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大思政课”实践建设研究
Prac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DOI: 10.12677/ASS.2023.121028, PDF, HTML, XML, 下载: 225  浏览: 337 
作者: 鄢雪丽: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河南 新郑
关键词: 校企合作大思政课实践建设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Bi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and Construction
摘要: 大思政课实践建设要走到现实实际中去,讲深讲透大思政课,要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同频共振,大思政课仍然是思政课,价值引领落实到主体内化从而付诸于实践行动。
Abstract: The prac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Thought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realistic way, and the Great Thought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be deeply and thoroughly un-derstood. The same frequency resonance should be achieved in the class, outside the class, inside the school, and outside the school. The Great Thought and Political Course is still a thought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the value guidance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to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subject so as to put it into practice.
文章引用:鄢雪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大思政课”实践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1): 196-200.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102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1] [2] [3]。

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模式就是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最大的现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必须也要和现实结合起来,到企业去讲、到车间去讲、到生产线上去讲、到田间地头去讲。

2. 深刻理解“大思政课”实践建设的内涵

2.1. 内容上和现实实际相结合

目前思政课所用课本教材都是马工程统编教材,逻辑严密、框架完整、理论深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培养目标,结合现实的时代背景、时代要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复兴奋斗,才是我们培养人的现实目标。现实的考验有很多,坚守初心、持续学习、真正为社会服务、提升自己、服务他人,这些都是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现实的人生课题,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论去认识和解决,怎样更好发挥马克思主义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都是需要用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紧紧结合现实,在现实中去体验,在现实中去升华。

2.2. 空间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大思政课”实践建设就是要将课堂上和课堂外更好的结合,教师课堂一分钟,课下十年功,学生的思政大课堂也要体现时时、处处、人人。每时每刻都有思政教育的元素和意义,处处体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价值,不仅仅自己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还需要影响他人也做到正能量的积累和运用。做到无处不在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育引领,延伸了传统意义上思政教室课堂的空间和场域,“大思政课”强调社会即课堂的理念,职业教育强调校企融合,把课堂延伸至企业、社区、产业等社会生活空间,有组织地走到大社会中去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学生更好地到有故事的地方、有历史文化传承的场馆重温时代的脉动,利用VR场馆的建设,到更加广阔的时空中体验感知“大思政”的魅力 [4] [5] [6]。

2.3. 在育人功能上价值引领与主体内化相结合

“大思政课”的大内容资源、大空间范围提供更广泛、更深刻的对思政教育理论的体验、沉浸、感悟的时机,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不同层次的实践项目,运用社会的大空间开展浸润式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对于大历史观和辩证思维等思政价值引导起到更好的桥梁和媒介作用,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阐释思政课程的基本理论和价值导向。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大成果,是“大思政课”的宝贵课程资源,这些可触、可信、可敬的实践都能体现“大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从而更好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更好增加和认知“四个自信”“两个维护”。

2.4. 在前后逻辑上大中小学不同阶段链接升华

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育人特征,“大思政课”之大,突出一体化德育育人的全局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育人设计思路,充分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年龄学生的接受性、适应性和育人内容和育人效果的连贯性。对于大学生来讲,自身成长的接续性的梳理,对于思政教育来讲也是一种“个人成长历史的自信”,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分享着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走来的红利和成果,生逢盛世,何其幸哉!把个人成长经历和祖国的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一条线链接起来,不同阶段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也体现“大思政课”育人时间轴的阶段链接。

2.5. 在历史维度上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与发展

“大思政课”实践建设要求我们要善讲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民族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故事,讲好鸦片战争之后救国救亡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奋斗的光辉历史故事,讲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开拓进取的故事,讲好新时代守正创新的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段历史都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穿附在中华民族奋斗不止、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历史长河之上 [7] [8] [9]。

“大思政课”格局大、视野新、阵地大,放在“实践”中内化于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大能力,担当时代的大责任,更好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事。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和其他以往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对新人的培养能力要求是更高、更远、更未来,育人素材多样化选取、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学校小课堂延伸至社会大课堂与网络云课堂就显得更加迫切,对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尤其显得重要。

3.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大思政课”实践建设优势

3.1. 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行业开拓“大思政课”实践活动

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新时代背景下,上升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德艺双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度上,引导大学生通过切身实践不断强化对理论内容的认同感,培养其大视野、大格局,从而真正成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大任的新生力量。行业的发展背景、创业史、行业的英雄、劳模、工匠等因素是“大思政课”实践路径的丰富素材,不同素材的挖掘采取访谈、讲座、授课等不同形式开拓大思政课实践建设。高职教师授课的亮点大都在学生的小组互动分享、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结合专业融入本节思政课的恰到好处,所以,反而使高职思政课更具有“大思政课”实践建设接近现实、融入社会、接近就业的客观现实优势。

3.2. 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的办学模式增进“大思政课”学生社会实践机会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有半年到一年的企业是实习经历,目前探索比较超前的是“线场课堂”的高职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概括来讲,就是学生在生产企业在生产线上上课,即“学生开学即入职,上学即就业,毕业即创业”的“三即”教育探索理念,这种深入企业反推学习积极性的办学理念,给广大高职学生提供了超出校园的思政元素,他们在企业的实践也是在社会上的实践,直接把书本知识搬到了社会实践方面上来。企业实践的步骤直接体系思政的元素,思政的元素直接指导企业实践。脱离了思政课枯燥的理论说教,直接结合了企业发展的历史故事、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当地经济发展的地域特色等元素的“思政大餐”。

