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的融资现状及解决措施
Financing Status Quo and Solution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DOI: 10.12677/MM.2022.1210178, PDF, HTML, XML, 下载: 395  浏览: 1,072 
作者: 侯旭东:河北师范大学,河北 石家庄
关键词: 旅游业融资经济发展创新Tourism Financ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novation
摘要: 本文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提到旅游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具备的属性及特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旅游企业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对旅游企业目前的多种融资渠道分类描述,并且说明了各融资渠道的现状及缺陷。从旅游企业自身的劣势及当前大的经济环境分析了当前旅游企业融资所处的困境,即抵押物的缺乏、融资渠道的单一、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并提出了政府有效介入、丰富有价值的抵押物、开拓创新融资渠道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Abstract: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mentions th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financing methods adop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conomic trends. This paper makes classified descriptions of the current various financing channel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explai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fects of each financing channel. From the disadvantage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and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n financing are the lack of collateral, the unity of financing channels and the downturn of the overall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solutions, including effect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rich and valuable collateral, and pioneering innovative channels of financing.
文章引用:侯旭东. 旅游企业的融资现状及解决措施[J]. 现代管理, 2022, 12(10): 1366-1371. https://doi.org/10.12677/MM.2022.1210178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旅游业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缺失是当前旅游企业发展的通病。资金充沛及资金链的稳定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命脉所在。所以如何有效解决旅游企业的融资障碍、开拓创新融资渠道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旅游业发展历程及对应的融资方式

跟随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建国初期的政企合一,只具备政治属性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旅游业具备经济属性,快速起步阶段;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旅游业深化改革阶段;以及,旅游业从2009年起,开始融入国家战略阶段。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旅游业的融资方式也随之改变,融资渠道也从单一渠道逐步转向多元化渠道 [1]。

(一) 建国初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旅游业只单纯的具备政治属性,服务于外交。具体任务为接待外国贵宾和海外侨胞,加深新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并对外展现新中国的风采等。华侨服务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是当时仅有的两家接待单位。华侨服务社于1949年11月在厦门成立,服务华侨及家眷。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57年4月在北京成立,接待外宾。1964年7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中国旅游游览事业管理局。而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是一个机构两个名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实行政企合一的旅游管理体制。

此时的融资体制为财政主导型融资体制,体制内封闭循环,建设资金小,投入多少由中央财政计划决定,行业没有任何自主权。

(二) 改革开放初期

1978年,鉴于旅游业的灵活性、联动性、对外性等特征,改革开放将旅游业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同时期,旅游业的属性也发生变更。外交职能转变为了经济职能。旅游业的重新定位推动了旅游业的初步改革。1982年7月,旅游业施行体制改革,政企分离。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国际旅行社总社分开办公。并且建立起了责权利相结合、高经济效益、高服务质量的旅游企业管理体制。

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在同期也处于起步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分灶吃饭”;允许非国有及非公有经济的存在;鼓励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改进投资计划管理,缩小指令性计划;引入市场机制。在旅游方面的具体表现有:1978年1月,邓小平提出“搞旅游要把旅馆盖起来。下决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侨资、外资,然后自己发展”。1979年5月,国务院召开办公会议以响应邓小平同志的号召,决定利用侨资、外资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四个城市建造六座旅游饭店 [2]。1982年4月,建国饭店建成并正式开业,成为利用外资建成的第一个饭店。此后,长城饭店、兆龙饭店、白天鹅宾馆、金陵饭店、长富宫饭店、凯宾斯基饭店等一批合资合作饭店陆续建成。

(三)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回答了我国此前阶段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讲话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深化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旅游业尤其是旅行社行业在此阶段全面开始对外开发。此举推动了旅游企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旅游行业的标准管理范围也得到了确立。1996年10月,国务院发布实施《旅行社管理条例》,参照国际通行惯例划分旅行社的类别,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

1990年,我国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下一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两个交易所的成立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完善。企业在此可以实现直接融资。旅游企业自然而然的开始利用资本市场融资。1993年11月18日,我国第一家旅游业上市公司,东方宾馆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往后10年,沪深两市共有旅游上市公司27家,总股本782,117万股,总资产规模3,388,982万元,通过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639,666万元,自2000年以来再融资规模达388,806万元,已成为证券市场上一个重要模块 [3]。

