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效果研究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Group Work Intervention on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 Elderly
DOI: 10.12677/ASS.2023.124252, PDF, HTML, XML, 下载: 131  浏览: 457 
作者: 卢 鹏, 崔 娟:广西科技大学,人文艺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社会工作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社区Social Work Elderly Developmental Needs Community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重视老年人的需求包括发展性方面的需求,营造积极的老龄化氛围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等。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在满足其需求方面既具有可行性,又具有有效性。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advance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China’s aging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vere. Focusing on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including developmental needs, and creating a positive aging atmosphere has become a hot topic.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the elderly are influen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ocial support. Intervention through group work is not only feasible in meeting their needs but also effective.
文章引用:卢鹏, 崔娟.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效果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4): 1849-185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4252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2022年,国家发布了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相关数据,我国的年龄构成为:16~59岁为一个区间,此区间的劳动人口数量为87,556万人,占到了全国人口比重的62.0%;第二个区间为60岁以及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8,004万人,占比19.8%;第三个区间为65岁及以上65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0,978万人,占比14.9%。对上述数据分析后发现,老年人所占的比重较高。老龄化的时代已然来临,其给社会既带来了问题,也带来了挑战 [1] 。

1.2. 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缺失

目前,受限于我国的养老模式,老年人发展性方面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更毋庸谈其自我实现以及积极的老龄化生活了。当下,我国的养老9073格局中所采用的养老模式主要包括两类,分别为社区养老、居家养老,重心在于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满足其生活需求和生理需要这两个层面。目前,国内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在社区开展的养老服务项目看似丰富而全面,实际上只提供比较基础的服务。如果老年人更深层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今开展的社区养老项目不仅影响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甚至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我国积极老龄化社会的发展。

1.3. 研究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目前社区养老发展时间不长,且社区养老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对于老年人的介入主要集中在康养方面,而老年人实际上更加关注的是精神和心理需求上的满足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特别是文化素质较高且掌握了一定知识技能的老年人,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老年人口发展性需求的研究极少,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一领域。因此,针对老年人口发展性需求探究,能够进一步完善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体系,同时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需求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3.2. 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的老龄化日益严峻,单单靠目前国家的经济实力未能解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应对老龄化的问题,不应局限于社会补给的方式供养老年人,而是需要发现和发挥老年人群体中的巨大力量。本文关注社区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的满足问题,帮助他们实现在情感、自我实现、尊重等方面的高层次的发展性需求,激发出老年人想为社会做贡献的意愿,目的是为了实现“老有所为”。满足老年人这方面的需求既响应了我国的养老方针,又推动了积极的老龄化,有利于实现针对老年人的人口红利,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有重大意义 [2] 。

2. 文献综述

西方社会对于老年学理论研究较为丰富,提出了诸多理论,如活动理论、脱离理论等。对于我国学者来说,这些理论为其研究老龄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学者对于实证的研究则是从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入手,探寻更为积极的老龄化。学者们从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这四个角度分别为:介入、角色、活动和资源。有的则从角色入手来对积极的老龄化进行分析,A. Bukov、T. Xamper、I. Maas则将资源分析作为研究老龄化的突破口 [3] 。

国内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的重心在理论方面,主要研究方向为:老龄化特征、具体成因、老龄化趋势、养老模式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都意识到了积极老龄化应重在满足老年人需求,尤其是发展性需求,并会在研究中强调。如有的学者提出,老年人积极的参与丰富的社会活动,不仅有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身心方面,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既可以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又可以延缓精神、身体衰弱;家庭方面,有利于减轻家庭赡养负担,提供更多与家人沟通的机会;社会方面,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为自身家庭做贡献的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社会赡养负担。

3. 研究方法

3.1. 理论基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发展性需求)按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进行了划分,如第一层为生理需要,第二层指的是安全需要,第三层指的是社交需要,第四层和最后一层分别为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需要 [4] 。本文提出的发展性需求主要指的是生理需求之上的一些需求,如情感、自我实现、尊重等。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或者是身体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更为关注的是生理需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养老保障持续完善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最为关注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正在由以往的生理需求转向为更高等级的需求,即发展性需求。他们既追求老有所学、所为,也追求老有所乐。为此,运用这一科学理论进行分析,了解S市的老年人更高层次和多元化的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老年发展理论。穆光宗提出“老年发展”理论假说,认为老年人的健康发展、角色发展、认知发展和价值发展 [5] 。“老年发展”重在创造新机遇和新价值,并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增加存量,有利于减少老龄化带来的冲击,让老年资本能够被社会再次利用。同时,该学者还提出老年人发展的行为模式,将“学–乐–为”三者巧妙结合在一起,重视老年教育,使其老有所学,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其能够有所乐和有所为。

