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Effect of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DOI: 10.12677/AAM.2022.1110726, PDF, HTML, XML, 下载: 338  浏览: 89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
作者: 毕 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关键词: 反哺逆反哺经济互动生活互动情感互动Feedback Feeding Inverse Feedback Economic Interaction Life Interaction Emotional Interaction
摘要: 代际中反哺与逆反哺行为主要从经济、生活以及情感互动三方面的代际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展开分析。从代际视角研究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素,探讨老年人的代际养老需求,提升其价值感和生活满意度,降低孤独感。利用2020年CFPS个人数据对代际互动关系展开多元回归分析,结合角色增强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分析哪些代际互动行为会对老年父母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研究发现:生活和情感互动对老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因此,要从顶层设计到社区大家庭式养老再到家庭代际提升式养老塑造温暖的家庭氛围从而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使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价值感得到提升。
Abstract: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feedback behavior and the reverse feedback behavior is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economic, life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 on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and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generational life, discusses the inter-generational pension needs of the elderly, improves their sense of valu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nd reduces the sense of loneliness. A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s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2020 CFPS personal data, combining role enhancement theory and role conflict theory to analyze which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behaviors will affect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arents. The study found that life and emotional interac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with gender and urban-rural differenc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reate a warm family atmosphere for the elderly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to the community big family pension to the family intergenerational promotion pens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happiness, gain and value.
文章引用:毕靓. 代际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10): 6851-6860.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10726

1. 引言

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迁移速度提升使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显著,但在“9073”养老格局中居家养老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1]。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达到18.7%,这一问题仍在加剧。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出台倡导成年子代和老年父代就近生活或同居,主动承担对老年父母的照料责任 [2]。另一方面,成年子女面对家庭抚育成本居高不下、女性母职困境以及市场托育体系不完善等综合因素,导致家庭育儿压力逐渐增大 [3]。成年子女常常陷入“上要养老,下要育小”的“三明治”阶层困境 [4]。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习惯性地为成年子女提供隔代照料,并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老年父母主动提供家务照料和隔代抚育等逆反哺行为。本文研究代际互动主要从经济互动、生活互动以及情感互动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借助角色增强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来分析代际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目的是强化家庭代际互动,提高其生活满意度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2. 文献综述

人口老龄化矛盾突出,家庭养老传统深入人心,代际关系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以及抑郁度等话题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在老年人幸福感和自评健康状况的研究上,李强(2021)运用CHARLS数据研究一个人拥有孩子数量和质量对父母幸福感影响(主要是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症) [5]。罗丽艳和孔凡磊(2021)分析CFPS数据研究隔代照料对老人自评健康状况影响,主张给予父母更多情感支持 [6]。吴培材(2018)利用2013和2015年CHARLS数据,着重强调隔代抚养强度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因素,主张增强社交活动、身体锻炼以及获得子女更多的净转移支付等方式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7]。殷俊(2021)基于2016年CFPS数据研究子女支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利用Probit回归分析获得经济支持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经济照料与生活照料之间的联系 [8]。傅沂(2021)利用有序Logit回归并创新性利用夏普利值分解方法来对2012、2016和2018年三期CFPS数据分析,论证老年人相对收入对其生活质量影响,倡导提供丰富的老年生活,医养结合、保障老年人收入的公平性等措施 [9]。Seung-won Emily Choi (2021)按照老年人照料孙辈以及和成年子女居住状况展开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老年人抑郁状况带来的差异化的影响 [10]。

很多研究借助角色增强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阐述代际互动对于老年人心理状况的影响。角色冲突理论指老年人照料孙子女增加其身心负担,减少本身娱乐、社会交往时间,使其身心健康状况有所降低。而角色增强理论与角色紧张理论相反,强调照料孙辈使老年人得到子代与孙代两辈人的情感支持,间接使锻炼身体的频率加快,令老年人享受更多归属感和价值感 [11]。何庆红(2020)根据不同年份的CHARLS调查数据,利用多种社会学科理论知识,譬如代际交换、角色强化和角色冲突理论视角,深入分析隔代照料对于老人主观幸福感来说究竟是动力机制还是压力负担 [12]。黄国桂(2016)探讨不同隔代照料强度对老年人健康的差异化影响 [13]。

