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
Exploration o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Micro Economics
DOI: 10.12677/AE.2022.128473, PDF, HTML, XML, 下载: 523  浏览: 89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卢 娜: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 镇江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Micro Economic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structional Design
摘要: 《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身蕴含着许多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资源,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有利于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本文结合《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围绕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以及考核方式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从而实现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的目标。
Abstract: The “Microeconomics” course itself contains many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which have a natural fit with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are conducive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oriented, ability-based, knowledge-education” trinity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goals.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eco-nomics” course,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depth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course content design,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design, and assessment method design, so a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stimulating students’ home and country feelings and moral cultivation using the course teaching as the main channel.
文章引用:卢娜.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讨[J]. 教育进展, 2022, 12(8): 3097-31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847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这是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遵循,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微观经济学》是普通高等教育经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随着人们日益对经济活动的关注,也逐渐成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基本上是由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发展而来的,有着明确的阶级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有所取舍的为我所用。同时《微观经济学》课程本身蕴含着许多哲学原理和思想政治资源,与课程思政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课程教学中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培养经济学思维,使其更好理解经济生活中各种现象或问题,对实现“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标有重要意义。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与思政元素自然融合的关键。本文拟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以及考核方式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微观经济学》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道德修养。

2.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价值引领为主的价值塑造目标,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知识目标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能力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目标的紧密融合。

第一,价值塑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领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科学和全面地认识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批判的基础上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更客观、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智育与德育有机结合与统一。

第二,知识目标。加强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全面理解,掌握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进一步追踪微观经济学理论前沿与实践发展动态,系统掌握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规律。

第三,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 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微观经济学》的主流教材主要基于西方国家的主流经济学派思想,是对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如何结合我国国情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情况,挖掘其积极的可供借鉴的思想,并与思政元素相融合,需要更加科学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2]。

《微观经济学》教材各高等院校主要采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该教材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对主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在每章的结尾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了评析,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理论存在的缺陷,从而能够辩证的理解和运用。但是课程内容与思政还未充分融合,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理论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课程与思政的相融合必须以课程教学内容为基础,挖掘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法治、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五大思政元素”。结合《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经验,本文拟对融合思政元素的部分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如在“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章中讲解“需求”概念时告诉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满足自己的欲望;讲解“限制价格”内容时介绍我国的强农惠农政策,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理解农产品的限价政策。在“消费者选择”一章中,告诫学生切忌因为虚荣心,盲目消费而身陷校园贷困境;向学生推广理性消费、绿色消费和共享消费等新观念,加强剖析冲动型非理性消费现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一章中,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企业生产的目的不应该只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可联系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举例说明,如直播平台“东方臻选”,在发挥惠农助农作用的同时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知识,获利的同时回馈社会。在“市场理论”这部分内容中肯定市场竞争的高效性和重要性,批判垄断的效率损失和资源浪费,引导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理念。在“生产要素和市场分配”这一章中讲解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让学生体会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优越性,明白国家、民族和个人是命运共同体。在“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一章中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可结合我国在环境污染外部性治理方面对企业实行的奖励和处罚例子,告诉学生在政府监管的同时,企业和个人的自律也很重要。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

在改进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课程的内容和思政的要素,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教学法,如借用“谷贱伤农”的例子,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点展开案例分析和讨论,告诉学生要保护农民的利益,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二是情境教学法,将教学内容置于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讲解成本理论时,可利用学生的上学成本计算出逃课成本,让学生珍惜学习的机会。三是问题式教学法,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抛给学生,使学生边思考边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实践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社会,在实践中丰富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3]。引导学生把学习知识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相结合,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城市农村开展调研,了解社区商业发展模式,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了解农村发展状况等,尝试从现实的角度运用课堂学到的经济学知识去分析和思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育人的活力。

在运用传统讲授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的优势,多维度、多元化地优化教学手段。一是运用多媒体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运用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到教学设计的情景之中,便于其快速的、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二是采用“课前自学–课中内化–课后巩固”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提前把课程资料导入移动终端学习平台,学生在平台完成视频观看,有针对性地完成课前练习和讨论;课中内化要求教师在课上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组织,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学生课前的疑问进行解答;课后建立课程讨论小组,教师进行指导和引领,对关键问题进行解释或总结。三是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课前教师可将相关教学视频等预习内容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授课时,可通过平台发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课后可在平台布置在线作业,组卷测试等,根据平台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线下教学教师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课程结构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3. 考核方式设计

为了更好的检验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重新调整设计。第一,将课程教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人文素质、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延伸 [4]。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设置人文内涵评价指标,系统地考核体现课程思政的知识点,细化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测量,布置含有“思政元素”的作业,以此检验思政素质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第二,丰富考核形式,将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展示、实践报告、平时作业和阶段测试等都纳入最终课程成绩的评定,避免仅依据期末试卷评定成绩的考核方式。第三,各项评价内容的权重应当科学设定,强调平时成绩,并向学生公布,激发学生平时认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 结语

融入思政元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应该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为主要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考核方式设计三个方面深入挖掘和探讨了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2021年课程思政示范一般项目:《微观经济学》资助。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 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09698441971220&wfr=spider&for=pc, 2021-12-10.
[2] 刘津汝, 曾倩. 课程思政与《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 21(3): 164-166.
[3] 曾丹丹. 西方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J]. 科教文汇, 2021(35): 61-64.
[4] 刘向华, 张旭, 刘宁, 等. 西方经济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J]. 河南农业, 2022(12):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