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Arou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wo Dimensions of Teaching Process, Three Means of Teaching Technology, Four Carriers
DOI: 10.12677/AE.2022.1211682, PDF, HTML, XML, 下载: 266  浏览: 5,31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香妹: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新媒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摘要: 学校是人才培养最主要的地方,也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入手,研究分析当前高等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及面临的困难,在新媒体视域下提炼出“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希望能为高等学校思政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效实施。
Abstract: Schoo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alent training and morality cultivat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analyzes the difficult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in current. Summariz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Around the core values of socialism, two dimensions of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content), three means of teaching technology (modular them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diversified of evaluation), four carriers (the second classroom, virtual VR technology,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new media). It is hoped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for cultivating moral.
文章引用:李香妹. 新媒体视域下“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11): 4456-44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1682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1],近年来,国家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放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位置,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等 [2] [3],提出新时代的实践教育变革需要提速,要积极去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将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技术融合。新媒体是以数字设备为终端,建立在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信网络进行传播,呈现出来的新兴媒体形态,它的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社交和资源共享平台 [4]。因此,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研究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效果,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2.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 教学内容方面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但高校思政课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有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设计基础薄弱,教学内容不充实,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跟进实践教学的进度,不关注学生实践教学的成效,在教学完成后也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上课的内容都是教材里的知识,没有想方设法去挖掘教学中的亮点,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及时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一套,不能将实践教学的知识让学生入脑、入心,这样的教学内容必定是无趣无味的,不能彰显实践教学独特的魅力和作用。

(二) 教学方法方面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 [5]。由此可见,教师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关键地位。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而言,教学相当于爬山,那么教学方法就是阶梯,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找对用对方法很重要。在国家的关注和重视之下,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有了相应的变革,但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创新力度还是不够,没有办法满足00后大学生的个性需求。

(三) 实践能力方面

思政课的教学能力是思政课教师的立身之本。目前,优质的教师资源还是倾向于本科院校的,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尚有待提高,并且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师是本硕专业一致的,专业功底也需要不断加强。在思政实践教学模式上,教师选择的实践教学模式与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匹配度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的实践内容较片面,与选定的教学模式相差较远,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综合上述所面临的困难,本课题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即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从内容触达和方法新颖两个维度来构建实践教学方法的新模式,以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6];以教学主题模块化、实施流程信息化、考核过程多元化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助力;依托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载体、虚拟体验实践教学载体、社会实践教学载体、新媒体教学载体来开拓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视野。

3. “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资讯迅速浏览传阅扩散的时代,全世界都高度重视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迫不可待,因为思政课是大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程,其学分占比很大。随着文化交流的全球化,西方的某些意识形态也随电视剧、电影、音乐、舞蹈等渠道进行传播,甚至通过推特、脸书等网络媒体发布一些不实信息。这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尤为重要,使得高校的思政课作用尤为突出,加强学生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如何辨别真假至关重要。因此,利用新兴媒体技术,针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2) 有利于突破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缺位、方法失位的困境。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经常会遇到方法的使用、知识的传递、能力的提高和价值的引领互不匹配的情况。在不同场所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既可以把各个教学场域有机融合,又实现了对思政课认知深化、情感增进、能力提升的功能互补,也更加深入、充实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听闻、观察、思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3) 有利于思政课教育达到“知行合一”目的。组建1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服务团队,带领学生在校内、校外、网络等场所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并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实践成果推广出去,以点带面、辐射延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等内容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进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整合。

4. “一核两维三化四载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 “一核”突出思政课人才培养目标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以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 [7],充分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感受国家的富强和民主,体验国家的文明和和谐。通过志愿活动等实际行动,将自己的知识和理想践行到日常生活中,又在实践中得到思考和感悟,加深对国家的认同,对社会的认可,对自己的认识。

2) “二维”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

① 以问题为导向,精心设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编写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型活页式教材,将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体系转向研讨式或专题式的教学体系。实践内容要符合学生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把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易懂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打造学生喜欢、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做到“配方有创新、味道有新意”,实现实践教学的内容新、话语新。

