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Transition Nursing Research Hotspots in China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CM.2023.134788, PDF, 下载: 253  浏览: 40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翠, 祝 凯, 孙月荣, 权 琳, 李 慧: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山东 青岛;邱贝贝, 徐文超: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山东 青岛;黄 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人力资源部,山东 青岛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热点研究Transition Nursing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Research Hotspots
摘要: 目的:通过可视化分析梳理我国过渡期护理发展脉络及研究热点,为今后过渡期护理在我国的应用以及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使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2000年至2022年CNKI数据库中关于过渡期护理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从发文量、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和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文献359篇,2015年以来发文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作者形成分别以刘腊梅、郭宏卿、孙静为核心的合作团队;研究机构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最为突出;高频关键词是“过渡期”“生活质量”“护理”“老年人”“重症监护”等。研究热点是过渡期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护理、依从性的影响,热点人群为老年人、重症患者、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结论: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已初步形成地区内的研究团队,今后应拓宽研究对象,通过针对不同患者的过渡期护理方案构建,提高患者安全、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cus of transitional nursing in China through visual analysis, and to provide direction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transitional nursing in China. Methods: The papers on transitional nursing research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22 were sorted out by using CiteSpace 6.1.R6 software, and visu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number of papers, authors, institutions,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emergent words. Results: A total of 359 effective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and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has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since 2015; The research authors formed a cooperative team with Liu Lamei, Guo Hongqing and Sun Jing as the core respectively. Tongji Medical Colleg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ost prominent research institution. Th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were “transition”, “quality of life”, “care”, “elderly”, “intensive care”, etc.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transitional nursing on the quality of life, self-care and compliance of patients. The hot population is the elderly,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transitional nursing in China is in a rapid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research team in the region has been preliminarily formed.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bjects should be broadened, and the safety, quality of life and self-management level of patients should be improved by constructing transitional nursing programs for different patients.
文章引用:王翠, 祝凯, 孙月荣, 权琳, 李慧, 邱贝贝, 徐文超, 黄霞.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4): 5577-5587.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3.134788

1. 引言

过渡期护理由美国学者Naylor在1994年首次提出,该护理模式是医务人员协助患者从医院环境平稳过渡到社区或家庭,或者从疾病急性期过渡到亚急性期或慢性期的护理模式 [1] [2] 。过渡期护理模式率先在国外临床机构实施,在院内不同科室之间以及院内到院外的过渡期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3] [4] 。通过实施ICU过渡期护理,可促进ICU与普通病房的协助,缓解家属及主要照顾者的负担 [5] 。在针对老年居民采取过渡性护理干预后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减少了再入院率,可降低1.7倍 [6] 。随着过渡期护理在国外的广泛应用,国内学者开始关注过渡期护理并应用于临床研究,尤其在冠心病、慢性肺病以及重症患者的护理上。但是目前仍存在过渡期护理概念不清,与延续护理、出院计划等概念混为一谈等情况 [7] 。因此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梳理我国过渡期护理发展脉络和研究热点,以科学图谱的形式进行展现和分析,为今后过渡期护理在我国的应用以及研究提供方向。

2. 资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来源,选择高级检索模块,检索式为“主题 = 过渡期护理OR过渡期干预OR过渡期管理”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文献分类目录选择“医药卫生科技”。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 以“过渡期护理”为核心的相关护理研究文献。2) 发表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3) 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排除标准:1) 会议论文、科研成果、新闻、征文启事等非科研文献。2) 信息不全的文献。

2.3. 软件介绍

CiteSpace软件由美国学者陈超美教授研发,并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于知识图谱的绘制,可直接展现某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 [8] 。

2.4. 方法

共检索出文献429篇,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分别阅读论标题和摘要后独立筛选,再进行交叉核对,最终获得有效文献359篇,并以Refworks格式导出。将导出的文献信息命名为“download_1.txt”储存于“input”文件夹,转换为软件可读格式后复制到“project”文件夹。应用CiteSpace 6.1.R6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软件设置:时间跨度为2010年至2022年,年份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分次选取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图谱,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时间线图、关键词突现图。采用Excel软件对文献年发表量情况进行统计。

