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性视角下电影《绿皮书》的积极话语分析
A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Film Green Boo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DOI: 10.12677/ML.2022.1012413, PDF, HTML, XML, 下载: 417  浏览: 87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牛亚倩, 李丽华: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北京
关键词: 及物性绿皮书积极话语分析Transitivity Green Book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摘要: 电影《绿皮书》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描述了两位不同种族的主人公跨越肤色,跨越不平等建立了深厚友谊的故事。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新视角,具有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则基于及物性理论,采用积极话语分析的办法,对影片中的人物话语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及物性系统中,该影片使用了不同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心理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来展现跨越种族和肤色的爱、平等和友爱的主题,传播了和谐思想。
Abstract: The film Green Book is an adaptation of real people and stories, which describes the story of two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races who have built a deep friendship across color and inequality.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new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 which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has broad space fo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nsitivity,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 of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s’ discourse in the film.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i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 the film used different material processes, relationship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behavioral processes, verbal processes and existential processes to show the theme of love,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across race and color, and spread the idea of harmony.
文章引用:牛亚倩, 李丽华. 及物性视角下电影《绿皮书》的积极话语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12): 3067-3074.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12413

1. 引言

电影《绿皮书》是第91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剧情片。该电影讲述了钢琴家唐谢利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被聘用为他开车,俩人之间开始了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该影片凸显了社会现实中的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两个社会问题,种族歧视和阶级歧视一直是热度很高的话题,在如今全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和平等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这种社会矛盾已经变得不可忽视。胡琪 [1] 指出在21世纪以“和平”为主题的大环境下,积极话语分析有着广阔前景,其本质中蕴含的温和的评价方式必将在各类语篇分析及构建层面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及物性分析旨在探究特定类别语篇中的过程类型的选择是由何种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及政治因素所决定。” [2] 及物性系统中各种过程的选择可以体现讲话者的价值取向,也暗示作者不同的态度 [3]。因此,基于及物性系统,以影视语篇中话语的过程类型为着眼点进行话语分析,可以探知影视语篇作者对影视中的事件态度以及表达观点和立场,有效地揭示影视语篇中的和谐思想和积极态度。

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对电影《绿皮书》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研究该影片具体表达的语义涵义和态度,揭示影片的人性、友谊和平等的主题,揭示影片如何通过话语揭示和谐友好的思想。从及物性理论的视角,对影片话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不仅丰富了对电影《绿皮书》的研究,而且创新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视角。

2. 文献综述

2.1. 及物性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语言学家、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创始人Halliday在6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第一次将及物性的研究对象从动词扩展到小句,对小句及物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4] Halliday [5] 在《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对及物性理论做了最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及物性体现于整个小句的“内容”,包涵过程、参与者以及相关的环境成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国内学者致力于介绍和发展及物性理论。胡壮麟等 [6]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介绍了经验功能的表现形式“及物性”的各个方面。肖俊洪 [7] 则对参与者角色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说明。在了解及物性理论之后,有些学者致力于及物性理论的应用与研究。有学者把及物性理论应用于生态话语分析。例如,夏德梦 [8] 以及物性系统作为理论依据,结合生态话语及物性分析模式,对BBC自然纪录片《完美星球》解说词进行生态话语分析。张静 [9] 同样基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系统,对BBC自然类纪录片——《气候变化:事实真相》进行生态取向的话语分析。也有学者把及物性理论应用于批评话语分析。张逸 [10] 从及物性的视角分析《纽约时报》中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探讨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和立场,以及如何通过及物性系统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当然也有学者把该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徐莉娜等 [11] 借助及物性理论以句法和语义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了这些辞格的异同,进而给予移就格新的解释并说明其生成机制。

2.2. 积极话语分析

Harris [12] 在1952年提出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术语。1999年,马丁在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演讲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一词,他的这篇文章在2006年发表,并正式提出积极话语分析这一概念。他主张通过积极友好的态度来分析社会事实,这对双方都有利 [13]。随着积极话语分析在国内的发展,朱永生 [14] 研究了积极话语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动机、内容、方法及其与批评话语分析的异同。在此之后,黄会健等 [15] 秋根据马丁提出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哈马贝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的评价模式对积极话语分析的评价标准进行补充。胡壮麟 [16] 研究发现马丁发展积极话语分析的基本思想不是以积极话语分析取代批评话语分析,而是强调两者的互补性。

