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Effective Questioning Strategy of Self-Reading Text
DOI: 10.12677/AE.2023.131020, PDF, HTML, XML, 下载: 222  浏览: 361 
作者: 钱仪婷: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自读课文有效提问策略Self-Reading Text Effective Questioning Strategy
摘要: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相比,有很大区别。自读课文应当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因此,自读课文对教师提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本文旨在探究自读课文的有效提问策略在提问主体、提问方法、提问内容和提问时机上的特殊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Abstract: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divides reading texts into “teaching reading” and “self-reading”. Compared with teaching reading texts, self-reading texts are very different. Self-reading text should take students’ autonomous reading as the main line and aim at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refore, self-reading text has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questioning.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particularity of effective questioning strategies in self-reading texts in questioning subject, questioning method, questioning content and questioning time,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文章引用:钱仪婷. 自读课文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3, 13(1): 134-13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3.131020

1. 引言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将阅读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每单元至少设一篇自读课文。在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中,自读课文是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的关键环节。可见,无论从所占比重还是从承担作用方面考虑,自读课文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与教读课文相比,自读课文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与之相应,在体例上也有其特殊性,即基本不设预习和课后习题,随文设置旁批,文尾设置阅读提示。

自读课文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空间,对课堂的问题设计也有了不同的要求,有效提问能够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整体学习效率。有效提问指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创设良好的语文知识问题情境,以历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涵养情感行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这一界定针对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明确了有效提问的特点。而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想要达到提问的“有效”,还应建立在充分把握自读课文特征的基础上。

2. 自读课文教学提问现状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本校一线语文教师的访谈、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在目前的自读课文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还有诸多不足。

1、对自读课文特征认识不足

几乎所有教师都能够认识到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有区别,然而对这种区别了解比较深入的教师则比较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在问题设计时,不能充分考虑到自读课文的特殊性,尤其是学习目标的特殊性。课堂提问依旧以教师引导为主,留给学生的余地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提问效果。

2、对自读课文助读系统利用不足

自读课文的编排体例与教读课文有明显区别,这一点教师们都能发现。在问题设计时充分借助自读课文助读系统,则是更高的要求。小部分教师在备课时更倾向于利用教参及互联网资料,以及凭借以往经验。大部分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对课文旁批和阅读提示进行思考和学习,对单元导语等助读系统中的其他部分则关注较少。更需要教师们着重思考的,则是如何在提问中体现助读系统的价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对促进学生能力的成效不足

自读课文应当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意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教读课文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能够为他们进一步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做好铺垫。而目前的一些课堂提问设计,仅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提升,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提问应当更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3. 自读课文有效提问策略

(一) 在提问主体上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自读课文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在注重自己对问题的组织、设计之外,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

1、用亲切的态度鼓励学生提问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情绪的影响,对上课发言的兴趣降低,课堂氛围往往较为沉闷。想要让学生主动提问,教师首先需要用亲切平和的态度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走下讲台,多与学生近距离交流,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语言上,还应该多采用正向的鼓励性的言语,避免使用消极言语,以此向学生传递更多的信心。

2、用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提问

课堂形式的丰富同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采用抽签、抽奖的方式,促进思维碰撞。也可以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比拼、竞赛的方式,促使学生针对某些问题进行高质量的提问。还可以采用自由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分享中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二) 在提问方法上关注勾连课内外文本

1、选点激趣法

一篇好文章,往往会有一个或几个能够统摄全文的点,这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可以抓住这些关键的词语、句子、段落,以此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切入口,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达到“豁然开朗”的境地。这样的探究,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主性。同时,他们也会对文本内容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阅读文本、寻找答案,这就可以为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做铺垫。此外,也可以通过一篇文章发散激趣,联系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更多的思考探究。

2、比较提问法

自读课文承担着把学生由教读课文带向更加自主的课外阅读的重要任务,着力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眼中看到的不应只是单篇的课文,而是要把课文放在同类型的文章与不同类型的文章当中,让学生产生迁移的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比较同类型的文章。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读课文《昆明的雨》,为深刻领会汪曾祺散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的语言特点,可以与他的另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进行比较,强化对这一语言风格的认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比较不同类型的文章。同样是写雨,朱自清《春》中写春雨段落的语言特点,则与《昆明的雨》截然不同,两相比较,可以领会两篇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而可以拓展到对其他散文语言风格的认识。这种比较分析是很有意义的,这样的提问自然也是有效的。

