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文旅融合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ultural and Travel Fusion Studies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AM.2022.118598, PDF, HTML, XML, 下载: 347  浏览: 560 
作者: 朱梦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文旅融合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Bibliometrics Visual Analysis
摘要: 本文以2001年1月~2021年4月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和核心期刊数据库中以“文旅融合”及“文化与旅游融合”、“文旅产业融合”为主题的363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从发文时间、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以及关键词聚类等角度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出知识图谱,进而对文旅融合的研究过程、研究现状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文旅融合研究发展主要分为萌芽期(2008年以前)、起步发展期(2009~2015年)、全面发展期(2018年以后)三个阶段。研究总体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迄今为止研究成果显著;但尚未形成高产作者群,且各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为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及其路径研究、区域文旅融合研究、文旅新兴产业研究等。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363 documents with the theme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and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CSSCI database and core journal database of CNKI from January 2001 to April 2021 as sample data. Through the Bibliometrics software CiteSpace, it makes a visual analysis and draws a knowledge map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ublishing time, research institutions, source journals and related keyword clus-tering, then it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cess,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frontier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the embryonic period (before 2008),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period (2009~2015)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iod (after 2018). The research shows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on the whole,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markable so far; however, the high-yield author group has not yet formed, and there is a lack of cooperation among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ath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dustry, regional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research, cultural tourism emerging industry research, etc.
文章引用:朱梦婷. 基于CiteSpace的文旅融合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8): 5669-5675.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8598

1. 引言

罗森伯格在对美国机械工具业演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产业融合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末期产业融合思想逐渐受到学术界及产业界的关注。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与其它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等特征,尤其具有产业融合的特性 [1]。2009年随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提出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的号召。2018年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合并重组为文化和旅游部及各地文化和旅游机构的改革重组,进一步加强了文旅融合发展在行政体制上的保障,这对文化和旅游融合过程起到了推进作用。近年来文旅融合研究领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关于文旅融合的研究成果显著,本文通过CiteSpace5.7软件对所选的样本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根据提炼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进而探索得出文旅融合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演化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希望能为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文献覆盖面最广、数据最多中国知网(CNKI)为研究数据库,为了更加全面地确定研究样本,本文采取文化和旅游融合及相关同义词进行检索,选择的检索式样为(主题:文旅融合) OR (主题:文化与旅游融合) OR (主题: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期刊来源类别选择“CSSCI”和“核心期刊”;时间跨度选定为2001~2021年,检索截止时间为2021年4月,通过设置上述检索条件,共筛选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363篇。

CiteSpace软件由陈超美教授基于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开发出来的一种文献分析计量软件。该软件的主要功能为对关键词的聚类、共线及突现,作者及机构的分布、机构间的合作等进行可视化分析,近年来受到了各界学者的广泛使用。本文以检索出的363篇文献为样本,使用知网自带的可视化分析得到年度趋势图、研究机构等情况;进一步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并探究其热点研究主题及发展路径,并得出相应结论。

3. 文旅融合研究的基本情况

3.1. 学术关注度

学者对某研究领域关注度的变化,一般通过相关文献数量的变化来反映。进而对文献数量的研究是衡量学术关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文旅融合研究在样本年限内发文量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中国文旅融合研究趋势在2001~2008年变化趋势不太明显,这八年间一共只有8篇文旅融合相关的核心文献,可见这一时期学者对该研究主题的关注度不高;自2008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之后,学术界对文旅融合的研究逐步变多,其中2009~2015年文献数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学者们对文旅融合的关注度逐渐升高;2016~2018年文旅入行和相关的核心论文发表数量为零,这一阶段可能国家正在筹划相关事宜,学者们在等待合适的时机进行学术创作;随着2018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两部门的合并重组,国家也先后颁布了文旅融合相关的政策文件,这使得文旅融合有了国家行政方面的保障,自2019年起,学者们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其中2020年共发表了182篇与文旅融合相关的核心文章。由此可以看出,文旅融合研究热度受国家发布的相关文件的影响较大。

