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以《变态心理学》课程为例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and Off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Taking the Course of Abnormal Psycholog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CES.2023.114102, PDF, 下载: 169  浏览: 26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 健: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湛江;唐 旭:湛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广东 湛江
关键词: 专业实践活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Professional Practice Psychology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摘要: 探讨新冠疫情影响下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方法:采用不等组比较设计,1班为实验组,开展线下专业实践活动;2班为控制组,开展线上专业实践活动。结果:(1) 两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均促进了实验组(91.9%)和控制组(93.7%)被试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2) 相较于线上专业实践活动,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促进被试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3) 相较于控制组被试,更多的实验组被试未来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向。结论: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实践活动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时间需要延长。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on offline and off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n the improve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psychology majors. Methods: Using the unequal group comparison design, Class 1 w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o carry out off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Class 2 is the control group and carries out on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Re-sults: (1) Both forms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promoted the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symptoms of mental disord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1.9%) and the control group (93.7%); (2) compared with on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ff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are mo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bjec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3)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more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ve the intention of engag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Conclusion: Offlin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are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but the content of practice activities needs to be further enriched, and the time of practice activities needs to be extended.
文章引用:杨健, 唐旭. 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以《变态心理学》课程为例[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4): 657-66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4102

1. 引言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教基一厅函[2015] 36号)要求,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至少应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出现危机事件时能够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给予师生适当的心理干预,预防因心理危机引发的自伤、他伤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后来,二十二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 77号)提出,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势头得到缓解。有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逐年增多,如薛云云等人(2019)研究发现,2013~2017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累积就诊人数逐年递增,同时增幅程度随时间推移也呈增长趋势 [1] 。范恒等人(2020)研究发现,云南省曲靖市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64.22% [2] 。近来,王亚南(2021)研究发现,无锡市区流动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39.57% [3] 。各部委文件和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学人才的专业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

《变态心理学》是我校心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专业课程。学生能够识别和鉴别各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熟悉其症状表现和诊断标准是其课程目标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受到影响,同时,该课程还没有建立专业实践活动基地,限制了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提升教学效果,解决无专业实践活动基地问题,我们主动联系湛江市某医院,并建立了专业实践活动基地。

2019年12月以来,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人类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如广泛采用了线上办公,线上会议,线上培训等工作形式。在高等教育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学会根据疫情的变化在线上和线下之间进行切换,线上或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也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高校教学工作的常用形式,因此,为探讨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也为了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活动,我们在《变态心理学》教学中比较了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其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020级心理学专业1班和2班的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1班37人,2班36人。1班37人参与线下专业实践活动,并完成了问卷调查,2班32人参与线上专业实践活动,并完成了问卷调查。

2.2. 评估工具

自编《变态心理学课程专业实践活动效果评估问卷》,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正式问卷两个部分,正式问卷共6个条目,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分别从专业知识获得、未来职业倾向、未来实践获得期待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设计条目。

2.3. 实验设计

1班为实验组,2班为控制组。实验组开展为期一周的医院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控制组开展线上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邀请湛江市某医院的精神科医生为指导老师,课堂教学活动两组一致。专业实践活动结束后,两组被试填写完成自编《变态心理学课程专业实践活动效果评估问卷》,作为评价专业实践活动效果的指标。

2.4. 实验过程

步骤一:准备阶段,与湛江市某医院医务科联系,确定线下和线上专业实践活动安排,线下实践活动内容包括与精神障碍患者面谈和旁听医生门诊问诊等,线上实践活动内容为邀请医生开展线上讲座,均持续一周;步骤二:实施阶段,实验组学生分小组轮流进行开展实践活动。控制组仅开展线上讲座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步骤三:效果评估阶段,实践活动结束后,两组被试完成《变态心理学专业实践活动效果评估问卷》。

2.5.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2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专业实践活动对被试认识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影响

在题目“参加变态心理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了我对部分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上,实验组中91.9%的被试,即34名被试认为线下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了其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控制组中93.7%的被试,即有30名同学认为线上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了其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