3. 结果

3.1. 发文量

本研究检索到文献最早出现在2010年,后于2012年开始稳步增长,2015年发文量激增至38篇,后稳定在一个较高的发文量水平,2022年达到最高53篇。过渡期护理研究年度发文数量见图1

Figure 1. Annual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field of transitional care research

图1. 过渡期护理研究年度发文量

3.2. 研究作者分布

以作者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图2),共308个节点(N)、273条连线(E),网络密度(Density)为0.0058。图中每个圆点代表一位作者,圆点之间连线代表作者之间合作关系,作者名字体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连线粗细代表联系强度 [9] 。发文量 ≥ 4篇的共8人,其中最多的学者为刘腊梅(7篇),作者发文量见表1。依据赖普斯定律发文数量的计算公式 [10] ,过渡期护理领域核心作者应发表文献2篇及以上,共发表论文138篇,占总文献的38.4%。共现图显示形成刘腊梅–李慧兰、郭宏卿–倪志红–霍秋桂–阐玉英、孙静–王芳–徐淑华–韩美玲–张淑琴多个合作研究团队,但研究团队间无合作联系。

Figure 2.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of authors

图2. 研究作者共现图谱

Table 1. System resulting data of standard experiment

表1. 标准试验系统结果数据

3.3. 研究机构分布

以研究机构为节点进行可视化分析获得研究机构共现图谱(图3),共249个节点、8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8。发文量 ≥ 3篇的机构共6家(表2),发文最多的是南华大学护理学院(4篇)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4篇),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是近2年发文最多的机构。各机构间仅华中科技大学统计医学院护理学院与附属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形成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其余研究机构间较分散,孤立进行研究。

Figure 3.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of institutions

图3. 研究机构共现图谱

Table 2. Distribution of institutions with more than or equal to 3 articles

表2. 发文量 ≥ 3篇研究机构分布

3.4.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共现依照年轮表示,1个年轮代表1个研究热点,线条代表研究热点之间的联系,年轮越大表明研究频次越多,研究时间越早颜色越浅,年轮外的紫色圆圈代表短时间内大量出现 [11] 。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共217个节点、417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78,说明过渡期护理领域集中度较高(图4)。同时中介中心性代表关键词共现网络的中心店,数值越高代表中介中心性越强,两个关键词之间连接的节点越多 [12] 。以中介中心性 > 0.1为参考,过渡期护理研究聚焦于过渡期(0.59)、生活质量(0.46)、老年人(0.18)、护理(0.15)、护理干预(0.11)等方向。对图谱中关键词以频次排名,前5名的关键词分别为过渡期、生活质量、护理、老年人、重症监护,前20名的关键词见表3

Figure 4. Co-occurrence knowledge map of literature keywords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3. Frequency and centrality of key words

表3. 文献关键词频次及中心性

3.5. 关键词聚类

采用LLR (log-likelihood ratio)算法对过渡期护理研究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可得到特定类别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自动生成10个聚类,手动选取前6个聚类,分别为“质性研究”“生活质量”“过渡期护理”“不良事件”“慢性肾脏病”“服药偏差”。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 = 0.6159 > 0.3,显示聚类结构显著;同时平均轮廓值(mean sihouette) = 0.8857 > 0.7,显示聚类高效令人信服 [12] 。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图5),以时间为横轴,聚类结果为纵轴绘制。以#2过渡期护理为例,出现较早的关键词有“护理能力”“出院病人”“护理干预”,后发展为“心肌梗死”“再入院率”“延续护理”,最后到“迁移应激”“自我照护”“肠造口”。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 timeline distribution map

图5.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布图谱

Figure 6. Literature keyword emergence map

图6. 关键词突现图谱

3.6. 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是关键词出现频次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增加或使用频次增长率明显提高,可通过关键词突现确定研究前沿及趋势 [13] 。过渡期护理领域强度前10的突现词、突现强度、突现开始及结束年份见图6。结果显示,2011年~2013年对过渡期患者自我护理和自护行为研究较多,研究对象多为肺部疾病患者;2014年~2016年对过渡期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研究较多,研究对象主要为老年人;2016年~2019年对应用过渡期护理的效果研究较多,主要关注患者自我管理、生活质量,研究对象主要为高危患儿;2020年至今,未出现新的突现词,反映出近2年的研究关注点较为分散。同时结果显示,10个突现词中“自我护理”“肺疾病”强度持续时间最长,其次为“应用效果”,表明相关研究在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中关注度最高。

