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视域下高职学生的设计教学引导与实践
Guidance and Practice of Design Teach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DOI: 10.12677/AE.2022.1211768, PDF, HTML, XML, 下载: 220  浏览: 317 
作者: 邓玮祎, 刘 阳, 龚泽慧, 孙惠影, 罗伊璇: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生态观引导实践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cological Concept Guidance Practice
摘要: 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生态观起到了重要的导向和拉动作用,使得设计专业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实施生态教学模式策略中,可分为5个阶段来完成:一是学情诊断,二是情境创设,三是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操作流程进行生态模拟,四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五是以形成设计专业骨干队伍为目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引导与启发相结合”等原则。开展生态型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应从全局出发,掌握操作程序,把每个步骤都付诸实践,继而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process of students’ design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ecological concep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and pulling, making the design major develop in an all-round and healthy way.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ecological teaching mode, the actual design project of the main work carrier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periods: first, diagnosing the learning situation, second, creating the situation, third, carrying out ecological simulation of the teaching operation process of each link, fourth, building a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group, and fifth, taking the formation of a backbone team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 as the goal.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process,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aking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and “combining teachers’ guidance with inspi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ecological teaching mode,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master the operating procedures, put each step into practice, and then achieve the overall teaching goal.
文章引用:邓玮祎, 刘阳, 龚泽慧, 孙惠影, 罗伊璇. 生态观视域下高职学生的设计教学引导与实践[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5056-506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768

1.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设计专业在高职院校中获得了整体突破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设计的教学,并且在社会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设计专业所具有的性质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实际市场需求出发,设计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改善人民群众居住环境,倡导先进文化。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建设以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尽管它开创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先河,却又给自然带来极大破害。目前,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它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影响到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观的教学概念

“生态观”指出教育实践中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这一理念是从环境教育中演变而来的,于1948年提出,著名教育专家托马斯·普瑞查使“生态观”变成了一种引导解决教学问题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生态观”逐渐被运用于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域。托马斯先生想,学生想认识自然环境,一定要走进自然环境。因此他提出,生态观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观点和看法,而生态观的教学内容中包含教育人员应明确教育目的、构成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形成对于生态观教学的基本理解 [1]。

生态观在教学实施上的内容主要有4个方面:第一,生态知识的传授,生态观以生态科学为主,高职院校设计教师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同时,建立起正确的生态观;第二,生态价值观的教学,同学们需要认识到自然环境所具有的价值,深入生物生存环境。第三,生态情感的教学,它属于教育的关键部分,教师可通过开展主题教学活动、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第四,生态行为的教学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通过日常的学习,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态观教学方能取得应有成效。

3. 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一) 培养目标不清晰

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它的主要教学培养目标就是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设计的知识及其他理论知识与技巧,充分理解并熟悉本行业有关规范,能充分利用基础技能知识开展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社会生产实践能力与设计实践能力,有效管理工作高素质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设计教育,并将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体系来开设。在对一些高职设计专业教学现状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也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许多学校未能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调整培养方案,未能体现出专业优势与特色,因此,对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清晰,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利,在根本上影响着设计专业的发展程度 [2]。

(二) 教学模式系统性不强

在目前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可把课程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的掌握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业知识的深化阶段,第三个阶段为综合设计实践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基础学习阶段,第三个阶段则为专业技能提升阶段。对这三个环节来说,它的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还有更突出的教学重点,但是,这三者间却缺少关联,研究结果表明,许多高职院校设计专业课程在这3个环节上存在脱节。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方法仍然采取“一刀切”式,即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程内容。许多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仅停留于理论层面,课程内容一般都比较抽象,空泛,未能理论联系实际,致使学生无法真正领悟理论知识内涵。教师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展专业课的学习时,过于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等,使得专业知识学习仅止于表层,缺少深层次创新与启发。同时也影响到了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毕业设计等环节的开展。这种教学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利于其整体发展的。

(三) 师资力量不强

教师是学校最珍贵的资源,无论是从专业建设还是课程建设来看,教师和学生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主体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其师资力量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设计专业是由多门课程复合而成的,不仅要掌握艺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基本的软件操作。这就要求学校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在此过程中,需要很多人做支撑与保证,所以,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设计专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 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

在完善教学方案的情况下与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后,也要求各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师与领导充分贯彻与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高职院校设计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在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多数教师凭自己的经验与认识授课,无法站在一个完整教学体系的高度,致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这一现象要求高职院校设计专业教师必须予以高度关注与重视。

