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Career Adaptability
DOI: 10.12677/AP.2022.1210436, PDF, HTML, XML, 下载: 380  浏览: 706 
作者: 何明远: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兴义;陈显红: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关键词: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生涯适应力College Students Parenting Style Life Satisfaction Career Adaptability
摘要: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3项量表对贵州省43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意在探讨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与父亲教养方式均通过生涯适应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其中母亲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效应量略高于父亲教养方式。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the Parenting Style Scale, Lif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Adaptation Scale to test 433 college students in Guizhou Province, aiming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parenting style,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life satisfa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wo dimensions of parenting style, mother’s rearing style and father’s rearing style, both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life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 of career adaptability, and the mediating effect size of mother’s rearing styl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ther’s rearing style.
文章引用:何明远, 陈显红 (2022).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基于生涯适应力的中介作用. 心理学进展, 12(10), 3584-3590.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10436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究其原因,虽是复杂多样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定位的不准确,在择业观上存在被动、盲目和从众等特征,这使得大学生在低迷就业环境中变得举步维艰。生涯适应力作为个体适应就业与工作压力的一种心理特质,生涯适应力这一概念的提出源自Super和Knasel (1981)对其生涯成熟度理论的不断修订,但因各研究者的研究重点不同又有不同的定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同Savickas (2005)所作的界定,生涯适应力即指个体对于可预测的任务、所参与的工作角色,与面对工作改变或工作情景中不可预测的变化的适应准备程度。目前生涯适应力是近年来生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理论生长点(赵小云,郭成,2010),人们应更深入地体会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丰富和完善生涯咨询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对有生涯困境群体的研究(赵小云,2011)。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中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是对父母各种养育行为的特征概括。依恋理论认为,父母关爱即喜爱、温和、亲近和低控制是儿童安全依恋关系和正常发展的需要,而父母控制即干涉、要求服从、过度保护和低关爱是儿童不安全依恋模式和以后心理功能紊乱的一个来源(徐慧等,2008)。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接受/参与、严厉/监督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相关,但父母鼓励自主的教养行为与生涯适应力相关不显著;且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很好地预测个体的生涯适应力水平(Shirvan et al., 2012; 苏霞,董振华,2015)。

Shin和Johnson (1978)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出的主观评价。生活满意度可以分为两种,一般生活满意度是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特殊生活满意度是对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评价,如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社区满意度等。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来自三个领域,即心理健康的研究、生活质量的研究和老年学的研究。Diener et al. (1985)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主观幸福感中的认知成分。涉及到的与人们生活满意度有关的客观因素除了生活事件、家庭工作环境、人口统计学变量、社会化关系等,主观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价值观、自我概念以及其他的一些人格因素外,还与自尊有关。综上所述,为更加明确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以及生涯适应力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生涯适应力的影响,探究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拟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提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生涯适应力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贵州数所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阳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和贵阳中医学院等),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3份。男生175 (40.4%)人,女生258人(59.6%);大一121人(27.9%),大二84人(19.4%),大三70人(16.4%),大四158人(36.5%);文科205人(52.7%),理科184人(47.3%),44人未填写。

2.2. 研究工具

2.2.1.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该量表是由Parker等(1979)编制,杨红君等人(2009)修订,分为母亲版(PBI-M)和父亲版(PBI-F),各有23个条目,采用0 (非常不符合)至3 (非常符合)的4点计分,并分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三个纬度。综合国内该量表的相关研究表明,父母教师方式量表拥有良好的信效度水平并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施测(蒋奖等,2009;刘利等,2009)。本研究中,在PBI-M中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母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46,0.806,0.745;在PBI-F中父亲关爱、父亲鼓励自主、父亲控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8,0.822,0.752。

结构效度方面,探索性因素分析父亲版和母亲版均得到三因子,分别命名为关爱、鼓励自主和控制。母亲版累积解释率为46.22%,父亲版累计解释率为49.28%,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测量学的要求。在三因素模型中,CFA结果显示:母亲版χ2/df = 2.457,GFI = 0.898,AGFI = 0.871,CFI = 0.900,NFI = 0.844,NNFI = 0.844,RMSEA = 0.059;父亲版χ2/df = 3.052,GFI = 0.870,AGFI = 0.839,CFI = 0.858,NFI = 0.805,NNFI = 0.838,RMSEA = 0.070。