通过“大思政课”实践路径的建设,来引导大学生投身丰富的社会实践,“从而将其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发展现实之间建立准确联系,在体验现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找准自身在社会角色中的定位,以正确的理论认识指导自身实践,推动学校高质量人才供给,满足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10] [11]。

3.3. 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拓展“大思政课”实践建设空间和内容

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探索与研究实践,以思政这根红线贯穿其中,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在大胆改革探索的过程中,仅仅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仅仅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开拓改革思路,更好和企业融合。融资源、融人才、融管理、融技术,在融的过程中教育学生、给学生上课,真正做到思政课润物细无声的要求,工匠精神、历史名人、革命故事、道德模范就是我们的社会、企业、生产车间里面,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走进工人车间、工人生产线上,我们高职的校企融合改革思政课的融入也可以直接到生产车间生产线上。

高职院校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色,思政课堂采用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讨论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提升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

“大思政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目标中,构建学生大格局,大胸怀、大包容、大作为。开好国家要求的课程,对于高职的三门思想政治必修课,守好这段渠,种好责任田,教师六要基本功要做扎实,真正掌握理论,把握方法,传导给学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和以育人为光荣使命。

4.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大思政课”实践建设模式研究

4.1. 校企合作线上线下情景式呈现,资源共享发挥效能

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使学生思政实践拓展,实现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红色资源和数字化历史资源)线上共享。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开展的校企活动用微视频、微课堂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丰富的思政课程资源。校企文化的融合,以不同企业特色为背景,和本专业相结合,开发具有专业文化特色的微课程。比如我们的播音主持专业:我们设计一节学生读“一封家书”微课堂内容;音乐学院:颂唱红色经典微课堂内容;美术学院:绘画、模塑历史丰碑等情景式教学设计,把社会大资源搬入思政小课堂,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课堂入心灵。

高职院校在完成课表必修课之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有校内实践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比如了解学校发展史、校企合作的企业发展史、专家请进来授课活动、律师请进来宣讲活动等。社区实践活动如学生利用自己专业特长,进社区家电维修、政策宣讲、抗疫电子测温、幼儿安全教育等。社会实践活动如无人机喷洒农药、深入革命老区、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真实运用、亲身参与,边走边看、边学边讲的过程深入理论情境,在现场中获取理论知识,从而有所悟、有所得。

4.2. 校企合作育人场景沉浸式渲染,育人效果彰显特色

结合疫情防控的大背景设计思政课教学,探索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时代大背景育人作用的对接,可以让学生在沉浸和体验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建构小我与大我的联结关系,自觉与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同频共振,担当有为。

服务于当地本省社会发展需要,构建大思政课的思政理念和思政格局,投身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学习之中,我了解很多的本科学生,他们大四马上就要毕业了,还并不明白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行业,似乎在啃老和是否考研继续避免进入社会徘徊。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莘莘学子,他们在学校培养期间就不断地和社会、和行业良性互动和零距离参与行业活动,电商专业的学子可以直接在“双十一”“六一八”的电商直播平台上课,学习专业技巧;汽车学院的学子直接就可以参与到宇通、海马等知名大企业进行岗位和学期的自由切换,甚至做到岗位即座位、课堂即生产,特别是对于入职入岗的一些困惑和问题,他们也能够作为课堂教学互动的话题和包括自己辅导员的任何一位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和争论,有了现实的争论和争辩,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都去同时解决行业和社会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培养的学生思维的高度、逻辑的深度更能够达到思政课要求。对思政课也是寻找到了更好的育人载体,更加接地气、接底气探讨我们党的育人目标、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实现了思政教育和思政教育路径的有效融合对接。

4.3. 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助推育人效果体验式蜕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符合当下思政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根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已经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体转向了全员主体的新格局。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推进,思政课堂和专业课堂的同向同行效果显现,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水平整体提升。放眼看世界已经不是仰视,而是引领式的平视,他们有责任,有担当。

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更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立体性,更好体现教育内容、形式、结构、格局的多样性,能够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基础、理论水平、视野格局等方面得以提升,从而在个人、社会、家国等多个层次更好地融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理论的阐明与启发,必须通过实践路径得到体悟与升华。而校企融合下,提供给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践更好的环境和机会,让受教育者能够从真实的生产企业平台中提升教育主体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充分挖掘企业发展过程关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中的思政资源,采用目前先进的信息VR等技术,使学生更容易身临其境、感悟真切。

参考文献

[1] 赵敏, 赵坤, 郭帮. 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的创新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2(10): 160-162.
[2] 马金燕, 李艳波.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42-44.
[3] 李艳波, 张苗, 马金燕.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五育人”教学模式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5): 39-41.
[4] 耿华, 赵雪艳, 孟令云.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2, 43(21): 195-197.
[5] 赵亚杰, 王钰奇. “互联网+”产教融合下国贸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2, 35(19): 76-78.
[6] 杨锦.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三寓三式”教学模式探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 40(5): 215-218.
[7] 刘健, 陈明, 臧延旭. 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应用型本科专业思政路径探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22(3): 111-116.
[8] 阚俊明.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 43(18): 237.
[9] 陶慧, 王华锋.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职教论坛, 2022, 38(9): 48-54.
[10] 谢存旭. 产教融合背景下思政课的教学向度与范式[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2(35): 69-71.
[11] 孟书云, 赵建峰, 曹锦江, 刘汉忠. 基于产教融合的产品制造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 2022(33):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