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观下智慧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经验和启示
The Promotion Path of Smart Cultural Tourism Enabl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Concept of Common Prosperity—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Yu Village,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DOI: 10.12677/SD.2023.132073, PDF, HTML, XML, 下载: 281  浏览: 556 
作者: 姚一娴: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乡村振兴智慧文旅共同富裕Rural Revitalization Smart Cultural Tourism Common Prosperity
摘要: 智慧文旅的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发展“数字 + 生态 + 文化”的余村旅游模式,从服务主导逻辑理论的视角在供给侧、需求侧、制度规范等方面探索生态惠民、文化育民、数字富民的路径,探析美丽生态–美好经济–美满生活华丽蝶变的内在逻辑。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rt cultural tourism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an application mean-ing for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By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 ecological + cul-tural” tourism model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ath of ecological benefits, cultural education, and digital prosper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ce-oriented logic theory in the supply side, demand side, and institutional norms, and explores the internal logic of beautiful life-beautiful economy-happy life.
文章引用:姚一娴. 共同富裕观下智慧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推进路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经验和启示[J]. 可持续发展, 2023, 13(2): 710-715. https://doi.org/10.12677/SD.2023.132073

1. 引言

近年来,智慧文旅和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趋势。作者基于对CSSCI搜索“生态旅游”关键词得出的722篇期刊论文(1998~2021年)的梳理,发现大多是对乡村生态旅游和共同富裕两者分别开展研究,同样用“共同富裕”作为关键词得出59条结果,其中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期刊论文只有11篇,以定性研究为主,且无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因此,在全球旅游产业复苏的新时期,以实证研究来探讨乡村生态富民、数字富民、文化富民的实践路径具有继承性、时代性、前瞻性。

2. 乡村智慧文旅的内涵要素

2.1. 乡村生态旅游的演进模式

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乡村生态旅游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方式,其演进模式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manifestation of rural ecotourism

图1. 乡村生态旅游的表现形式

“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 [1] 这正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里明确的在公共服务中加大数字经济普惠力度的重要方向,推动技术、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进行融合,是全体人民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目标的共同心愿。从纸质化的传统旅游,到以智慧设备、大数据、软件系统为工具的智慧文旅,文旅产业向着更加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变,产生了诸如沉浸式、人机交互式的体验内容和体验方式,改变了游客的行为和认知,让游客在吃、住、行等各个环节的体验有了进一步的变革,从而产生了数字时代下的新需求和新体验 [2] 。

2.2. 乡村智慧文旅的影响因素

当下,在政府、企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探索卓有成效:以夯实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化、环保型旅游模式,以数字技术助推多产业多渠道融合,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以线上线下模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引领乡村旅游产业结构的重塑 [3] 。技术、文化、生态、旅游四者一体发展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主体。乡村智慧文旅的内部受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农民,外部受益主体为游客。受益主体主观上的数字化意识、客观上运用数字化水平,内部受益主体之间的合作深度、宽度,内部和外部受益主体之间信息对接的便捷度、时效性都是影响因子。

2) 场景。信息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会影响网络体验,农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和网络化水平会影响农业观光价值,数字平台建设的智慧程度会影响治理效果。

3) 业态。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脉络的业态,其中所表达的人文感、社交感、个性感、参与感、数治感、归属感等多种情感交融,方能使游客上升至情感共鸣,并足以展示当地农村生产 + 生活 + 生态深度融合的美好状态。

4) 人才。对当地旅游资源深度了解并探索其数字化路径的带路人、“数字新农人”等专业人才支撑,特别是有情怀、懂经营、有互联网思维的青年人才来担当激活乡村智慧文旅的重任。

3. 余村智慧文旅的经验启示

3.1. 余村智慧文旅的抓手

1) 智慧农业: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

余村推出“余村合伙人”计划,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农田、山林、农房等闲置资产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国首创的五彩水稻田科技含量高,与省农科院合作选育了新品种农作物提高了休闲农业的附加值。

2) 智慧旅游: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引擎

余村充分挖掘景区的数字元素,冷水洞水库是安吉“数字化”水库建设试点,充分融合了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大坝位移、沉降、渗流压力、白蚁情况等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同时依托大坝安全监测管理平台,对监测结果进行实时大屏展示。成立余村“乡宿联盟”,以“大管家”的形式实现统一管理,共享配套设施、集聚行业资源,并通过浏览器精准推送等数字化方式提高客源,通过抖音、小红书等视频平台增加农家乐的吸引力。

旅游前:前端小程序的推广,介绍余村村情和游玩攻略,游客可以定制线路、浏览旅游产品、完成预定等一系列服务。

旅游中:改变传统服务模式,轻松实现智能导航、定制游服务,提升服务效率;在农家餐饮智能点餐、口碑推荐,在民宿前台自助从check in;实现来往交通实时定位,找厕所等一系列服务。

旅游后:实现二次消费升级,农产品随心购并且菜鸟快递到家,开展游客分析、来源地分析、产业分析、舆情分析,点评反馈体验,口碑传播。

3) 未来社区乡村版:乡村进入“云时代”的动能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乡村版未来社区,余村构架了融运营/管理、基础设施、农家餐饮、乡村民宿、娱乐、农产品、交通、服务为一体的乡村智慧服务平台,实现农村农业生产和旅游服务的导流、引流新通道。

