅指出美育育人路径的错位具体表现为:当下美育忽视内在价值而重视外在功利,走向庸俗而不再渴求高雅,存在片面化倾向并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5] 。关于破解中小学美育的一系列难题,顾霁昀认为重在教师美学素养的提升 [6] ,胡樱平则经过深入探讨总结了美育实施的三大路径:完善美育观念、通过课程改革拓展和完善课程体系、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7] 。

当下关于中小学美育创新教学的研究方兴未艾,但国内对中小学学科类课程的美育及其创新教学的研究较少,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3. 调研设计与过程

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以及以往研究,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编制了《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创新教学现况调查》问卷,并以此作为研究工具。本次问卷以问卷星(网络问卷)形式进行线上调查,采用匿名填答,于2022年9月20日至11月05日,向全国各地中小学教授学科类课程的教师发放本次问卷,涵盖江苏、贵州、江西、福建、河北、甘肃、北京、山东、上海、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广东、河南。共回收问卷118份,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率97.5%,用Excel进行整理,最终以百分比的形式呈现。并通过电话访问、线下访谈的方式,收集了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美育的案例。

问卷分为两部分共28题,第一部分为基础资料,第二部分包括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探讨学校层面以及教师个人对于美育创新教学所能提供的支持,共9道题;第二个维度是探讨美育知能助推教学的现状及反馈,共9道题;第三个维度是探讨教师对美育创新教学的态度,共3道题。

4. 调研结果与讨论

4.1. 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教师的男女比例相差较大,其中男教师22人,占19.13%,大部分为女教师,共93人,占80.87%,这与中小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关,符合其性别结构。在调查中,教学实践熟练的成熟期教师占大部分的同时,刚参加工作的新任教师也占了较大比重,共43人,占37.39%,保证了调查的全面性。超过半数的受访教师在城市任教,共59人,占51.3%,任教地区为县城、乡镇、农村的教师所占比重依次递减,且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比例较为均衡。在任教学科方面,调查结果涵盖10门学科,教授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的教师占较大比重,分别有44人、24人、17人,各占受访教师的38.26%、20.87%、14.78%;而教授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学科的教师所占比重较小,分别有7人、1人、7人、6人,各占受访教师的4.35%、0.87%、6.09%、5.22%,符合学校学科教师的比例。在学历背景方面,绝大部分受访教师的最高学历为本科,共有99人,占86.09%;少数为研究生,共有12人,占10.43%;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所占比重最少,共4人,占3.48%。因此,本研究所调查的样本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4.2. 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创新教学现状分析

4.2.1. 学校支持及教师个人支持层面

1) 学校普遍重视美育,但工作落实不够

根据表1可知,85.21%的教师表示其所任教的学校对美育都有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调查学校是否为教师提供美育相关的培训时,发现有51.3%的学校仅偶尔为教师提供美育相关的培训,还有13.04%的学校甚至从未提供过。此外,有八成以上教师表示所任教的学校没有搭建美育工作与学习的交流平台。而经费投入及提供的设施设备不能支撑教师进行美育与学科教学创新实践的学校占比达到58.26%,超过半数。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学校有重视美育的意识,但落实效果上仍存在问题。究其原因是许多学校管理层从源头上还没有改变观念,只知道一味地应时代要求去关注美育工作,而没有摆脱美育技艺化、功利化倾向。另一方面,美育工作的实施本就需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存在教育经费紧张以致于学校无力设置美育工作专项资金,因此资源投入有限,难以为其运行提供支持与保障。

Table 1. The school’s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表1. 学校对美育创新教学所能提供的支持