② 教学手段新颖、创新教学方法,使劲打造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推进探究式、叙事式、案例式、演讲式及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腾讯会议、翻转课堂、抖音直播、学习通、青鹿智慧课堂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实现思政课的手段新、方式新。

3) “三化”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吸引力

① 实践主题模块化。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和深化。实践活动可以按照不同主题来开展,比如在重要节点或重大的事件时,以思政课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网络等途径,带领学生进行政策宣讲,或开展社会调研活动,或体验民情,或撰写调研报告和课程论文,总之,需要开展让学生易接受且主题鲜明的实践教学活动。

② 实施过程信息化。教学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学流程实施的信息化。要求教师在知识的讲述过程中实现信息化,教学方法中实现现代化,学习手段中实现科技化;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互联网、AI、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借助虚拟仿真VR体验平台,让学生身临其境,促进教学改革。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学生全面了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沿动态。因此,教学的信息化需要将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巧妙结合,在信息化的环境下创新实践教学。

③ 考核评价多元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应重点偏向于平时表现的考核和过程的考核,且采用全程跟踪的方式。在原有的出勤考核、课中考核和期末考试的基础上,重视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和比重,比如在学期内是否策划、组织或参与过义务志愿活动,是否参与过学院的“三下乡”活动,是否参与政策宣讲活动等,依据参与的次数和实际表现给定实践成绩。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表现,争取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四载体”拓宽思政课实践教学视野

① 依托第二课堂进行实践育人。第二课堂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面向未来能力为宗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外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借助第二课堂,成立“大学生思政理论宣讲团”“党史宣讲团”“习讲所”“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或协会,有计划的组织大学生按各重要节点开展思政活动,如3.5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等,以做到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的无缝衔接。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来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明白其实道德模范就在我们身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竞赛,通过赛学结合开展实践教学,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度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

② 依托虚拟VR技术进行实践教育。虚拟VR技术是通过带上VR眼镜或VR手套等工具进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近年来,随着虚拟VR技术的蓬勃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呈现出具体化、系统化的特征,实践教学的载体通过仿真化形式,让学生利用VR技术体验红军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的不易,通过在虚拟的“情景”中互动操作,深刻理解长征精神的涵义。在经历了VR体验教学之后,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③ 依托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新时代的思政课既重视理论的传授,又重视实践的践行。高校应从不同角度来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伟人故居,感受伟人光辉、战斗、奉献的一生;建立“国防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聆听老兵故事,为烈士献花;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进生态公园,有意识的启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总之,将校外教学资源最大化利用,以此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④ 依托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线上平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外交流的窗口。目前,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平台,但高校应建立真正的思政课线上平台,如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微信订阅号、思政宣讲部落、QQ空间、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适时推出思政课前沿动态、也要及时发布实践活动预告和活动总结。及时更新线上平台的内容,上传的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浏览率。发挥网络的导向作用,将实践成果以点带面,辐射延伸,示范引领,带动周边。

“00后”学生的成长背景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多元,早已形成从网络中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习惯。因此,顺应时代需要,着力开拓实践育人的新模式,再选用最佳实践教学模式上课,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基金项目

1) 2022年度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一核两维三化四平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Z2022-16。

2) 2020年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优秀团队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GG036。

参考文献

[1] 蔡文成, 张艳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逻辑关系辨析[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7): 66-7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J]. 人民教育, 2019(5): 7-10.
[3]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的通知(教社科〔2021〕2号) [EB/OL]. 中央政府.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8/content_5661767.htm, 2021-11-30.
[4] 陈华巍, 王贵新, 刘国军.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论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6(3): 82-86.
[5] 夏永林. “大思政课”内涵的多维探讨[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8): 110-114.
[6] 朱旭. “大思政课”理念: 核心要义、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1, 7(5): 107-114.
[7] 潘红.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法创新研究——以“概论”课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3): 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