现有研究主要将老年人获得经济、照料以及情感互动三层次研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幸福感知影响。鲜有研究从代际互动视角即子代到父代的反哺,父代到子代的逆反哺经济、生活以及情感互动研究怎样作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框架是简要解释老龄化与婴幼儿抚育困境下代际互动对老年父代生活满意程度作用机制。根据2020年CFPS个人数据库建立分析模型。接着,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代际互动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对城乡与性别差异展开异质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完善路径。

3. 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

3.1. 数据来源

选择CFPS公布的2020年版个人问卷,具备代表性、权威性特点的全国社会跟踪调查项目。CFPS数据库主要收集个人、家庭、社区三层次数据,概率抽样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内隐分层以及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PPS形式。本文使用2020年CFPS测试版数据中个人层面的数据展开分析,个人层面样本量为28,590。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代际互动行为即成年子女的反哺行为和老年父母的逆反哺行为对老年人自身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所以重点选取60岁及以上有成年子女的老年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剔除年龄在60岁及以下并无子女或者子女去世的样本以及部分缺失值样本。经过初步的数据处理,本文研究共包含4712个有效样本。

3.2. 代际互动关系图

图1所示,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反哺与逆反哺行为集中在经济、生活和情感方面,利用角色强化理论和角色冲突理论来解释代际互动如何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Figure 1.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diagram

图1. 代际互动关系图

3.3. 模型构建

本文研究代际互动如何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父子两代之间反哺与逆反哺经济、生活和情感互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代的生活满意度,据此思路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

代际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模型设定如下:

Y 1 = α + β 1 X 1 + β 2 X 2 + ε 1 (1)

Y 2 = α + β 3 X 3 + β 2 X 2 + ε 2 (2)

Y 3 = α + β 1 X 1 + β 3 X 3 + β 2 X 2 + ε 3 (3)

其中,Y是老人生活满意度,表示常数项,β为相关变量的系数,代表子代向父代经济互动、生活互动以及情感互动的反哺行为,表示父代向子代提供经济、生活以及情感互动的逆反哺行为。表示控制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

3.4. 变量选取及描述

3.4.1. 被解释变量

以老人生活满意度为被解释变量,生活满意度是评估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反映老年人对自我生活状态的满足程度。被解释变量采用问卷中“对自己生活满意度”的评分为主要依据,生活满意度打分1~5分,表示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的程度。

3.4.2. 核心解释变量

研究代际互动即父子两代之间存在的反哺与逆反哺行为对老年父代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如何发挥,代际互动这一双向行为,包括代际间在经济、生活和情感互动。CFPS数据库中包含多个子女与父母代际互动关系,其中子女1与老年父母的代际互动情况易观测且缺失值相对较少。所以核心解释变量以子女1与父母三个层次的代际互动展开分析,按照反哺与逆反哺的代际互动行为研究。主要自变量围绕代际之间的经济互动即提供和收到经济帮助、生活互动即提供和收到生活照料以及情感互动即代际亲密关系、见面和联系频率展开分析。

3.4.3. 控制变量

除了核心解释变量以外,仍有其他变量会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此选择年龄、性别、城乡、婚姻、受教育、健康、慢性病情况、锻炼频率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老年疾病接踵而来,影响其生活满意度。而锻炼身体频率作为健康状况辅助影响因素,纳入控制变量之中。综上所述,具体赋值情况下见表1

Table 1. Variable description

表1. 变量说明

3.4.4. 描述性分析

表2所示,生活满意度均值为4.15,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相对较高。其中主要研究对象中老年人的年龄均值是70.17岁,健康状况均值为3.4,锻炼频率6.91,半年内患慢性病的概率较低,说明样本中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性别分布方面,女性老年人占比51.65%,男性占比48.35%。城乡分布方面,城市户口占比约47.03%,乡村占比约52.97%,性别和城乡分布比例相对均衡。在情感互动方面,老年父代与成年子女1亲近和很亲近关系占比82.47%,可见大部分家庭代际关系较为亲近。在见面频率和联系频率占比较高,代际亲密关系较和谐。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表2. 描述性统计

