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
Research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at Home and Abroad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ML.2023.114183, PDF, HTML, XML, 下载: 262  浏览: 682 
作者: 柏 薇: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视听翻译接受研究CiteSpace可视化Audiovisual Translation Reception Study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摘要: 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是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有助于发现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为我国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以中国知网核心(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核心期刊作为数据源,采用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2012~2022年间国内外的视听翻译和接受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在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领域已有一定影响力,但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共同体;2) 研究主题聚焦于影视作品、翻译及接受,涉及影视翻译和接受的理论建构、影视作品翻译和接受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三个方面;3) 国内外研究热点和前沿分别为影视作品及其翻译、影视作品的译介及其相关研究。因此,未来我国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应加强理论建构以及跨文化视域下的中国影视作品译介,同时也应关注观众对电影及译介影响效应等方面。
Abstract: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By sorting out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t is helpful to fi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field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y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CNKI and Web of Science (WoS) are used as the data sources, and the scientific metrology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y at home and abroad from 2012 to 2022.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has certain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at home and abroad, but no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mmunity; 2) The research theme focuses o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involving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fluencing effects of th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3) The research topics focus on the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of film and the research hot spots and frontier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the translation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the influence and related research on film and translation.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the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y in China should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under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n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audience’s influence on film and translation.
文章引用:柏薇.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3, 11(4): 1373-1382. https://doi.org/10.12677/ML.2023.114183

1. 引言

国内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迅速,旨在深入理解语言交流的实际问题。视听翻译是一种在不同语言、文化和社会背景之间的语言翻译形式,也是有效的国际交流的手段,可以实现即时的视听语言传达。研究表明,在视听翻译参与者中,影响翻译接受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社会和心理因素。视听翻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专业交流以及日常生活 [1] 。视听翻译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除了需要译者具备专业的语言素养外,还需译者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知识 [2] 。本研究旨在通过CiteSpace对国内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把握该领域目前发展态势和研究趋势。同时,本文也为我国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与启示:1) 丰富国内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内涵;2) 关注国际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热点和前沿;3) 拓展我国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视角。

2. 文献综述

视听翻译接受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但早期因为技术限制等原因,并未得到翻译学界的关注,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视听翻译和接受才真正开始被当作一门独立研究领域 [3] ,并在西方出现了一些系统性的研究成果 [4] 。但国内对视听翻译和接受的系统性研究从21世纪初才逐渐开始。之前研究指出,国内学界对视听翻译和接受的发展研究局限且贫乏 [5] ,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 [5] ,且长期不受重视 [6] 。时至今日,这种情况是否有所改善?国内外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何处?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缩小差距?我们应该怎样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视听翻译和接受研究?董海雅撰文介绍了西方的影视翻译接受研究情况,提及视听翻译接受研究(AVT),自此国内学界开始关注到这一领域,发表了多篇综述、访谈和书评文章 [6] 。中国学者通过引介国外学者对视听翻译接受的定义,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加以具体类型区分。关于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吕洁引用了Mona Baker的观点,认为视听翻译接受研究是将多模态、多媒体的文本转化到另一种语言或文化的翻译研究分支 [7] 。由于视听翻译接受不仅涉及两种语言,还涉及媒体形式、符号形式,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多媒体文本转化和文化研究等,这些形式上的转化是否可被全部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尚有待进一步讨论。但是鉴于视听翻译接受研究是翻译研究的重点之一,对视听文本的研究也为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重要内容 [8] 。西班牙学者Jorge Díaz Cintas对视听翻译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认为视听节目的多媒体性质使听觉和视觉渠道相结合,涉及交际的语言和非语言范畴,提出视听文本的四个要素 [9] 。国内关于视听翻译接受的研究多为对影视翻译中的字幕、片头、对白等语言因素的研究,涉及的术语包括影视翻译、电影翻译、字幕翻译、屏幕翻译、译制、配音、多媒体翻译、多模态翻译、口述影像等。

综上所述,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虽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但它已经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同时,国内和国外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也存在一些差异:国内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主要围绕影视作品翻译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而国外则围绕电影观众对电影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影视翻译的本体研究,而国外学者则更加关注电影观众对其接受效应的影响;2) 国内学者对影视作品翻译中观众接受效应进行了研究,而国外学者则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3) 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都更加关注视听翻译与接受在影视翻译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此外,在未来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中,国内和国外研究者应加强跨文化、跨语言之间的合作交流;同时,国内学者应拓宽视野,更多地关注国内观众群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及方法

