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下网络思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ffairs under the New Liberalism
DOI: 10.12677/ASS.2023.122128, PDF, HTML, XML, 下载: 189  浏览: 327 
作者: 张紫凌: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新自由主义网络思政困境对策研究Neo-Liberalism Network Politics Dilemma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摘要: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极具影响力的新自由主义在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对我国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这一影响突出表现为对我国大学生的个人认知、个人情感以及个人行为的消极引导,尽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挑战。加强网络思政价值研究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网络思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到消除新自由主义思潮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建立一种国家“利益–制度–文化”的整体认同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Abstract: The influential neo-liberalism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social thoughts, driven by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s had a complex impact on China, covering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This influe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negative guidance to the personal cognition, personal emotion and personal behavior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lthough China’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expanded from offline to online, it still faces a series of risks and challenges. On the one hand, strengthening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o highlight the necessity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to find an effective way to eliminat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neo-liberal trend of thought,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national “interest-system-culture” overall identity view,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文章引用:张紫凌. 新自由主义下网络思政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2): 920-924.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2128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学生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获取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通过多种网络平台展开,对大学生进行宣传与教育,引导舆论朝着与社会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方向发展。面对疫情之下的严峻挑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网络思想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空间阵地的建设与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政教育环境。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及其影响

20世纪80年代,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社会动荡期,各方面的体制改革还不够完善。中国社会不同的阶层、不同的群体都渴望站在自己的立场表达利益需求以及对社会矛盾的价值观点。正是在各类思想交互碰撞中,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某些新自由主义的支持者鼓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万能论”,同时反对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这在当时与我国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相悖,阻碍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正确道路。邓小平曾提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是需要继续争论的” [1] 。于是,国内关于改革方向的争论愈加激烈了,国内不少学者对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推崇者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指出了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危害以及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但新自由主义作为当时西方最主流的经济学理论,而我国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也需要借鉴、吸收西方的先进经验,因此其在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新自由主义思潮早期在我国的主要传播路径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一方面,通过出版翻译国外主张新自由主义、鼓吹私有化的著作来进行宣传,如当时的《世界经济导报》,先后发表题为《国有制在世界范围走到了尽头》、《私有化浪潮席卷全球》、《国有制往何处去?》、《国有财产个人化:中国经济改革的趋势与选择》等文章 [2] 。另一方面,国内新自由主义的拥护者在学校进行讲座来介绍新自由主义思想。此时,新自由主义的传播还局限于传统媒介,传播力度和影响范围都十分有限。

进入21世纪,科学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化,同时也加大了新自由主义的覆盖面。不同于以往的公开式的政治理论宣讲,新自由主义思潮在网络上的传播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其借助网络文学、图片、影像等载体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悄然表达政治主张,具有非常强的隐喻性。新时代,网络平台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等特点成为中西方各类思潮交互碰撞的主战场。尽管新自由主义思想是以经济为中心,但是其在我国的影响已经扩散到政治、文化等领域。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和自由主义哲学家费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认为:“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进化过程。秩序的形成不是某个主体的自觉设计的结果,更不能靠外部力量去推动” [3] 。这种“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观点通过强调反对政府对个人言论、行为的干预对我国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个人认知、个人情感以及个人行为三个方面。在认知层面上,由于网络上大部分的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还较为模糊,他们片面地追求新自由主义思潮下强调的不受约束的个人和自我,从而产生了对我国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动摇。在情感层面上,新自由主义下的反对政府干预,去国家化等观点,削弱了我国公民的民族认同感、国家归属感。在行为层面上,人们过度追求个人主义,漠视集体利益,个人行为呈现功利化的趋势。

3. 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网络思政面临的困境

在互联网高度普及的现状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日益凸显。网络思政既是指以网络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可以是指借助网络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政的阵地从以各大学校的校园网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多媒体技术也使得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化、更具吸引力,师生互动相较于现实课堂会更加轻松。尽管网络教学手段相较于传统形式更加现代化,但是由于网络传播体现出来的信息的隐喻性、话语权的平等性、群体的多元性等特点使得其难以管控。尤其是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网络思政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网络经济环境中的媒介市场化

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大卫·哈维曾将新自由主义的主要机制解释为“掠夺性积累”,这种“掠夺性积累”最首要的特征就是对迄今为止的公有资产进行企业化、商品化、私有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资本积累开辟新的领域 [4] 。因而在网络媒介中,“政治化宣传”和“市场化导向”之间的关系该如何界定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当下的一些新闻媒体实际上已经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逐利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一旦国家进行监管,就被视为限制其言论自由的权利。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逐渐蔓延到文化、政治等领域,接触网络的大部分都是我国青少年群体,他们表现出鲜明的反抗外界干预自我的特征。并且他们没有意识到所谓的“新闻自由”实际上只是在削弱政府管控能力,从而将网络平台话语权以及网络市场资源集中到少部分拥有市场份额、核心数据的群体手中。在国家媒介治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去国家化”的理论使得人们倾向于相信“市场的伟大”与“国家的落后” [5] ,而同时也成为我国在网络空间展开政治理论宣传、教育的阻碍。