3.4.5. 回归分析

表3所示,城乡户籍情况、接受教育程度、婚姻、健康以及慢性病情况、锻炼频率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反哺性的经济互动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不显著,但生活照料支持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子女提供生活照料可以改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在代际情感互动层面,与子女1联系和见面频率对其生活满意度作用不够显著,但与子女1关系在1%水平显著且呈正向关系,说明父母与子女1关系越亲近,其生活满意度越高。由于大多数老年人对于与子代之间的生活照料和情感交流需求旺盛,所以要把关注点放在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情感需求满足上,鼓励子女主动与老年人进行沟通和情感互动,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因此,在强化家庭养老过程中我们应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营造良好的家庭代际互动氛围,改善代际关系。

在逆反哺关系中父代对于向子女1提供经济支持和生活支持的影响作用不显著,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中,父母向子女提供经济帮助和生活照料被认为是应尽的责任,对其而言这既不是负担也非生活满意与否的衡量指标。感情互动上,与子女1关系在1%水平显著,说明父代对情感互动需求的满足可提升老年父代生活满意度,稳健检验合格。

将代际双向反哺与逆反哺互动关系综合起来分析发现城乡、婚姻、健康、锻炼频率和最近半年内慢性病情况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作用。城市老人更容易受到代际互动关系的影响。城镇适老化服务设施被配备远强于乡村,基本生活状况的满足使其能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需求,满意度更强。老年健康与满意度相关系数为负数,结合赋值情况分析表明老人越健康、锻炼频率越高且未受慢性病困扰生活满意度越高。婚姻状况与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可见婚姻状况越好生活满意度越高。经济互动影响作用不显著,由于经济发展、社保制度不断完善以及脱贫攻坚工作顺利进行,经济困境对于居家养老影响正减弱。收到子女1提供生活照料10%水平上显著,情感互动方面,父子两代的亲密关系与见面频率对老年父代生活满意度分别在1%和10%水平显著。可见父母对生活照料以及子女情感互动需求旺盛。根据角色强化理论分析,老人获得子女1生活照料使自己日常生活得到较好保障也增强与代际情感沟通,认识到更多角色价值。而角色冲突理论分析老年人年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下降甚至生活受到影响,如果子女花费过多人财物力在照料老年父母上,老人将自己视为子女负担,降低生活满意度。所以生活照料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主要取决于老人在认知体系中角色强化和角色冲突强弱对比。因此,提升其生活质量要把着力点放在生活和情感互动上,强化代际关系提升老年人自我价值感,降低自我负担感。

Table 3. Child-parent, parent-child, intergenerational interaction and life satisfaction

表3. 子代–父代、父代–子代、代际互动与生活满意

***p < 0.01,**p < 0.05,*p < 0.1。

3.4.6. 稳健性检验

生活满意度体现老年人对生活感知或满足情况,偏向个人主观感受。对未来生活信心程度也是对于生活主观评价且同样是定序变量。稳健性检验选择将因变量替换为未来生活信心程度。结果显示,经济互动作用不显著,但收到子女1生活照料在10%水平上显著且呈正向关系。在情感支持方面,与子女1关系对于其生活满意度在1%水平显著。说明子代照料和情感互动能提升老年人对未来生活信心,与上面回归分析一致,说明研究结果较为稳健。

3.4.7. 异质性分析

表4,女性比老年男性更可能因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而改善生活满意度。因为男女观念差异,老年男性碍于面子和自尊心不愿接受子代生活照料支持。在情感互动方面无明显的性别差异。

Table 4. Sex differences

表4. 性别差异

***p < 0.01,**p < 0.05,*p < 0.1 男 = 2413,女 = 2299。

在城乡差异方面如表5,城市老年人收到子女1生活照料影响更加显著。因城市老人与子女居住地理距离比较近,所以获得子代生活照料可及性高于乡村。而乡村面临青年外流,而自身重土难迁、血缘亲缘地缘等多重影响加上角色冲突影响,不愿意前往增加子女负担,所以生活照料对其生活满意度影响较低。农村老人与子女空间距离较大,情感交流需求强烈。而城镇老人与子女1居住空间距离相对较小,对于联系频率需求更旺盛。

