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into the Design Majo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AE.2023.131040, PDF, HTML, XML, 下载: 187  浏览: 1,311 
作者: 邓玮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课程思政思政教育教学实践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actice
摘要: 立德树人是学校立身之本,将课程思政纳入大学设计类专业课程,也就是通过全面挖掘产业和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将其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得各种艺术课程和思政课程都能够围绕着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展开,合力打造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对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进行整合和优化,可以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化。文章重点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视课程特色的培养,提倡“艺术思政相结合”新型育人模式。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实现课程思政理念在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如何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使得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既具有人格塑造的价值理性,又兼具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学的结合点,以发挥课程育德、专业教育的功效是我们现在需要深入研究探索的课题。
Abstract: Mora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a school.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ollege design courses means that all kinds of art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be carried out around the same teaching goal by comprehensively excav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in industrial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jointly building a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By integrating and optimizing design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Taking the course of Interior Desig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cours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ocates a new education mode of “combining art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innovative reform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we can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actice. How to make students cultivate correct values, outlook on life and morality, so that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not only has the value rationality of personality shaping, but also has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icacy of curriculum mo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s a subject that we need to deeply study and explore now.
文章引用:邓玮祎.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J]. 教育进展, 2023, 13(1): 248-25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40

1. 课程思政理念概述

课程融入思政是是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之下,为适应社会与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产生的教育理念,是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活动形式。其基本意义在于把不同类型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有机融合,进而达到为人才专业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综合发展的目的,是贯彻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综合性教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思政是一项具有丰富内涵和外延的系统工程,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实现课程思政,突出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目标,强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环节的实施之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责任,在课程教学中优先考虑育人这一目标,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养成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政治认同及其他自觉,促进学生道德修养 [1]。

2.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设计专业课程的思路

(一) 加强顶层的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重视顶层设计,明确当前阶段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强化制度规划,健全评价体系等,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而言,并达到全员育人的目的,全方位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方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导向,以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在规划和构建育人制度的进程中,高职院校要时刻确立一盘棋大局思想,结合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建立统一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并且构建了相关配套方案,确保政策能得到严格执行,为构建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提供了相关制度保障。此外,还应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活动中来,将课程思政同专业课教育相融合。此外,为保证各系统的高效运作,还要建立各学校层面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协调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改革试点工作,并成立课程思政的建设指导委员会;小组长由负责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以及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中的课程思政办公室的设置,有效承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内容实施工作。同时,还应根据学生特点设置考核方式与标准,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思政办公室协调指导,搞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考核指标体系顶层设计,设计内容以课程思政背景建设为主,输入建设为辅、过程建设与成果应用相结合,通过从四个层次进行有效剖析,才能加快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2]。

(二) 改变专业教师教学观念

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为了达到课程思政建设目的,必须加速教师工作队伍有效建设与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资源,其能否主动发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进行思政教育与德育教育,极大地限制了这门课育人目标的贯彻与达成。与此同时,课程思政建设期间主体需要与能力也处于不断地发生与变化中,因此专业教学期间需要职业院校充分培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目标定位与观念认知,应充分满足专业教师学习需求。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师应认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认识这一理论及其实践价值,深刻把握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出的历史来源及其丰富意蕴。我们要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汲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并把它们转化为我们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资源、转化为我们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指南,并且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传达给学生,引领他们思想方向,引导他们要从理论上强化实践,从专业课程上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魅力与力量,确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志向。此外,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职能作用,积极发挥其核心地位与主导作用,建设力量,做主动担当课程思政引导员 [3]。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高职思想政治课程应成为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阵地,要敢于起示范带头作用、当排头兵、有意识地引导正确政治方向、举大旗、起火车头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专业资源优势来指导学生。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要充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效结合,指导专业教师能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并在专业知识传递及专业素质培养的过程中,持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并且,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努力创新,进一步研究激活课程思政的有效教育路径。

(三) 发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要素

充分发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能确保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形成协同推动之效。对专业教师而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发现与该学科有关的思政育人元素,并且对其做进一步总结,形成系统化学习材料。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一方面,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强化专业知识有效培养和教育,还要进一步提炼出专业课程中蕴涵的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职业素养及其他诸多运用因素,并使之成为课程思政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此外,专业教学的过程,又要充分尊重课程知识体系完整,避免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为发掘思政育人元素,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致使人才培养目标很难实现。另一方面,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全面把握学生情感价值观念,通过有效分割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强化实践与理论的有效融合,对专业课程教学中包含的育人思政元素进行适时梳理,以及时剔除重复建设或在课程思政建设期间关联度较低的部分,充分发掘专业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思政育人元素,真正使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有效结合起来。

