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多维度多主体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Agent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Image of Study Travel Tutor
DOI: 10.12677/ASS.2023.122116, PDF, HTML, XML, 下载: 174  浏览: 34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黄翅勤, 李 纹*, 彭惠军: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多维度评价多主体评价Study Travel Tutor Professional Image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Multi-Agent Evaluation
摘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多维结构和多元主体评价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研学导师整体职业形象较好,各维度中外在形象维度评价最高、职业知识最低,被调查者的年龄、学历、性别对其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各维度评价具有影响效应;② 四类评价主体对于研学导师外职业形象评价具有趋同性,但在职业态度、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三个维度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群体评价最高、研学导师次之、公众与家长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较低。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and multi agent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study travel tutor by questionnair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① The overall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study travel tutor is good, and the evaluation of the external image dimension is the highest and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the lowest in all dimensions. The age,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gender of the respondents have an impact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study travel tutor’s professional image dimensions; ② The four types of evaluation subjects have similaritie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study travel tutor,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attitud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student group has the highest evaluation, the study travel tutor takes the second place, and the public and parents have lower evalu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image of the postgraduate tutors.
文章引用:黄翅勤, 李纹, 彭惠军.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多维度多主体评价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2): 833-83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2116

1. 引言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首次提出研学旅行的概念,鼓励中小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特别是2021年国家“双减”政策落实后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开始迅速发展,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中“核心人物”的研学导师则成为了研学旅行行业炙手可热的职业之一。2022年6月,研学旅行指导师被纳入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将研学旅行指导师定义为“策划、制订、实施研学旅行方案,组织、指导开展研学体验活动的人员”,至此研学旅行指导师正式被确立为国家新型职业。

自2016年《研学旅行服务规范》颁布以来,学术界就开始关注研学导师职业。曲小毅探讨了在研学活动开展和实施过程中研学导师必须具备的一系列要求 [1] ,刘喜对研学导师的认定要求和方法进行了详细探究 [2] 。伍静对目前研学旅游工作人员和导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市场的高标准的需求确定考核原则及内容 [3] 。桑琳洁通过构建与应用研学导师胜任模型,提出了研学导师培训课程理念和相关“微认证”评价 [4] 。胡驰构建了研学导师职业能力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 ,付雷则建立了科普型研学导师的评价指标 [6] 。在研学导师人才培养研究中,王红等基于微认证的相关概念探索了研学导师人才队伍建设 [7] ,赵鹏宇提出了研学导师的培养方式 [8] 。以上成果主要集中于研学导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工作评价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较少涉及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其实,目前无论是参加研学的学生还是公众对于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认知较为模糊,大部分人认为研学导师与旅行社导游区别不大,并且在研学旅行实践中的确存在研学导师职业形象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因此,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研究将有利于研学导师职业素养的提升与研学旅行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个体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个群体的看法也多少会存有部分局限 [9] ,基于此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多主体对比的方式探析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开展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研究。问卷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与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量表两个部分。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部分按照研学导师、学生、家长与公众四类群体设计了不同的选项(问卷中以职业来区分四类群体),从而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职业形象评价量表是参考了职业形象评价 [10] [11] [12] 、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 [13] 等研究成果及原国家旅游局颁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LB/T 054-2016)编制而成,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形式,选项由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构成。量表共19个测量题项,包括职业态度(热情、负责、耐心、关心学生4个题项)、外在形象(亲切、微笑待人、语言文明、穿着规范、行为举止得体5个题项)、职业知识(医疗常识丰富、导游知识丰富、人文知识丰富、心理学知识丰富、教育教学知识丰富5个题项)与职业技能(应变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教学能力强、急救能力强、活动组织能力强5个题项)四个维度,各维度的克龙巴赫α值分别为0.941、0.953、0.953、0.933,总量表的克龙巴赫α值为0.979,均大于0.9,说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2. 数据收集与样本概况

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447份,剔除废卷后获得有效问卷共420份,有效率达93.96%。其中,研学导师样本51人,绝大部分为女性(90.2%),专科与本科学历居多(74.5%),所学专业多为旅游类(47.1%),大部分工作时间未超过2年(58.8%),工作单位集中于研学旅行机构和旅行社,其中在旅行社类企业从业者最多(33.3%),带研学团1~5次的样本居多(39.22%)。研学学生样本157人,包括了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层次学生,其中小学生居多(47.2%),绝大部分(70.1%)参加过1~2次研学活动。家长样本100人,女性样本相对较多(77.2%),其孩子所在年级分布较为均匀,孩子大多参加过1~2次研学活动(45%)。公众样本112人,女性占比较多(64.7%),19~22岁年龄群体占比较大(43.1%),学历为本科者居多(58.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多维度评价特征