3.2. 被试对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态度

在题目“参加变态心理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对我的实践能力提升帮助不大”上,实验组中59.5%的被试,即22名被试不同意这一观点,而控制组中53.1%,即17名被试不同意这一观点(见图1)。表明相较于线上专业实践活动,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促进被试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

Figure 1. Subjects’ attitude towards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图1. 被试对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的态度

3.3. 专业实践活动对被试未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愿的影响

Figure 2. The influence of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on subjects’ willingness to engage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图2. 专业实践活动对被试未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愿的影响

在题目“参加变态心理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增强了未来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愿”上,实验组中64.9%的被试,即24名被试赞同该观点,控制组中50%的被试,即16名被试赞同该观点(见图2)。

3.4. 被试对课程教学方法的偏好

在多选题“你喜欢变态心理学课程中所用的哪几类教学方法(多选)”上,偏好的教学方法由高到低,实验组:视频赏析法(30人/次)、参观教学法(29人/次)、案例分析法(27人/次)、讨论法(12人/次)和讲授法(11人/次);控制组:案例分析法(30人/次)、参观教学法(27人/次)、视频赏析法(24人/次)、讲授法(11人/次)和讨论法(9人/次)。

4. 讨论

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问卷法,探讨了线上和线下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对心理学专业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均有利于促进被试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相较于线上专业实践活动,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促进被试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相较于线上实践活动,线下专业实践活动对被试的未来就业选择有更大的影响;案例分析法、参观教学法和视频赏析法是两组被试更偏好的课堂教学法。

4.1. 两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均有利于促进被试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

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均促进了两组被试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这一结果与我们的研究设想一致。实验组和控制组均邀请精神科医生为指导老师,他们所拥有的精神病学知识体系和接诊的丰富临床病例,丰富了学生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促进了学生对精神障碍临床症状的认识。

两种形式的专业实践活动各有优缺点。就线下形式而言,便于学生与医生、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但可能面临疫情和经济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就线上形式而言,较少受疫情和经济成本因素的影响,但面临患者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因此,未来我们将与医院探讨线上形式中,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

4.2. 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助于提升实验组被试的专业实践能力

虽然有一半以上的被试认为,本次专业实践活动提升了其专业实践能力,但仍然有约一半的被试认为对其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影响有限。原因可能是因为本次专业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够丰富,仅有与精神障碍患者面谈和旁听医生门诊问诊两方面的内容,同时,我们有37名同学参与线下实践活动,但活动仅开展一周,部分同学还没有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实验组94.6%的被试和控制组93.8%的被试均认为需要进一步增加或丰富《变态心理学》课程的专业实践活动。这也说明未来专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丰富,如未来可与该医院在心理援助热线、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上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内容更丰富,持续时间更长的专业实践活动。

4.3. 线下专业实践活动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意向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本次专业实践活动,相较于控制组被试,更多的实验组被试未来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向。可能是实验组被试在与医生、患者的互动交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进而影响了其未来择业意向。这也说明线下是未来我们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的首选形式。

4.4. 丰富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内容

除了医院的实践基地外,在校内开展朋辈心理咨询活动,为校内同学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与我校附近的中小学联系,协助其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等,在活动中提升我校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合理安排专业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并能得到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授课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专项技能培训,省内外专业委员会的相关活动,以期待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实践活动指导。

5. 结论

线下专业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但实践活动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时间需要延长。

基金项目

该论文的完成获得2021年岭南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对分课堂教学法和专业见习在提升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中的应用——以《变态心理学》课程为例”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薛云云, 肖煜吟, 付航, 袁素维, 姚潘, 陈津津, 杜亚松, 张劲松, 朱建征.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及改善对策——基于上海市3家医院的调查结果[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9, 12(2): 65-69.
[2] 范恒, 李存兰.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 15(1): 1-2.
[3] 王亚南. 无锡市区中学初中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 31(3):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