Figure 1. Statistics of annual document issuance

图1. 年发文量统计

3.2. 研究机构分析

本文对文旅融合主题相关文献的来源机构的分析主要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来实现,并进一步对文旅融合研究主要研究机构的分布进行简要分析。由表1可知,我国文旅融合研究的主要力量由高校机构组成。按照发文量排序位于前十名的依次为吉首大学7、中山大学4、南京大学4、华东师范大学4、深圳大学4、华中师范大学3、青岛大学3、北京联合大学3、广西大学3,其中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发文总量占总发文量的10.5%,由此可见,高校机构成为我国文旅融合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

Table 1.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n China in 2001~2021

表1. 2001~2021年国内文旅融合主要研究机构及地域分布

3.3. 来源期刊分析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传播的一个重要纽带与载体,它在研究成果的检验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文献的来源期刊,对于确定该领域的主要情报源有重要帮助 [3]。通过图2可以看到,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刊登文旅融合领域相关的文章共46篇,由Bradford定律可以得出,这些期刊处于研究论文的核心区,因而属于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情报源。排名前十的期刊名称分别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经济地理》、《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图书馆杂志》、《山东社会科学》、《贵州社会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通过排名前十的期刊名称可以看出,近年来文旅融合研究领域与图书馆研究领域相结合,发表了很多相关文献。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知识提供、信息传递、思想交流、社会服务等功能价值,拥有与旅游业融合互促的天然性与可能性 [4]。

Figure 2. Core source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domestic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research

图2. 国内文旅融合研究领域核心来源期刊

4. 文旅融合研究主题内容与热点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一般具有概况论文核心主题内容的作用。通过Citespace软件以“关键词(kerword)”为网络节点,以1年作为时间切片单位,随后对运行结果进行人工调整,得到文旅融合研究的共现词网络知识图谱,在知识图谱中关键词字体大小与该词出现的频率及中心性呈正比关系,对原始数据整理得到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领域排名前10位的高频关键词(表2)。

在共现词网络知识图谱出现频次最高的前五个节点是文旅融合、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公共图书馆、旅游业。除此之外,位居前列的关键词为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公共文化服务、民族地区等。“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民族地区”的反复使用体现出近年来文旅融合研究逐渐与图书馆文化相结合,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就某个区域的文旅融合现象进行研究的成果。

Table 2. High frequency keyword statistics

表2. 高频关键词统计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指按照层级聚类的原则对多项指标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进而清晰地展现出文献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文旅融合相关研究进行主题聚类。通过对聚类结果整理得到,国内文旅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文化等方面,其中,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部门)相互渗透与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或增长点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能使产业之间相互弥补各自的缺陷与不足,相互促进、依存共赢 [5]。早在2001年,乌恩就提出旅游业与文化相关程度极高,且旅游业与文化相关产业地关联度极高 [6]。文化特别是地域文化对游客旅游印象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6]。学者黄细嘉指出文化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对旅游者极具吸引力。文化赋予旅游以新的内涵,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他在文中提到,文化与旅游是紧密相关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融合路径、融合模式、融合动力(内生性、外生性) [7]。

5. 研究的演化路径与未来研究热点分析

5.1. 研究的演化路径

文旅融合研究成果数量受到相关政策文件影响,近年来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总体看来,我国学者在学术创作过程中善于运用新奇的视角和新颖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的研究年限是从2001年至2021年,时间跨度较大,为更加直观地展现,本文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通过Timezone时区图将我国文旅融合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研究探索阶段即萌芽期,时间节点为2008年以前。该阶段关于文旅融合相关研究零星出现,研究主题主要为文化与旅游研究,多数是从理论层面进行研究,总体发文量较少。第二阶段即起步和发展初期,时间为2009~2018年,其中2009年发文量大幅增加。通过分析可知,2009年8月国家原文化部、旅游局发布《关于促进文化和利用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提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8],并推出十大举措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结合。伴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学者们致力于文旅融合研究,自此之后,先后出现了产业融合、融合发展、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民族地区文旅产业融合等研究主题,故从2009年之后,文旅融合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之前有所增加。第三阶段为全面发展期,时间为2018年之后。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体现出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坚定决心,标志我国文旅产业正在向全新的阶段迈进 [9]。2019年发文数量和新的关键词剧增,其中2020年年发文量高达182篇。就研究内容来看,文旅融合研究打破了原来停留在基础理论研究阶段,逐步朝纵向深层研究方向发展,基础研究领域大多与图书馆文化相结合,探究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载体应如何建设等问题。在文旅融合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出现如“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等研究主题。2010年1月~4月文旅融合研究主题在核心期刊发文共计47篇,达到2020年全年发文量的26%。