3.1.1. 均值总体特征

被调查者对于研学导师的职业形象的总体评价均值为3.92 (表1),表明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较好。在四个维度中,外在形象的均值最高(均值M = 3.99),说明被调查者非常认可研学导师的外在形象,认为其亲切、微笑待人、语言文明、穿着规范、行为举止得体。其次是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M = 3.92),表明被调查者对研学导师的应变能力、协调能力、教学能力、急救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面评价较高,并且认为研学导师热情、负责、耐心、关心学生。四个维度中,分值最低的是职业知识(M = 3.83),表明被调查者认为研学导师所掌握的医疗常识、导游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人文知识的丰富程度相对较弱。单个题项方面,排名前五位的分别为语言文明(M = 4.05)、行为举止得体(M = 4.04)、穿着规范(M = 4.00)、协调能力强(M = 4.00)、应变能力强(M = 3.97),前三位均来自于外在形象维度;排序后五位的分别为医疗常识丰富(M = 3.68)、急救能力强(M = 3.70)、心理学知识丰富(M = 3.77)、旅游知识丰富(M = 3.84)、耐心(M = 3.87),说明被调查者认为研学导师的医疗、心理学与导游知识亟待丰富与提升,急救能力有待加强,并且需更有耐心。

3.1.2. 人口统计的差异分析

对各维度均值与人口统计因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表2),分析结果表明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四个维度在性别、年龄、学历上的P值存小于0.05,说明不同年龄、性别、学历的被调查者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被调查者的最大与最小平均值进行比较(表3)后可知,女性在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四个维度上的评价均远高于男性,13至18岁群体对研学导师职业学校评价最高、40岁及以上群体评价最低,高中及中专学历群体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最为认可,小学学历群体认可度最低。

Table 1. Mean value of professional image of study travel tutor

表1.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均值一览表

Table 2. Difference analysis of four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image

表2. 职业形象四个维度的差异性分析表

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mean values of different age, gender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groups

表3. 不同年龄、性别和学历群体的最大与最小均值比较

3.2.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多主体评价特征

表2可知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的外在形象维度在职业变量上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概率为0.107,高于临界值0.05,表明四类评价主体(本文中通过职业题项来区分四类群体)对于研学导师外在形象的职业形象评价无显著性差异。职业态度、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在职业变量上方差分析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0.05,说明四类评价主体在以上三个职业形象维度的评价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体而言,学生群体对研学导师的职业态度、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评价均为最高,研学导师的自我职业形象评价排序第二,公众评价排序第三,学生家长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最低(图1)。

Figure 1. Mean value comparison of each dimension of the professional image evaluation of study travel tutor in four groups

图1. 四类群体的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各维度均值比较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与分析

4.1.1.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整体较高

研学导师整体职业形象评价均值为3.92,表明被调查者对于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评价较高,也说明社会对于研学导师的整体职业形象较为满意。随着研学旅行教育的不断发展,市场上亟需专业化的高素质研学导师人才,国家及各地相继推出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及从业标准不仅提高了职业准入门槛与要求,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也促使研学导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从而促进了整个研学导师队伍职业形象的提升。

4.1.2.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多维度评价存在差异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职业态度、外在形象、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四个维度存在差异。其中,外在形象维度认可度最高,说明研学导师的外在形象相对于其他维度更直观、更易被他人所感知。研学导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评价较高,说明研学导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获得了大家的认可。研学导师职业知识维度评价最低,一方面说明目前研学导师的知识水平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表明研学导师需要掌握教育学、旅游学、心理学、人文历史、医疗等多学科知识,这对于新兴的研学导师职业而言的确是很大的挑战。