(三) 在提问内容上充分借助自读课文助读系统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自读课文设置了独特的助读系统,主要由单元导语、旁批、阅读提示和部分课文的课后习题等组成。助读系统能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阅读提供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助读系统的价值,适当借力助读系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1、借助单元导语把握方向

单元导语是单元学习目标的集中体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前设置两个小节的导语,虽然简短,却能概要地从“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方面为学生指引明确的阅读方向。教师的提问设计可以充分借助单元导语这一助读系统,势必能够对学生自读课文的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2、借助旁批引导自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体例的一大亮点即是旁批的设置,这些旁批涉及文章内容、文章情感、阅读方法等多个方面,有点评式,也有提问式。旁批的存在为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抓手,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具有引领思路、启发思考、答疑解惑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可以充分利用旁批,因势利导,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本课课文的学习,也能够让他们认识到借助旁批来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提升自学能力 [2]。

肖培东老师教授七年级下册自读课文《一棵小桃树》的课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课例中,肖老师首先提问学生五个旁批中有几个本身是问题。接着,将学生寻找出来的三个旁批问题融合进他的课堂提问里,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梳理文章内容与文章主题。剩下两个旁批本身并非问题,肖老师将它们转变成问题,以此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会阅读方法、理解文章情感 [3]。可见,立足于旁批来设计课堂提问,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阅读提示深化思考

阅读提示位于课文末尾,或提示阅读文章的方法,或点拨文章精彩独到的地方,或将课文内容向课外阅读与学生日常生活延伸。它与单元导语前后呼应,起到提示重点、引领自学的重要作用。因此,从预习准备开始,教师就可以借助阅读提示进行提问,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摸清重点,学好方法。

阅读提示更大的意义还在于拓展与延伸,这是一项重要的创新之处。如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一课,阅读提示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科幻小说名作,比如刘慈欣的《朝闻道》,阿瑟·克拉克的《星》等,这是向课外阅读延伸。《最苦与最乐》一课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读完文章想一想:你的责任是什么?你从尽责中体会到快乐了吗?这是向学生的日常生活延伸。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借助阅读提示来进行拓展延伸,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此外,有些自读课文还有注释、补白、插图等提示学习,这些同样属于助读系统,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可以参考借助。

(四) 在提问时机上注重课前导入提问与结课拓展提问

1、课前导入提问

自读课文应当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以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因此,在课堂提问之外,课前导入提问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导入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活动往往从问题产生开始,在进入正式课堂之前,能有这样一个热身过程,学生后面的思维活动会顺畅许多。所以说,有时一个设计巧妙的课前导入提问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教师可以使用悬念式提问进行课前导入,通过悬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探究欲望。也可以结合学生原有认知提问,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出来进行课前导入。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将新内容与旧内容相衔接,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进行提问导入。生活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由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情境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结课拓展提问

结课提问可以总结学习内容,归纳学习方法,使知识更加有序地呈现。在教师的提问引导之下,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进行自我巩固。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一解决问题,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但课堂的结束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结束,教师还应该运用结课拓展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通过课堂所学,解决其他自读课文的问题,解决课外阅读的问题,甚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有效提问不仅可以使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成效纵向上延伸更长的时间,还能够在横向上拓展到更广的范围。

4. 研究意义

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实施有效提问策略,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充分地引导,也为学生留下更多自主的空间。他们将不再把自读课文当作考试之外可有可无的文章,也不会完全按照教读课文的学法进行紧张的听讲。自读课文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魅力,学生在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这里得到实践,自己的思考也在这里得到发挥,同时还能将所学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连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把他的所思所想进行完整地表达,学生学习自读课文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教师在设计自读课文有效提问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明确自读课文的定位,在教学中能够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必将更好地发挥自读课文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月梅.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4.
[2] 秦淑芳.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 35(1): 165-167.
[3] 陈泾霞. 把自读课教成自读课——研析肖培东老师执教的《一棵小桃树》[J]. 语文教学通讯•B刊, 2018(3):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