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与马克思关于智慧问题思考的比较分析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rates and Marx on the Question of Wisdom
DOI: 10.12677/ASS.2023.124255, PDF, HTML, XML, 下载: 260  浏览: 409 
作者: 别梓雯: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苏格拉底马克思智慧Socrates Marx Wisdom
摘要: 苏格拉底在体现智慧本身的卓越对话中,展示了在普遍原理基础上理解具体情形的能力。从苏格拉底对普遍与特殊关系的理解上,马克思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分析,丰富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马克思不仅避免了苏格拉底将特殊性普遍化和智慧知识化的缺点,而且为科学地理解理论和实践及其关系开辟了道路,使理论成为实践的观念的组成部分,成为对当代实践的自我批判性认识,从而突出了智慧问题的深层含义。
Abstract: Socrates, in a remarkable dialogue that embodies wisdom itself, demonstrated his ability to un-derstand specific situations based on universal principles. From Socrate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Marx has enric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Marx not only avoided the shortcomings of Socrates’ generalization of particularity and wis-dom, but also opened up a way for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their relationship, making theory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practical ideas and a self-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contemporary practice, thus highlighting the deep meaning of the question of wisdom.
文章引用:别梓雯. 苏格拉底与马克思关于智慧问题思考的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4): 1872-187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4255

1. 引言

“哲学”这一名词的概念与意义,古往今来被人们进行反复研究。如果想要寻找一个与“哲学”概念最贴近的词语,那恐怕就是“智慧”一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仍然在探讨“哲学”的意义和理念,在不同的阶段也赋予了这一名词不同的意义。伴随着苏格拉底的智慧思想以及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兴起,人们发现,“智慧”一词的使用更加广泛了。人们在使用“智慧”这类词语时,一般会结合当下的语境使之成立,或者是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为了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了解事物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将马克思主义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智慧思想进行比较和研究,基于“智慧”问题这一角度去分析事物的本质。同时,通过对比两者的智慧思想,也更有利于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实质。

2. 苏格拉底对智慧的实践式理解

2.1. 智慧无法言说

世代许多哲学家也都对智慧的问题展开过激烈的探讨,苏格拉底也是其中一位。与大多数哲学家的理论思想不一样的是,苏格拉底对智慧思想持有更加强烈的态度。对于智慧的思想,苏格拉底并没有对其做出确切的最终解释与定义。苏格拉底始终认为,对于智慧的追求应该是发自内心并持有最真诚的态度,智慧的思想难以言喻,只能靠大家谦虚地追求智慧。也就是说,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作为普通的人也是没有智慧而言。然而,苏格拉德的学生却向其传递了女祭司的话。这位女祭司认为,在世人中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的人了。但是,苏格拉底却凭借自己的实践经验想要去推翻这一结论。苏格拉底去拜访了很多有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物。在实践过程中,苏格拉底发现了这些人以为自己十分具有智慧,而事实并非如此。最后,苏格拉底再次悟出了这位女祭司的神谕本质。苏格拉底认为,大多数平凡人的智慧都是很少的,甚至没有。真正的智慧,实质是神的财产。而神谕中最具有智慧的人,也并不是苏格拉底自己。甚至是以苏格拉底的名字为例子,向世人说其实最聪明最具有智慧的人,正是像苏格拉底一样认为自己的智慧实质毫无意义的人 [1] 。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或多或少会拥有智慧,而苏格拉底却彻底否认了自己的智慧。因此,当苏格拉底去追求智慧的时候,就会抱有虔诚而谦虚的态度。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应该从更深刻的角度去理解关于智慧的意义。第一,对于人类来说,虽然能够感受到智慧的存在,但是却无法用具体的、明确的语言去表述其真正的内涵与意义。也就是说,智慧难以言喻。如果一定要使用具体且明确的表述来形容“智慧”,也会脱离其实际语境。苏格拉底用自己的实践去追求智慧,但是他也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智慧”,也让其产生了“无知”的想法。第二,从精神的角度来看,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无知”的态度,也侧面反映了苏格拉底在追求智慧过程中的虔诚与虚心的态度。这是苏格拉底通过实践得到的,并不是刻意的伪装。因此,关于“智慧”的实质与意义,苏格拉底并没有提供最终确定的结论。

2.2. 智慧是一种对话智慧

苏格拉底对智慧的解读,是基于普遍和特殊关系意义上的。苏格拉底在描述对智慧的解读时,是通过助产术的对话进行表达的。针对对话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并没有从正面的角度去描述他对智慧的了解,而是以引导的方式让对话者了解到自己矛盾,从而对自己的理解产生疑问,并且能够自发地与苏格拉底一同去寻找智慧的答案 [2]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最具智慧的人,反而认为智慧是神的财产。因此,苏格拉底能够抱有虚心的态度去追求智慧,他对智慧的理解是基于自知的实践。