4.1.3. 研学导师职业形象多主体评价具有异同

参与调研的四类群体对于研学导师外职业形象评价具有趋同性,但在职业态度、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三个维度的评价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群体评价最高、研学导师次之、公众与家长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较低。这与已有研究得出的“导游普遍对自我职业评价较为积极、他者普遍对导游职业认知较消极” [14] 的结论基本一致。学生是直接接触研学导师的群体,对于研学导师最为熟悉,他们评价研学导师时偏向于“师”,情感因素影响较大。而家长和公众对于研学导师的接触太少,对于其职业形象不是很熟悉,在评价时会偏向“导”,认为研学导师与导游类似,社会上对于导游的刻板形象影响着家长对于研学导师进行职业形象评价。

4.2. 建议与对策

4.2.1. 研学导师层面

研学导师要注重自身职业形象的塑造,平时应加强专业与跨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训练,在研学旅行实践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职尽责地服务于学生。宏观层面,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研学导师职业标准,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也未对研学导师的职业规范进行明确要求。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进一步规范与指导研学导师的职业行为。调查中发现研学导师的职业知识形象最低,为了改变此负面形象,一方面研学导师自身需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可参照导游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模式实施研学导师职业准入,并在考试中加大职业知识的比例。

4.2.2. 学生层面

学生群体作为直接接触研学导师的群体,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的评价最高,但学生偏向于将研学导师简单类比为“师”,对于其“导”的方面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学生平时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并且在周末和暑期可参加类型丰富、形式多样的的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企业可对优秀学生采取免费或优惠的形式鼓励其参与研学旅行。研学旅行企业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设置“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担任研学导师模拟研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价工作,不仅提高研学活动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深入了解研学导师的工作职责与内容,体会该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4.2.3. 家长层面

家长群体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最低。其实,大部分家长并不了解研学导师的职业性质与工作内容,倾向于将研学导师简单地类比为导游或普通教师,其对研学导师的评价存在偏差与误解。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研学导师,可鼓励家长以志愿者方式参加研学旅行,对于综合素质高、参与意愿强的家长可将其纳入研学导师助教团队中,与研学导师一同完成研学旅行工作,深入体验研学导师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研学导师在研学活动结束后主动与家长联系,征询其意见,并将其所提好的建议在后续研学活动中实施。通过密切家长与研学导师的联系,加深其对研学导师的了解与理解。

4.2.4. 公众层面

作为研学旅行非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公众主要通过相关新闻报道获取有关研学导师职业形象信息,其评价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与主观性,而且多数公众受导游刻板形象的影响,其对研学导师职业形象评价较低。为了让公众能客观全面地看待研学导师职业,地方政府和相关研学企业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传统媒体等多途径、多方式宣传研学旅行,让公众明白研学旅行活动与研学导师工作的重要性。举办研学导师进社区活动,拉近研学导师与公众的距离,重点宣传优秀研学导师的典型事迹,突出研学导师“师”的职业特征,树立研学导师良好的社会形象。

基金项目

2020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本科师范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研学导师培养创新研究”(XJK20BGD05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曲小毅, 孟妍红. 试论研学导师在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应具备的素养、能力及方法[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0, 39(4): 26-28.
[2] 刘喜, 吴超. 试探研学实践背景下研学旅行导师的培养与认定[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9(3): 218-219.
[3] 伍静. 研学旅行导师考核的初步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35): 213-214.
[4] 桑琳洁. 研学旅行导师胜任力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 2020: 108-109.
[5] 胡驰. 基于SPSS的研学旅行导师职业能力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19(5): 59-63.
[6] 付雷, 包明明. 试论科普研学导师的三大核心素养[J]. 科普研究, 2020, 15(4): 70-75+108.
[7] 王红, 桑琳洁, 张萌. 研学旅行导师专业化发展机制: 来自美国微认证的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 2021, 50(4): 106-118.
[8] 赵鹏宇, 周喜君, 郑茹楠. 双创教育背景下五台山研学课程设计及研学导师培养模式[J]. 地理教学, 2019(20): 32-35.
[9] 鲁小波, 陈晓颖, 王万山, 等.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度评价方法[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7): 189-194.
[10] 朱伏平. 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2: 80.
[11] 徐峰. 学生眼中的中职教师形象调查——基于上海市三所中职学校的调查数据[J]. 职教论坛, 2013(10): 23-29.
[12] 郭宁, 郝志梅. 医生职业形象评价问卷的编制[J]. 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28): 36-38+41.
[13] 李晨晨. 研学导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行为特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89.
[14] 魏琦, 黄平芳. 转型期导游的职业认同研究——对南昌市导游职业者的调查[J]. 商业研究, 2015(2): 16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