从理论视角来看,评价理论是学者们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深受学者们的青睐。魏茂辉 [17] 基于评价理论,以韩国时任领导人文在寅总统第76届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为语料,分析了文中的多种评价资源表现出的态度,观点和立场。周玮 [18] 依据评价理论态度系统理论分析框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对《经济学人》袁隆平讣告报道进行了分析。从语料角度来看,学者们倾向于选择新闻语篇和网络语篇这两种类型语料。吕芳菲 [19] 以人民网对“时代楷模”张桂梅的六篇专题报道进行积极话语分析。王品 [20] 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探讨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如何逆境重生,语言暴力的实施者如何悔过,大众如何认知语言欺凌的罪恶、表达对受害者的同情。也有学者选择多模态话语进行创新的积极话语分析。任万利 [21] 试图突破积极话语分析关注文本语篇的瓶颈,力求对多模态语篇《爸爸,去哪儿》进行分析。

2.3. 电影《绿皮书》

该片是一部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美国电影,展示了一个黑人和一个白人在一场公路之旅中建立的跨种族、阶级的友谊,这不仅仅是一场跨越美国的公路之旅,更是一场跨越种族和阶级的人性之旅。这部影片评分很高,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有许多学者对这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影片展开了不同的研究。张紫薇 [22] 从语用学角度出发,以语用移情与语用离情概念为理论基础,探讨电影《绿皮书》中的人物为表达不同感情,在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使用策略。李铭慧 [23] 采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方法,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四个维度综合考察电影《绿皮书》字幕翻译的信度和效度。张春蕾 [24] 同样从多模态角度出发,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电影《绿皮书》中的语言模态和图像模态使用的隐喻进行研究,凸显了该影片人人平等、互相关爱这一主旨表达。牛耀方 [25] 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框架,以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为语料探讨人物之间的语言表达及其语言顺应性,进而解读电影的深层内涵。

《绿皮书》作为一篇影视话语语篇,已经有学者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该影片,但作为一个表达平等和友爱主题的影片,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而且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研究《绿皮书》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选择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及物性理论探究电影《绿皮书》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试图探究电影的深层含义以及积极主题表达。

目前来看,对于国内有关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基于马丁的评价理论及子系统理论视角,研究积极话语分析。而且,学者们更倾向于应用新闻语篇和网络语篇语料,聚焦于外交和会议等宏观层面上,本研究选择了影视语篇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及物性理论,在语料选择上和理论基础上做出了一些创新。

3. 理论基础

张德禄等 [26] 指出“从理论模式上讲,由于积极话语分析主要来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所以,其基本理论模式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积极话语分析模式就是如图1所示:

Figure 1.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model

图1. 积极话语分析模式 [26]

本研究选择关注语言模态中的词汇语法层面,聚焦于该层面中的及物性系统。及物性系统是表达说话人的主客观经验的基石,也是语言的再现经验的基石 [27]。及物性系统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和做的事情分为几个过程。它描述了与过程相关的参与者和环境因素。Halliday [5] 为及物性系统设立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包括三部分:过程本身;过程中的参与者;与过程相关的环境因素。韩利德把过程分为六个不同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对应的参与者。环境成分的意义包括时间、空间、方式、程度、比较、伴随、因果、身份等。” [28] 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Halliday’s Transitivity System

表1. Halliday的及物性系统 [5]

4. 《绿皮书》中的及物性体现

在电影《绿皮书》中,人物之间的对话资源丰富,都是完整的词汇语法单位,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看出影片中的人物是如何用语言描述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和看法。本研究从积极话语分析着手,研究《绿皮书》的及物性系统中所蕴含的友爱意识和平等内涵。

4.1. 物质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物质过程是指做某事的过程,包含一些身体行动,例如“running”“walking”。物质过程可以通过“X做了什么(对Y)”或“Y发生了什么”这样的范式来体现。

例1:The world is full of lonely people waiting to make the first move.

Tony在回纽约过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对Shirley说希望他可以在过圣诞节的时候去找他的弟弟,然而Shirley拒绝了。接着Tony对Shirley说了这句话。该句子中的“waiting”践行了物质过程,世界上所有孤独的人都害怕迈出第一步,Shirley就是所有孤独的人之一,同样,Shirley也很害怕迈出第一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Tony看出了Shirley的心思,知道他害怕去改变,体现了他尊重Shirley的想法,同时他也希望Shirley去勇敢迈出第一步。

例2:Ask not your country what you do for it, ask what you do for yourself.