CiteSpace是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可以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呈现,能够分析研究主题、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具有时间跨度长、分析维度多、绘制速度快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各学科领域学者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本研究将借助CiteSpace6.1.R2 (64-bit)信息可视化软件,以2012~2022年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与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有关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将文献计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相结合,对近10年的国际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探讨。

3.2. 数据来源

1) 本文的外文研究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WoS)核心合集,将主题设定为“translation”和“reception”,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 (论文),语种限定为English (英语),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22年,在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278篇,数据库最后更新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2) 本文的中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论文,将主题设定为“翻译”和“接受研究”,文献类型限定为期刊,时间跨度为2012年至2022年,在北大核心以及CSSCI期刊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为421篇,数据库最后更新时间为2022年10月1日。

4. 数据分析

4.1. 年度发文数量

图1图2的统计可知,国内有关视听翻译接受的研究从201年开始呈缓慢增长趋势,这与国外除去2016年之外的走势相似。国内、国外研究数量从2018年开始拉开差距,虽然2018年后国外发文总数有明显波动,但整体处于高位,峰值出现在2021年,与国内相同。之后一年均出现明显回落。结合图1图2数据可知,国内对视听翻译接受的研究热潮出现在2016与2021年,国外在2018年之后开始在高位波动,而国内则在低位波动。总体看来这段时期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视听翻译接受研究都很关注,但国外翻译界对视听翻译接受领域的关注度高于国内,并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Figure 1. SSCI publications on foreig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1.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SSCI发文情况(2012~2022)

Figure 2. CSSCI and PKU publications on domestic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2. 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北大核心以及CSSCI发文情况(2012~2022)

4.2. 文献共被引分析

文献共被引分析可以揭示研究的知识基础和前沿领域。文献共被引是指两篇文献共同出现在第三篇施引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中,那么这两篇文献便形成共被引关系 [10] 。文献共被引分析就是对这种共被引关系进行挖掘的过程。共被引文献集合组成的是知识基础,而引用这些知识基础的施引文献集合则组成研究前沿 [11] 。通过运行CiteSpace软件,绘制出视听翻译接受研究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的视图(图3)。从图谱中的网络节点可以看到被引文献的情况。节点越大,表示参考文献出现或被引频次越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看,关键节点文献一般是提出重要新理论或是具有重大理论创新的经典文献。

高被引论文通常都是具有奠基性作用的重要论文 [12] 。考察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高被引文献,有助于厘清该领域研究的知识基础以及方法论基础 [12] 。因为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往往是通过文献共引聚类的施引文献的研究内容来表征的,所以对高被引文献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便可得出这一学科的研究前沿。

首先,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对象趋于细化。比如,Gerber-Morón和Szarkowska等人发现观众更喜欢符合语法规律断行的字幕,而未遵照语法规律分段的字幕虽然会加重认知负荷,但对理解并无负面影响 [13] 。

Figure 3. SSCI literature cited map of foreig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3.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SSCI文献共被引图谱(2012~2022)

其次,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方法趋于多元。比如Szarkowska采用翻译过程实证研究法(translationprocess research, TPR)来探索语际字幕的翻译,为字幕翻译过程研究法(subtitling processresearch, SPR)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4] 。Orero等人认为,视听翻译接受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但缺乏统一的框架,其研究结果为视听翻译接受研究领域的实践措施与规范奠定了基础 [15] 。Zanotti强调用交叉概念法来反思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固有的多学科性 [16] ,Matamala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研究了音频描述项目 [17] 。最后,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理论趋于深化。

4.3.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反映近10年来国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热点内容和主题分布。本文使用 CiteSpace软件,导入2012~2022视听翻译接受的SSCI样本文献278篇,提取出排名前6位的高频关键词表(表1图4)。如表1图4所示,图谱聚合性较强,说明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更具系统性,研究点依附“视听翻译”向外延展,与国内研究相似的是国外同行对“翻译”、“描述”、“社会学”、“文学”、“接受”和“教育”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SSCI foreig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表1.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SSCI文献高频关键词排序表(2012~2022)

Figure 4. Co-linear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of SSCI foreig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4.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SSCI文献关键词共线聚类图谱(2012~2022)

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导入2012~2022视听翻译接受的CSSCI和北大核心样本文献421篇,提取出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表(表2图5)。如表2图5所示,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群体聚合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点较为集中,研究之间有关联性。“接受”、“翻译”、“文学翻译”、“期待视野”等高频关键词表征了近10年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热点。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外近10年来都比较关注“翻译”、“接受”和“文学”的研究热点,这与国外近些年研究都有着相似的关注点。通过分析国内与国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发现国内对视听翻译与接受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国外。

