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对分课堂模式的《发展心理学》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 Based on Mixed PAD Mode
DOI: 10.12677/CES.2023.112036, PDF, HTML, XML, 下载: 184  浏览: 297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杨美荣, 高月春, 罗红格, 吕少博, 王 赫: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河北 唐山;马建锋: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河北 唐山
关键词: 混合对分课堂《发展心理学》教学效果Mixed PAD Mod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Teaching Effect
摘要: 在《发展心理学》课程中开展“教师主导线下教学 + 学生主体线上学习”的混合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实验组学生课程综合成绩优秀率高,学习目标认同度、达成度及课程总体满意度等均反映很好,混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理想。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xed PAD mode of “teacher-led offline teaching + student-subject online learning” was carried out, which fully mobilizes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participation,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creative thinking,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teamwork abi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udents had a high excellent performance rate in the course, and the recognition degree, achievement degree of the learning goal and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 course were all well-reflected. The effect of the mixed PAD mode is satisfactory.
文章引用:杨美荣, 高月春, 马建锋, 罗红格, 吕少博, 王赫. 基于混合对分课堂模式的《发展心理学》教学改革[J]. 创新教育研究, 2023, 11(2): 218-22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3.112036

1. 前言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 8号)中明确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体现了国家对课程建设的高度重视。

《发展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后续《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工作生活及个人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心理学》教学手段也不断更新,尤其是经过疫情期间全面线上教学的考验,网络教学平台引入到教学中,混合式教学兴起,使课堂教学突破了以往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教学手段的革新。虽然教学模式有改进,但《发展心理学》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仍然以讲授式教学为主,辅以线上教学,但线上线下融合不够,课程设计欠协调统一,整体效果不太理想。第二,课堂上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对老师的主动回应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增加课堂讨论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主动性,但若在缺乏设计的情况下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则会明显减少课堂教学容量,影响课程进度。第三,从课堂氛围上看,学生活跃度不高,课堂学习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讲,跟着课堂节奏走,但部分同学还是存在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课的现象。第四,线上学习学生参与被动,教学视频和主题讨论未实现全员参与,拓展资源利用率偏低,没有充分发挥出线上教学资源融入教学的优势。

针对《发展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1] ,该模式可综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双重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学生课外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的学习参与度,并结合线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一种创新的混合式“对分课堂”开展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当今混合式教学兴起的大形势下,对《发展心理学》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对分课堂模式教学改革,这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可称为“混合对分课堂”。混合对分课堂是将课堂时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半时间教师讲课,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并把讲课和讨论时间隔开,以便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内化吸收。本研究在课堂讲授之后的讨论时间后移,给学生留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可分为结构清晰的三个过程,即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PAD模式,其中内化吸收是对分课堂的特色。在内化吸收阶段,学生要结合课程线上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要完成“亮、考、帮”内容梳理,为讨论环节做准备。“亮、考、帮”是指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总结出已掌握的知识点,称为“亮闪闪”;学生针对他们已经理解的知识,但其他人可能不知道的知识来考别人,称为“考考你”;自己不懂或想要解决的问题,并在讨论中向同学寻求帮助的过程称为“帮帮我” [2] 。这个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思考、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2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1~4班学生共125人,其中,1~2班62人为实验组,3~4班63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

2.2. 研究方法

于2022年下半年2021级《发展心理学》课程开课期间开展基于现场的“混合对分课堂”实践教学研究。

2.2.1. 教学流程

《发展心理学》第一周课讲授内容,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复习学过的内容,并绘制思维导图作为作业于第二周上课前提交至学习通平台,同时准备讨论时需展示的个人亮点、考点和疑点,内化吸收用时一周。第二周课的前一半时间用于讨论,以“亮、考、帮”的思路组织讨论;后一半时间由老师讲授新内容。以后实施过程也基本相同。

2.2.2. 讨论形式

学生4人一组,上课时各组集中坐。讨论分层进行,先进行组内讨论,组内同学依次亮收获、考同学、提疑问,重复问题可跳过,无法解决的问题带入组间讨论。组间讨论相邻组结对子,两组间互亮、互考、互答疑,组间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入班级讨论。班级讨论,又称师生对话,老师随机选3~4组报告讨论情况,并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组间讨论未解决问题,鼓励能解答的同学积极发言,同学无法解决的由老师讲解,讲解过后进行简短总结,讨论结束。各层讨论用时10~20分钟,整个讨论过程45分钟。

2.2.3. 线上学习(学习通平台)