2.2.2. 生活满意度量表

社会支持量表由Pavot和Diener (1993)编制,该量表包括“我的生活大致符合我的理想”、“我的生活状况非常圆满”、“我满意自己的生活”、“直到现在为止,我都能够得到我在生活上希望拥有的重要东西”、“如果我能重新活过,差不多没有东西我想改变”5个项目。各项目均采用7级计分,从“1”到“7”,分别对应的“非常不同意”、“不同意”、“少许不同意”、“中立”、“少许同意”、“同意”、“非常同意”。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2.2.3.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

生涯适应力问卷采用赵小云等(2015)编制的生涯适应力问卷,该问卷共35个条目包括6个维度:生涯人际、生涯调适、生涯自信、生涯关注、生涯好奇、生涯控制,各项目均采用Likert5点计分,从“1”到“5”,分别对应“完全不符合”、“不太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

2.3. 数据分析

以原始问卷为基础,调查数据均采用EPIDATE3.1集中录入;并运用AMOS 24.0和SPSS 24.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首先,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共同方法偏差;其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年级、文理科维度上的差异;再次,进行变量整体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最后采用中介作用分析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研究为了避免同源方法偏差对于结果的影响,在使用问卷调研时采用了匿名、正反向问题设置、条目平衡等方法对同源方法偏差进行控制,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研究变量的所有条目进行了未旋转的因素分析。其结果显示:巴特利特检验的KMO值为0.85,球形检验显著性p < 0.001,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共计19个,第一公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仅为21.78%,未达到40%的临界标准,表明研究的同源偏差问题并不严重。

3.2. 工作家庭平衡、工作投入和生涯适应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在性别、年级、文理科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父母教养方式上,仅父亲的自主鼓励因子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1),女大学生的父亲自主鼓励因子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大学生生活满意在性别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在年级和文理科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生涯适应力上,仅生涯人际在年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经LSD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三、大四学生的生涯人际水平显著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

3.3.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家庭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描述如下(表1)。结果显示:研究变量的各个子因素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

Table 1.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study variables

表1.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

注:**p < 0.01,*p < 0.05。

3.4. 生涯适应力的中介效应分析

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相互独立性高,故以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了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图1);本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指数见表2

注:MQJYFS为母亲教养方式,FQJYFS为父亲教养方式,SYSYL生涯适应力,SHMYD为生活满意度。

Figure 1. The mediation model of career adaptability between parenting style and life satisfaction

图1. 生涯适应力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模型

Table 2. Fitting index results of the mediation model

表2. 中介模型的拟合指数结果

表2的结果表明:1) 上述模型的拟合指数均符合临界值的要求,模型拟合度好,本研究的中介模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忠麟等,2004)。2) 由于加入中介变量后,两个模型的直接效应仍然达到显著性水平,所以父母教育方式通过生涯适应力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3) 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的比值为(0.55*0.13/0.17 + 1.38*0.11/0.57)/2 = 34.31%。

4. 讨论

4.1.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涯适应力的特点

描述统计的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父亲自主鼓励因子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其原因可能源于:1) 传统社会思想与生理差异,大部分个体认为女性较男性而言,属于弱势群体,应就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照顾。2) 由于男性与女性的社会定位不同,许多家长认为男孩应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困难、挫折来磨练坚毅的品质,女孩则应该通过良好的环境来培养温雅的品行,所以这种“富养女、穷养男”的观念,导致了许多家庭在教养方式上的性别差异。3) 父亲作为一般家庭的核心与权威,更倾向于表现出上述这种对女儿的特殊照顾。

