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the Allocation Mode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DOI: 10.12677/AE.2022.1212865, PDF, HTML, XML, 下载: 245  浏览: 1,17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任光辉:中国民航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天津
关键词: 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成本收益Educatio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Mode Cost Benefit
摘要: 文章以调查研究的形式,分析当前普通高校的资源配置现状,指出在新形势下的普通高校要严格按照“资源围绕目标转”的配置理念,提前布局、明确需求,严格论证、突出效益,科学评价、动态调整,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高质量配置目标。
Abstract: In the form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resource allocation status of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ints out tha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ictly follow the allocation concept of “resources around the goal”, lay out in advance, clarify the needs, strictly demonstrate, highlight the benefits, scientifically evaluate and dynamically adjus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quality alloc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任光辉. 新形势下普通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2): 5686-568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2865

1. 引言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等教育事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的教育资源日趋庞大,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当前各个高校针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模式五花八门、各出奇招,针对资源配置进行了校内体制机制的深度优化。

经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多数研究是基于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层面进行研究,或者是比较具象的一种模式研究。但实际中,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是一项交错复杂、缺乏标准的工作,涵盖了一所高校中的各个部门,包括人事、财务、设备、房屋、课程等等。因此,在新形势下,为了提升高校办学效益,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2. 高校教育资源新内涵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育资源,在当前新形势下,尤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科教和人才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作为集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载体,是国家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在国家教育和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高校教育资源既包括房屋设施、设备实施、人力资源等硬件资源,同时还包含了项目、课程、技术、政策、财务、后勤等软资源,这么多的资源要素聚集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高校教育资源的新内涵。

3.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

根据文献的研究,当前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处于由政府介入、市场调控和高校自治三方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局面,特别是在近期双一流建设高速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行政力量,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强化产教融合,以求快速达到一流目标;高校在获得相关投资后,也会有针对性的进行资源再分配,具体包括资金分配、空间分配、人力资源分配等等 [1] - [6]。

在高校资源再配置这个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资源配置的学科平衡问题。高校中的学科建设主要是由教学和科研进行支撑,通称为一驾马车的两个轮子,而人才是两个轮子的主轴。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学科建设又分为优势学科和支撑学科,这在高校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在学校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相关保障等方面出现倾斜,相对应的资源配置也自然地存在不平衡问题 [7]。

二是资源配置的效益产出问题。如何发挥和提高资产配置的最大效能,是当下各个高校在大规模投资后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高校公房的使用率、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益以及高校各类资金执行率等方面所出现的效率低下问题,对应的科研产出效益和教学质量不高则更为明显,虽然各个高校在近几年已经逐步认识到相关问题的严重性,但相关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时间,短期内不能解决该问题。

三是资源配置的治理创新问题。随着时代变迁,信息技术已经足以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提升管理效率。但往往这方面的资金需求和建设工作量都要求比较高,在普通高校往往难以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在普通高校内,资源配置的治理仍依赖传统思维和手段,缺乏创新性。

4.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新模式

在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将更加突出绩效导向,通过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支持力度,这极大程度地表明,为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国家越来越把效率、绩效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为寻找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指明方向。

一直以来,普通高校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统性策略。但国资管理、财务、人事、科技、教务等部门作为学校各类资源配置的主要负责单位,长期研究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具体包括研究探索各类资源的相关申报、论证流程,优化各类资源的配置效率,强化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等;在资源配置效益考核方面也有所研究,具体包括实验室效益评估体系研究、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考核、人事的KPI考核、科研成果产出、教学成果凝练等各类考核评价方式 [8] [9] [10]。

新形势下的资源配置应基于“资源围绕目标转”的原则,同时要求普通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做到:

一是提前布局、明确需求

资源配置效益高低根源上取决于相关需求在前期布局过程中的相关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俗语称“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同样道理,一个需求的落地需要结合某一种契机进行提前布局,并在前期布局中已经得到充分的思考和打磨,主要包括需求设计的理念、目标、路径、绩效,那么该需求势必已经清晰、明确,也就为后续的资源获取奠定基础。

二是严格论证、突出效益

过程管理是资源配置规划合理的重要手段,论证是过程管理的前置程序。资源配置需要经过多轮次的严格论证,并坚持以绩效为目标,方能有效祛除掉需求中的水分,实现资源的高质量配置目标。

三是科学评价、动态调整

资源配置一方面要解决学科平衡性问题,更重要的要通过效益产出实现科研和教学双提升。资产配置效益评价在近期研究中,多采用基于DEA (数据包络分析)的资源配置效益评测方法,该评价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全国不同区域的高校资源配置数据上进行分析研究,但其科学性已在学术界得到验证和认可。同理,运用基于DEA的资源配置效益在高校内部的不同学科间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亦是可行的。高校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资源配置进行动态调整,以此激励相关学科的建设积极性 [11] [12] [13] [14] [15]。

5. 结语

民航大学作为民航局下设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面对即将开始建设的民航科技创新基地、宁河项目、年度建设任务等,学校面临大量的资源调整(包括房屋资源调整、设备设施资源调整、人力资源调整等)以及新的资源分配等工作,通过积极研究房屋合理配置有偿使用、分析测评中心成立并向社会公开服务等措施,同时借助信息化的快速建设不断提升资源配置的治理效能,保证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的综合效率,这也直接关系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基金项目

2022年学校调研课题——“党建引领”视域下高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2230)。

参考文献

[1] 陶薇, 周建亚. 优化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基于市场化视角[J]. 轻工科技, 2022, 38(4): 113-115.
[2] 樊文婧.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 25(14): 143-145.
[3] 罗永健. 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探讨[J]. 人才资源开发, 2022(9): 37-38.
[4] 冷鑫, 贾文涛, 等. 高校实验室资源管理创新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 41(3): 273-276+286.
[5] 王焕良, 朱晓琳.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全国31个地区的DEA方法[J]. 临沂大学学报, 2022, 44(1): 1-16+143.
[6] 周立敏, 高先池, 杨桂朋. 平台思维优化高校实验资源配置的研究与实践[J]. 山东化工, 2020, 49(14): 185-186+188.
[7] 陈琢, 杨振兵. 资源配置失衡对高校科研效率的影响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1, 41(9): 69-76.
[8] 张桂玲, 王林江, 等. 高校资源配置模式与科研产出——基于政府与高校关系的视角[J]. 会计之友, 2020(20): 82-86.
[9] 周玉容. 教学型大学质量经营: 理论与策略[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10] 谢久凤, 王玉萍.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资源配置与发展趋势分析[J]. 经贸实践, 2018(9): 326-327.
[11] 刘建平, 汤兆博.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科研资源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7(3): 75-81.
[12] 杜宝贵, 陈曦. 优化高校实验室资源配置路径探析[J]. 中国冶金教育, 2017(2): 82-85+88.
[13] 蒋茁. 高校院系实验室资源的绩效导向配置探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6, 35(8): 252-255.
[14] 张艳芳. 基于DEA模型的北京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大学教育, 2014(18): 24-27.
[15] 姜晓燕. 新形势下对实验室资源配置的思考[J]. 职业与健康, 2005, 21(9): 1298-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