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
Reflections on Oral Chinese Communic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DOI: 10.12677/AE.2023.133235, PDF, HTML, XML, 下载: 220  浏览: 368 
作者: 王 玉: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反思评价Chinese Lessons of Primary School Oral Communication Reflection Evaluation
摘要: 小学语文教材愈发重视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但是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学生不想说话,不会说话,不能说话。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加强教学设计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优化评价方式,培养民主的师生交际氛围。
Abstract: Chinese textbooks in primary school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children’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practical teaching. Students tend to lose interest, the ability and the right to speak.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trengthen their own ability in designing lessons firstly. Secondly, they should improve cultural awareness and optimize evaluation methods. Finally,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ultivate a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atmosphere.
文章引用:王玉.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J]. 教育进展, 2023, 13(3): 1475-147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3235

1. 研究背景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其中首次将“口语交际”取代以往的“听说教学”。2011年课程标准再次对“口语交际”部分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以及改革方向的新发展。

在现代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交际情境,总体改革方向是明确的,但是行动却是不全面的,因为仅仅革新了听说教学领域,读写领域还存在空白。与现代口语交际并列的应该是书面语交际,但是传统的阅读与写作在课程标准中仍然保留了原有名称,其内在逻辑不免摆脱不了读写本位思想的桎梏,阅读与写作仍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口语交际陷入了“只革其名,未革其位”的现状。要改革,为何不将阅读与写作也替换成“书面语交际”呢?

具体来看这次改革行动,“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远远大于原有的“听说教学”,既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也发展了其全面素质。这是缘于口语交际教学有两个功能:其一,语言与思维的协作将训练学生连续进行组织资料、论证分析、归纳演绎等,这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涉及多方面的思维训练。其二,身处课堂、校园等多重环境,其中的互动性不断需要学生具有不同的应变技巧、沟通方式、处事标准。

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口语交际就必然是能动的、涉及听说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这一过程还是一个既受主观意识支配、又受客观条件控制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始终互动的、充满变数和应对技巧的过程 [1] 。改革的决心是有了,改革的效果却还差强人意。

2.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口语交际活动不等于口语交际教学——“不想说话”

当前口语交际都强调了情境教学,一定的情境是学生增强生活体验,激发思维与表达的环境条件和动力源泉,是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 [2] 。情境–实践–反思–再实践,是进行口语训练最好的途径。其实,日常的规范而文雅的社交、演说、报告、辩论都是很好的口语交际的训练场景,但小学语文课堂的场景仍然太单一。

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情境或者照搬课本内容要求时,过于依赖讨论活动这一形式。诚然,这可以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组内同学先交流互动,再派代表进行发言。可大多数情况下不论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否具有讨论的必要性,大部分教师都会展开讨论活动。如果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这就不能成为有效的交际场景。客观上会导致不同交际话题的教学目标相似,表述笼统,缺乏课程的独特性。主观上也要学生麻木习惯而敷衍了事。目前课堂常见的情形是内容空泛、训练缺乏层次、目标定位模糊,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口语交际成了一种表面热闹,内里虚空的语言杂耍 [3] 。不断重复早已经学会的话,长久以往只会让学生丧失交际的兴趣,内心深处变得不想说话。从大量教案和教学实例看,对口语交际教学,许多教师在不同的年级重复地搞“打电话”、“买文具”、“招待客人”之类的“活动”,与其说是“口语交际教学”,更像是在指导学生“学会做那件事情”,比如打电话、买文具等等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将学生“扔进语言的浪潮”就好,而是观察、分析、帮助学生,给学生们“游泳姿势的指导”或“扔一个游泳圈”。学生们在“浪潮”里玩耍固然是新鲜的,但是让他们维持兴趣而且学会“游泳”的本领,才是教师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难点。

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和内容不清晰导致课堂上教学开展生硬,活动过于形式化。一方面,很多学生不愿意开口表达自己,间接引起老师对此类课程的不重视。另一方面,教师如果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以及对应的教学技能,也反过来导致小学生在口语交际课堂上表现更加被动,不愿意开口,形成恶性循环。甘肃某小学教师分享了口语教学的策略即碎片化学习。“每天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的利用就是碎片化学习的好时机。在这个五分钟里,教师每月规定主题,每天学生2~3人轮流汇报。将自己这一段时间根据主题搜集到的知识进行汇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能力。”(见表1) [5]

Table 1. Theme arrangement of oral communication pre-class activities in a primary school in Gansu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2021

表1. 2021年上学期甘肃某小学口语交际课前活动主题安排

这位语文老师分享的口语教学策略会产生一个问题,即听与说任务分置。首先,肩负汇报任务的学生会积极准备,倾听的学生认为与自己无关,并不会积极参与。无论是汇报者还是倾听者,应该都有各自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个部分是缺失的。其次,撇去“汇报”这个形式的优缺点不谈,如果利用汇报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更需要注重教学干预与引导,即方法性的指点,而主题内容是次重点。例如:如何根据现场需要变换用语及语气?发现听众走神了,如何带动现场气氛?听众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打断并进行礼貌提问?汇报的内容与本人的关系是什么?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展示?等。当下很多中小学生在讲台前进行口语交流时往往面红耳赤、神情紧张、机械背诵,这样的口语交际是不成熟的。而不是热闹的口语“活动”结束了,默认学生们都会口语“交际”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课堂里开口讲话,并不等于一定是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6] 。

