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承动机对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Legacy Motivation on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DOI: 10.12677/AP.2022.1211457, PDF, HTML, XML, 下载: 285  浏览: 443 
作者: 金星星, 刘 毅: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大学生传承动机人际型心理资本College Student Legacy Motivation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摘要: 人们普遍拥有“期待不朽,被人铭记”的传承动机。有关传承动机的研究发现传承动机使人们更具奉献精神,包容宽恕上一代人的消极行为决策,具有提升人们的责任感等积极效应。人际型心理资本具有包容宽恕、感恩奉献、尊敬礼让与谦虚诚稳等四个维度,其中的包容宽恕和感恩奉献与传承动机所能引发的积极影响极其相似。本研究从提升人际型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探索传承动机的积极效应是否能对人际型心理资本造成积极影响。研究一通过问卷星发布传承动机问卷与人际型心理资本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36份。研究二通过实验法探讨了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存在正相关,传承动机越高人际型心理资本越高。传承动机启动组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启动个体的传承动机可有效提升其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
Abstract: People generally have the legacy motivation, like “expecting immortality and being remembered”. The former research on legacy motivation finds that legacy motivation makes people more dedicated, being tolerant to the negative behavior decisions from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nd improves people’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has four dimensions: Toleration and forgiveness, thanksgiving and dedication, modesty and prudence, respecting and courtesy. Toleration and forgiveness, thanksgiving and dedication are just like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legacy moti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is study explores whethe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legacy motivation ca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Study 1, we first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cy motivation and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by questionnaire method, and collected 136 valid questionnaires. In Study 2, we used experimental metho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gacy motivation and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was then further explored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in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gacy motivation and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e higher the legacy motivation is, the higher the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Level of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Legacy motivation can enhance the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文章引用:金星星, 刘毅 (2022). 大学生传承动机对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影响. 心理学进展, 12(11), 3777-3782.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11457

1. 引言

每个人都在追求精神上的“永生”,希望在身后依然被后人铭记与传颂。这种“期待不朽、被人铭记”的心理称为传承动机(Zaval et al., 2015)。传承动机根植于一种使自己的生活更具有意义感的需要 。它使人们获得自我价值感的肯定和延续,从而满足个体的幸福感和生命意义感(Wade-Benzoni, 2019; Fox & Wade-Benzoni, 2017)。

前人有关传承动机方面的研究发现,传承动机具有多种积极效应。在代际资源分配问题上人们普遍拥有短视及自私自利的行为表现,但在个体的传承动机被启动后这种情况会被改变(Wade-Benzoni et al., 2010)。个体会选择分配更多的资源给他人,而非只顾眼前利益。会更多地考虑下一代,做出对后代、对集体有益的行为。气候变化问题具有不可见、不直接和不具体的特点,所以人们对其严重性选择性失明,往往只顾及眼前利益。而Zaval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启动个体的传承动机,将提高其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参与,增加个体对环保慈善机构的捐赠,提升个体的环保意识和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这也进一步证实了传承动机的积极效应。Banga等人发现,启动传承动机甚至会让人们牺牲个人利益,做出利他行为。在代际决策中个体的传承动机被启动时,即便其他决策者做出自私的行为,个体依然会选择利他。愿意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他人,将更多的压力与负担(比如债务)留给自己。当个体受到他人的帮助时,启动了传承动机的个体更乐意将这种“善行”继续下去。

心理资本是具有积极导向,可测量、可开发以及可管理等特点的心理能力(王雁飞,朱瑜,2007)。中国学者借鉴西方心理资本问卷,对本土心理资本量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柯江林等人(2009)编制的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应用最广。柯江林给出了本土心理资本一个创新性的定义:心理资本由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构成,是指个体在与他人接触、交往中的积极心理能力,具有可测量、可发展等特点,能够促进工作绩效。事务型心理资本与西方心理资本的概念基本一致,而人际型心理资本具有本土文化色彩,它与传统性和依赖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西方心理资本量表具有更高信度和效度,更能适应中国文化背景的本土心理资本量表。事务型心理资本具有乐观希望、坚韧顽强、奋发进取与自信勇敢等四个维度。