(四) 2009年至今

国务院2009年出台了相关文件,提出了旅游业将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提议。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配套政策和相关措施。全面推动旅游业发展。在2015年国务院又提出全域旅游发展理念。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个时期,旅游业的融资方式日渐丰富。融资渠道也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通常单一景区利用多种融资方式,部分大型度假景区将政府内部资金及政府外部资金整合利用。以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为例。景区地处长吉一体化核心区域中心地带。旅游开发区规模大、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内部资金的来源为政策性金融支持,例如在建设道路、环卫、绿化等基础设施方面,但只具备公益属性,不具备收益价值,很难获取商业银行的青睐,只能获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支持;其次是获取政府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政府外部资金融资模式为BOT融资模式,即景区赋予民间资本特许经营权,赋予一定期限内融资、建设、经营特点公用基础设施的权力,并允许收费回收资本,期限届满后将资产移交政府。在政府信用背书下,利用多种融资渠道,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景区的建设 [4]。

3. 当前旅游业融资渠道

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及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指的是凭借企业自身的股权投资及资本公积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而外源性融资是企业借助外来资本及债务资本及证券来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当前旅游业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每种融资渠道都具有各种的优势特征。但旅游企业的行业特点,每种融资方式也有各自短板。

(一) 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是旅游企业最普遍也是最基础的融资渠道,按照偿债时间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所规定的企业偿债时间为一年以内,金额较小,通常只能满足企业的日常消费。长期贷款所规定的企业偿债时间大于一年,金额较短期贷款比要大,通常为项目贷款,即贷款用途只能用于银行审批通过的特定景区建设、基建工程、项目施工等。贷款金额在项目建设期内放款,在运营期分期回收,发放的进度和条件要与项目的真实用款需求相匹配,放款银行定期审核。如果银行发现企业改变资金既定用途,将提前收回资金。所以项目贷款虽然额度大、期限长,但资金用途死板、不灵活,企业资金使用受到约束。按抵押对像划分,银行贷款还可分为:① 信用贷款,即不需要抵押物。银行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给予其贷款额度。② 担保贷款,即由第三方企业或是个人为贷款企业做出担保,银行为其发放贷款。③ 抵押贷款,即企业将自身的已有资产做抵押银行,借贷款项。由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不稳定,失信企业较多,商业银行对待旅游企业普遍采用抵押贷款方式,但是旅游企业整体存在总体资产,尤其是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缺乏,导致银行对其发放的贷款额度不高且贷款难度较大 [5]。

(二)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主要为了购置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例如:公园的游乐设备、景区的车船交通工具。具体做法是:融资租赁企业根据旅游企业的要求向设备供应商支付货款购置设备。购置之后将设备出租给旅游企业使用。而旅游企业则分期支付设备租金。旅游企业交付的全部金额通常是设备的购置金额外加利息费用。租约到期后该设备的产权归旅游企业。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企业最初只用支付部分金额就能获得设备的全部使用权,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压力。但这种融资方式也劣势,主要在于旅游设备较其他设备而言折旧速度更快、个性化需求更高,所以一旦租赁毁约,设备残值更低,融资租赁企业难以弥补亏损。

(三) BOT模式

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转移。这种模式的融资主体是政府。借助私人资本完成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做法是政府将景区中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例如:停车场、交通设施、宾馆饭店、文化剧场等交付给私人公司建设。并签定特许经营权协议。而该公司则负责项目的建设、融资、运营。并可以在特许期内向游客收费,以便收回成本并且获取利润。特许期满后项目则无偿交还给政府。这种融资模式的优点在于借助可以私人资本来缓解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并且由于是私人资本运营,更讲究效率和服务质量。可是缺点在于政府和企业之间需要长时间的沟通调研,使得项目前期耗时较长,除此之外,在特许经营期内,政府容易对项目失去控制权及监管,导致在经营上出现偏差 [6]。

(四) PPP模式

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同样是政府部门的融资手段。政府与私人资本签订协议,成立特殊目的实体公司开同发旅游产业。政府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合作。与BOT模式比较,政府与私人企业信息实现了互通,所以不会丧失对投资项目的控制权。同时,公共服务的品质也不失保障。但是PPP模式交易结构复杂,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并将一些中小型企业拒之门外。而且PPP模式均为长期合作合同,同样缺乏灵活性 [7]。

(五) 资产证券化

旅游企业将旗下产业的未来收益,通常是门票收益,打包成资产包进行证券化,获取券商的资金。根据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平台提供的相关案例有:2012年欢乐谷主题公园入院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2014年广州长隆主题公园入院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及2018年西塘古镇入院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都是将入院门票收益作为专项资产抵押券商,获取资金。但是2019年,证监会以入园凭证不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的为由。将景区未来收益收入排除在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范畴之外,这就限制了旅游企业采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 [8]。

(六) IPO上市

当前,根据Wind咨询提供的数据:旅游主板上市企业仅有54家。证监会认为旅游行业经营缺乏独立性并且旅游企业管理不够规范、盈利规模不高。所以旅游企业目前上市比较困难。