4. 讨论

4.1. 国内过渡期护理研究现状分析

发文量显示,2015年之前我国过渡期护理领域研究文章缓慢上升,研究对象及内容相对单一,主要包括重度脑外伤、脑卒中患者ICU过渡管理,COPD、糖尿病出院后管理,内容以干预管理实验研究为主,部分发文为过渡期研究进展的综述。总的来说,在2010年~2014年,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处在发展初期,尚不成熟。2015年迎来过渡期护理研究发文量第一个高峰,较2014年增加245%。研究对象扩展到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关注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康复和自我管理。随后发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下降,这与我国《三级公立院绩效考核指标》要求不断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一定关系 [14] 。缩短住院时间意味着部分住院期间完成的工作需转移到出院后完成,如何顺利的帮助患者完成过渡期管理成为研究重点。

研究机构主要为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可见高校和教学医院在研究中起领导作用。少数同区域医学院与其附属医院建立了合作,跨区域间机构未见合作关系,地区之间较为分散。在作者合作方面,作者见的合作较少,已形成的部分合作团体局限于研究机构内部。统计发现,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核心作者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38.4%,未达到总发文量的50%,表明该领域未形成核心群体及优势研究力量 [9] 。未来应加强不同区域研究高校、教学医院见的联系,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推动过渡期护理在我国科研和临床应用的发展。

4.2. 国内过渡期护理研究热点分析

4.2.1. 过渡期护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以“生活质量”为关键词的文章共有37篇,其中介中心性达到0.47。最早的文章发表在2013年,学者周玉妮对60例出院癫痫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返院随访或复查时由门诊护士给予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过渡期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15] 。刘华手术治疗的8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过渡期护理联合提肛肌锻炼明显缩短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排尿恢复正常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16] 。

同时“生存质量”作为“生活质量”的近义词,在近几年成为研究热点。学者沈傲梅对80例青年乳腺癌过渡期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指导与随访,干预组增加8周正念癌症康复课程,结果显示对青年乳腺癌过渡期患者行正念癌症康复干预,可有效缓解压力知觉水平,提高生存质量 [17] 。张丽选取90例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的患者,干预组实施集束化过渡期护理,可以提升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与生活希望,减少造口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18] 。总的来讲,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

4.2.2. 过渡期护理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自我管理”“自我护理”作为关键词共出现21次,是过渡期研究的热点。陈海丽通过总结近年来癫痫患者从青少年到成人过渡期护理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癫痫患者从青少年到成人过渡期的概念、过渡期护理的开始时间、过渡准备测评工具、过渡期护理方案及影响因素,指出良好的过渡期护理是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促使其成功过渡的关键 [19] 。学者辜玉磊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对18例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就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进行质性研究,总结出心理社会领域、健康行为领域、环境领域自我管理体验 [20] 。刘欣怡对行重睑术的就医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眼罩模拟联合过渡期护理,过渡期护理组自我护理得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21] 。综上,对出院患者采取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水平。

4.2.3. 过渡期护理影响患者依从性

患者治疗和管理的依从性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卞美娟将64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居住的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出院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过渡期护理,结果干预12周,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2] 。闫朝霞分别对2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出院管理和过渡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内用药差异的发生率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显示护士主导的医院–家庭过渡期模式可以降低医院–家庭过渡期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差异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23] 。石娜对80例高龄心血管病患者为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功能性体适能,改善预后,提高依从性,确保患者逐渐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24] 。综上,患者在出院后应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可提高用药、运动等干预的依从性,提高治疗的效果。