综上,传承动机的启动使人们关注未来和后代、责任感提升、更具奉献精神、更能包容宽恕其他人的消极行为等。这些积极作用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包容宽恕、感恩奉献、尊敬礼让与谦虚诚稳等四个维度在概念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我们假设:传承动机可有效提升个体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本研究通过问卷法和实验法检验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尝试将传承动机的提升作为开发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有效策略。

2. 研究一: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的相关关系

2.1. 研究对象

问卷星发布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36份。其中男生41名,平均年龄21.05岁。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剔除了问卷中大面积空白的问卷。

2.2. 研究工具

传承动机问卷(legacy motivation questionnaire):由Zaval等人编制,通过5个问题测量被试的传承动机,即:“就我来说,给世人留下好的印象是重要的”,“我对后人负有责任”,“在我死后我希望被后人长久的记住”,“我觉得给社会留下正面的影响是重要的”和“人们都需要为后人,为子孙后代考虑”。问卷采用6点计分(1 = 非常不同意,6 = 非常同意),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1。

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由柯江林开发,该量表包括共20个条目,分为感恩奉献(5条目)、包容宽恕(5条目)、谦虚诚稳(5条目)与尊敬礼让(5条目)四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7,效标关联效度0.87。为适应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将量表中的工作情景修改为校园情景,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232份,计算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表明改为校园情景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3. 研究结果

分别计算传承动机问卷和人际心理资本量表的总分,作为传承动机和人际心理资本的测量指标,对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正相关,r (136) = 0.593,p < 0.01。

3. 研究二:传承动机是否提升人际型心理资本

3.1. 被试

选取新疆师范大学80名大学生为被试。其中男生15人,平均年龄20.5岁。被试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控制组中。

3.2. 研究工具

利用Zaval以及Bang的传承动机启动法。实验组被试参与一项文字撰写任务。主试给被试一支笔和一张A4白纸,纸张上方写着指导语和任务要求:

同学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我们的实验。在本轮实验中您将要完成一个主题为“你希望后人会记住你的什么呢?”的文字撰写任务。在撰写的过程中请您思考,您会通过什么方式对后世的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你会传承给后人哪些知识/技能/品格,又或者你希望做哪些事会被后人铭记?撰写时长为5分钟,字数在100至120个字之间。

控制组被试参与一项文字撰写任务。同样的,主试给被试一支笔和一张A4白纸,但纸张上写着不同的指导语和任务要求:

同学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我们的实验。在本轮实验中您将要完成一个主题为“未来30年后人们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的文字撰写任务。在撰写的过程中请您思考未来30年后人们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不同,未来的人们会掌握哪些知识或技能,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又是怎样的。撰写时长为5分钟,字数在100至120个字之间。

传承动机问卷:与研究一中的工具相同。

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与研究一中的工具相同。

3.3. 实验程序

对传承动机启动组被试实施Zaval以及Bang的传承动机启动法,让被试撰写有关传承的小短文。控制组撰写未来30年后人们的生活和现在的生活有哪些不同的小短文。被试填写完毕后,主试将被试填写的纸张收回。被试对主试再复述一遍刚刚在小短文任务中填写的内容。通过Zaval的测量个体传承动机水平高低的问卷,对传承动机启动组被试是否被有效启动传承动机进行测定。而后启动组和控制组填写人际型心理资本量表。

3.4. 实验结果

表1所示:操纵检验分析显示实验组的传承动机水平(M = 21.90, SD = 5.55)显著高于控制组的传承动机水平(M = 19.08, SD = 4.02),t = 2.608,p < 0.05这说明我们的启动是成功的。以组别作为自变量,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显著。实验组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t = 2.543,p < 0.05。但在比较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各个维度时均无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Table 1.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legacy motivation and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levels

表1. 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的独立样本t检验

Table 2.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f each dimension of legacy motivation and Guanxi-oriented psychological capital

表2. 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各个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

