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Curr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emorrhoids with Chinese Medicine
DOI: 10.12677/ACM.2023.131078, PDF, HTML, XML, 下载: 314  浏览: 555 
作者: 徐秀梅, 陈 伟: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 大理;周晓艳, 邱石富, 陈 权:安宁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云南 昆明;邢文忠*, 张亚浩, 罗红梅:安宁市中医医院药剂科,云南 昆明;刘文建: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宁夏 银川
关键词: 痔疮术后并发症中医药Hemorrhoid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Chinese Medicine
摘要: 痔疮作为肛肠科最常见疾病之一,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法,但术后容易出现疼痛、创面出血、肛缘肿胀、大便不畅等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的痛苦。西医治疗这些并发症主要是止痛,利尿通便等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以整体观念为基础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本文对痔疮术后并发症的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整理,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anorectal medicine, haemorrhoids are currently treated mainly by surgery, but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such as bleeding, painful swelling, constipation and urinary retention can easily occur, causing great pain to the patient’s life. Western medicine focuses on symptomatic treatment, while Chinese medicine use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reat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and organizes the various TCM treatments f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emorrhoids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文章引用:徐秀梅, 周晓艳, 邢文忠, 刘文建, 张亚浩, 罗红梅, 陈伟, 邱石富, 陈权. 中医药治疗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现状[J].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 532-538. https://doi.org/10.12677/ACM.2023.131078

1. 引言

痔疮(Hemorrhoids)又称痔,是直肠肛门处多发的良性病,按照齿状线解剖结构及相关症状划分,分成内痔和外痔,内痔与齿状线下同一直肠纵轴延续的外痔联合称为混合痔,时常伴有出血、疼痛、嵌顿及排便困难等不适症状 [1]。痔疮是常见临床疾病之一,我国中医肛肠学会于1975~1997年组织的疾病普查结果显示,国内肛肠疾病总的发病率为59.1% [2]。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等条件的改变,痔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民间一句古语说“十人九痔”,上海金山区曾做过一项1500人的关于痔疮患病率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居民患病率已高达73.12% [3]。目前国内外治疗严重性痔疮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法,虽然痔疮手术安全性高,用时短,但是术后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临床医生做了很多关于减轻痔疮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4] [5] [6] [7] [8],中医药治疗方面也颇有成就 [9] [10] [11] [12]。目前减轻术后并发症中医药最主要手段有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经络穴位治疗法等。

2. 痔病的病因病机

孙思邈认为,肛门部位的疾病,与肺、小肠相关,肠寒、肺热为发病之标,气虚下陷、气滞血瘀为致病之本,便秘、泄泻、劳累、房劳为主要诱因 [13]。《内径》提出“痔乃筋脉”,因此,痔病是现代医学中血管病变的一种疾病 [14]。《医宗金鉴》有“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的论述,意思是说痔疮的根本原因是五脏六腑的虚弱,重要原因是外感风湿燥热 [15]。明朝陈实功著作《外科正宗》里指出,痔病的病机病因有以下几种:平素饮食辛辣肥甘,容易导致脾胃湿热,湿热下注至肛处,进而引发痔病;久坐血脉不畅,经络受阻,血液淤阻而引发痔病;情志不畅,气机淤滞也能引发痔病;酒色过度亦是痔病的病因之一 [16]。现代医学将痔的中医辩证原因分以下四种证型:风热肠络、气滞血瘀、湿热下注以及脾虚气陷等类型。

