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摩疗法的源流及临床应用
The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ointing and Massage Therapy
摘要: 膏摩疗法是一种中医外治法,是将药物与推拿结合起来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功效为“勿令九窍闭塞”。“膏摩疗法”历史源远流长,“膏摩”一词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在以前及现在的医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篇主要来介绍“膏摩疗法”的源流及其临床应用,让我们对《金匮要略》有更深的理解,以期为《金匮要略》及膏摩疗法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Abstract: Anointing and massage therapy is an external treatment method of Chinese medicine, which combines medicine and massage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 and its effect is “not to make the nine orifices closed”. The term “anointing and massage therapy”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 term “anointing and massage” was first recorded in “The 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Horoscope”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cal activities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introduce the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ointing and massage therapy”, so that we can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Horoscope” and provide broader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ssentials of the Golden Horoscope” and anointing and massage therapy.
文章引用:雷函莉. 膏摩疗法的源流及临床应用[J]. 中医学, 2022, 11(5): 866-869.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2.115124

1. 膏摩疗法的源流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1] 中最早提出“膏摩”一词,其中“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是对“膏摩”的具体描述。“膏”是指把中药经过特定工艺的加工而制成的药膏,“摩”是指推拿和按摩手法。一“膏”一“摩”,精准明了地阐释了膏摩疗法的药物基础和治疗方式。张仲景在文中将“膏摩”这一疗法与“导引”疗法、“吐纳”疗法、“针灸”疗法并列,以作为预防疾病和保健身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作《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著作,开创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先河。随着医疗经验的丰富积累和总结,现代医家对“膏摩疗法”也做了总结和归纳。王金贵 [2] 详细介绍了膏摩的历史源流:包括第一阶段先秦秦汉的萌芽时期、第二阶段魏晋隋唐的发展时期、第三阶段宋元的民间发展时期、第四阶段明清的鼎盛时期到民国时期乃至近代的没落5个阶段。先秦秦汉时期,“膏摩”一词首次被提及。《五十二病方》中记载了现存最早的记录药摩及膏摩的文字;《黄帝内经》中描述了运用膏摩来治疗阳明经病而致的面瘫;在《金匮要略》中最早记载了“膏摩”一词;《神农本草经》中记录了膏摩作用于小儿疾病。这些论述都为膏摩疗法的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魏晋隋唐时期,膏摩进一步发展。“膏摩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在《刘涓子鬼遗方》中记载了膏摩运用于外科病症。在宋元时期,民间验方大幅发展,“膏摩疗法”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和总结,更进一步地加深了膏摩疗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在明清时期,随着医疗经验的积累,小儿推拿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民国时期,因为国际形势及政治等原因的限制,让整个中医事业发展艰难,“膏摩疗法”也放缓了研究和发展的进程。在现代以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膏摩疗法随着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有了深入的进展。

2. 膏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2.1. 膏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膏摩疗法因其便捷有效的特点,被诸多医家运用在内科疾病的治疗之中。其中有相当的有效经验的比如:吴均俊 [3] 用四用膏(具体药物为生白芷、生半夏、生川乌、生南星)来治疗偏头痛,其总有效率为90%。马小平 [4] 用头风膏(具体药物为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冰片)来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2.31%。张野 [5] 用健脾消脂膏(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大黄、荷叶、牵牛子、茯苓、炒麦芽、炒神曲)结合指揉法、点揉法、摩法、颤法作用于腹部以治疗脾虚湿阻型单纯性肥胖,总有效率为89.29%。滕向东 [6] 用摩顶膏(白芷、木香、丁香、附子、冰片、干姜、石菖蒲)结合一指禅推法、指按法、指揉法、五指拿法和掌推法作用于头面部、颈肩部和腰背部来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其总有效率为90%。陶吉明 [7] 等表明膏摩法可调畅经气,并体现了“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辨证观。其提出是否可通过LHb通路及膏摩与督脉通路来治疗抑郁症的想法。姜忠磊 [8] 运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红花、川芎、草乌、赤芍、黄芪、地龙、当归、苏木、栀子)结合滚法、捏法、点按法、拿法、擦法和康复运动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膏摩法治疗较康复训练法治疗效果更好。

2.2. 膏摩疗法在外科中的应用

关睿骞 [9] 等运用扶他林结合擦法、一指禅推法、揉法、点按法,作用于腰部,来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结果显示膏摩组的疗效明显好于传统推拿治疗组。王晓萌 [10] 用膏摩疗法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总有效率为93.5%。结果显示膏摩疗法可以更好的促进乳汁排泄,使乳房通畅、以缓解乳房胀痛、且缩小乳房结块。方红 [11] 等运用冬青膏联合温和灸治疗药物性静脉炎,总有效率为96.6%。由此可看出,膏摩疗法治疗的外科疾病以无伤性外科病为主 [12]。

