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ath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2.128416, PDF, HTML, XML, 下载: 414  浏览: 650 
作者: 彭小玉: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产教融合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摘要: 地方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路径研究,既是丰富产教融合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一项必要工作。本文分析总结了国内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与现状,针对现阶段现代产业学院出现的实践课程占比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行业教师数量质量有待优化、培养目标不具体等问题,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以及人才质量与高校发展等方面,对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提出了较简单但合理的建议,从而进一步促进地方本科学校应用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A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ath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ntent to enrich the theory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but also an indispensable part to advance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nclud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of modern industry.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College of modern indus-try at this stage,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proportion of practical courses, the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etting,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eachers in the enterprise industry to be optimized,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not specific, from these aspects: the system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nstruction scale of teaching staff,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and higher learning ability, this paper provides some simple but reasonable ideas for the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local undergraduate schools and services to support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彭小玉. 地方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2, 12(8): 2749-275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8416

1. 引言

现代产业学院是基于国家“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主要新目标,是对人才的强大需求而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新理念。现代产业是立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立足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换代等现代社会与技术环境,在地区经济中地位不断上升、产出贡献率不断增长,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质和空间、巨大带动作用的产业 [1]。现代产业学院的“现代”是相对于传统产业学院而言的,含有新的意思。二零一五年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国家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制定印发的文件中指出要把“积极引导普通高等教育话适应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把转变办学发展思路重点转为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教深度融合在与地方校企合作、培育地方应用型技术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提高地方学员的就业和创造就业能力基础上,全面地提高学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与地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2],产业学院院校主体由高职院校向应用型本科并举转变。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校企合作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紧密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快现代产业学院建设,2020年7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3]。该指南明确了现代产业学院以“坚持立足教育发展之根本、坚持以产业发展为要、坚持以产促教相融、坚持科技创新促发展”的办学指导和思想,明确地提出到了学校将力争通过用四年半左右时间的发展时间,统筹和推动我校新型的工科教育和现代新农科、新大医学、新大文科的融合发展,全面着眼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能力,选择一批在地方特点较为突出、与相关行业发展紧密地结合紧密的地方高校和建立了若干所由与当地的政府部门、行业公司集团等社会多参与主体共同合作和共管资源共享机制的地方现代工业院校,并初步确定出了以“创新应用型培养模式、提高学科团队建设的质量、开展高水平校企合作创新课程、建设校内实习和实训示范基地、建立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服务管理平台、健全内部管理的体制机制等”等共七个项目建设的任务目标。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新型的办学机构或组织,是推进建设、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组织创新,是促进地方本科高等教育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步伐的最有效的方式途径之一,是地方高校教育与现代产业、行业、企业教育联合创新发展模式的最强烈现实需要,是地方高等教育积极改善自身人才培养结构、提高质量水平,以更好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最必然的现实选择,区域本科高等教育与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院校专业联合建设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全面促进本区域高等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是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2.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背景与现状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4] 中明确强调,各地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要积极顺应引领和服务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常态,要努力实现高等教育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高等教育为应用型高等教育。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产物,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教育组织模式 [5]。现代产业学校建设是国家推进产教融合的必然产物,是促进产学研一体发展的新兴教学组织模式。二零一七年,国务院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有关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几个建议》,要求通过“加强民营企业重要主体地位”,通过瞄准产教结合培养的“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渠道,把更多的社会公共资源转变为大学教育资源,为各地的本科学校在转型过程中进行校企合作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依据,表明产教结合发展已步入了全新阶段。现代工业院校创建是地方本科学校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同时更是发展创造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必须始终以建设区域产学研协同基础为根本,由学科分割走向交叉整合,紧密追踪地方经济社会结构调整、行业发展升级的最新走势,注重人才培养需求预测与就业分析。唯有在根源上避免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的脱钩,才能真正做到产业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产业升级发展需要的同步衔接。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制于办学传统,以及学院自身的组织架构、课程和学科专业设置落后于国家现代产业学院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创新改革体制机制,来保障国家现代产业院校建设。要成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首先就必须考虑现代产业学院建立的二个特点:一是按照“产业需求牵引逻辑”,为适应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要求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技能素质的特殊需求,逐步转变为依靠理论知识灌输的传统培养方式。地方本科学校特别是应用型地方本科学校,必须积极担当起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和区域经济提升转型的重担。按照现代工科人才培养规律,在延续传统工科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优秀教学资源与实验平台,强化高素质师资的配备,建立专业交叉、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进一步重构课程教育体系结构,促进传统工科教育提升转型,以培育适应新时期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由重视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播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变为重视批判性思考和创造力的培育,由此促进产品创新和产品升级迭代。二是积极拓展各类高校的办学渠道,加快促进产业和院校的相互交流,推动各学科专业间的交流和深化结合。现代产业学校以企业工作需要为主导,以培养毕业生能力为中心,突破院系学科专业、业界校际间的隔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企业共同负责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学校管理工作、培养计划制订等,形成共享交流的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教育平台,才能推动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从现代产业学院的指导文件看,根据当地新兴行业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的原有基础,无论从校级还是省级层面,现代产业学院成立的速度和数量都在迅速增长,有些学校迅速成立了甚至十几个产业学院,为了避免过热和名不副实的情况以及更好地促进现代产业学院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评价标准去评估目前大量涌现的现代产业学院。国家针对校企合作的形式、措施和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并且出台了多项有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但是依然有一部分现代产业学院面临着如何均衡多方利益关系有效降低成本,以及怎样加强产业学院校企合作的协同共建功能等问题;仍然面临着合而不深、合而不融等现实瓶颈,“引企入教”的合作模式尚未凸显,校企合作“重形式、轻实质”的问题仍然存在,多数企业并未参与产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企业将对职业岗位的关键需求融入到地方高校产业学院的专业建设方面,在实际建设中鲜有话语权,这对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持续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可以说,不少产业学院在践行校企合作时只是一个虚的口号,存在于表面,并未脱离原有的校企合作之路。这些问题往往也从侧面影响着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地方高校专业建设是耦合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中枢神经”,专业建设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是否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规格和质量要求,关系着高校教育是否能够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关系着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与前途命运。因此,重视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就是提升人才的有效供给,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条件。为解决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之困,学者应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现代产业学院进行开拓研究。