该句也是Tony对Shirley说的话,其中的“ask”体现了物理过程的施行,Tony让Shirley不要问自己的国家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是去问自己为自己做什么,这可以看出Tony希望Shirley可以为自己的权力和平等而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目标。

4.2. 心理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心理过程是一种感知的过程,包含“feel”“think”“image”等,可以通过感官动词和认知的动词来体现心理过程。

例1:It is my feeling that your diction however charming it may be in the tri-state area, could use some finessing.

Shirley希望Tony在许多演奏家和一些大人物之前讲话时,他的口音可以变得正宗好听一些,因为Tony总是出言不逊,所以Shirley希望Tony可以改变一下他的说话方式,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句中的“feeling”体现了心理过程,Shirley委婉地提醒Tony,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Tony。

例2:I like what you did back here, Doc. You stood up for yourself.

在最后一场演出时,Shirley被拒绝在坐着许多白人的餐厅吃饭,他很生气,选择去了一家都是黑人的餐厅,Tony也跟着Shirley去了。句子中的“like”充分体现了心理过程,表明了Tony喜欢并认同Shirley的做法,显露了Tony对Shirley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坚持自我的做法的支持。

4.3. 关系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关系过程表示的是两个独立个体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关系过程中,动词“be”和“have”经常被用来表达这过程。

例1:He is like a genius, I think ... Because genius is not enough, it takes courage to change people’s hearts.

Tony在写给家中的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他在听完Shirley的钢琴之后,觉得Shirley是一位天才,该句子中的“like”体现了关系过程,使Shirley和genius之间产生了关系。从该关系可以看出,Tony很真实得夸赞Shirley的音乐才能,认为他是一个音乐天才。但从后面又可以看出Tony觉得Shirley是个天才这是不够,这体现了Tony对Shirley遭种族歧视的同情和无奈。

例2:Shouldn’t judge a man by his clothes. He is only the greatest piano player in the world.

在进入那家坐满黑人的餐厅之后,服务员看到Shirley的礼服装扮之后,问他是做什么的。Tony则告诉服务员Shirley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服务员。句中的“is”体现了关系过程,赋予了Shirley是伟大钢琴家的事实,这表明了Tony对Shirley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4.4. 行为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行为过程处于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之间,与心理过程的区别在于行为过程反映了一种积极主动有意识的过程。与物质过程的区别在于行为过程主要通过具有生理特征的行为来体现。

例1:Whatever you do, do it a hundred percent. When you work, work. When you laugh, laugh. When you eat, eat like it is your last meal.

这是主人公Tony在南下巡演的路上在车上跟主人公Shirley说的话。在这个例子中,“do”“work”“laugh”“eat”充分体现了行为过程,从这几个动词可以看出,Tony在鼓励Shirley要活出自我,做真实的自己,要享受自己的生活。

例2:So how was he, the tutsoon? He gets on your nerves?

Do not call him that.

在Tony回到家之后,他的家人们关心他的情况,当问及到Shirley,他的家人们用了不好的称呼,Tony让他的家人不要这样叫Shirley。该句中的“call”是Tony主动有意识地不让他的家人那样称呼Shirley,这体现了行为过程。Tony和家人的对比凸显了Tony改变了对像Shirley这样黑人的看法,而且暗示Tony已经把Shirley当作了自己的朋友,他在维护Shirley的权益。

4.5. 言语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言语过程是一种讲话交流传递信息的过程,既是一种物质过程又是一种心理过程。言语过程通常通过动词“say”“speak”等来体现。

例1:So if I am not white enough, not black enough and even not man enough, then tell me, what am I?

Shirley在车上听了Tony的一番话后生气地下了车,在大雨中发疯似地发泄他的情绪。该句中的“tell”践行了言语过程,简简单单的一个“tell”却让Tony 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凸显了Tony在对Shirley说错话之后的懊悔内疚以及对Shirley所受的遭遇的同情。

例2:I am not going nowhere, Doc. I was just going down to tell him.

Tony在一家酒店碰见了他的纽约朋友,那些朋友们让他抛弃Shirley去给他们工作。该句中“tell”明显地体现了言语过程,Tony正是要告诉他的纽约朋友们他不会离开Shirley,正是这句话让Shirley感到安心,也表达了Tony对Shirley的忠诚和对这份工作的坚定。

4.6. 存在过程在《绿皮书》中的体现

存在过程表现了一个实体的存在,通常只有一个参与者。可以通过动词“exist”“there be”来体现。

例1:There are all kinds of people in this world. It happens that we have become friends. This is not fate. It is just that we should be friends.