Table 2.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CSSCI and PKU domestic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表2. 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高频关键词排序表(2012~2022)

Figure 5. Co-linear clustering map of keywords of CSSCI and PKU domestic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5.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关键词共线聚类图谱(2012~2022)

图6是CiteSpace软件绘制的SSCI文献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该图谱的构建过程是,将时间段设置为2012~2022,时间切片为1年,即按照1年为一个阶段对2012~2022的时间区间进行分割。经过软件排除空白区间(2012~2022)而对非空白区间(2012~2022)运行,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然后将可视化图调整为“timezone”格式。这种形式的可视化,可以清晰地展示时间维度上视听翻译研究的热点演进和传承情况。节点所代表的关键词处于该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时区,如果一项研究同时拥有多个关键词,则关键词节点之间产生连线,连线的粗细反映出多个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率大小 [18] 。

Figure 6. Keywords timezone map of SSCI foreig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6. 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SSCI文献关键词时区图(2012~2022)

图6可以看出,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9] 。第一阶段是探索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视听翻译接受的概念和特征描述;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期,侧重内涵理解和实践探索研究;第三阶段是稳定发展期,注重实践探索研究以及结合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简言之,国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三个阶段反映了从一般研究到具体应用、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深化,然后再返回指导实践的逻辑演化,这与人们对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认识过程是一致的 [20] 。而且,在这三个阶段中,既有前后衔接的持续研究,又有扩大范围的拓展研究,充分体现了阶段性和层次性的递进关系。

图7是CiteSpace软件绘制的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该图谱的构建过程是,将时间段设置为2012~2022,时间切片为1年,即按照1年为一个阶段对2012~2022的时间区间进行分割。经过软件排除空白区间(2012~2022)而对非空白区间(2012~2022)运行,得到关键词共现图谱,然后将可视化图调整为“timezone”格式。

Figure 7. Keywords timezone map of CSSCI and PKU domestic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nd reception studies (2012~2022)

图7. 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北大核心和CSSCI文献关键词时区图(2012~2022)

图7可以看出,与国外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相比之下,国内的视听翻译接受研究虽涉及领域不少,但内容呈现同质化高的特点。国内视听翻译接受研究的内容包括:翻译原则、方法和策略、发展史研究、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的探讨等。以“视听翻译接受”为关键词的检索结果中,并没有对视听翻译接受研究中除了字幕翻译和配音的其它模式进行研究。虽使用了“视听翻译接受”这一术语,然而仅是介绍了视听翻译中存在其它模式,并没有针对其中任何一种模式的深入研究。研究内容比较零散,也未有成体系的理论出现 [20] 。而以“影视翻译”为关键词检索得到的文献中,不管其研究对象是字幕、配音,还是影视翻译本身,对翻译方法、原则和策略的探讨都占了很大比重。翻译方法、原则和策略是各个翻译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者们竞相关注的研究重点,而对视听翻译接受的其它方面,如视听翻译接受与文化软实力、视听翻译接受的定位、翻译效果方面的研究乏善可陈 [21] 。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2012~2022年间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主题聚焦于影视作品、翻译及接受三个方面,涉及影视作品及其翻译、影视作品的译介、观众对电影及译介的影响效应及其相关研究。此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是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通过对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本文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传播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也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5.1. 完善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研究体系

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学科基础薄弱 [21] 。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电影译介、影视剧翻译、观众的观影体验,并未形成学术共同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的推进,电影译介、影视剧译介作为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此外,在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体系构建方面,国内外学者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因此,需要加强对该领域理论体系的构建及完善,为该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要不断挖掘和总结新时代背景下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体系构建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5.2. 加强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研究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

为解决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困难和“走进去”不足的问题,应加强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研究,加强相关理论指导 [22] 。一方面,我国应加强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研究,为我国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当前,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主要关注的是影视作品及其翻译、影视作品译介及观众对电影及译介的影响效应等方面,对翻译传播效果、受众接受、传播主体等相关问题研究较少,更谈不上指导我国文化产业国际传播。另一方面,应加强视听翻译与接受理论的实践研究。基于视听翻译与接受的研究成果,在文化产品的海外传播过程中,应重视受众反应。在此基础上,应根据不同国家受众对不同文化产品的接受程度,采取相应的传播策略。