3.2. 余村智慧文旅模式的经验

1) 从共同富裕的动力来看:内驱力要发展。农民既是建设者又是受益者,余村村民的主动变革意识强,基于“生态本身就是经济”的核心理念,政府指路,企业铺路,村民勇于探索生态惠民、文化育民、数字富民的新路径。

2) 从共同富裕的机制来看:外驱力促发展。余村的发展离不开县市省三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小,数字经济发展起步早,政策有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4] 。

3) 从共同富裕的目标来看:一片整体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去年,余村同周边4个村联合成立“五子联兴”强村公司,以发展共同体的新形象,整合各村资源,进行规模化开发 [5] 。实现要素共筹、体制共融、产业共生、价值共享这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根本要求。

3.3. 余村智慧文旅模式的启示

余村智慧文旅的成功模式揭示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者的内在机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6] 农村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把优美的生态环境纳入基本的公共服务范畴,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环境、经济、民生的共赢,为实现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

共同富裕是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都体现公平和正义,它与数字经济在普惠性、共享性、人民性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乡村旅游是重要的公共服务产品之一,数字化技术是农文旅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缩小三大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充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重要前提,建设数字农村是提速通道。三者是共融共荣的统一体,均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宗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义、共建共享理念的深刻内涵。

4. 服务主导逻辑理论下乡村智慧文旅的推进路径

4.1. 优化服务供给

1) 提高主体素质:各个受益主体发挥本身最大效度,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并建立深度合作、价值共创、效果共享,实现旅游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技术流“五流合一”。

政府层面:持续优化顶层设计,创造更多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惠及更多的民生;发挥红色党建和网络阵地的优势,加强农村“互联网 + 党建”。

企业层面:打造产业全链条的数字化,构建人工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场景,例如乡村VR全景使游客们沉浸式地饱览风土人情,构建审美交流的平台,传承传统文化,形成绿色驱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模式,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

人才层面:培育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村民数字化意识,加强对乡村智慧文旅从业者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文旅企业等合作,建立智囊团,引进高端人才,建立智慧文旅实训基地,量体裁衣式培养对口的专业人才。

2) 丰富文旅业态:基于旅游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在养生养身、运动健康、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各类传统的美丽业态基础上,打造数字化文旅平台、数字化民宿、数字化展馆等新兴业态;完善景区数字文化体系,挖掘文化、生态、旅游的交叉融合点,衍生有内涵、有特色、有市场的文化产品,打造多样化的旅游服务产品;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制造新的价值增长点,促成资源、资产、资本完成价值转化。

3) 打造文旅IP:首先提供精准化服务,在网络平台不限于景区风景展示、民宿试睡体验等大众化推广,而是通过形象地沉浸式展示、精准化服务、及时反馈体验等,在旅游全过程充分体现个性化服务和社交化属性;其次抓好传统节日、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的天然藕连,策划大型活动,遴选形象大使,嵌入数字化服务平台、在网络平台塑造地方形象;再次依托宣传片、影视剧等建立品牌辨识度,以乡土味、纯真味、高品位为内核,以差异化的资源、便捷化的体验、智慧化的场景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4.2. 提升消费品质

共同富裕不单是物质富裕,精神富足同等重要。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需求趋向绿色化、理性化、数字化、文明化,偏重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关注涵养心性。乡村文旅产业的兴旺不仅要从供给侧优化供给,还要从需求侧提高游客的消费品质。元宇宙的场景入口被智慧文旅产业高度关注,新的时空观带来新的旅游体验、新的营销模式、新的价值理念,在提高游客的文化审美素养的同时,还要全面提升游客的数字化素养,更要引导游客树立向上向善的消费观。

4.3. 完善保障机制

1) 健全协同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增强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全域美丽、全季美丽,激发乡村生态旅游潜能,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规划引领、项目推进的协同发展机制。

2)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数字基建,修好数字“高速公路”为乡村文旅产业赋能,加强对有数字技术的返乡创业人才和智慧文旅新业态的支持力度,建立财税奖补等激励机制。

3) 规范数字化标准:鉴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主体之间既不同于组织内设部门、又区别于市场外部竞争的特殊利益关系 [7] ,数字平台需依据监管政策划定的规制边界,利用数字技术、数据信息、协议合约等工具,制定涵盖生态系统参与主体的资格准入、行业自治决策权分配等内容的平台内部规范机制,形成平台自组织模式下的行业自治模式,与科层管治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8] 。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12/content_5667817.htm, 2022-01-12.
[2] 李婷. 浙江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建议[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7): 4-6.
[3] 王安逸, 潘江鹏, 向永胜. 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思考[J]. 时代经贸, 2022, 19(5): 158-160.
[4] 新华社.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EB/OL].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3/06/content_5371291.htm, 2019-03-06.
[5] 李世超. 本报记者与融媒共享联盟团队寻访安吉余村, 听绿色发展的新故事这抹绿, 越来越葱郁[N]. 浙江日报, 2022-08-23(A01).
[6] 宋圭武. 中国要强, 农业必须强[N]. 光明日报, 2022-11-22(A02).
[7] 万兴, 邵菲菲. 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研究进展[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 19(5): 89-97.
[8] 黄河山, 夏蜀. 智慧文旅平台的价值共创模式探究[J].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7(4): 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