4. 讨论

本文增进了对于传承动机的了解。个体如何实现自身象征性的不朽呢?传承动机似乎回答了这一问题,也因如此不难理解传承动机对人类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琳等,2020)。人们都会有传承的需要(Hunter & Rowles, 2005),因为它缓解了死亡带给我们的焦虑和不适,个体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永生”(Wade-Benzoni et al., 2012)。但现有关传承动机的研究主要在跨代际的资源分配(Bang et al., 2017; Wade-Benzoni & Tost, 2009; Wade-Benzoni et al., 2012)以及组织情境等相关议题(Fox & Wade-Benzoni, 2017)。与上述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传承动机的效应研究拓展至积极心理学领域。发现了传承动机能够提升人们的人际型心理资本。研究结果表明,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具有正相关关系,在启动了个体的传承动机后人际型心理资本得以提升。本文的研究结论从一个小的方面揭示了“传承心理”对个体的积极心理能力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在宣传中着重强调“传承”元素来激发个体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从传承动机的角度去探索,探明更多提升心理资本的对策。

现关于启动传承动机的方法有:阅读有关传承动机的短文并提炼中心思想,启动个体的死亡意识,使被试感到权力的不对等以及我们实验中运用的文字撰写法。所以说启动传承动机的范式很少。以后的研究者可以尝试开发更多能够有效启动传承动机的实验范式。

人际型心理资本通俗的说也就是个体为人处世的能力。传承动机成功的提高了个体的人际型心理资本说明了在人际互动中非常重要的这些心理能力其实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改变并且能够得以提升的。以后的研究可从学校、班级以及宿舍层面探索开发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有效策略以及具体方案。比如:学校开展有关提升人际型心理资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宿舍开展以提高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为目标的宿舍文化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究增加心理资本水平的方式方法。

本文仅仅只是探讨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开篇,所以研究过程中有着些许不足。首先,本文是实验室实验,这主要是基于内部效度的考虑,未来可以更多顾及研究的外部效度。比如开展现场实验,从而考察传承动机对人类真实行为的影响。在实验二中虽然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在传承动机的影响下显著提升,但在人际型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方面均无显著差异。这一点很可能是还是因为传承动机所能引发的积极效应有限,今后研究者们可以创建用更有效的方法去启动传承动机。

5. 结论

传承动机与人际型心理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传承动机越高人际型心理资本越高。传承动机启动组的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启动个体的传承动机可有效提升其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

参考文献

[1] 柯江林, 孙健敏, 李永瑞(2009). 心理资本: 本土量表的开发及中西比较. 心理学报, (9), 14.
[2] 王琳, 陈增祥, 何云(2020). 传承动机对金融冒险行为的影响: 未来自我连续性的中介. 心理学报, 52(8), 1004-1016.
[3] 王雁飞, 朱瑜(2007). 心理资本理论与相关研究进展. 外国经济与管理, 29(5), 32-39.
[4] Bang, H. M., Koval, C. Z., & Wade-Benzoni, K. A. (2017). It’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 over Time: The Interplay of Intent, Outcome, Stewardship, and Legacy Motivations in Intergenerational Reciprocit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73, 197-210.
https://doi.org/10.1016/j.jesp.2017.07.006
[5] Fox, M. J., & Wade-Benzoni, K. A. (2017). The Creation of Opportunity Is an Opportunity to Cre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Legacy Motive.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2017, Article No. 17228.
https://doi.org/10.5465/AMBPP.2017.17228abstract
[6] Hunter, E. G., & Rowles, G. D. (2005). Leaving a Legacy: Toward a Typology. Journal of Aging Studies, 19, 327-347.
https://doi.org/10.1016/j.jaging.2004.08.002
[7] Wade-Benzoni, K. A. (2019). Legacy Motivations & the Psychology of Intergenerational Decisions.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ology, 26, 19-22.
https://doi.org/10.1016/j.copsyc.2018.03.013
[8] Wade-Benzoni, K. A., & Tost, L. P. (2009). The Egoism and Altruism of Intergenerational Behavior.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Inc, 13, 165.
https://doi.org/10.1177/1088868309339317
[9] Wade-Benzoni, K. A., Sondak, H., & Galinsky, A. D. (2010). Leaving a Legacy. Business Ethics Quarterly, 124, 7-34.
https://doi.org/10.5840/beq20102013
[10] Wade-Benzoni, K. A., Tost, L. P., Hernandez, M., & Larrick, R. P. (2012). It’s Only a Matter of Time: Death, Legacies, and Intergenerational Decis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 704-709.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2443967
[11] Zaval, L., Markowitz, E. M., & Weber, E. U. (2015). How Will I Be Remembered? Conserving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Sake of One’s Legac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 231-236.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45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