4.3. 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热点人群

4.3.1. 老年人

“老年人”是过渡期护理的热点关键词,共出现在18篇文章中,同时关键词突现在2015年至2017年成为热点。毛佳伊基于协同设计理论,对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过渡期采用智能药物管理系统能有效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合理用药自我效能 [25] 。王佳南研究认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间获得及时、恰当、连续的过渡期护理,可有效降低其再入院率、急诊就诊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 [26] 。谭秋婵将5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过渡期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显示个性化过渡期护理模式可以减轻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和恐惧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7] 。郑璇通过对老年肠造口随访,发现老年肠造口患者出院过渡期护理依赖处于中等水平,应重视出院过渡期的老年患者护理服务的连续性,结合护理依赖需求和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以促进造口适应 [28] 。综上,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开展过渡期护理,可提高老年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

4.3.2. 重症监护患者

重症患者主要指需在ICU或EICU等重症监护室护理的患者,因其需从监护室到普通病房过渡,是院内过渡期护理研究的重点人群。张萍基于Meta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的ICU转出患者过渡期护理干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可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值得借鉴的实施策略,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护理过渡实施 [29] 。韦秀霞通过文献分析法与质性访谈构建ICU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与集中程度均较高,其能为临床开展ICU过渡期护理提供指引 [30] 。黄芳对120例PICU的ARDS患儿及其家属分别采用过渡期护理模式和传统护理照护模式,结果显示过渡期组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过渡期护理可以改善PICU的ARDS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促进患儿康复 [31] 。综上,对重症患者或家属开展过渡期管理,对提高过渡期患者安全、家属感受有明显效果。

4.3.3. 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冠心病”“脑卒中”是慢性心脑血管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任玉英对255例冠心病病人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实施照护和过渡期护理照护方案,结果显示实施过渡期护理照护,可明显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及满意度,减少再次门急诊率和再入院率 [32] 。王刚将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和心血管事件不良发生情况 [33] 。王爽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及健康教育和过渡期护理模式干预措施,结果显示过渡期组患者用药完全依从率为80%,高于对照组患者36.7%的服药依从率 [34] 。李婷婷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6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病人进行访谈,研究认为护理人员应基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病人过渡期自我护理予以知识、技术帮助,不断增强病人术后自我护理能力 [35] 。综上,对慢性心脑血管患者开展过渡期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疾病控制水平。

5. 结论

本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过渡期护理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了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热点人群,为今后过渡期护理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过渡期护理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已初步形成地区内的研究团队,研究热点聚焦于慢性疾病患者、重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自我护理、依从性相关方面,对于手术患者出院后管理研究相对较少。今后医护人员应拓宽研究对象,建立更加紧密、广泛的研究团队,通过大样本的过渡期护理研究构建不同患者过渡期护理方案,提高患者安全、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水平。本研究仅基于CNKI数据库,具有一定局限性,未来应纳入更全面数据库,更加完整展示该领域的研究轨迹和发展趋势。

基金项目

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药卫生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21-WJZD176)。