3.2. 介入方法

小组工作的方法是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之一,民政部在2018年发布《社会工作方法小组工作》行业标准,明确了小组工作的伦理与原则、理论与模式、技巧和过程的要求,将小组工作定义为,以具有共同需求或相近问题的群体为服务对象,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经验分享,帮助小组组员改善其社会功能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本文采用小组工作介入的目的是激发社区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增强老年人自主参与社会的行动力,解决发展性需求未能满足的问题。

4. 影响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因素

4.1. 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F社区是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较为成熟的社区,F社区下设十二个居民小组,总人口约4.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294人(本地户籍人口1615人,约538户),外来人口3.9万人。户籍老年人总人口223人,60~69岁100人,70~79岁63人,80~89岁的50人,90~99岁的9人,100岁以上的1人。

笔者向F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机构)访谈得知,该社区老年人生理需求基本上得到满足,家庭经济基础较好,社区老年人对发展性需求有强烈的需求。F社区重视老年人对养老诈骗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在本文调研前已经开展了《守好养老“钱袋子”》防诈宣传活动。据了解该社区老年人报名意愿强,最终报名达26人,但是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熟练度有限,最终活动成效不明显。根据防诈活动反馈情况,本文采用目的随机性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式进行访谈调研,共选取此前活动中的学习效果不理想的9名社区常驻老年人,其中5名男性4名女性,并将其作为样本进行了质性研究。这9名老年人有着对发展性需求缺失的共性,以及造成发展性需求缺失的共性,符合小组工作的开展要求(问题同质性)。

4.2. 研究结果

笔者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深入分析和比较后发现,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也是发展性需求的根基,自身意愿、经济条件、文化素养以及社会支持则是影响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重要影响因子。

4.2.1. 身心健康状况

接受访问调研的9位老年人都提到了身体健康。这里所说的身体健康并不仅仅指的是老年人自己,还包括家庭成员。因为其年事已老,大多业已退休,且闲暇时间较多,当家中成员需要他人照顾时,一般老年人也会承担起照顾责任。这样必然会占用老年人的精力,使其无暇满足自己的发展性需求。

此外,接受访问调研的社区工作者提出,在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中,参与人数最多的是中低龄老人群体。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状况与老龄老人相比更为健康。实际上,这是一种双向选择,身体健康较差的老年人往往不愿意参与活动,而社工同样的会选择选择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良好的老年人。

4.2.2. 活动参与意愿

影响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满足很大原因在于老年人参与社会交往的意愿。不同的老年人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性格外向的老年人兴趣也较为广泛,他们更愿意去满足自己的发展性需求;性格内向的老年人不愿意也不擅长与人交流,对于发展性需求的内容较少,没有强烈的追求意愿,需求满足程度较低。

4.2.3. 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

受文化程度的影响,部分老年人的学习能力较强,有较强的求知探索欲,兴趣爱好越广泛,对于新鲜事物认识和接纳程度就越深。笔者对F社区调研后发现,大部分老年人的学历在初中及初中以下。

无论是自发还是非自发的老年活动对于资金要求并不高,有些活动甚至是免费的,如一些老年人自己发起并组织的活动,如歌咏队、舞蹈队等等。优良的经济条件不仅有利于解决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还能提升其幸福感,提高他们发展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4.2.4. 社会支持网络

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离不开社会支持。其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指的是家庭层面,参与访问的9位老人都表示自己的晚年活动如此丰富多彩并能发挥余热,主要原因是有了自家人的帮助。中观指的是社区层面,社区针对老年人而投入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营造老年人广泛参与活动的文化氛围,为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提供了机会。而宏观上指的则是在政策层面,若政府部门能够予以政策扶持和经费保障,并建设了更多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更多社区养老服务项目,这无疑为老年人发展性这方面的需求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5. 小组工作介入社区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过程分析

