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探索
On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CES.2023.113064, PDF, HTML, XML, 下载: 206  浏览: 32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一岳, 徐玉凤*: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关键词: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mprovement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理念的推进,随着与世界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肩负着沟通农业知识,传播中国农耕思想的责任和使命,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探索了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路径。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s agriculture has been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s agriculture with more and mor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English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communicating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spreading Chinese agricultural ide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sides, it has done some exploration about ways to improv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张一岳, 徐玉凤.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探索[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3): 388-391.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3064

1. 引言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国家的兴盛、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农业院校大学生既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生力军,又是推进世界农业文化发展交流的耕耘者。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历史使命,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今天,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农业故事。而在与别国交流、传播中国农耕文化的过程中,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能力。“具备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主干课程《跨文化交际》的总体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现象、适应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专业大学生要成为合格的中外交流人才,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国理念、中国声音和中国智慧,胜任大国博弈中的跨文化交际重任 [1]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发展,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展现青春的力量。

2. 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本研究对某农业高校英语专业大一至大四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线上问卷的方式,共发放线上问卷240份,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40份。调查对象中,男性75人,女性165人;大一学生24人,大二学生108人,大三学生72人,大四学生36人。

针对问卷调查中“在英语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你认为你的哪项能力最强?”这一问题,有超过半数(51.67%)的学生认为其阅读能力是最强的,30%的学生认为其最强的是写作能力,仅有18.3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见,在学生的自我认知中,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强。中学阶段英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助力学生在中考、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而中考、高考的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分数占比较高,因此大部分老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听力占比较少,很多考试中无口语考试,所以学生的听说能力没有得到重视;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高考中并无体现,所以在读大学之前并没有得到关注。同时,调查发现,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大的障碍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实操和锻炼机会,在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之时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且有畏难情绪。针对“你认为与外国人交流时最大的困难是什么”这一问题,41.67%的学生认为是缺乏语言交流的经验和锻炼;34.17%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遇到文化差异和社交礼仪的不同时不知如何应对;24.17%的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自己发音不标准,口语中语法错误太多等。而被问到“你认为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时,87.5%的学生认为是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机会。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和笔者的学习、教学经历,本文认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为薄弱有以下三个主要原因:

一是读大学之前的英语学习中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对传播中国农耕文化、沟通世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够强,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三是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性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活动参与的较少,缺乏跨文化交流的实操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3. 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3.1. 立场坚定 沟通世界

“跨文化交际存在于多个层面,语言语用层面大都‘价值中立’,但在其他层面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隐藏其中” [2] 。要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先要帮助大学生不断领悟爱国之理、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要有立场、有角度、有自信、有底气。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应提高政治素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让大学生理解中国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拓宽视野眼界,拓展知识范围,增强他们对中国农业国际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培养开放、宽容、尊重的文化态度,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深刻理解并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才能将所学服务国家战略,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切实运用到实践中。

提升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帮助大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交流的差异,了解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行为准则,以此来避免交流时产生误解。作为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对农业领域的跨文化知识有更多的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国家有每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表达方式和文化价值,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信息交流时,要尊重其风俗习惯,避免交流时造成误会。此外,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要勇于担当世界农业文化交流的使者,学会以跨文化的视角沟通彼此的差异,共融互通,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发挥我国的农业优势,推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我国农耕文化走出去,尽己所能增强我国农业话语的竞争力。

3.2. 任务导向 注重实践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应该有家国情怀,以全球视野来看待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发展,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学好专业知识,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中国农耕理念在全世界的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有效跨文化交际往往是为了完成具体交际任务,语言使用者和学习者需要根据特定语境,运用特定语言知识、交际策略、语用能力完成特定任务。” [3] 教师要“在实践中探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 [4]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重视跨文化交际实践,不仅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好,更要在实践中展现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用所学报效祖国。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在学知识的同时,也要了解国内外农业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升自身实力,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农业文化和世界农业文明。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要尽力将所学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参加国际性志愿活动等,在实践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也可以在博鳌亚洲论坛、冬奥会等国际性活动中争做志愿者,提高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产生畏难情绪。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开拓视野、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此外,还应积极参加国际性专业座谈会、研讨会、农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既可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可以在农业信息的国际交流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也应该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多媒体手段为支点,借助现代通讯工具实现线上实践练习。还应该通过现代通讯工具进行线上跨文化交流,提升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 结语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对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农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应努力提高母语和外语的语言技能、掌握扎实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增强对不同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农业院校大学生要以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语言功底、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可以助力农业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做好与别的国家的农业交流,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耕文化的对外传播。

基金项目

2022青岛农业大学课程思政教育专项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XJY2022135);2022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跨文化交际》课程大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220176);青岛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齐鲁代表性非遗外宣现状调研与路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220170)。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孙有中, 等. 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21.
[2] 文秋芳. 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 课程思政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2): 9-14+113.
[3] 葛春萍, 王守仁.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6(2): 79-86+146.
[4] 谢柳春.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与实践对策探讨[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 13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