4. 生态型教学模式属性及实施策略

(一) 引入“生态型教学模式”的理念

生态型教学模式全面铺开,在生态型教学模式的引导下,需要协调好教学整体系统间和整体内部各要素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通过对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原则进行研究,将其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形成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新模式。按照生态教学系统,开展实际教学,让师生认知世界和生活世界互相渗透和交融 [3]。目前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仅传输学生知识,没有注重生态观的教育,在具体实践工作中未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思维。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想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需要按照教育目标进行持续的知识讲解,继而忽略了对学生生态思想方面的构建。另外,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实践应用。有鉴于此,教师在进行课程教育的时候,需要引入“生态型教学模式”的理念,让学生形成生态观的基本认识,在生态观模式下的教学,学生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创新型学习的尝试,利于自身的综合思维培养,加强对课堂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深入探索,与以往盲目贯彻知识点与观念相统一的宗旨不同,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体验感上的转变,注重内化了的学生行为模式,并且更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践活动与掌控课堂,使得生态观完美的融入实际教学中。

(二) 生态型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具体体现

生态教学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和教师,构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第二,构建学校和企业密切联系。第三,让课堂情境的教学创设和企业真实项目的引入良性循环的生态型模式中;第四,通过师生互动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平衡发展关系,达到多元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生态和谐,在此基础上形成“双轨并行”和“三足鼎立”两种主要类型的课程生态化发展模式 [4]。本文提出了构建以“产–学–研”为基础,实现高职院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的生态化教学模式的策略及保障措施。因此,将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是推行生态型教学模式最根本的方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实施生态教学模式教学时,要从学生在学校三年中的部分情况出发,掌握工学结合,同时要把学校和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工学结合是有层次的,比如审视实训室的认知层面就是要了解产业,专业,岗位等;模拟实训属于理解层面的内容,就是在岗位工作过程中,将技能和知识以仿真或模拟的方式加以理解操作;现场实习则是体验层面,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产生活之中。基于上述三层次分析,构建了“三化”人才培养模式下生态式课程体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各生态元素间实现教学专业的持续沟通、信息的传递与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生态平衡。

5. 实施生态教学模式策略

从不同专业课程性质来看,开发不同生态型教学模式,在推行生态型教学模式时,任务载体以真实设计项目为主,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来完成:一是学情诊断,二是情境创设,三是对每个环节的教学操作流程进行生态模拟,四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五是以形成设计专业骨干队伍为目标 [5]。在整个教学系统当中,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每个环节的目标和过程各不相同,在完成具体工作时,还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才能最终实现整个课程体系的优化。开展生态型教学模式运行过程中,应从全局出发,掌握操作程序,把每个步骤都付诸实践,继而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一) 学情诊断

在给学生授课之前,需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目标,制订相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教学改革工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将生态型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有效促进教学效果提升。从整体上看,所有的学生都处于同一生态系统之中,但每个学生所处的地位却不相同。一般来说,个别同学位于生态核心区域的周边,大部分同学都是围绕生态系统这个中心,教师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目标与内容。在系统核心区域附近,均有学习成绩突出者,而且位于生态系统核心周边的多为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同学。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是不对称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这种状况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个学生均能得到相应程度上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因材施教,以及在规划和研究课程设计流程时合理配置学习资源,坚持公平的原则,善待每个学生。

(二) 情境创设

其中,“情”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所谓“境”,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情境 [6]。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在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调查结果发现,许多从事高职设计专业教学的教师仅仅是僵化的传授专业知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于该专业课程没有浓厚的学习热情。所以,有必要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在高职院校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可设置实地训练场所,确立校企联合模式,场地设备和其他可供学校使用的设备,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资源,都是需要来自于企业。同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而富有特色的生活场景和工作氛围。教师创设情境的另一种方法是在课堂中进行互动,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让学生参与到项目活动中去,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智力发展的开发和能力培养的目的。互动之“点”应位于完成项目内容的关键部分——提问,由困难所刺激出来的聪明“冲动”。学生思维活跃时,会产生“顿悟”,思维迟钝时,则会出现“顿悟”之后的“遗忘”现象。课堂中的互动,是唤起沉睡思维能力的中介,又为生态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提供基础条件。

(三) 生态模拟各阶段教学操作流程

1) 稳定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包括适应期、准备期和发展期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阶段可对适应阶段各因素综合优化。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学习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与整合、教学方法运用三个环节。所谓平衡发展阶段,就是把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向专门能力转化的过程。这一阶段既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的过程,在矫正过程中不断地增进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与领悟,保证学生可以系统化、连贯性地掌握知识。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具体而言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在教学手段上做到生态教学均衡发展,做到工学结合,把学习和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实施“三段式教学法”,使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彼此渗透。融教学、学习、实践为一体,不仅使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科学性,更加反映出高职教育生态教学均衡发展的需要。在课程建设上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将企业需求作为学校培养目标定位的依据,并以此指导课程设计和教学改革,从而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模式,实现长远发展 [7]。