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群体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利于老年人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该网络支持主要来自同辈群体,还有利于其在参与小组过程中,通过小组的动力影响转变思想和行为。老年人小组结队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于健康的需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基于此,老年小组方面的工作可以这两大需求作为落脚点。为了更好地对小组工作介入老年人发展性需求进行分析,针对影响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影响,笔者首先通过访谈了解其具体需求和参与活动限制因素,接下来对各方资源进行了协调以便在F社区开展小组工作,并将小组时间定在了每周六上午9点半开始,10点50结束,共80分钟,每周一次,总共6节。

小组目标是培养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设计小组框架、分目标和主要内容。如对于小组分目标分别从个体层面、环境层面和人与环境互动层面入手。个体层面主要指的是老年人对于现在的智能生活适应方面的需求;环境层面则指的是他们的智能生活情境;第三层面则指的是其智能生活和环境之间进行的互动。每次组织的小组活动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且环环相扣,流程也并非按照预先设计的步骤需要完全符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在此过程中,社工会对老年人的回应、改变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对小组目标和内容进行修正,引领小组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无论是开展小组活动还是活动后要求其完成家庭作业都是极其重要的,通过对内外活动的合理安排,提高服务的深度,使其深入到小组成员的生活场域,并对服务进行整合,打造新的环境系统。

5.1. 个体层面——老年人对智能生活适应的需求分析

此阶段主要指的是小组活动的前两节,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在小组的内部帮助大家建立信任关系,制定出小组规则,鼓励组员发展三段关系。其中,第一段主要指的是组员之间的关系。小组成员原来都不认识或仅仅是点头之交,通过小组活动发展为同学,共同解决在适应性方面的困难,并给予他人力所能及的帮助,通过学习不断加深了解和认知,并初步建立互帮互助的情感关系。第二段关系则指的是社工和组员之间的关系。社工在工作中应秉持正确的价值观,给予老年人群体尊重、接纳和真诚,使他们乐于表达自己的困惑、需求,接纳其对于现在的智能生活懵懂的状态,让小组具备开放、安全感氛围,并给予他们耐心,对其转变应予以肯定和鼓励。最后一段关系指的是组员和练习团之间的关系。练习团里的辅导员本身就来自和组员一样的生活场域,相对来说有一定的情感基础,只是因为现实生活妨碍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在此过程中,可邀请家庭成员中的年轻人以及社区青年参与其中,指导老年人申请微信号或者是在现场进行辅导练习,其过程实际上就是沟通并产生了新的联系形式,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对于新的联系形式的适应能力,另外一方面对于年轻人来说,开始关注起老年人在智能生活方面的需求。

观察各小组活动,发现在第一次的小组活动中,组员内部生成了3个次群体,次群体为主要单位,由于彼此之间较为陌生,所以交流互动频率较低,只有1~2名老年人作为小组中的领袖角色表现较为积极,组员具体表现详见表1。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依然存在小组次群体,作业回顾、感受以及收获的分享消除了部分组员间的陌生感,增强了凝聚力,使其互动和交流次数逐渐增多。

此阶段开展的小组活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小组建立初期,社工、组员之间还未建立信任关系,组员不愿意表达,对此,社工应多加鼓励,并用尊重的方式与组员进行沟通和交流。问题二,在小组建立初期由于彼此熟悉度不高,导致次群体产生。这或许不可避免,但是作为社工应积极组织一些游戏来打破次群体,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问题三,男组员话少,为此,社工可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感受,并多给予一些正向方面的肯定。如果小组领袖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社工可运用专业技巧如聚焦、澄清等来保障小组活动顺利实施。

Table 1. Activity performance of team members in the first two sections

表1. 前两节组员的活动表现

5.2. 环境层面——老年人智能生活情境分析

此阶段主要体现为三四节课上,主要内容是带领组员融入到智能化的生活场景中,让他们在现实的场域中体验和学习智能技术,在学习中组员的参与感逐渐增强,互动频率也大幅提高,大家互帮互助,彼此间的情感关系迅速升温,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无论是相关知识还是技能水平、适应能力都获得了极大提升,学习的范围较之前更为浓厚,组员具体表现详见表2。在看到这些优点的同时,也要注意到该群体学习、掌握速度并不均衡,而是有很大的差异,如有的老年人接受和掌握的速度较慢,此时应多进行生活中多方面的学习和培育,如利用智能手机和家人做休闲出行的规划,不懂的地方让年轻的子女给予现场指导。最后,通过对老年人现实生活场景的实际辅导以及体验式学习,他们无论是在居家还是在出行等智能场景中社会适应力大大增强。他们不再局限原来的学习计划,而是开始了对智能生活环境的探索之旅。