3.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一定不要去盲目的跟风,要多立足服务于合作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深入的了解校企合作的单位,要做到有对校企合作单位不能只浮限于表面、对校企合作单位的目的形式效果等要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在建设过程中,要求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新的人才定位,与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构造新的人才培养标准,满足行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6] [7] [8]。教育部、工信部印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指出产业学院是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9]。现代产业院校主要是为支持我国企业高质量的发展而提供的人才资源储备和人才智力的保障,资源的整合开发能力、独特优势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优势和大量高素质合格的本科毕业生这一系列这些优势要素共同构成起了高等院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想实现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发挥政企校各方办学职能。根据文献资料总结以及实地调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现状,可以发现以下一些问题:

3.1. 校企合作参与课程体系结构须优化

课程建设影响着地方高校产业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基石,校企合作参与课程建设是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性环节。通过查找文献发现,现阶段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课程建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课程建设目标与岗位需求匹配不足,合作建设课程体系目标的定位与学生就业发展和产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校企双主体在共建方面团队意识匮乏,专业教师与兼职产业教师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在建设目标上没有足够的相关机制保障,使校企共建流于形式,只存在于表面。2) 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有待调整,学校理论课与产业实践课内容安排针对性不强,这两类课程结构比例影响着学生对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3) 合作开发教材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

3.2. 企业兼职教师数量质量亟需提高

师资是高校专业建设的主体力量,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校企合作新的组织形式,那么教师队伍显然是由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专职教师共同组成,根据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现状发现1) 产业教师的数量不足,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了企业参加共建学院的积极性高低情况。2) 产业实践能力与教学经验丰富的专职教师较少。3) 企业兼职教师能否将技术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以及最新实验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

3.3. 实践教学环境和管理机制有待优化

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提升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在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仍有以下问题。1) 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2)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固定单一。3) 实际训练条件与环境需改善。

4. 改进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建议

4.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它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根据现有问题:1) 需要抓住课程建设目标的职业性质,满足岗位职业需求,要将现在的“专业–课程–就业”模式变革为“就业–课程–专业模式,并不断调整并完善课程内容。2) 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时,尤其增加企业内部的实践课时,不断满足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要求。3) 整合校企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在教材的内容质量方面严格把关。校企共同开发的教材应反映社会发展变化下对行企技能需求的最新信息,企业在教材上需要具有充分的话语权,更需具有与实践课程相匹配的特色化特点。

4.2. 提升教师素质,鼓励兼职教师参与职前培训

师资队伍是宝贵的人力资源,也同时是专业建设质量的先决条件,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质量,根据了解到的现代产业学院的现状,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改善:1) 建立企业教师选拔与考核机制,需要通过这种机制筛选出一批无论是在教学水平还是岗位技能都经验丰富的教师,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2) 倡导企业教师参与教学职前培训如思维、教学、语言的等方面的训练。3) 建立高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协同沟通机制,实现“无界化”的师资管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吸取相互的精华与优势,实现教学环节上的紧密衔接。

4.3. 优化实训环境,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训环境贯穿实践课程的整个过程,是提升学生实操能力、职业素养的基本保障,影响着学校企业共建产业学院专业建设的水平高低。因此,针对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1) 建立学校企业双主体有效的合作沟通机制和平台,降低双方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是理论与实践尽可能的实现无缝衔接。2) 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特征创新实践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力。3) 使企业更加深入投入到实践环境的优化方面,具有完备的设备,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便于学生毕业后适应企业实际环境。4)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基地建设的环境氛围。

5. 总结

现代产业学院是近年来高校打造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优势。鉴于其他类似研究成果,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建设存在实践课程占比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行业教师数量质量有待优化、培养目标不具体的问题等,本文针对目前所查相关文献以及分析研究我国现代产业学院发展建设方面的发展现状特点和发展背景,对现代产业学院课程体系结构、师资力量素养、实践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春利, 孙丹丹, 徐瑶. “五个一体化”现代产业学院新模式建设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 2021(4): 149-156.
https://doi.org/10.13980/j.cnki.xdjykx.2021.04.025
[2]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
https://ghc.usst.edu.cn/2015/1119/c1876a21688/page.htm, 2015-11-19.
[3] 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8/28/content_5538105.htm, 2020-08-28.
[4] 杨希. 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 陕西教育(高教), 2015(12): 33+35.
https://doi.org/10.16773/j.cnki.1002-2058.2015.12.018
[5] 金劲彪, 侯嘉淳, 李继芳.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法律风险与防范——基于江浙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证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 41(5): 20-27.
[6] 沈希. 以现代产业学院助推新时期产教融合[J]. 教育发展研究, 2021, 41(5): 3.
[7] 黄彬, 姚宇华. 新工科现代产业学院: 逻辑与路径[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6): 37-43.
[8] 廖建华, 梁咏仪, 卢英姿. 建设产业学院实施双主体育人的探索与实践[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9, 13(2): 9-13.
[9] 王姣姣, 柯政彦.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现状、经验与展望——基于江西省17个产业学院的分析[J]. 职教论坛, 2021, 37(6):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