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优化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Thought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Subjective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DOI: 10.12677/AE.2022.129491, PDF, HTML, XML, 下载: 271  浏览: 398 
作者: 穆娜拉•卡里木: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体性教学价值路径High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Subjective Teaching Value The Path
摘要: 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生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应秉持以人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中取得良好成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对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教学、全面建设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有深远的价值意蕴。本文从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的路径,发挥思想政治课坚定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方向。
Abstract: As a key course f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cultivat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hould uphold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in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has far-reaching value implication in realizing the unified teaching of teacher-led and student-subject, comprehensively constructing the activity typ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subject core accomplishme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society, school, teachers, studen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of the path, pla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firm education concept, guide students to the correct value direction.
文章引用:穆娜拉•卡里木.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优化主体性教学的思考[J]. 教育进展, 2022, 12(9): 3213-321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9491

1. 引言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给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要将思政课建设成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1]。主体性教学是遵循以学生为活动中心的活动型教学方法,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进一步优化主体性教学,以此来实现师生一体有效教学,并在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探索主体性教学的实现路径。

2. 主体性教学的内涵

知识的魅力、学习的动力,需要学生自身去经历,才能深刻感受学习的力量。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建构学生自我知识脉络,搭建师生良好交流桥梁,切实使学生感受到教育的人文关怀,助力学生激发学习信念,促进教学实施。

主体性教学,还原学生“本”的课堂,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工作方针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主体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与教师同步进入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本质上说,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使学生通过自我获得主体性的发挥。具体而言,是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教学的最合适境界正如罗杰斯所言:“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整个人沉浸于学习中——躯体的、情绪的和心智的。” [3]。

主体性教学是师生、生生的双边交流活动。主体性教学作为活动型教学的教学模式之一,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人,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是相互激发的。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有效引导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能力达到的平衡态,使教师与学生产生互惠的有效交流。教师与学生是特殊的主客体交流关系,在交流中,教师应该把握和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生活变化,加强彼此多方面交流,与学生心交心,能够对学生学习与成长产生正向引导与激励,帮助学生促成其主体性品质的发挥。主体性教学,重点在于学生间对话,形成共享关系,学生们积极的课堂表现,对老师的提问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自我的逻辑思维与变通能力,学生间互助协同与自主学习的激发,更利于学生深刻感受以自我为本的学习意义。

主体性教学是师生与教学内容的双向组织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熟练运用教学内容,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将其内化为自我知识体系,形成教师良好的教学技能、教学能力、教学观、能够通过自我内化将学生与教学内容有密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深刻领悟知识,运用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我意识,展现符合学生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熏陶与教学内容的内化,能够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自我思维的成长,通过作业、周边事物、与伙伴相处等载体充分表现出来,完成学生自我内在的建构。师生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内外化的发展,都是客体主体化的过程,既发生在师生相互影响中,也发生在教学中,是双向组织活动,从而建构师生各自更高程度的主体性的转化。

3. 主体性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价值意蕴

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反映了主体性教学的时代特征,展现了学生主体性的培育,更体现其是从学生视角出发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易于师生搭建良好关系、易于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促成学生全面发展。

(一) 有利于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思政课的德育性与政治性规定了思政课教学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理论与观点,教师更要抓住重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引领学生。正确的引领必须辩证看待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必须实现以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为一体的科学的,内在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是以尊重学生主体为前提,教师要考虑学生学情与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恰当方法,平等互助的与学生展开教学,以身作则,使学生根据所见所想构建符合学生行为的思想认识,唤醒学生主体思维,形成社会发展中的正向价值观,提升学生自我求知心。另一方面,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以教师主导为引领,学生在特殊身心发展阶段,易受复杂多变的社会、家庭、性格、情绪等多因素影响,使学生思想、政治认识、道德品行都有转变。师生相互促进,相互吸取正确的价值理念,教师更应协同学生分析事物的利与弊,点拨学生辩证思维,激发学生树立主动担当的责任感,使学生产生自觉将自我与社会及国家融为一体的文化自觉,从而对学生主体产生积极推动。

(二) 有利于建设活动型思想政治学科课程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其课程结构的设计要求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3] 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预习,教学过程的演练和课堂小结的升华,围绕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知识、体会知识、内化知识;引导学生参与学科讨论,协同合作探究,参与“主”的过程,展现学生“体”的表达,筑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辩证、探究等基本学习能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全身心的投入,唤醒学生主体能力,更利于生生、师生课堂默契配合,形成积极活跃,互动探究的教学氛围,改变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印象,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更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凸显活动型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三) 有利于全面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第一,主体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主体性教学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将党的光辉历程与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融入课程中,使学生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英勇担当与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使学生从自身感受出发,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第二,主体性教学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主体性教学科学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的疑惑、思考、探索、与反思,都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问中学”更易培养学生的缜密思辨力与科学创新力。第三,主体性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班干部的设置,在于学生提升自我领导力,老师将班级建设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学生对班级班风、学习氛围的建设都从每位学生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出发,促进学生交流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更加体现活动型学科课程彰显的课堂实践力和生命力。第四,主体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法制意识。在主体性教学中,学生对教学案例的选择、感受和理解,都基于学生正确的社会观和法律观,我们更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法制素养,使学生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治义务。

