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现状及方法的初探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Training”
摘要: 《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是中医药学专业教育教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这3方面分析该课程思政现状,指出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初步从课程目标的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这两方面结合基于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探索挖掘思政元素。
Abstract: The Cour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dentification and Prescription Training”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ty.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contents of course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method of implemen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was based on th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concep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ere excavated from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urse objectives and the design of teaching contents.
文章引用:张宁, 叶涛, 胡万福, 李玲, 罗君, 万明香, 金欣, 徐莛婷, 李云超. 《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现状及方法的初探[J]. 教育进展, 2023, 13(3): 1106-110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3174

1. 引言

《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是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中药饮片相关知识,对临床诊疗中常见贵重、毒性、易混等中药,从起源变迁、原植物形态、饮片形态、鉴别要点、现代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中药辨识全方位讲解,使学生认识中药、思索中药、普及中医药知识,同时,结合《伤寒论》相关类方分析,从药物入手,窥探经方魅力,熟知理法精要,最终达到对“方–药”体系的融会贯通的一门课程。实践课程包括中药饮片的本草学考证、历史变迁、分布现状、原植物描述及现代鉴别要点、现代应用及研究进展,方药实训由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 [1] 班学员带教进行,对常见中药饮片的鉴别特点进行实践观摩学习。

《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作为中医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方药的能力。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教育的目的是立德育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2] 。专业课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也是思政教育的最主要依托。在《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专业课中渗透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积极地挖掘适合本课程的思政树人资源,使学生在大学阶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该课程的思政目标是为保护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等夯实基础、培养人才。

2. 《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现状

2.1. 教学目标

从教学目标来看,《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的教学目标片面性,忽视了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提升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中医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药科研工作和中医临床医学工作。团队合作、沟通与协作能力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原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中药饮片相关知识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过去的《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教学中,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储备,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未能将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导致教学中重视知识探究和能力提升,将中医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价值导向分离开来。

2.2. 教学内容

目前,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因素割裂开,《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流于形式。

2.3. 教学实施

传统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本,以知识教学为主,使得《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教学主要以教师教学为主体,难以接受和应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这种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OBE教育理念,又称结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3] 。OBE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习成果前置,以学生通过某一阶段学习后所能达到的最大能力为起始点,以学生不断反馈为驱动,强调学习产出,教学和学习过程通过多种评估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当今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需要,与OBE理念和思政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学生学习刻板化和规格化,没有积极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厌学心理,影响了《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教学评价能力缺失,表现在缺乏知识、能力和质量评价的有机整合。传统课程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过分看重并时时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很少涉及质量评价,不能起到素质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支撑作用。因此,全面接受OBE教育理念,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中医药院校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作为中医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理论课的良好载体,具有丰富的思政内容。将OBE 理念运用于《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建设中,挖掘《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课程思政目标优化和教学内容设计梁方面构建《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思政体系,并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发挥《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的育人效果。该课程思政体系符合课程思政中思政育人的主旨,能够实现“三全”育人。

3. 研究方法

3.1. 课程目标的优化

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将思政教育纳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OBE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制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结合《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特点与内容,通过对《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知识模块的分析,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因素,在中医药专业认证中结合学生的人文素质、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要求,构建了《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教学目标。

3.2. 教学内容的设计

采用BOPPPS模式组织理论课教学,BOPPPS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的反馈式教学方法 [4] 。每个教学单元分为六个阶段:B (Bridge-in,导言)阶段、O (Objective,目标)阶段、P (Pre-assessment,前测阶段)、P (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阶段、P (Post-assessment,后测阶段)、S (Summary,总结)阶段。

在“导言”阶段,通过案例、故事、时事等引入学生关心或疑惑的一连串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和求知欲,如华佗传给后人要记牢的“三月茵陈四月蒿”,也就是“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但值得注意的是,青蒿也是一味中药。我国中医药科研人员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已从中提取出青蒿素,帮助全球受疟疾之苦的人们摆脱困境,享誉国际,所以以后千万别把“国宝”当柴烧了。在“目标”阶段,让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方面的目标。在“前测”阶段,主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例如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道地药材的产区、常见伪品鉴别、资源的基本状况等,以便于对后续教学内容的进度和深度进行及时调整。在“参与式学习”阶段,以PPT课件、录像说课、综合病例影像库为载体,全面系统深入地诠释中药,并提供中草药及其饮片的图片和实物,组织并强化学生更好的掌握中药鉴定能力,全面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合作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自然而然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药及其饮片的假冒伪劣案件,如2014年青岛市食药局查出,某医药配送有限公司销售给青岛市黄岛某医院的263种中药饮片均为假药,借此学生可以了解中医药市场的情况,药材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紧密相关,关系到人们用药的安全有效,激发学生强烈的生命意义感、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在“后测”阶段,通过随机提问、在线测验等其他方式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重点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在“总结”阶段,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固有的要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和总结,突出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最后,巧妙布置课后拓展作业,再次提高本课程学习兴趣。

4. 结论与建议

总之,由于《中药辨识与方药实训》的教学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认知中药与方剂的第一座理性桥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基于本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政素材,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凝聚育人合力。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又要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更新德育意识,实现教与学合作共赢。这不仅有助于加强现代中医药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效果,而且弥补了现代中医学院思政教育的不足。

基金项目

贵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基金资助(No.贵中医教学工程合字(2022) 17号)。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局选拔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J]. 中医药导报, 2014, 20(12): 70.
[2] 迟梅华.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研究[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 44(1): 118-121.
[3] 吴莹, 张爽, 张建逵. 基于OBE理念的中药鉴定学说课设计——以冬虫夏草为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 20(15): 1-3.
[4] 谢春晓, 孙丽媛, 崔丽艳, 等. BOPPPS教学模型对我国医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Meta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3): 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