3. 痔病术后并发症的中药外治法

3.1.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是中医常用手段之一,将中药方剂或者成药煎煮或者开水冲泡后,利用特定的熏蒸机器先熏蒸,再将手术创面浸泡于药液的过程。药液蒸汽具有促进创面的血液循环,防止创面水肿疼痛等作用,药液清洗浸泡能够清洗创面分泌物,具有消炎止痛、消肿、化腐生肌、活血化瘀等作用 [17]。林诗佳 [18] 将72名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用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联合地奥司明片,对照组仅用地奥司明片,观察两组治疗痔疮疗术后疼痛及肿胀的疗效。该项试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因此证明金玄痔科熏洗散与地奥司明片联合使用于混合痔术后恢复的患者,能够减轻肛周疼痛及肛缘水肿。权隆芳 [19] 等医者为了研究康复新液外用熏洗的效果,选取200名患者做了一项临床试验,观察痔疮手术后恢复效果。实验组为康复新液外用熏洗坐浴,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熏洗坐浴,于术后24小时后开始熏洗,每日2次,每次20分钟,持续14天(2个疗程)观察创面的愈合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症状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因此,康复新液熏洗坐浴可以有效缓解痔疮术后并发症,促进创面愈合。也有一些医者通过经验自己归纳总结的方剂用于痔疮手术后的坐浴熏洗,效果可观。臧旭丽 [20] 自拟消肿止痛汤对痔疮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疗效进行分析。该医者观察组用自拟消肿止痛汤(酒大黄10 g,白头翁25 g,生白术30 g,赤芍15 g,五倍子10 g,泽兰25 g,芒硝10 g,泽泻25 g,制川乌8 g,制草乌8 g)熏洗坐浴,用浓度为1/1000的高锰酸钾做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情况。最后结果显示,术后第10天的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和创面分泌物的统计学结果均为P <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因此说明自拟消肿止痛汤对痔疮手术后并发症和创面愈合的效果明显,可以提高临床疗效。Heng Deng [21] 为了验证复方黄柏汤对痔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的疗效,纳入了100例患者,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复方黄柏洗液熏洗坐浴,对照组用温水熏洗坐浴,并在术后第3天、第7天对肛周疼痛、创面水肿、渗出情况进行评分,记录创面愈合时间。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白细胞介素-2 (IL-2)、IL-5、IL-6和IL-12。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术后第7天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及CD4+和CD8+淋巴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肛缘水肿程度、创面渗出液评分均低于术后第3天的术后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疼痛、水肿和渗出评分下降,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实验组IL-2和IL-12的表达明显增加,而IL-5和IL-6的表达下降;实验组的毛细血管和CD4+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而CD8+淋巴细胞数量下降。由此可证明复方黄柏煎剂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改变淋巴细胞聚集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的功效。中药熏洗坐浴法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 [22],安全性高,疗效可观。

3.2.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是指按照中药方内各个药物的性味归经原则,以气味具厚的药物为引导,率领各药开结行滞直达病灶,中药外敷法的药物不经过口服消化系统的代谢及肝脏的首过作用,从而药效更强。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中医药外敷法包括中药膏剂外涂、掺药外敷法、中药箍围法 [23] 等。贺燕 [24] 等人为了研究八宝痔疮膏(泉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院内制剂)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纳入94例需要手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八宝痔疮膏,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外敷手术创面,并用无菌纱布辅料覆盖后固定,记录术后第1、3、5、7天第一次换药时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创面愈合时间及出院时创面疤痕增生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从第3天开始,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2组的药物都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时间实验组比对照组组短,说明八宝痔疮膏优效于马应龙痔疮膏组。经统计学验证,2组患者疤痕增生情况差异(P < 0.05),说明2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计算得出,八宝痔疮膏的有效率为95%,能够减轻混合痔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孔燕华 [25] 等人为了研究肤痔清软膏联合高锰酸钾外用片用于痔疮术后伤口愈合效果,将92例患者分为肤痔清软膏联合高锰酸钾消毒片组和高锰酸钾消毒片组,对照组仅用高锰酸钾消毒片溶液坐浴,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肤痔清乳膏外敷,得出结论,肤痔清联合干锰酸钾消毒片组的治疗后症状积分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只用高锰酸钾外用片组,高锰酸钾消毒片坐浴联合肤痔清软膏外敷治疗,可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术后不适,值得推广。中药外敷法可能存在不方便操作,用药后需要辅料覆盖,目前暂无方便的操作方法解决此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应用不如熏洗坐浴应用的广泛。