(四) 有利于构建和谐高效的师生关、教学观

“亲其师、信其道”,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是开展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积极而向上的教育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激发学生对学科课程的热爱,更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高中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思政课教师更要深入学生内心,倾向于与学生深度交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与思想动态,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个体的关注,会立刻端正自我学习态度,改正自己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师给学生传递的关怀,气馁时的鼓励,无助时的帮助,都会暖化学生心田,使师生建立起信任,在学生日后的成长中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影响。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与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会与学生产生积极的课堂反馈,学生会敬佩教师,亲近教师,相信教师,从而在学科课程学习上会更认真,往往更易取得优异成绩,这是师生间友好相处的魔力棒。主体性教学以人为主,学生在培育自我学习素养的前提下需要教师对他进行引导,教师本着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使学生展现积极健康的人格与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主体性教学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实现路径

使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领悟知行合一,仍是思政课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之一。为学校有效的教学管理,教师教学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实践性、思辨性,特对思政课教学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一) 全社会共育思政素养,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社会是学生展现思想动态、落实立德树人关键任务的主战场,也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实践地。高中生处于各方面成长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必须接起德育工作的接力棒,重视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道德品质的养成及综合素质的发展。第一,做好政治引导工作。高中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形成怎样的理想信念,坚定何种政治方向等都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学生的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师,更在于身边的人,家长、社会、网络等。这就对全社会提出了要求,要坚定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传播者的信念;第二,做好价值塑造工作。价值塑造本就是个共情的过程,将知识寓于情感之中,价值塑造就会更有方向,社会各界要善于讲历史故事、讲事实道理、讲英雄精神,为学生创设价值融通提供触点,用传统文化感染青少年。第三,培育思维与实践转化是相互的。时刻紧跟时代发展,善于用历史、辩证、创新的思维看待问题,学生也会树立科学思维,全面发挥自我主体性,产生正向导向。让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践中感受知识,全身心投入于实践中,通过实际行动感知思想变化,更利于学生落实思政教学意蕴,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

(二) 学校提升思政课程地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思政课应重点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政课教学重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学生政治认同、锤炼学生优良品德,是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也是践行主体性教学理念的表现。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意识主阵地,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全面展现思政课对学生的影响。首先,教务处要在提高思政教学工作上划实线,改善思政课考试和评价制度,可增加口试,提高课堂表现在学生综合成绩中的比例,通过学生口头表达来反映学生的思政课教学吸收;其次,教研组要加强思政课程专业管理,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与教学反思会,更好的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教师更要时刻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寻找助于学生深度思考的教学案例;作为班主任,善于创设隐性教学环境,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主体悟性。新时代,学校要紧紧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时代青年,是学校和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起点。

(三) 教师开展实践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

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情境的设计者、节课的引导者、学生的陪伴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量给学生布置实践活动、实践作业、实践任务等,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对象,通过特定的教学安排,更易了解学习目标,感受立体知识的魅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思政课许多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课堂参与度低,许多学生对所学知识浮于表面。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树立开展实践教学的理念,学会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强化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活动,学校积极举办的各类比赛、社区组织的团体活动,为学生日后开展社会实践积累经验。实践贵在学生,在理解较为困难的思政课中,深入思考开展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本着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挖掘资源,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强化对思政课知识的灵活变通,理解内化,塑造创新品格。

(四) 注入学生思辨力,强化学生主体素质

《中庸》曾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明辨之”,是指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即洞察事实真相和思考分析的能力。思政课是具有强烈思辨性质的课程,高中生处于思辨精神的成长期,思维特点、认知方面都有待成熟,更需要思政课教师向学生播撒正义的种子。思政课教师通过娴熟的思辨力将冰冷难懂的文字化为温暖易解的知识点授予学生,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内化知识,从而构成自我的知识逻辑体系。因而我们常说,思政课不仅教给学生如何理解世界,更是教给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即培养学生自我逻辑思维。学生对教学案例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能对模棱两可的知识点进行寻求真相的探究学习,能将复杂抽象的事物一一化解开来,这些过程背后体现的分析力、探究力、洞察力等不仅仅是学生思辨思维的建立,也是学生主体性得到发挥的过程。思政课给予学生观察世界的眼睛,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其中才能理解世界,找到方向。思辨力的形成,不仅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更利于学生坚定科学信仰,把握政治方向,创造自我思维,使其主体素质得以提升,核心素养得以培育,综合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010-07-29.
[2] [美]罗杰斯. 《意义学习中的促进力量》[M]//方展画.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9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