4. 旅游企业融资困境

旅游业投资资金比其他行业要大。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资金回收周期长也要长。目前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上面也存在不足。再加上当前经济环境不景气。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融资也存在一系列困境。

(一) 信息滞后并且缺少抵押物

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少对金融产品及金融政策的了解,导致企业的融资进度无法与项目建设相匹配。此外旅游景区或旅游开发地地理位置通常偏僻,这使得金融机构对其关注程度不高,并对景区的经营、管理、收益、规划了解较少,也就无法对企业及在建项目做出正确的评估。旅游企业例如旅行社以及当前新型的旅游文创公司缺少有价值的抵押物,而旅游景区的土地及自然资源又受到国家硬性规定限制,难以估价且限制抵押。综上所述旅游企业融资困难 [9]。

(二) 融资渠道单一且开拓不足

旅游业普遍存在投资金额大,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要求非常大。而现如今,旅游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而忽视了其他资本证券市场。景区项目开发单纯依赖政府资金。却缺少对民间资本的利用。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利用率也偏低。这些都阻碍了旅游企业的发展 [10]。

(三) 整体经济环境的低迷

2019年底,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旅游行业因为依赖大规模人流。所以首当其冲的受到疫情的影响。截至2021年上半年,60%的旅游企业的营业收入与2020年同期相比,降低50%。旅游企业经营困难,主要表现在人力及管理成本的提高;收入减少以致资金短缺;市场不确定,后期发展规划困难。从而导致金融机构对旅游行业的支持率降低 [11]。

5. 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旅游企业融资的困境,相关政府机构、金融机构、旅游企业自身都应该做出相应的可行性高、创新程度强的措施来缓解这些压力。具体实施手段如下:

(一) 政府合理介入

当前时期依旧处于疫情阶段,与疫情之前相比,旅游企业的盈利能力仍显不足,政府的合理介入可以有效促进旅游企业的发展活力。其具体手段有:政府加大旅游景区公益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例如环保、卫生、道路等,或是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缓解景区建设压力。降低旅游企业所得税税率或是延长税收缴纳递延期限,有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政策银行给具有发展前景的旅游企业小额的短期信用贷款支持。

(二) 丰富旅游企业抵押物类型

缺乏有价值的抵押物是旅游企业无法取得银行贷款的通病,就拿景区来说,目前,景区的旅游资源,例如山川、湖泊、土地等,其产权归集体所有,旅游企业拥有开发权及经营权,但并不具备所有权。因此,加快湖泊、土地等无形资产的确权,使其作为商业银行贷款的抵押物。也可以将景区、主题公园、场馆的预期未来收益进行科学评估,折算为现值进行抵押。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旅游企业的现行状况及行业特点,开发一些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小额信用金融产品。对于现阶段的困难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采取减息、延息、放宽还款周期的措施来缓解部分旅游企业的经营压力。

(三) 创新融资渠道

新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衍生出了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融资平台。旅游企业也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来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例如互联网小额贷款、网上众筹、P2P等一些互联网金融产品,都可以成为旅游企业融资的来源。在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对信息的分析更为透彻,使得金融结构能够对企业的了解更加全面,融资的安全性更高,网上处理融资事务流程更加便捷,融资手续更加简便,缩短了企业获取资金的时间,融资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

资金充沛、资金链的稳定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决定要素。如何有效融资、合理融资、创新融资是解决企业资金安全问题的必要条件,是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点。因此,为使行业在逆境中蓬勃发展,既需要政府政策的帮扶以及金融证券机构对旅游行业的助力,还需要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揭筱纹, 尹奇凤.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旅游业发展历程和演变特征[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19, 32(6): 1-8.
[2] 贾江. 探析国内旅游融资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度假旅游, 2018(10): 37-38.
[3] 叶春明, 赵宇华.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10): 57-61.
[4] 袁博. 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产业发展策略及融资途径研究[J]. 商展经济, 2021(17): 33-36.
[5] 向祎华. J省旅游集团融资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财经大学, 2021.
[6] Chen, F. and Yan, X.Q. (2018)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Strategy of BOT Project in Xianning Tourism Industry. Proceedings of 2018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ICSSH 2018), 11 May 2018, Bangkok, 569-574.
[7] 庄欣艳. 文旅特色小镇PPP融资模式应用研究——以北京古北水镇为例[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 26(2): 44-47+52.
[8] 郭春宝. 华侨城欢乐谷入园凭证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9] 方美丹. 乡村振兴背景下浙江省平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10] 杨汇敏. 基于产业投资基金的旅游投融资模式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11] 万小伟. 疫情冲击下旅游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预防价值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1.
https://doi.org/10.26930/d.cnki.gbyec.2021.0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