3.3. 中药灌肠治疗法

中药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直接通过肛门灌入直肠并在体内保存一定的时间,通过这种方法药液可以直接通过直肠吸收,避免肠胃代谢,提高了口服利用度,能够凉血活血,改善便秘等效果。王娟 [26] 等医者曾做了关于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对炎症因子和疼痛程度的影响的研究。研究者将96例混合痔术后分为2组,对照组用常规的中药熏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以黄秦汤灌肠治疗,观察两组炎症因子指标和疼痛程度。经过测定治疗组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降低程度与IL-10水平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也优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素E (PGE)、P物质(SP)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因此,黄秦汤灌肠对混合痔术后炎症水平因子具有抑制作用,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和改善便秘情况,提高临床疗效。

4. 痔病术后并发症的中药内治法

中药内治法是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根据阴阳学说,补虚泄实,加以润肠通便的药物,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7]。凉血地黄汤是中国古代经典方剂的一种,早在19世纪中期就被用作治疗痔疮。Shuo-Yang Shi [28] 等人为了评价凉血地黄汤的治疗效果跟安全评价,提出了一种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剂和多中心试验,以评估凉血地黄汤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观察结局指标为7天和14天的出血情况,最好得出结论,观察组出血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凉血地黄汤治疗痔疮出血的效果显著。王鹏 [29] 等人为了研究加味四黄汤内服外敷对老年混合痔术后患者康复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收集100例老年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口服加味四黄汤,对照组常规高锰酸钾外用治疗,观察研究术后第3、7天的疼痛评分,手术创面水肿消失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以及IL-6、TNF-α、CRP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发现,研究组的水肿消失时间,渗出物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治疗1周后,IL-6、TNF-α、CRP水平也低于常规治疗组。因此,该项临床试验可以得出结论:加味四黄汤可以改善老年混合痔术后患者的病情恢复症状,明显的抑制了炎性因子的分泌。韩方歧 [30] 将纳入40例实验组与40例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试验组用龙胆泻肝汤联合大黄通便贴治疗,参照组口服聚卡波非钙片,对比2组便秘的相关评分以及总有效率。最后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便秘症状评分、粪便性状评分、排便时间评分、排便间隔时间评分以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 0.05,得出结论:混合痔术后便秘患者应用龙胆泻肝汤联合大黄通便贴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在临床上效果显著,这一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中药口服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方便快捷,效果明显,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5. 痔病术后并发症的经络穴位疗法

5.1. 针灸法

针灸疗法是应用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经络腧穴以调整脏腑的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痔疮术后用针灸法来预防并发症,起到活络止痛的作用。章淑萍 [31] 等人为了研究针灸对混合痔剥扎术后镇痛效果,纳入100名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针灸法联合常规止痛治疗,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操作方法为:选取长强及双侧白环俞、二白、承山、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每间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天针灸1次,连续针灸7天,结果显示,针灸疗法联合常规治疗效果更优于常规治疗法。有研究表明 [32],针灸疗法能够缓解患者混合痔术后便秘,研究者针灸穴位选取曲池、上巨虚,分别以针灸1周、2周为研究对象,常规治疗为对照,最后结果显示,针灸2周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中医临床推广。针灸作为一项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等优势,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

5.2. 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经络学说为指导依据,将药物置于穴位上,对穴位产生局部刺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之目的。穴位疗法包括耳穴刺激疗法、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疗法、穴位电刺激疗法、穴位埋线法等。

耳为气血、百脉汇聚之处,与脏腑及神经亦密切相关,因此穴位疗法中耳穴疗法应用较为常见。Qing Long [33] 将80例混合型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扑热息痛和酒石酸二氢可待因片,同时地奥司明片用口服给药连续需要三天的治疗。观察组根据对照组的治疗情况,术前增加采用耳穴疗法。结局变量为两组术后第1、2天创面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便血评分、尿潴留发生概率等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观察组第1、2天疼痛、水肿、便血、尿潴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该项研究证明术前耳穴疗法的效果对防治混合性痔疮外切除和内结扎术后并发症比传统只服用西药的效果好,疗效可观。