Table 5. Urban-rural differences

表5. 城乡差异

***p < 0.01,**p < 0.05,*p < 0.1,城 = 2326,乡 = 2359。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经济互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保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老年人基本物质状况,减轻了对依赖子女经济支持的压力。老年人角度不愿意成为子女负担也不指望或不需要子女真的在经济上支持他们。子女角度上,家庭收支压力以及婴幼儿抚育负担以及各种贷款令他们经济压力倍增,向父母支付养老开支的比例相对低。

4.1.2. 生活互动显著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代际生活互动的逆反哺行为中对女性老人满意度影响明显,女性老人拥有长期积累的抚育和家务经历,这一优势恰恰契合了家庭婴幼儿抚育困境(母职困境和社会托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所以隔代照料对于缓解婴幼儿抚育和母职困境的矛盾很有必要,同时也能强化家庭归属感、凝聚力和价值感等角色感。在反哺行为中,老年男女均有身体机能下降,老年疾病困扰等问题,渴望获得生活照料。

4.1.3. 情感互动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老人对代际情感需求旺盛,渴望与子代和孙代交流、沟通,城镇老人对代际联系需求明显,乡村老人期待与子代和孙辈多见面,这提醒我们针对不同老年人的需求采取完善措施。重视代际关系培养即家庭代际交流沟通,塑造温馨家庭氛围,给予老人更贴心的关爱。

4.2. 建议

在代际互动关系中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建议,主要从国家、社会和家庭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以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为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幸福感提供思路。

4.2.1. 做好政策联动,鼓励家庭养老

在国家层面在保障基本的养老保险和理念福利待遇的基础上,也要着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可及性高的生活照料服务。让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或共同生活,承担对老年父母的照料责任。同时,在政策指引下还应做好配套政策与政策理念联动,对承担家庭反哺责任的成年子女推出税收优惠或购房补贴,倡导代际同居。另外,长期护理保险是针对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稳定生活护理服务为出发点的政策,负责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医疗卫生服务等生活照料服务,可以代替子女完成生活照料的义务。因此科学设计长护险制定,提高覆盖率和可及性,从失能–半失能–活力老人身心健康“医养康健预”全面保障。推进市场发展康养和银发产业建设,放宽市场准入机制做好质量把关和反馈。加大对家庭养老宣传力度,强化家风环境建设。

4.2.2. 社区医养身心,补充情感支持

鼓励社会机构特别是社区强化适老化服务环境搭建,学校培养专业护理和管理创新人才,社会营造“敬老和爱老”氛围,市场机制吸引专业人才投身银发产业建设中去。社区作为扩大了的家庭,为老人提供医养等基础服务的同时注重老年人幸福感、满足感的塑造,解决其生活和情感困境,弥补家庭养老中情感缺失部分。建立健全社区情感互动站、开展代际互动活动,宣传强化代际交流与沟通,创新发展“社区大家庭式”养老服务,利用多种措施来强化代际关系,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质量。

4.2.3. 缩短代际距离,适度隔代照料

落实居家养老,代际就近居住拉近代际之间空间距离来强化心理距离代际情感交流,及时提供所需的生活和情感支持。在父代–子代的代际互动关系中,老人将照料孙辈看作是自身的职责和乐趣,加上目前我国育儿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增加、母职困境和市场托育服务供需矛盾。许多家庭选择将孙辈抚育责任传递到祖辈身上,这种隔代照料现象正普遍发展 [14]。一方面,祖辈从照料活动中获得了来自孙辈和子辈情感互动与联系,心理上得到安慰,拥有了价值感,也间接延长锻炼时长,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15]。但另一方面,过度隔代照料不仅占据老人参与同辈间社交娱乐活动时间,同时也面临代际育儿观念冲突,带来较大的照料负担和角色压力,降低生活满意度。因此,老人提供孙辈照料应把握适度原则。家庭积极营造温馨、和谐氛围,关注老年人个人社交生活需要并增加代际互动的频率 [16]。