2.3. 膏摩疗法在妇科中的应用

路瑶 [13] 采用循经膏摩(脾经、任脉、督脉)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总有效率为97.22%,特别在小腹冷痛拒按、畏寒上面效果显著,本法安全、无创、无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苗成凤 [14] 用通经膏为介质,作用于腹部,用来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文章指出其总有效率为93.33%,这种外治法效果更加明显、患者体验感好、没有副作用,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宋朋飞 [15] 运用滋阴壮水膏对肾阴虚型更年期患者进行膏摩治疗,治愈率为90.0%。陈晓红 [16] 等总结了从远古时期至明清时期膏摩疗法在妇科方面的治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蛇衔膏治疗产后血积,是首次提及膏摩法治疗妇科疾病;《千金翼方》中记载木防己膏治疗妇女产后中风;《千金要方》中记载真珠汤下死胎;《千金要方·妇人方》中记载了用盐刺激胎儿足底与盐摩腹治疗难产等;李挺著 [17] 的《医学入门》中记载了摩腰丹(主要药物为:附子、川乌、南星、朱砂、干姜、雄黄、樟脑、丁香、麝香、芡实),用于治疗妇人白带。将古代与现代案例结合起来可以看出,膏摩疗法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在妇科的四大病症“经”、“带”、“胎”、“产”,特别是“经”症中膏摩疗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效。

2.4. 膏摩疗法在儿科中的应用

刘陨君 [18] 运用健脾消积膏(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及小儿推拿中的清大肠、清补脾经、运内八卦、揉膊阳池、搓摩胁肋、摩腹、推下七节骨、捏脊治疗乳食积滞型小儿便秘,有效率为90.9%,在排便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食欲不佳、手足心热等症状上有显著改善。张文海 [19] 运用射干麻黄膏为介质结合推拿治疗寒饮型小儿咳喘,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都高于推拿组。姚栾 [20] 运用健脾开胃膏摩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总有效率为94.11%,经治疗后患儿的食欲、食量、面色、精神状况、腹胀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鲍挺峰 [21] 运用麻仁丸膏为介质结合大肠经、六腑、脾经、内八卦等穴位的推拿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有效率为96.97%,治疗后患儿的情况明显好转,具体表现为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时间、口干口臭等症状明显好转,且肠鸣音也明显增强。孙德仁 [22] 等介绍了膏摩疗法的起效与膏摩介质有明显关联,其中介质不仅可以润滑和保护皮肤,还可以通过皮肤的感受刺激、吸收等功能来发挥相应的作用。

3. 结论

综上所述,膏摩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及现代医疗环境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膏摩”这一疗法在《金匮要略》中首次被定名,且明确指出了它的临床疗效,即“勿令九窍闭塞”,疏通经络以预防疾病、保健身体,为“膏摩疗法”的发展提供了标准化的名称,促进了“膏摩疗法”的传播及流行。

膏摩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其中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范围广、疗效佳;在外科疾病中主要运用于无伤性外科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对于“经”症的研究最多,运用最广泛。虽然在古籍中记录了膏摩疗法对于“带下病”的治疗,但在现代研究中却很少涉及;在儿科疾病中,膏摩疗法为少儿疾病提供了一个更安全和便捷的给药途径,其安全性和患者的体验感比传统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更佳。尽管膏摩疗法在现代医疗活动中已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应用的疾病种类还有待挖掘。

《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其中的“肾气丸”、“酸枣仁汤”等经典方剂经过现代科技的加工制成了中成药,为中医药的推广做出了贡献。膏摩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但其种类有限。期待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能将《金匮要略》中的优秀方剂与膏摩疗法相结合,探索扩宽膏摩疗法的适应症,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旨在挖掘《金匮要略》另一方面的价值,以期在以后的临床实践及研究中能够更好地将其与膏摩疗法结合起来,为《金匮要略》及膏摩疗法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仲景. 金匮要略[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8.
[2] 王金贵, 王艳国, 王丽, 等. 膏摩的历史发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0, 18(11): 5-6.
[3] 吴钧俊. 加用四生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 广西中医药, 2003(3): 19-20.
[4] 马小平. 头风膏穴位贴敷太阳穴治疗偏头痛78例临床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03(1): 14-15.
[5] 张野. 膏摩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脾虚湿阻型)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
[6] 滕向东. 膏摩疗法治疗抑郁症睡眠障碍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1, 51(19): 28.
[7] 陶吉明, 张宏, 李文兮, 等. 膏摩从督脉治郁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 33(7): 3152-3155.
[8] 姜忠磊. 膏摩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痉挛性足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
[9] 关睿骞, 尤卓, 相翀宇, 等. 膏摩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7, 46(3): 32-34.
[10] 王晓萌. 膏摩治疗乳痈初期(气滞热壅型)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11] 方红, 陈芬, 叶佳. 温和灸联合膏摩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8(5): 451-452.
[12] 湛昊宸, 李华南, 张玮, 等. 膏摩疗法应用现状文献分析[J]. 中医杂志, 2017, 58(3): 255-257.
[13] 路瑶. 循经膏摩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14] 苗成凤. 膏摩(通经膏)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
[15] 宋朋飞. 膏摩(滋阴壮水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肾阴虚型)的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5.
[16] 陈晓红, 周祖亮, 林静. 古代妇科推拿发展史述[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39(6): 4-6.
[17] 李挺著. 医学入门[M].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18] 刘陨君. 健脾消积膏摩法治疗小儿便秘(乳食积滞型)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
[19] 张文海. 射干麻黄膏按摩治疗小儿咳喘(寒饮型)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
[20] 姚栾. 运脾开胃膏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不和型)的临床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
[21] 鲍挺峰. 麻仁丸膏摩治疗胃肠燥热型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杭州: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
[22] 孙德仁, 陈博睿. 膏摩与少儿推拿[J]. 中国民间疗法, 2019, 27(1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