目前穴位电刺激疗法在痔病术后应用也较为广泛,而且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沈菲菲 [34] 等人为了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的镇痛疗效,随机将纳入的90例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口服洛索洛芬钠药物镇痛,研究组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观察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皮穴位电刺激相比口服镇痛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经络穴位疗法具有效果明显,安全可靠等优点,但由于该方法专业性强,必须有一定中医针灸经验的专职医疗人员才可操作,因此临床应用相比较少。

6. 其他疗法

6.1.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

中医定向透皮疗法,是应用透皮仪的现代治疗的仪器,通过应用生物电刺激经络或者皮下穴位,将药物导入体内,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陈国盛 [35] 等人为了研究通渠膏中医定向透皮疗法预防痔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将98例诊断为痔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以通渠膏外敷于神阙、中极穴后进行中医定向透皮疗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导尿方式,观察两组术后患者的首次排尿及留置导尿情况。结果表明通渠膏中医定向透皮疗法能够促进痔术后排尿,减少尿潴留的发生,临床效果显著。

6.2. 中医推拿法

推拿也称作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推拿是指在中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不同的手法与特定的穴位或者部位,以疏通经络,调整脏腑、调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王秀敏 [36] 等人为了探讨经穴推拿对痔病术后疼痛肿胀的缓解情况,将60位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经穴位推拿。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平均疼痛肿胀次数减少,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在临床值得推广。