学生课后在学习通平台进行独立学习、观看课程视频、阅读拓展材料,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提交课程作业、线上测验、共享教学资源、主题讨论等。要求每组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完成一个发展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录制,并附上文字说明,在最后的讨论环节进行公开展示,择优收录到学习通平台课程教学资源,以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可锻炼总结、概括、条理化等思维能力,文献阅读汇报可锻炼学生的科研素养,发展心理学实验设计及录制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2.2.4. 课程考核(过程性考核 + 期末考试)

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学习情况考核(教学视频观看、主题讨论、作业和线上测试以不同比例计入成绩)和课堂讨论情况考核(同学互评即每个同学接受另外三个同学的评分取平均分,从学习态度、参与度及知识掌握度三个方面评分,老师结合每个同学提交的“亮、考、帮”书面材料及实际表现判断其合理性,郑重要求并指导学生客观评价),分别以30%和2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以50%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

2.2.5. 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一是课程综合成绩:满分100分,按照分数分为优秀(≥90)、良好(80~89)、合格(60~79)和不合格(<60)四个等级;二是对学生发放课程学习效果调查问卷,对课程重要性认识、学习目标清晰度及达成度等进行评价。

3. 结果

3.1. 课程综合成绩的比较

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且实验组的优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表1. 两组学生综合成绩比较n (%)

注:**表示P < 0.01。

3.2. 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结果

两组学生在课程重要性认识上没有差别,而在学习目标认同度、达成度、是否喜欢讨论式学习、注意力维持在课堂上的时间占比、课业任务是否繁重、课程总体满意度以及课外线上学习时长上均差异显著,表现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混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线上自主学习及课余作业量明显增多、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实验组仍有90.32%的学生认为课业任务并不繁重,体现了学生对这种新教学模式的高度肯定。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urse learning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表2. 两组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比较n (%)

注:**表示P < 0.01,*表示P < 0.05。

4. 讨论

“对分课堂”系统贯彻了四大经典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和三大现代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范例教学理论),整合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两大理念,契合中国教育现实,本土特色鲜明 [3] 。对分课堂是将传统的教师讲授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融入线上教学的混合对分课堂,与时俱进,与当今“互联网+”的大背景相适应 [4] 。本研究中的混合对分课堂包括“教师主导线下教学”和“学生主体线上学习”。线下教学由教师主导,采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具有“3个三”特点,即“学习过程三步骤”(教师讲授、学生内化、师生互动分享),“讨论交流三层次”(组内讨论、组间讨论、班级讨论),“学习内容三重复”(教师上课讲一遍、学生课后自主学一遍、师生讨论交流一遍),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透彻、掌握扎实、范围拓宽。在“混合对分课堂”模式下,内化吸收环节的自主学习及对分课堂的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性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消极被动问题,教学效果得到保证。实验组的同学课程综合成绩显著高于控制组(P < 0.01),说明混合式对分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课程学习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目标认同度、达成度、是否喜欢讨论式学习、注意力维持在课堂上的时间占比、课业任务是否繁重、课程总体满意度以及课外线上学习时长上均高于对照组,这说明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课堂讨论环节中“亮、考、帮”的设置,使得学生课前准备更充分了,课上听讲更认真了,课堂讨论更投入了,学习效果更突出了。因此,实验组学生的课程目标的认同度、达成度及整体满意度都很高,而且,即使学习难度增大,课业任务加重,课下自主线上学习投入的时间大量增加,大家也乐在其中。研究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混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首先,混合对分课堂教学融合讲授法和讨论法 [5] ,重构《发展心理学》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贯彻落实,有效提升学生倾听关爱、人际交往等能力。其次,混合对分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和研究中,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第三,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讨论中实现观点碰撞,不断检验、修正个人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客观性、理据性。第四,可以重塑师生关系,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建立更为积极、健康和发展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情感目标。第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平等、自由、和谐、文明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在混合式对分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上述各方面的提高均有所体现。

综上,本研究发现,混合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课程目标达成度高,教学效果理想,建议推广应用。

基金项目

2021~2022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GJJG203)。

参考文献

[1] 张学新. 对分课堂: 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 复旦教育论坛, 2014(5): 5-10.
[2] 魏小莉. 基于“对分课堂”的“亮考帮”设计研究[J]. 成才之路, 2019(22): 14-15.
[3] 林萍. 基于对分课堂的“综合英语”教学实践与思考[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0, 22(4): 5-8.
[4] 刘富强, 李智敏.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物联网技术, 2022, 12(5): 141-143+146.
[5] 魏萍. 基于“对分课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 20(4):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