5.3. 借鉴国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方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传播

在国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是影视翻译及接受研究的重要分支,其发展已较为成熟,相关研究成果显著。该领域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关注,如学者们对美国好莱坞电影和英国BBC电视等国外影视作品的译介、对英语国家大众媒体及其他语言文化媒体的译介以及观众的视听翻译及接受效应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我国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够,如我国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较少,相关成果较少。同时,由于该领域在国内外都属于新兴领域,许多理论与方法并不成熟,其成果还需进一步验证。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外视听翻译与接受研究方法,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同时应加强对视听翻译及接受领域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我国影视产业发展实际情况以及当前政策导向等因素进行探讨。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该领域的研究范围。通过对国内外视听翻译与接受文献的梳理发现该领域目前仍未形成学术共同体,且主要以高被引论文为主;此外还应加强对视听翻译与接受领域学术论文及高被引论文等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 林娜, 席纪新. 国外视听翻译教学的现状及启示[J]. 译苑新谭, 2018(2): 83-89.
[2] 闫晓珊, 蓝红军. 国内视听翻译研究综述(2000-2020)——基于翻译研究相关期刊的分析[J]. 语言与翻译, 2021(2): 64-70.
[3] Gambier, Y. (1998) Translating for the Media.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Languages and the Media”, Berlin, 22-23 November 1996.
[4] Gambier, Y. (2008)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Research. In: Chiaro, D., Heiss, C. and Bucaria, C., Eds., Between Text and Image: Updating Research in Screen Translation,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1-13.
https://doi.org/10.1075/btl.78.03gam
[5] 董海雅. 蓬勃发展的视听翻译研究及教学——Jorge Díaz-Cintas访谈[J]. 上海翻译, 2012(4): 53-57.
[6] 董海雅. 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J]. 上海翻译, 2007(1): 12-17.
[7] 吕洁. 2000-2012年间西方视听翻译的研究[J]. 上海翻译, 2013(4): 68-72.
[8] 王晨爽. 国外视听翻译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外语学刊, 2017(1): 80-84.
[9] Díaz-Cintas, J. and Remael, A. (2007)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Subtitling. St Jerome, Manchester.
[10] 王建华, 李静. 国外视听翻译量化评估研究——现状、局限与启示[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 44(3): 110-119.
[11] 傅敬民, 张开植. 视听翻译研究20年(2000-2019)——基于中外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与文献对比[J]. 中国外语, 2021, 18(3): 88-97.
[12] 何峻. 国际视听翻译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基于WoS三十年文献(1990-2019年)的可视化计量分析[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 21(1): 59-66+110.
[13] Gerber-Moron, O. and Szarkowska, A. (2018) Line Breaks in Subtitling: An Eye Tracking Study on Viewer Preferences. Journal of Eye Movement Research, 11, 1-22.
https://doi.org/10.16910/jemr.11.3.2
[14] Szarkowska, A. (2013) Towards Interlingual Subtitling for the Deaf and the Hard of Hearing. Perspectives, 21, 68-81.
https://doi.org/10.1080/0907676X.2012.722650
[15] Orero, P., Doherty, S., et al. (2018) Conducting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VT): A Position Paper. Journal of Specialised Translation, No. 30, 105-126.
[16] Zanotti, S. and Ranzato, I. (2019) Intersections: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at the Crossroads of Disciplines. 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27, 173-181.
https://doi.org/10.1080/0907676X.2018.1557715
[17] Matamala, A. (2019) The VIW Project Multimodal Corpus Linguistics for Audio Description Analysis. Revista Espanola de Linguistica Aplicada, 32, 515-542.
https://doi.org/10.1075/resla.17001.mat
[18] 张娟. 视听翻译受众研究新论——《接受研究与视听翻译》述评[J]. 东方翻译, 2020(5): 89-91+95.
[19] 孙喜晨, 弗洛尔•艾莫露•内莫露. 视听翻译术语与研究——伊夫•甘比尔教授访谈录[J]. 外语学刊, 2020(2): 113-117.
[20] 肖维青, 董琳娜. 视听翻译新发展: 语音合成在口述影像中的应用——基于针对视障人士的接受实验与调查[J]. 东方翻译, 2020(2): 24-30.
[21] 王红芳. 国内视听翻译研究综述——基于外语类核心期刊的分析[J]. 语言教育, 2019, 7(4): 77-82+88.
[22] 刘大燕, 樊子牛, 王华.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J]. 外国语文, 2011(1):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