苏格拉底通过对话的方式去了解智慧的实质。首先,他问欧绪德谟认为欺骗、奴役和偷窃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欧绪德谟对此的回答是,非正义的。然后,苏格拉底再次询问,欺骗敌人、奴役敌国和偷窃盗贼这样的行为是否也是正义的。此时,欧绪德谟则改口认为这是正义的。通过设置不同的情景进行提问,欧绪德谟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以至于到最后,欧绪德谟没有信心去回答苏格拉底提出来的问题的。可以发现,在这一过程中,苏格拉底始终没有对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做出正面的解释与回答,而是通过询问对方,并从其矛盾面推翻了对方的观点。

2.3. 智慧是一种理性知识

苏格拉底的智慧在于他是通过以引导的方式来指导人们做出合理的选择。苏格拉底的观念中,始终认为智慧并不是知识。但是,他却将智慧作为一种理性知识提出来的。苏格拉底在其一生中,始终坚持着“美德即知识”这一命题。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始终认为,人们通过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就是美德,知识则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本性的认识 [3] 。当一个人对其本性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的时候,才是其智慧的体现。可以发现,如果将美德放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看,则美德的智慧常常用于指导人们做出核心的选择,并坚守心中的道德。但一个人学会了去运用智慧、合理地做出种种选择时,往往也会伴随着勇敢、正义等美德的出现 [4] 。这些美德是人类的知识,各个部分并不冲突。因此,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可以引导,人们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

3. 马克思的智慧思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3.1. 否定了理论的自足性和优越性

对于马克思来说,其对理论的优越性进行了否定性的批判。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会通过不一样的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对于大多数西方的哲学家来说,他们对世界的解释都具有一个假定的支撑性。传统西方的哲学家认为,隐藏在特殊背后的原理才是真实存在的。因此,当寻找到了普遍原理,才能用普遍来解释特殊的情境。如果沿用传统西方哲学家的思路,则会使哲学走向“解释世界”的去向。因此,马克思对此提出了深刻的批判,他认为“哲学是这个世界的补充 [5] (p. 502)”可以发现,以上正是马克思第一次对传统西方哲学所做出的批判,并在其《1844年手稿》中对此做出了进一步的批判,尤其是针对传统哲学理论中的优越性。在马克思的观念中,他认为要“通过借助人类的实践力量才能解决理论。对于理论的对立,并不完全是认知的任务,也是人类实践而得出的,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哲学不能就只将理论看作为任务,也难以用哲学去解决这些问题 [5] (p. 510)”。因此,任何理论的优越性在“实践”面前都会暴露出其不足,这也是在提醒人们不应对理论持有过于清高的顽固心态,而是要通过亲身经历、实践去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凸显出智慧问题。

3.2. 厘清了普遍和特殊的基本关系

在马克思的观点中,始终认为对理论的把握应该基于实践出发,要从实际中去体会真理的意义。马克思的原理中很好地解释了特殊以及普遍之间的意义,人们开始意识到以真理为首的弊病,更加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的来说,马克思的观点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1) 对于理论来说,其应该是作为实践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始终认为,传统哲学意义上的理论、真理都离不开实践,它们都是实践的观念表现。生活中存在的实践,也往往会有与之相匹配的观点理论 [5] (p. 500)。2) 理论要基于实践出发,要用实践去检验证明。马克思始终认为,理论的真实性应该用实践践行证明,“经受得住实践证明的真理才具有价值 [6] 。”一方面,马克思重视实践的意义,认为应该重视真理的实践性,并且拆穿了传统哲学思想中真理的局限性。另一方面,马克思认为理论是具有一定的实践功能的,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是一种普遍和特殊之间的平衡。在实践中检验的真理也更具有说服力,这体现了马克思的智慧。

3.3. 揭示了凭借普遍把握特殊的正确路径

马克思认为,传统的理论是抽象的,基于他的观点,抽象的理论要上升到具体才能进一步把握住时间的功能,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途径。马克思的观点,进一步解释了普遍与特殊之间该如何正确把握 [7] 。一方面,在人们的生活中,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而且人们的实践生活之间也会存在冲突性。另一方面,如果仅从抽象的角度去理解理论,这种方式经受不住时代的检验,也会过滤掉从实践中获得的真实信息。马克思认为,要通过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办法来进一步把握理论的实践性。也就表明,事物之间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统一和独立的关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去抽象地理解问题,再根据抽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对于理论的实践功能,是需要使用到科学色正确方法,是理性的结合。对于当前复杂的社会,马克思推崇使用具体的、科学的办法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本质。人们要理解到理论是具有普遍性的,但是实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马克思的观点,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普遍与特殊之间的联系,践行科学的方法。