Table 2. Section III and IV activity performance of team members

表2. 第三、四节组员的活动表现

此阶段开展的小组活动,组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次数更多,组员在分享时社工能合理控制进程,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同时也能在组员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及时采用陪伴、同理等方式进行疏导,帮助其转变不良情绪。美中不足的是社工在教授组员使用智能设备时应考虑到组员的学习能力,不要安排过多内容。

5.3. 人与环境互动层面——老年人智能生活适应与环境互动分析

此阶段主要体现在最后两节上。如在第5节,小组成员的凝聚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激发出来,能够在模拟的场景中学习并获得新知识,并能在实际的智能化环境中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提出反馈建议。如在这一节主要进行的是社区办事、医疗场景等,通过让他们在这样的智能环境中学习并进行体验来提高其适应力。由于场地设备不足,小组无法在现实场景中学习和体验,只能选择部分进行模拟。而组员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探索热情,在此阶段能够持续学习和探索并且能够表达自己被忽视的一些需求并提出建议,组员具体表现详见表3

Table 3. Section 5 and Section 6 activity performance of team members

表3. 第五、六节组员的活动表现

小组目的和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来自社工和老人之间的访谈评估和过程观察。此次小组活动的总目标是提升老年人发展性需求的能力,丰富老年人精神活动,提高老年人使用和融入智能生活的积极性。从小组最后的经验分享环节来看,可见组员的积极性被激发,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小组活动取得良好的活动介入成效,组员总结具体表现详见表4

第六节课结束后,小组也并未结束,可以说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小组持续性的开展互助学习以及发展互助型团队。在小组后期社工要做的便是跟组员一起回顾取得的经验,分享彼此的感受,见证成长,规划未来。组员均表示收获良多,不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拉近了自身和时代的距离,收获了幸福。

对此阶段的小组活动进行为期1个月的跟进和测评,发现又有新的老年人加入到学习团队中形成了滚雪球效益,学习完成后老年人的参与感和个人价值都得到了极大提升。小组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从而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中安享晚年。

Table 4. Experience summary and sharing performance of event members

表4. 活动成员经验总结分享表现

6. 讨论

传统的社区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局限于康养服务,老年人获得的服务被动化,造成老年人活动能力弱化。运用老年发展理论能分析不同社区和不同老年人的特殊性,了解老年人对于养老服务发展性需求的变化,根据小组工作介入流程而设计的六次针对性的活动,解决了社区老年人在生活中面对智能手机、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不同的使用困境。提升F社区老年人生活便利,增强老年人社会参与意识,倡导社区工作人员、老年人家属对老年人发展性需求提供更多关注和帮助。小组工作方法对于老年人与现代智能社会隔离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帮助老年人预防心理问题,对于缓解老年人的孤单感有明显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小组工作实施服务方案,并对研究结果予以实践验证。

7. 研究创新和局限

7.1. 研究创新

从研究观点上来看,通过关注中国老年人的发展性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为,促进了积极人口老龄化,进而给中国的老龄化服务和老年人群体的人口红利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生机。从实践角度出发,注重小组工作介入,对资源进行整合,不仅有利于解决老年人面临的问题,还能使其发挥社会潜能。同时,这次研究结果对于被调查地区来说,既是一种信息反馈,同时也是一种对策建议,对帮助社区创新老年服务具有重要价值。

7.2. 研究局限

第一,需求分析以及小组干预选择的样本共9人,虽然有代表性,但是样本数量不足,代表性也差强人意,本文研究结果仅限于对相似群体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在成效评估方面,时间较短,可用半年时间进行验证。下一步打算扩大研究验证的范围,并尝试在其他群体中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韦艳. 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看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1(5): 107, 121.
[2] 钟兴菊, 王李源. 社区为本: 发展性视角下养老照顾模式探索——以重庆X社区养老食堂共建过程为例[J].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1, 21(5): 70-82.
[3] Kim, G., Jang, Y.R. and Chiriboga, D.A. (2012) Personal Views about Aging among Korean American Older Adults: The Role of Physical Health, Social Network, and Acculturation.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 27, 139-148.
https://doi.org/10.1007/s10823-012-9165-2
[4] (美)亚伯拉罕∙马斯洛.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1.
[5] 钱柘, 吴杰. 成功老龄化视阈下老年人职业教育补偿: 困境与策略[J]. 成人教育, 2017, 37(3):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