2) 教师存在对美育认知不足、专业性不高的状况

根据表2可知,近半数的教师对美育的内容认识不全面,48.7%的教师表示仅对美育了解部分,7.83%的教师则对美育完全不了解。同时在表示自己对美育非常了解的教师中,认为美育就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等占据主体的艺术教育的教师就占了30%,对学校美育的了解仍然是片面的。此外,有11.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审美素养高,53.91%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审美素养较高,但在调查教师平常是如何提升自己审美素养时,大部分人选择“影视欣赏”、“阅读”、“参观博物馆、展览等”、“观赏戏剧、歌舞表演等”,而选择“参加美育教研、各类竞赛和相关培训”的教师只占到40.87%,不足一半。虽然绝大部分教师都认为美育具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但在教育升学的大环境下,以及学校功利的评价导向、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致使教师会更倾向于关注教学任务的完成,进而无心、无力从专业途径提升自己的美育素养、加深对美育的认识。还有部分教师能接触到的资源有限,很少有参与培训、教研活动等的机会,缺乏与其他教师、专家的交流,教学理念还待更新。

Table 2. Teachers’ personal support for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表2. 教师个人对美育创新教学所能提供的支持

4.2.2. 当前美育知能融入学科类教学的现状及反馈

1) 教师整体认可美育知能对创新教学的积极作用

根据表3可知,八成教师曾经有在课堂上运用美育知能辅助所教学科教学的经历,并且大部分教师将美育渗透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77.17%的教师表示融入美育知能对其教育教学有帮助。由于当下新时代的要求,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上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教师课堂自我创新的需要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教师或有目的、有计划,或无意识地尝试过融合教学。而将美育知能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有利于统筹各个环节中的美育,使其相互渗透,发挥育人功能。

Table 3. The way teachers use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feedback

表3. 教师运用美育的方式以及反馈

2) 音乐、诗词、美术以及戏剧是教师多采用的助推形式

根据表4可知,85.9 %的教师表示通过音乐的形式来助推教学,75%的教师采用诗词的形式,也有部分教师采用美术与戏剧来创新教学,同时,大部分教师表示对其教育教学有提高课堂参与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等多方面帮助。这几种艺术形式比较常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易于挖掘,教师运用起来十分具有可行性,不仅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便于对学科类课程进行渗透,而且学生也较易接受,能够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教师多借助音乐、诗词、美术以及戏剧这些艺术形式来找到所教学科与美育的连接点,以此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增强育人实效。

在调查过程中,有教师谈到他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运用多种美育知能来创新教学,如音乐融入古诗词教学,鼓励学生编唱古诗词帮助记忆;又如美术融入古诗词教学,通过绘画帮助学生联想情景。在课堂导入时可以通过歌曲或者视频激趣;课堂练习时也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对课文进行梳理和小结;而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自主创作,例如《将相和》一课,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大意和故事情节,感受历史人物的惟妙惟肖。

Table 4. The art form and effect used by teachers

表4. 教师运用的艺术形式以及效果

3) 融合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

根据表5可知,52.38%的教师表示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美育知能后会导致课堂纪律乱,近半数教师认为融入美育知能还会延误教学进度、难以完成教学目标。融合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形式丰富、活动多彩,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因此也更考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调控能力,以及对美育资源的选择和利用、教学环节的精妙安排。此外,在融合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容易仅仅是为了丰富教学形式而运用美育知能,使得学科教学活动与目标超过了美育自身的情感体验过程,学生缺乏主体性。这说明在融合教学时,不仅需要对课程设计进行更为有效的布局,还要避免美育知能融合教学的功利化、形式化。

Table 5. The deficienc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egration subject course teaching

表5. 美育融合教学的不足

4.2.3. 教师对于美育创新教学的态度

1) 多数教师认为美育创新教学现状仍不成熟

根据表6可知,46.96%的教师认为当下运用美育知能创新教育教学的现状是不成熟的,26.96%的教师表示不确定,仅有26.09%的教师认为当前现状已成熟。当下美育环境欠佳,关于运用美育知能助推学科类课程教学的创新实践以及研究还毛羽未丰,美育近几年才走入大众的视野、被予以重视,许多人的美育观念还未转变,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美育氛围仍需优化,必须形成多主体协同推进的保障机制,才能有效运用美育知能推进中小学学科类课程的创新教学。

Table 6.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s innovative teaching of aesthetic education