5.2. 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词是指关键词在某个时期突然增加或者使用频次增长明显的关键性术语,通过突现词可以展现出文旅融合研究阶段性前沿研究热点 [10]。图3为利用突变检验功能得到该领域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以看出研究侧重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在突现词图谱中,Year是指样本数据起始年份,即2001年;Strength值越大,表示该词突现强度越大。由图谱可知,样本年份突现词共有8个,即近年来文旅融合研究前沿,其中突现强度较大的主题词为旅游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其中“融合”的影响周期为2009~2014年,其是学者们对文旅融合研究的最早前沿领域。随着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一度成该领域研究关注的焦点,其中“文化创意产业”在2013~2014年突现率最高,说明在该时间段内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热度最高,学者花建认为推进文化创业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培育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举措之一 [11]。在八个突现词中,突现度最高的是“旅游业”这个词,高达6.55,影响周期为2011~2014年,分析得知,该阶段学者们积极探索如何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的路径,学者姜永常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例研究得出应充分发挥旅游市场的资源整合、产品开发和消费引导作用,政府在政策与体制保障、统一监管和跨界治理中的宏观管理功能也要发挥积极作用 [12]。

Figure 3. Key words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research

图3. 文旅融合研究突现关键词

6. 研究结论

1) 从研究阶段来看,我国文旅融合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2008年及之前的研究探索阶段;2009~2018年的起步和发展阶段;2018年之后的全面发展阶段。

2) 从发文时间来看,国内文旅融合研究在2001~2008年变化趋势不太明显;2008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文旅融合的相关政策之后,学术界对文旅融合的研究逐步变多,2009~2015年文献数量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2019年起,学者们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关注度迅速上升。

3) 从发文机构来看,文旅融合领域主要研究机构是高等院校,且经济管理学院和旅游学院居多;但各研究机构间合作关系尚不紧密。

4) 从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和聚类分析图谱来看,可以得到近年来文旅融合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旅游产业、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分析、文旅融合区域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产业融合新产业和新业态 [4] 等。如姚云贵等通过文献查阅法、逻辑演绎法以及实地调研法,初步提出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四大机制 [13]。

5) 从文旅融合研究内容来看,首先,文旅融合研究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如2009年和2018年两个时间节点上,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学者们的发文数量及研究热点都迅速增加;其次,文旅融合研究主要以经济利益为主导,但社会效益见效甚微。国家积极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一方面是为了指导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从而获得更大的积极效益,另一方面是为了更有效地传承文焕,从而提供国家软实力,产生更好地社会效益。但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聚焦于社会效益研究的少之又少。

参考文献

[1] 徐仁立.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1): 61-62+65.
[2] 乔杨. 专利计量方法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以国内冶金领域为例[J]. 情报杂志, 2013, 32(4): 34-37+27.
[3] 时希杰, 吴育华, 方志刚.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情报科学, 2005(9): 1331-1335.
[4] 申军波, 石培华, 张毓利, 翟燕霞, 陆明明. 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路径探析[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21(4): 5-10.
[5] 厉无畏. 创意产业导论[M]. 上海: 学林出版社, 2006.
[6] 乌恩. 地域文化与旅游规划[J]. 人文地理, 2001, 16(1): 24-26.
[7] 黄细嘉, 周青. 基于产业融合论的旅游与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对策[J]. 企业经济, 2012, 31(9): 131-133.
[8] 麻学锋, 张世兵, 龙茂兴. 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 经济地理, 2010, 30(4): 678-681.
[9] 李伯华, 罗琴, 刘沛林, 张家其.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经济地理, 2017, 37(9): 207-214+232.
[10] 张海燕, 王忠云. 产业融合视角下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8(4): 17-23.
[11] 花建. 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路径[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4, 16(4): 26-35.
[12] 姜永常.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研究——以文化旅游业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 107-112.
[13] 姚云贵, 尹华光. 武陵山片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研究[J]. 现代商业, 2014(27): 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