这是发生在Tony和Shirley之间的对话,这句话点明了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命运般的友谊关系。其中的“there are”是存在过程的经典代表,体现了两位主人公跨越种族跨越不平等的友谊存在。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及物性理论,采用积极话语分析的办法,对电影《绿皮书》的人物话语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及物性系统中,该影片使用了不同的及物性过程,体现了来展现爱、平等和友爱的含义和主题。此外,该影片传播了注重人性,建设友爱、平等和谐社会的和谐思想。

本研究选择电影《绿皮书》为语料,基于积极话语分析的方法,会对影视话语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此外,本研究应用及物性理论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增加了及物性理论的实际应用,丰富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视角。

致谢

作者在此特别感谢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度社科计划项目“智能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支持。

基金项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度社科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智能学习方式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SM201810005010。

参考文献

[1] 胡琪. 积极话语分析研究综述[J]. 海外英语, 2021(14): 90-91.
[2] Mayr, A. (2008) Language and Power: An Introduction to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London.
[3] 马伟林, 崔彦杰.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及物性视角[J]. 外语电化教学, 2020(5): 114-121+17.
[4] 何伟, 魏榕. 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2(1): 1-20.
[5] Halliday, M.A.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rnold, London.
[6]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455.
[7] 肖俊洪. 功能语法的“补语”与“参与者”[J]. 外国语, 1997(6): 36-39.
[8] 夏德梦. 及物性系统视角下《完美星球》解说词的生态话语分析[J]. 今古文创, 2022(31): 103-106.
[9] 张静. 及物性视角下自然类纪录片的生态话语分析——以《气候变化: 事实真相》为例[J]. 品位·经典, 2021(19): 57-60.
[10] 江逸. 及物性视角下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话语分析——以《纽约时报》关于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2, 42(2): 83-89.
[11] 徐莉娜, 汤春梅. 从及物性视角探移就格研究及翻译中的盲点[J]. 外语研究, 2020, 37(3): 67-73+112.
[12] Harris, Z.S. (1952) Discourse Analysis. Language, 28, 1.
[13] 马丁.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Solidarity and Change [J]. 英语研究, 2006(4): 21-35.
[14] 朱永生. 积极话语分析: 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反拨与补充[J]. 英语研究, 2006, 4(4): 36-42.
[15] 黄会健, 冷占英, 顾月秋. 话语分析的建设性转向: 从批评话语分析到积极话语分析[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1): 1-6.
[16] 胡壮麟. 积极话语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的互补性[J]. 当代外语研究, 2012(7): 3-8+76.
[17] 魏茂辉. 对文在寅演讲的积极话语分析——基于评价理论的视角[J]. 西部学刊, 2022(17): 165-169.
[18] 周玮. 评价理论态度系统下英语讣告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J]. 品位·经典, 2021(20): 61-64+68.
[19] 吕芳菲. 评价理论视域下中国杰出人物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J]. 海外英语, 2022(11): 68-69+75.
[20] 王品. 重生、救赎与共情: 语言暴力事件的积极话语分析视角[J]. 当代外语研究, 2018(4): 48-57.
[21] 任万利. 积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爸爸, 去哪儿》为例[J]. 现代交际, 2015(4): 56-57.
[22] 张紫薇. 分析电影《绿皮书》中人称指示语使用的语用移情与离情策略[J]. 英语广场, 2022(24): 16-19.
[23] 李铭慧.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公路电影《绿皮书》为例[J]. 校园英语, 2022(31): 184-186.
[24] 张春蕾. 多模态隐喻视域电影《绿皮书》的主题表达[J]. 现代交际, 2021(19): 88-90.
[25] 牛耀方. 电影中的语言顺应现象研究——以电影《绿皮书》为例[J]. 池州学院学报, 2021, 35(1): 97-100.
[26] 张德禄, 张珂. 多模态批评(积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探索[J]. 外语教学, 2022, 43(1): 1-8.
[27] 周雪.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J]. 现代交际, 2017(7): 103.
[28] 程晓堂, 梁淑雯. 及物性理论对英汉翻译中转译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2): 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