2) 融合发展阶段

和谐发展阶段主要是为了达到教育生态最高境界,让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开展专业设计能力的革新,继而提升职业素养。在对前两阶段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累积之后,为了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灵活地运用生态理论与方法进行设计。从课程设置来看,设计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核心部分就是对于相关技术领域知识的学习与研究。在设计的开展过程当中,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应以相应的方式逐渐提高,经过多次实践培养了学生实践与综合能力。因此,设计教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社会需要出发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从本质上讲,它是设计实践性要素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对于学生市场意识的培养能够起到推动作用。

3) 实践发展阶段

a) 运用单元模块教学,渗透理念

通过对“庭院景观”这一主题内容的分析梳理,将相关学科间交叉融合,形成了基于生态系统视角的环境学课程内容体系。“庭院景观”是学生探索“生态观”的线索,贯穿全课,有助于学生深入挖掘“生态观”现象产生的原因。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它又是可持续发展之本,是人类思想之共识。通过学习该内容,让学生了解并践行绿色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而教学包括三个环节,也就是第一课时先导课、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探究、第二课时、正式课三部分组成,其中,第二课时为核心环节。各部分具体内容见图1

Figure 1. Teaching design process

图1. 教学设计流程

b) 采取项目化实践,建立理念

项目化实践,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协助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建设思想的良好方法。通过项目式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是把“知识立意”教育向“素质发展”学习转化的良好途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并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而获得新知识。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为了推进深度探究,增强思想内化,设计实践报告,并在第一课上了先导课,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还可以把实践报告纳入“学生档案袋”,作为一种评价方式 [8]。

c) 利用翻转课堂教学,传达理念

学生可通过材料查找海绵城市怎样吸水和循环利用实例理解海绵城市的含义,并且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到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营造湿地公园、绿植、污水处理厂等。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确定出适合自己学校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案;然后利用网络进行关键字检索,寻找适当的场所开展实地调研并写出报告;学生还能通过提出问题探讨论述生态树池的设计原则,不断寻求人的发展和环境的协调共生 [9]。

(四)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

专业群是指由若干相近相关专业或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和办学效益。专业群建设与高职设计教学生态指导的塑造密切相关。目前,我国设计专业群存在着定位不明确、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把握。确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专业群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并通过有效措施予以落实。专业群建设离不开高职设计类专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客观条件,也离不开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定条件。通过对各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改革思路,并从理论到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新模式——生态型教学模式。生态型教学模式下结合产业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逐步引进相近的有关专业并进行重点突破和由点到面的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设计专业体系,形成了设计专业为首的特色生态型专业群。

(五) 以形成设计专业骨干队伍为目标

在推行生态型教学模式中,坚持“内培外引、注重培育”的原则,以及设计专业教师的综合调查,组建设计专业骨干队伍。教学团队以学校为依托、校企合作为主线、行业单位参与为辅,形成具有特色的师资队伍,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创新工作。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增强质量意识、推行质量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等要求,在质量工程实施中,教学团队处于主体地位,在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并且教学团队也是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激发广大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力军 [10]。通过建立一支专业师资队伍,能够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也可由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大师组成教学团队,发挥名师引导作用,造就一批教学科研骨干;同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还可结合实际情况,向对口企业派出教师,开展切实可行的设计创新工作,教师可直接参加工程建设,投产,让教师有机会和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学习,从而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提升教师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

6. 结语

设计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每一个角落,并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美化作用。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设计已经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已成为许多高等专科学校中的重要专业体系。在对高职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学生态观在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呼吁设计离不开生态观,基于生态观的设计,这种设计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潮流,继而推动了设计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张小翠.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27): 182-183.
[2] 杨晶晶.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生态观引导与实践探究[J]. 牡丹, 2019(21): 154-155.
[3] 张生. 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丝路视野, 2019(7): 69-70.
[4] 邓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 30(5): 87-89.
[5] 汪坤, 李杰. 基于生态文明观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 商品与质量, 2016, 000(21): 175.
[6] 杨欢. 生态美育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探究[J]. 现代园艺, 2022, 45(20): 187-188, 191.
[7] 李心婳, 王福荣. 探析生态文明理念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动态教学方法[J]. 丝路视野, 2016(28): 64-65.
[8] 卞观宇. 生态环保理念融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创新性探索[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 31(4): 138-139.
[9] 欧阳献, 赖艳艳. 职业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4): 80-83.
[10] 梓诺, 侯玉倩. “1 + X”证书背景下课程重构的路径与方法研究——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2(4):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