大三、大四学生的生涯人际因子显著高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这可能源于:1) 在大学期间,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业压力高于大三、大四的学生,课程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导致了个体没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人际关系方面。2) 大三、大四学生的人际关系自主意识提高。由于毕业与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与未来求职的需求,大三、大四的学生开始重视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而高校的毕业实习等活动也强化了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 经验的积累。人际交往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不断积累的能力,大三、大四的学生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为丰富的阅历与经验,提高了其人际交往能力。

4.2.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父母教师方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

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具有普遍性相关,这表明了父母教养方式、生涯适应力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关系的密切,这与Guan等人(2015)的研究结果相似。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以父母教养方式的两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和父亲教养方式为预测变量,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了潜变量结构方程中介模型M1、M2 (M1: χ2/df = 2.95, GFI = 0.9638, CFI = 0.934, TLI = 0.917, RMSEA = 0.068; M2: χ2/df = 2.73, GFI = 0.944, CFI = 0.939, TLI = 0.924, RMSEA = 0.064)。

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在其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34.3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父母教师方式能通过对生涯适应力的作用进一步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这一结果也得到了国内相关研究的支持(万恒阳,2014)。就此研究结果而言,希望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父母及监护人能够了解、认识到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并不仅仅只针对于孩子,也适用于成人。有句俗语说得好,“有些人的童年能够治愈人的一生,有些人的童年则需求花费一生去治愈”,源自父母双方教育观念与行为的深远影响,可能将持续个体的一生,本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对于生活满意度与生涯适应力的影响,只是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影响的一个细小论证,未来的研究仍可继续丰富其内涵,通过多职业、多群体的大样本研究及追踪研究、干预研究或复合式研究来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蒋奖, 许燕, 蒋苾菁, 于生凯, 郑芳芳(2009).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的信效度研究. 心理科学, 32(1), 193-196.
[2] 刘利, 周世杰, 楚艳民, 杨红君, 刘琴(2009).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 547-549.
[3] 苏霞, 董振华(2015). 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关系: 成就动机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3(1), 174-177.
[4] 万恒阳(2014). 高中生生涯阻碍知觉, 生涯适应力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5] 温忠麟, 侯杰泰, 马什赫伯特(2004). 结构议程模型检验: 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 心理学报, 36(2), 186-194.
[6] 徐慧, 张建新, 张梅玲(2008). 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 31(4), 940-942.
[7] 杨红君, 楚艳民, 刘利, 刘琴, 陈哲, 刘文莉, 钟爱良(2009). 父母养育方式量表(PBI)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初步修订.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4), 434-436.
[8] 赵小云, 郭成(2010).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9), 1503-1510.
[9] 赵小云, 谭顶良, 郭成(2015).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的编制, 心理卫生评估, 29(6), 463-469.
[10] 赵小云(2011). 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结构, 特点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11] Diener, E. D.,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 71-75.
https://doi.org10.1207/s15327752jpa4901_13
[12] Guan, Y., Wang, F., Liu, H., Ji, Y., Jia, X., Fang, Z., Li, C. et al. (2015). Career-Specific Parental Behaviors, Career Exploration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A Three-Wave Investigation among Chinese Undergraduates.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86, 95-103.
https://doi.org10.1016/j.jvb.2014.10.007
[13] Parker, G., Tupling, H., & Brown, L. B. (1979). A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52, 1-10.
https://doi.org10.1111/j.2044-8341.1979.tb02487.x
[14] Pavot, W., & Diener, E. (1993).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5, 164.
[15]
https://doi.org10.1037/1040-3590.5.2.164
[16] Savickas, M. L. (2005).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reer Construction. Career Development and Counseling: Putting Theory and Research to Work, 1, 42-70.
[17] Shin, D. C., & Johnson, D. M. (1978). 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5, 475-492.
https://doi.org10.1007/BF00352944
[18] Shirvan, S., Rezaei, F., & Sedrpoushan, N. (2012).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and Employees’ Career Adaptability. Management Science Letters, 2, 2747-2752.
[19] Super, D. E., & Knasel, E. G. (1981). Career Development in Adulthood: Some Theoretical Problems and a Possible Solution. British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9, 194-201.
https://doi.org10.1080/0306988810825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