4. 马克思和苏格拉底智慧思想的比较

4.1. 智慧思想理解深度不同

在苏格拉底的观点中,可以发现他展示了智慧的各种可能性,并揭示了实践对智慧的重要性。有利于帮助人们去理解特殊与普遍之间的关系。而马克思的观点,正是基于苏格拉底的智慧问题上层层深入的。苏格拉底对于智慧的实践方式,更多是采用对话的方式。通过上文的对话分析,可以了解到智慧具有许多可能性。在不同的情境中,智慧的表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苏格拉底通过对话的实践,紧紧围绕智慧问题的本质,那就是进一步去了解特殊与普遍的联系。也发现了,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智慧问题也会具有不同的看法。苏格拉底探讨的意义也是围绕着特殊与普遍展开的。在后世的哲学家中,基于苏格拉底对智慧问题的实践方法,其主要探讨的重点也是特殊与普遍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也不例外,正是基于苏格拉底的观点展示了自己的智慧。相比于苏格拉底的思想,马克思观点更具有实践意义,对智慧思想的理解也更为深刻。马克思的观点也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并且对其赋予了时代的意义,更加适合社会发展与运行的规律。马克思重视实践的功能,认为真理不能脱离实践,要通过实践去验证真理,揭穿了真理所具有优越性的假象。

4.2. 智慧思想展示层面不同

首先,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是第一位对智慧问题进行完整描述与探讨的人,在此之前,并没有哲学家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难发现,其思想中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偏差,对于马克思的智慧思想,则是基于前人的总结下进一步升华与完善的,更具深度与广度和时代的意义。通过分析苏格拉底的智慧思想,可以发现其仅仅只是从一般化的层面来进行探讨,主要采用了对话的方式。但是,苏格拉底并没有将思想的深度上升到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苏格拉底也没有通过写作的方式对其进行总结,不够深入。而马克思则是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层层展开的,并通过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马克思观点更具有深刻性。

其次,在苏格拉底的智慧问题态度上,他将智慧转化为对知识的了解。但是这样的认知会导致对智慧理解的偏差,而且他又认为“美德即知识”。从美德的角度对智慧展开了新的论述,使得苏格拉底自己对于智慧问题陷入了相互矛盾的境地,始终未能对智慧问题做出明确的结论,也没有从实践的意义上去探讨智慧问题,更多地将智慧视为一种知识。马克思则是站在了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揭示了西方传统哲学中对理论认知的偏差,以及拆穿了理论优越性的假象。马克思始终认为,要以实践的方式去理解、认识理论,并通过实践去认识理论的真实性,才能更好地处理普遍与特殊之间的矛盾,从而彰显智慧。

最后,苏格拉底对智慧问题的探讨更多的是体现在人际交往中,也是紧紧围绕这一方向展开的。但是,我们知道,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局限在人类的交际之中,它还存在于实践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生存、消费、生产等,也涉及了不同的领域,如军事、政治等。而这些不同的领域与范围,都是追求智慧的道路。如果按照苏格拉底的观点,智慧只存在于人际交往中会显得过于狭隘,虽然展示了苏格拉底在追求智慧过程中的谦逊,但是分析的问题也不够全面,难以解释社会不同领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相比于苏格拉底的观点,马克思的观点所适用的领域更加宽广。马克思的视野范围既包括了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主体,还包括了世界这一整体,具有更大的思想格局。马克思的智慧问题思想更加深邃,实用性也更广,符合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运行的规律 [8] 。

5. 结论

在本文中,通过对比苏格拉底和马克思的智慧思想,进一步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智慧思想的深邃性、科学性。在马克思哲学中,始终牢牢地坚持实践的意义。一方面,肯定了真理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实践的功能。只有实践与真理相互结合,才能发挥智慧的意义。在马克思认为,真理与实践是相互统一的,要从实践的角度去追求真理。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传统西方哲学中真理所具有的优越性,从实践的角度去思考普通与特殊之间的联系,对于我们增强辩证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全集(第一卷) [M]. 王晓朝, 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2: 9.
[2] 金生鈜. 苏格拉底的“不教”之教[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6): 1-5+23.
[3] 田书峰. 苏格拉底论德性即知识[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0(3): 5-18.
[4] 田书峰.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J]. 现代哲学, 2021(6): 72-80.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0, 502, 510.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5.
[7] 牛小侠. 论马克思“双向度”实践智慧的超越性和变革性[J]. 江汉论坛, 2022(8): 47-53.
[8] 叶民英. 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4):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