NOTES

*通讯作者Email: huangxia7107@163.com

参考文献

[1] Naylor, M.D., Brooten, D., Jones, R., et al. (1994) Comprehensive Discharge Planning for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20, 999-1006.
https://doi.org/10.7326/0003-4819-120-12-199406150-00005
[2] Naylor, M.D., Bowles, K.H. and Brooten, D. (2000) Patient Problems and Advanced Practice Nurse Interventions during Transitional Care. Public Health Nursing, 17, 94-102.
https://doi.org/10.1046/j.1525-1446.2000.00094.x
[3] Haruna, J., Masuda, Y. and Tatsumi, H. (2022) Transitional Care Programs for Patients with High Nursing Activity Scores Reduce Unplanned Readmissions to Inten-sive Care Units. Medicina, 58, 1532-1541.
https://doi.org/10.3390/medicina58111532
[4] Rao, B.B., Sobotka, A., Lopez, R., et al. (2019) Outpatient Tele-phonic Transitional Care after Hospital Discharge Improves Survival in Cirrhotic Patients.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11, 646-655.
https://doi.org/10.4254/wjh.v11.i8.646
[5] Hervé, M.E.W., Zucatti, P.B. and Lima, M.A. (2020) Transition of Care at Discharge from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Scoping Review. Revista Latino-Americana de Enfermagem, 28, e3325.
https://doi.org/10.1590/1518-8345.4008.3325
[6] Sewell, M. (2022) In Older LTC Residents, Transitional Care Interventions vs. Usual Care Reduce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5, JC102.
https://doi.org/10.7326/J22-0065
[7] 季涧琳, 陆群峰, 杨利灵, 等. 过渡期护理的概念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3): 374-379.
[8] 李文君, 井淇, 商茜茜, 等. 基于CiteSpace的老年人整合照护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J]. 护理研究, 2022, 36(17): 3048-3054.
[9] 杨霞, 李国宏, 崔颖, 等.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护理证据总结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22, 37(21): 1943-1947.
[10] 姚雪, 徐川平, 李杰, 等. 基于普赖斯定律和二八定律及在线投稿系统构建某科技期刊核心作者用户库[J]. 编辑学报, 2017, 29(1): 64-66.
[11] 舒曼丽, 李春梅, 贾慧, 等. 基于CiteSpace对我国输液港护理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循证护理, 2023, 9(3): 514-519.
[12]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 33(2): 242-253.
[13] 孙雨生, 仇蓉蓉, 邓兴. 国内知识图谱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 II的分析[J]. 现代情报, 2014, 34(1): 84-88.
[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19(5): 22-30.
[15] 周玉妮, 聂斐, 楚平华. 过渡期干预对癫痫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13, 36(6): 415-418+448.
[16] 刘华, 李松鸽. 过渡期护理联合提肛肌锻炼在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 2022, 29(7): 1019-1020.
[17] 沈傲梅, 强万敏, 王盈, 等. 青年乳腺癌过渡期患者正念癌症康复干预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20, 35(19): 95-98.
[18] 张丽, 马燕. 集束化过渡期护理对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新疆中医药, 2021, 39(4): 67-70.
[19] 陈海丽, 肖志田, 叶敬花, 田小琴. 癫痫患者从青少年到成人过渡期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1): 118-123.
[20] 辜玉磊, 王翠丽.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5, 32(12): 14-17.
[21] 刘欣怡, 覃楠玲, 向喜桃. 眼罩模拟联合过渡期护理对就医者重睑术后适应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 2022, 31(11): 178-180.
[22] 卞美娟, 李建华, 王晓娥, 等.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过渡期护理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22, 37(21): 23-26.
[23] 闫朝霞, 郑盼云, 朴金龙, 等. 护士主导的药物治疗管理在医院-家庭过渡期老年糖尿病患者规范性用药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22, 31(14): 2524-2527.
[24] 石娜, 姚美杰. 医院-家庭过渡期运动干预对高龄心血管病患者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1, 19(11): 59-61.
[25] 毛佳伊, 黄欢欢, 周婷婷, 等. 智能药物管理系统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住院-居家过渡期的应用[J]. 护理学报, 2022, 29(21): 74-78.
[26] 王佳南, 刘腊梅, 孙梦杰. 老年慢性病患者过渡期护理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1, 24(31): 4032-4036.
[27] 谭秋婵, 黄珊, 阳小雅, 等. 个性化过渡期护理模式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 36(16): 2613-2616.
[28] 郑璇, 张雪惠, 高洁, 等. 老年肠造口患者出院过渡期护理依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20, 37(6): 24-27.
[29] 郝倩. ICU转出患者过渡期护理工作内容构建[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南昌大学, 2020.
[30] 韦秀霞, 庄一渝, 张秀伟, 等. 重症监护室过渡期护理服务清单的构建研究[J]. 现代临床护理, 2019, 18(12): 1-7.
[31] 黄芳, 莫海丽, 梁春燕, 等. 过渡期护理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 广西医学, 2019, 41(11): 1454-1457.
[32] 任玉英, 杨雪梅, 蒋晓莲, 等. 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心病病人出院过渡期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7, 31(9): 1068-1071.
[33] 王刚, 魏燕, 谢伦芳, 等. 过渡期护理计划模式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与预后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 43(1): 92-95.
[34] 王爽, 刘丽欢, 阿丽亚, 等.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 5(33): 140+147.
[35] 李婷婷.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过渡期病人自我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 全科护理, 2020, 18(25): 3393-3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