3.2. 网络政治环境中话语权的游离

网络平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赋予了每位公民以平等的话语权,同时也就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权弱化。在传统媒介当中,我国只要把控好审查制度以及主要传媒机构的规范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受众接触到不合乎我国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然而由于互联网接触信息的成本较低,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网络来认识、了解事物。相对于我国权威的网络账号和网站,一些明显持有错误价值导向以及不当政治言论的人物反而拥有更大的影响力。由于我国大学生当前接触社会新闻、热点事件的途径主要就是通过各类社交媒体,很容易受到一些公众人物的影响而认可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从而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正是由于这种话语权的游离,我国很难在网络中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能力从而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3.3. 网络文化环境中的泛娱乐化

尽管我国始终强调共同维护网络清朗空间,但是恶意营销的网络账号、违法违规的网络直播等现象层出不穷。2021年11月23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布的第九批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包括众多极具影响力的职业主播和演员,他们所传递的这种泛娱乐化的价值倾向渗透到了我国许多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这种负载着意识形态的文化信息正在无声无息地改变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且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文化氛围。可见网络上的文学、图片、影像都是以娱乐为主、以流量为中心,而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学习了解的文化知识、思想政治等内容的受众寥寥无几。将网络思政与娱乐文化适当结合有利于其传播,但同时也要警惕过度娱乐化所带来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4. 新自由主义下网络思政的对策思考

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潮下如何通过网络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这是需要政府树立一种从利益认同到制度认同再到文化认同的整体认同观作为基础 [6] 。以此为基础,政府所实施的管控制度以及舆论引导才能得到社会的响应,人民的认可。

4.1. 以利益认同为基础实现网络思政价值

马克思指出:“每一既定社会经济关系首次表现为利益” [7] 。利益一方面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引导人们自身行为。以利益认同为基础的网络思政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受教育者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明辨恶势力且不被其诱骗误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我国始终强调个人利益必须服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这与网络社会思潮中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与拜金主义有着最根本的区别。其次,我们要对受教育者的需求给予满足,从根本上引导其实现自己的利益 [8] 。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契合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针对网络社会热点事件和矛盾,我们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一边了解群众的利益需求,一边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利益认同来驱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2. 以制度认同为保障加强网络思政教育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们在网络平台中交往活动具有虚拟性和复杂性,因此必须把制度作为人们社会交往的规范体系来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制度认同是指对我国政治、经济、分配等制度的整体认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基本制度,并且能够明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对我国社会制度理解的歪曲。一方面,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媒体话语权。这不仅是要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扩大现有的权威账号与网站的影响力,更是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平台媒体账号、其他类别的网站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我们要完善网络监管制度体系,严厉打击各种具有煽动性的不当言论的媒体账号。一旦对此类媒体、机构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网络传播速度之快,覆盖面之广,就会对我国大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4.3. 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引领网络思政导向

在网络平台多元文化的即时碰撞中,我国大学生更倾向于接受西方文化思想,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尽管我国始终强调双向文化交流,但绝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网络平台中丧失话语权。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经典在网络媒介中的传承,对我们开展网络思政有着导向性的意义。首先,网络思政的内容就需要同中国传统文化紧密联系,帮助大学生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内容、特点等方面的理解。其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娱乐和旅游节目等,扩大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最后,高校还需要组织网络文化安全教育活动,通过对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网络平台中的各种负面例子来警惕学生注重意识形态安全。近年来,大学生在网络上被诈骗钱财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在宣传教育学生保护财产安全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保护。以文化认同为核心引领网络思政,就是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结语

随着新时代发展,我国高校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媒体、新技术的网络教学已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而网络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断丰富创新的重要桥梁。面对新自由主义高校要以此次疫情防控为契机,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技术高效融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动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正确的文化方向为引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培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优秀青年。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 44-45.
[2] 朱安东, 王天翼. 新自由主义在我国的传播和危害[J]. 当代经济研究, 2016(8): 47-54+2+97.
[3] 段忠桥. 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54.
[4] [美]大卫∙哈维. 新自由主义简史[M]. 王钦, 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 166-167.
[5] 虞鑫, 兰旻. 媒介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媒介角色——反思新自由主义的传播与政治[J]. 当代传播, 2020(6): 34-38.
[6] 柴宝勇. 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7, 36(1): 115-121.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09.
[8] 许丹丹. 利益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 36(2): 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