7. 总结与展望

痔病术后出血、疼痛肿胀、尿潴留、便秘等是常见并发症状。中医药运用整体观念辨证法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势,中医内治,中医外治,中医特定疗法等,经临床验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痛苦,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目前治疗手段虽然多且有效,但是临床观察试验中样本量都较少,而且是单中心的临床试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对于中医药治疗痔疮术后并发症的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将传统中医治疗结合现代医学,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有待学者的进一步开发研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阳扬, 金伟森. PPH联合保留肛垫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 5(2): 167-170.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 [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26(5): 519-533.
https://doi.org/10.19668/j.cnki.issn1674-0491.2020.05.001
[3] 俞婷, 谢珉宁, 陈兴华, 陈磊. 上海金山区痔病发作的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 2021, 37(4): 123-126.
https://doi.org/10.16808/j.cnki.issn1003-7705.2021.04.050
[4] 马琛, 曾宪东.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17(18): 27-28.
https://doi.org/10.15912/j.cnki.gocm.2019.18.020
[5] 钟冬英. 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5(13): 195.
[6] 安宏超, 叶芳. 痔术后出血的治疗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18): 22-24.
[7] 贺燕, 刘秋江.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治疗进展[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 41(8): 82-86.
https://doi.org/10.16254/j.cnki.53-1120/r.2020.08.026
[8] 刘光, 张梦颖, 张磊昌, 李阿华. 中西医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研究进展[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5): 16-19.
[9] 卢超, 桂炜炜, 刘艳. 自拟赤芍汤洗剂治疗痔疮术后切口水肿的临床观察: 一项随机对照实验[J]. 临床医药实践, 2022, 31(9): 649-651+678.
https://doi.org/10.16047/j.cnki.cn14-1300/r.2022.09.013
[10] 林杰, 王秀秀. 中药熏洗加艾灸长强穴对痔疮术后患者疼痛及水肿的影响[J]. 医疗装备, 2022, 35(22): 73-75.
[11] 王小婉, 余自君, 陈才怀, 张桢, 徐月. 青枝方坐浴在混合痔术后的应用价值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2, 31(4): 684-686.
[12] 刘玉婷, 房栩丞. 中医药治疗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3): 126-128.
[13] 郑梦洁, 任军华, 唐智军. 浅谈孙思邈对肛周疾病的认识[J].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4(5): 100-103.
https://doi.org/10.16588/j.cnki.issn2096-8426.2022.05.022
[14] 陈诗昀, 吴明霞. 针灸治疗痔疮的临床研究进展[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 12(4): 39-41.
https://doi.org/10.19787/j.issn.1008-1879.2021.04.013
[15] 廖志远, 孙平良, 梁运特, 汤勇, 赖斯华, 张琴. 痔的中医药保守治法概述[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 12(30): 136-139+149.
[16] 张文星, 王荣. 明清时期三大学术流派对痔的认识[J].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 53(8): 49-52.
https://doi.org/10.16305/j.1007-1334.2019.08.013
[17] 庞莉清, 黄凤. 术后并发症中的中医疗法在混合痔应用[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5): 107-109.
[18] 林诗佳, 连旭, 倪乐. 金玄痔科熏洗散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疗效观察[J]. 新中医, 2022, 54(20): 83-86.
https://doi.org/10.13457/j.cnki.jncm.2022.20.019
[19] 权隆芳, 程芳, 贾小强, 赵卫兵, 谢振年, 曹威巍, 崔春辉, 苏亮. 康复新液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 2020, 42(2): 539-540.
[20] 臧旭丽. 自拟消肿止痛汤熏洗对痔瘘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分析[J]. 基层中医药, 2022, 1(8): 45-50.
[21] Deng, H., Zhang, J. and Yuan, X.C. (2022) The Effects of Phellodendron Decoction on Wound Healing of Anal Fistula after Anal Fistulotomy.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22, Article ID: 7363006.
https://doi.org/10.1155/2022/7363006
[22] 林巧娟, 林晖.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疼痛的文献回顾与临床疗效相关性研究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 2021, 30(4): 83-86.
[23] 李铭泽, 王军省. 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新疆中医药, 2021, 39(5): 114-117.
[24] 贺燕, 洪敦明, 陈海军, 刘秋江. 八宝痔疮膏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 42(3): 34-37.
https://doi.org/10.16254/j.cnki.53-1120/r.2021.03.011
[25] 孔燕华, 潘英丽, 邱丽娜, 袁佩琼, 陈殷华, 翟文惠. 肤痔清软膏联合高锰酸钾外用片用于痔疮术后伤口愈合的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21, 40(7): 118-119.
https://doi.org/10.16040/j.cnki.cn15-1101.2021.07.068
[26] 王娟, 卢春芳, 廉文隆. 黄秦汤灌肠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疼痛程度的影响[J]. 中医研究, 2021, 34(11): 38-42.
[27] 帅琦, 付甜甜, 刘智艳. 中医治疗痔术后疼痛的研究概况[J]. 新疆中医药, 2018, 36(4): 128-129.
[28] Shi, S.-Y., Zhou, Q., He, Z.-Q., et al. (202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ng-Xue-Di-Huang Decoction) for Hemorrhoid Hemorrhage: Study Protocol Clinical Trial (SPIRIT Compliant). Medicine, 99, e19720.
https://doi.org/10.1097/MD.0000000000019720
[29] 王鹏, 王胜文, 宋晓红. 加味四黄汤内服外敷对老年混合痔术后患者康复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 6(11): 134-135+147.
https://doi.org/10.19347/j.cnki.2096-1413.202111047
[30] 韩方歧. 龙胆泻肝汤联合大黄通便贴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2, 37(4): 630-632
[31] 章淑萍, 吴梦苹. 针灸联合布比卡因对混合痔剥扎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 52(20): 117-119.
https://doi.org/10.13457/j.cnki.jncm.2020.20.034
[32] 翟柏枝. 针灸治疗改善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74): 63+65.
https://doi.org/10.16281/j.cnki.jocml.2019.74.050
[33] 龙庆, 李俊, 闻永. 耳穴贴压联合西药防治混合痔外剥内扎硬注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 2015, 35(3): 237-240.
[34] 沈菲菲, 夏泽华, 张雅明.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的临床观察[J]. 医学综述, 2020, 26(4): 805-808.
[35] 陈国盛, 谭检平, 梁伯骥, 陈醉. 通渠膏中医定向透药预防痔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0, 40(6): 27-28.
[36] 王秀敏, 高洁, 陈正梅. 经穴推拿在缓解痔科病人术后肛门疼痛肿胀中的应用及效果[J]. 科技视界, 2018(26): 229-230.
https://doi.org/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