表6. 教师对于美育创新教学的态度

2) 教师尝试融合教学的积极性较高,但实践面临多种障碍

根据表6可知,虽然有71.3%的受访教师表示以后会主动运用美育辅助所教学科,但是,教师进行融合教学面临多种多样的困难,除了学校支持以及教师个人层面,各学科如何对美育进行挖掘、运用何种形式借助美育知能创新课堂教学、美育知能是否能够促进所辅助学科的教学、家长以及社会是否能接纳这种教学方式等,对教师来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教师对于美育创新教学态度的成因,归根结底还是当下美育环境欠佳,使得学校美育工作具有长期性、不平衡性、艰巨性特点。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学校美育资源保障和推进机制仍需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校的美育资源投入不足、设备设施不够完备,教师培训机制仍需改善,缺乏运行保障,协同育人乏力。且由于我国当前教育升学的大环境,应试教育在中小学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学校美育环境仍需优化。

5.1.2. 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存在部分教师还未厘正美育的内涵与作用,将美育局限于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轻视学科美育的发展,未充分认识到学科美育的价值。同时,在融入美育知能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经验不足、教学时出现突发事件、美育知能渗透不足等现象,以致美育知能为学科类课程服务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审美素养仍然需要提高。

5.1.3. 当下融合教学存在一定的功利化、形式化取向

存在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运用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进行教学就是美育,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育知能容易流于形式,加上教学任务、升学压力诸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获取知识放在第一位,因此也难从所运用的美育知能中挖掘有效资源、实现以美育人,从而不能真正为学科类课程服务。

5.2. 建议

5.2.1. 学校应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

首先应当保证资源投入,提升设施配备水平,为教师运用美育知能创新教学提供支持与保障。其次,应当增加对教师美育观及相关能力的培训,定期开展美育教研活动,以研促教,打通教师创新教学和美育知能壁垒。最后,学校应当深入推进,加强家庭的有效参与,重塑对美育的认知,构建学校美育体系,健全、改进美育评价机制,并积极吸纳社会美育力量、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多主体协同推进的运行机制,共同营造良好、和谐的以美育人的氛围 [8] 。

5.2.2. 教师在融合美育知能创新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更新育人的思维模式

首先,教师应当明确美育知能的运用是美育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美育知能在教学中不只是用来活跃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要注重感性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将美育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目标。其次,应当多提供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创造的机会,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育素材,推进审美的生活化。最后,教师要有学生主体性的意识。教师应当让学生自主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不要将自己的审美观念、标准强加给学生,避免美育融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理性灌输的倾向,更要摆脱功利取向,真正从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出发。

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一改学生对知识、课堂枯燥无味的印象和感受,还能充分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情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此外,教学不再是纯知识立意的实然世界,能够满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符合当下“育人”的教学要求和教育理念,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致谢

感谢指导老师刘思遥博士,从选题到开题直至最后撰写报告及论文,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其次,在此衷心感谢每一位参与项目调研的老师和同学,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完成了此次研究。

基金项目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美育知能助推中小学教师创新教学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10600018X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级项目“汇合取向下中小学教师创意教学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SSNU21KJ0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022-10-25.
[2] 席勒. 美育书简[M]. 徐恒醇, 译.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4.
[3] Denac, O. (2014)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Schooling. Creative Education, 5, 1714-1719.
https://doi.org/10.4236/ce.2014.519190
[4] 陈木金. 美感教育的理念与诠释之研究[C]//国立台湾艺术学院教育学程中心. 全人教育与美感教育诠释与对话研讨会论文集. 新北: 台湾艺术学院, 1988: 36-51.
[5] 毛新梅. 中小学美育的错位与到位[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22(3): 66-72.
[6] 顾霁昀. “以美育人”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基于教师美育素养的视角[J]. 教师教育研究, 2021, 33(2): 72-75+123.
[7] 胡樱平. 新时代中小学美育的三大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0): 78-81.
[8] 何泳忠, 何怡睿. 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问题及建议——以甘肃省两市一州的调研为例[J]. 基础教育参考, 2021(1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