(二) 课堂口语交际不同于生活口语交际——“不会说话”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们往往会有意提供与现实生活粘性更足的情境,让学生不会对教材以及实际应用感到陌生和抵触。但是,课堂上需要教学的口语不完完全全是生活中的口语,教会学生正确说话,需要理解语文学科的文明特质。

1. 避免“庸俗化”。课堂中的口语交际应该避免过于贴近现实实际,如学期初需要竞选班委,在正式竞选前教师以此话题作为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并不妥当。这让学生更加关注结果,而非交际能力,将课堂完全演绎成个人利益争夺的现场。教师应当选择适度的“虚拟”演绎,从而得到不同的反馈结果,探索更多的交际方式。

2. 需要集体意识与反思意识。课堂是整个集体的课堂,教师需要提供支架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对方的反应也能间接折射自己的表达是否得体。教会学生基本的交际规则,还需要培养学生通过现象概括规律的能力。这种反思意识帮助学生毕业后接触到真实的情景时依旧能组织合适的方式进行有效交际。而生活中的口语往往直奔主题,也无需回溯。

3. 加强文明传承。当下的语言环境并不理想,粗鄙而不得体的语言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泛滥,甚至在公开场合、大众媒体中大行其道,“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7] 。语言不仅仅是为了最基本的交流,更是文明的交流与传承。这需要社会环境支持,通过熏陶教会学生文明、优雅、得体的表达。

展示完全真实的一面并不是口语交际课所需要的,因此教师的评价很重要,而恰恰口语评价相较于书面评价并不受教师的重视,这也口语交际课没有进步的原因所在。

(三) “假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不敢说话”

小孩子在整个社会文化中是处于失语状态的。在公众场合说话,也是说大人需要他们说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话。大人也不愿意低下头弯下腰,去和他们平等对话,去倾听他们说话。我们的交际体系中,小孩子的地位一直是不平等的。

2021年9月1日,在武汉第三初级中学的线上开学典礼直播中,一名学生突然晕倒。七八秒钟后,就有学生举手示意,但直至晕倒30秒左右,才有老师上前查看。很多网友质疑:那么多学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而且有学生举手,老师也没有理会。这也是展示了真实的一堂“交际课”,工作人员后续解释的“学生们第一天都不了解”并不合理,学生在生活里总会遇到不熟悉的人与事,这些都是应该学会应对的。学生的话语权在“镜头”和“学校规定”的威压下,是不确定的,在这种不平等关系下,丧失了最为重要的呼救求救的交流技能,而这是除了课堂上教师人为的教学技巧以外,最值得关注的底层问题。

甘肃某小学教师她结合建党100周年的活动主题,鼓励学生介绍革命前辈的故事,并且对小学生听完故事感动落泪的反应感到满意,宣扬感恩的教育理念无可厚非。但从客观看,素材离小学生的生活过于遥远。很多学生常常是揣摩教师的“上意”,课堂又是学生优劣高下的竞技场,学生的表达方式并不能坦然自信。从主观上看,口语交际本身就是复杂而多变的,要求所有学生拥有一致的反应与效果,最终只会呈现完美的活动舞台。学生在课堂里不练习、不表演他们已经会说的话,也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口语交际教学。

3.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 提升教师自身教学设计的能力

首先,我们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遵循教学规律,让“语”与“文”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语”与“文”的关系,彻底更新口语交际的教学观念,要给予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8] 。

其次,很多教师对课程标准制定的目标理解模糊,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展开,并不会参考课程标准。教师面对具体话题时,因为缺少明确的标准指导,往往会制定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时,不能仍停留在模仿教材的礼貌用语。

最后,学生并不是不会说那些话,而是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主动表达那些话,因此教师要灵活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

(二) 提升教师自身素养,完善评价机制

教师自身应该具备较高的语言素养,广博的学识,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小学生对教师大多数是信赖崇拜,教师的一言一行尤其是会对小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教师的表达背后更是文化的积淀,个人素养与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涉猎不同学科与领域,这会让评价变得多元和可靠,把评价融入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口语交际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9] 。

(三) 培养民主自由的交际氛围

我们需要改善小孩子的说话“生态”,比起之前提到的“会说话”和“想说话”,最为重要的是“能说话”、“敢说话”。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应该赋权给学生,培养其自主意识,让他们学会真实的表达,不在课堂上沉默,真正做到教育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 李明洁. 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及其特点[J]. 语文建设, 2005(8): 35-36.
[2] 王玮. 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模式[J]. 课程.教材.教法, 2004(6): 35-38.
[3] 田良臣. 从口语课程建设的高度来思考口语交际教学的推进[J]. 今日教育, 2008(5): 32-33.
[4] 王荣生. 谋求口语交际教学的改善[J]. 全球教育展望, 2003, 32(9): 27-30.
[5] 李锦霞. 例谈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J]. 试题与研究, 2021(24): 179-180.
[6] 王荣生. 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及活动设计(下) [J]. 语文学习, 2004(12): 19-22.
[7] 郑朝晖. 满眼繁华——一个语文教师的成长手记[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9: 98-101.
[8] 李夏. 近二十年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综述与反思[D]: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9] 李昊昊.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