(四) 进一步凝练专业课程思政育人途径

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而言,怎样在专业课堂教学与训练环节中更好的融入思想政治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恰当的方法与技术。作为专业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高效转化,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导入合适的教学节点和合适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把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内化于理论思想之中。此外,专业教师也要注意做好各类教学平台上教学资源的运用,时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教书育人,结合职业人才培养要求,重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 [4]。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比较迅速,它具有及时性,互动性比较强等特征,可以对各种大量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以及专业课堂设置的课程思政模块等,以达到全员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3.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设计专业课程的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设计以文化为内涵,离开了它就成了无源之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设计课程中,可以不断丰富内容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并且教师将中国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可以督促学生进行所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培养爱的情感和全心投入。在设计人才培养中,人才职业忠诚度与专业自豪感并存是一个可以把学生主体情感提高到爱国爱家高度来认识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授课时既要穿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立足传统文化进行大胆革新,彰显家国情怀时代性,让学生基于新时代确立为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鞠躬尽瘁,奋斗不息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于艺术设计的整体感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产生较强的职业自豪感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课堂中展现自我价值。作为教师,它能够收集到国内与设计相关的部分新闻或者人物资料,深入探析设计的性质,实质,准确地把握民族精神内涵,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机引入,激发学生努力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2、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将课程思政元素引入到专业教学的过程当中,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设计专业课程应用性广泛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纳入到知识教学和专题讨论之中,使学生通过讨论得到感染,进而有效地汲取教学内容。就拿信息化设计来说吧,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让人们生活方式发得了生发生着巨大变化,同时融合在设计中的信息技术也改变着人们出行,用餐,交流与消费方式等等集中表现为衣食住行。在5G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对祖国发展和进步来说,老师应该把它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感到自豪。同时教师要善于掌握教学方法的艺术,使学生在中外文化和中外经济发展比较中建立起文化自信和坚定理想信念。对日常练习、专题讨论等内容教师可以不作统一要求,应注意突出学生个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里应该指出,虽然思政元素贯穿课程教学各个方面,但是当专业知识被挖掘出来后,当话题被讨论,要善于接触时事热点、分析优势和不足,重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3、引入典型案例开展多方位的课程思政教育产品设计课堂实训时,课程思政能够将典型案例融入其中,从而丰富课程的教学内容,达到立体育人的目的

1) 在设计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整合。教师可以将富有中国文化特色与东方韵味的设计背景植入设计课程教学之中,使东方精神与文化能够延续下去,从而使学生所设计出的能够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内涵与时代背景。比如,在“绿色制造,传承传统文化,实现共享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可以对课程思政理念与设进行思考,分析计背景融入途径,组织同学们开展设计调研,使同学们增强思想政治觉悟,在设计上反映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时代背景的认识,实现个人理想上的新台阶。

2) 以设计目标为导向,整合课程思政。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运用“设计加思政,主题加”特色模式来拓展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并体现设计专业实践属性与文化属性,让学生确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念,强化自我文化担当与文化自觉意识。就设计目标而言,教师可以针对设计中的每一个课题,给学生设定一个细致的目标课题。比如在开展“红色中国”这一文具的创作题材设计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党史、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内涵,并且反映到作品的设计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的功效。

对设计成果进行课程思政整合。输出设计课程的设计成果为课程总结阶段。学生可以对课程思政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与提炼,并将其作为材料,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美感,使设计作品具有红色基因与精神力量的正能量。在展示设计成果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报告设计理念,制作工艺等内容,并请其他同学给予点评,以触发学生设计的社会性、人文性和其他题材的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创造富有时代气息、设计与时代精神相契合、集中反映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4、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为培养高质量人才服务

1) 在课堂实训中。例如,在“家具设计与实训”课程中注重材料的应用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对设计案例进行剖析,并探讨了达成课程思政目标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充分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从设计视角出发进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与材料应用设计进行深度解析、形成设计思路等,以进一步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同时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活动,让他们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将之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激发设计潜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对相关设计案例进行剖析,从案例中整理总结传统文化内容与设计手法并将其内化为自身设计。由此可见,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教育既有助于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扬。

2) 课外学习和运用。就高职教学而言,课堂学习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课堂之外的实践训练更是学习知识的主场。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构建校企“双工作室”、利用科技特派员团体及个人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组织同学们赴企业参观实习及其他实践活动,以促进同学们爱岗敬业,工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4. 结语

在设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实践教育,带领学生体会文化特色;积极介绍国内案例,发展学生文化自信;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保证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合理分配资源,进一步确保课程思政整合教学效果。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将建筑学与艺术学学科相互结合起来,实现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伴随着教育界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5]。

参考文献

[1] 谢宏, 任卓敏. 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设计素描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J]. 教育研究, 2020, 3(7): 47-48.
[2] 夏冉. 将思政教育融入职业学校课堂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23): 112-113.
[3] 刘延国.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23): 277-278.
[4] 林美群. 新时代加强青年大学生使命感教育的四个维度[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31(4): 146-148.
[5] 王芳. 高校辅导员视野下的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感培育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 19(6):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