总之,在代际互动过程中,成年子女在为老年人提供基础经济保障基本生活的需求已经接近饱和,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互动支持和情感互动,提供质优价廉的适老化服务,塑造“幸福老人”的社会和家庭形象。社区提供医养心理服务,与老年人进行情感沟通与交流,建好社区大家庭。家庭环境中,科学看待隔代照料,强化情感互动,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禀赋,提升自我价值感 [17]。把握适度原则,鼓励代际成员参与家庭婴幼儿照顾活动,温暖的家庭互动关系有助于生活满意度提升 [18]。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康中国建设的理论、路径及实践模式研究”(20BJY01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黄健元, 贾林霞. 家庭养老功能的变迁与新时代家庭养老功能的发挥[J]. 中州学刊, 2019(12): 83-88.
[2]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1, 14(10): 51.
[3] 洪秀敏, 朱文婷. 全面两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 教育学报, 2020, 16(1): 35-42.
https://doi.org/10.14082/j.cnki.1673-1298.2020.01.005
[4] 王鑫鑫, 朱青青. 家庭养育负担、养老保险参保意愿与行为: 基于流动人口“三明治阶层”的分析[J]. 保险研究, 2021(8): 83-96.
https://doi.org/10.13497/j.cnki.is.2021.08.006
[5] 李强, 董隽含, 张欣. 子女数量和子女质量对父母自评幸福度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3(4): 150-165+184.
https://doi.org/10.16382/j.cnki.1000-5579.2021.04.014
[6] 罗丽艳, 孔凡磊. 隔代照料孙子女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CFPS的实证分析[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1, 38(6): 462-467.
[7] 吴培材. 照料孙子女对城乡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观察, 2018(4): 117-131.
[8] 殷俊, 游姣. 子女支持能够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吗? [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4): 117-126+179-180.
https://doi.org/10.13300/j.cnki.hnwkxb.2020.04.013
[9] 傅沂, 程忠艳. 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差异问题研究——基于CFPS跨期数据的实证分析[J]. 西北人口, 2021, 42(1): 10-25.
https://doi.org/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21.01.002
[10] Choi, S.-W.E. and Zhang, Z.M. (2021) Caring as Curing: Grandparenting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Chin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89, Article ID: 114452.
https://doi.org/10.1016/j.socscimed.2021.114452
[11] Sieber, S.D. (1974) Toward a Theory of Role Accumul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9, 567-578.
https://doi.org/10.2307/2094422
[12] 何庆红, 谭远发, 谢鹏鑫. 天伦之乐还是天伦之累?——照料孙子女与中老年人幸福感[J]. 中国经济问题, 2020(3): 121-136.
https://doi.org/10.19365/j.issn1000-4181.2020.02.09
[13] 黄国桂, 杜鹏, 陈功. 隔代照料对于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析[J]. 人口与发展, 2016, 22(6): 93-100+109.
[14] 宋嘉豪, 郑家喜, 汪为. 养儿能否防老: 代际互动对农村老年人的减贫研究——基于多维贫困视角[J]. 人口与发展, 2019, 25(6): 96-106.
[15] 宋靓珺, 杨玲, 彭希哲. 中国老年人隔代照料与健康后果的实证研究及政策思考[J]. 人口学刊, 2020, 42(1): 55-69.
https://doi.org/10.16405/j.cnki.1004-129X.2020.01.005
[16] 陈英姿, 孙伟. 照料史、隔代照料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基于Harmonized CHARLS的研究[J]. 人口学刊, 2019, 41(5): 45-56.
https://doi.org/10.16405/j.cnki.1004-129X.2019.05.004
[17] 穆怀中. 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互补替代”效应: 理论与实证[J]. 人口研究, 2022, 46(1): 82-96.
[18] 王海漪. 被照料的照料者: 隔代照料与子代行孝互动研究[J]. 人口学刊, 2021, 43(4): 74-88.
https://doi.org/10.16405/j.cnki.1004-129X.2021.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