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Visual Analysis of China’s Food Safety Governance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 Based on CiteSpace
DOI: 10.12677/AAM.2022.118577, PDF, HTML, XML, 下载: 228  浏览: 381 
作者: 马俊龙: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关键词: 食品安全治理CiteSpaceCNKI前沿趋势主题聚类Food Safety Governance CiteSpace CNKI Cutting-Edge Trends Topic Clustering
摘要: 以CNKI国内近十年食品安全治理核心期刊数据库为基础,运用Cite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可视化分析功能,对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主题聚类及前沿演化趋势等进行量化分析。掌握当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研究形势,对后续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结果表明,近十年,相关研究的发表总量水平仍趋于上升,多为独立研究,当前主要研究热点在社会共治、合作治理、协同治理等方面,当前研究应具备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境的预见性。
Abstract: Based on CNKI’s core journal database o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in the past ten years, CiteSpace software and CNKI database visual analysis functions a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context, research hotspots, theme clustering and frontier evolution trends. Grasping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is of grea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follow-up research.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decade, the total number of publications of re-lated studies still tends to rise, mostly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the current main research hotspots are social co-governanc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etc. The cur-rent research should have the foresight of various complex situations that may occur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马俊龙.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可视化分析[J]. 应用数学进展, 2022, 11(8): 5473-5483. https://doi.org/10.12677/AAM.2022.118577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治理是公共治理中的难点。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形势依旧严峻。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食品安全监管这一角度切入,以CNKI中国知网为数据库,从中选取筛选出我国近十年的食品安全治理相关文献,Cite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可视化功能具有绘制图谱的功能,通过绘制的图谱来分析近十年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进程趋势和前沿热点,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相关文献,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2010~2022年间,通过高级检索功能筛选出该年间时间段的相关文章,检索主题关键词为“食品安全治理”,共检索出1148篇学术文献记录,文章主要目的在于理清近十多年间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进程和现状,基于CNKI数据库的选择上,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文献,将文献检索范围限定在核心期刊、CSSCI期刊、EI来源期刊等。剔除非相关文献后共得到498篇核心著作文献进行后续统计分析。

以CiteSpace软件和CNKI数据库中的可视化分析功能作为文献计量工具,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分析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核心著作者、关键词等为依据来分析当前研究态势 [1]。

3. 文献数据计量分析

3.1. 文献主题共现矩阵及年度交叉分析

共现矩阵是根据文献主题的特征性描述信息共同出现汇聚成近似二维表的矩阵图,但只是外观形式相近,实质上并非是二维表。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讲,主题关键词共现图包括共被引、共词、共链、文本关键词共现等形式来表现。基于CNKI数据库为基础,利用CNKI数据库中主题词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出年度发文共现矩阵分析图,如图1。从文献搜集的主题词共现矩阵法分信息当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研究发展的热点与关联趋势所在,共现矩阵的主题词之间关联在图中以数字和图形指标显示,10以下的关联度以数字表述,10以上的关联度通过圆形大小表示。图形越大代表,这两者的研究主题词关联度越大。由图1可知,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治理两者之间关联度最大,其共现次数多达49词,该指标的变化体现在当前的相关事件发生或者相关政策的实施。而在食品安全治理模式上,共现出“社会共治”“协同治理”“公众参与”等相关词,其中“社会共治”和“协同治理”与食品安全共现次数分别为15次和14次,可以反映出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领域,学者们紧跟当前社会治理形势,将治理权利分散于社会层面,促进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

Figure 1. Co-occurrence matrix analysis chart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research topics

图1. 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主题共现矩阵分析图

图2为年度发文数量分布图。近十年核心著作发文量趋势总体呈波动状态,以2018年为分水岭,2010年至2017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上升状态,2016年和2017年达到最大发文量分别为46及47篇。自2018年发文量骤降,社会各个领域再次重视食品安全治理的发展,食品安全治理方面相关研究再次回到研究者的视线之内,可以体现2019年和2021年食品安全治理的相关文献发文量上,从数据上来看总体数量攀升,2022年的数据暂时不全,但是根据趋势,预测之后的研究成果量仍处于攀升的状态。将CNKI数据库中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研究主题词进行交叉可视化分析,如图3为年度交叉分析图,以2018年为基准,近年间总体研究成果数量总体呈上升状态,发文量整体趋于稳定。如图中条形住柱中不同色块代表研究较多的主题词,其中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治理仍然是研究的焦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协同治理主题词的数量逐步攀升,可以看出社会各个领域将食品安全治理的发展着重放于协同治理上。2022年数据暂时搜集不全,但根据趋势来看,预测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研究逐步攀升,且研究重心逐步聚集于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上,符合当前社会治理重心下放的趋势,整体来看核心著作等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研究也在加快发展步伐。

Figure 2.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documents issued in the year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图2. 食品安全治理年度发文数量分布图

Figure 3. Annual cross-analysis of the subject words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research

图3. 食品安全治理研究主题词年度交叉分析

3.2. 研究者及研究机构共现分析

根据学者普赖斯提出的文献计量中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

M p = 0.749 N p max

在公式Npmax代表在搜集的文献数据中发文量最多的核心著作者所发的文章数,而Mp代表者在搜集的数据中发文量的作者最少发文量。在食品安全治理文献样本数据中李静发文量最高(10篇),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得出超过2.4篇的作者可作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据此统计发文数量两篇以上的作者,共有核心作者49位,共发文213篇,其中前10位作者如图4所示。由此可见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核心作者群形成。其中,排名前3位为李静(10篇)、吴林海(8篇)和胡颖廉(7篇)。分别来自于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其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等。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core authors in the field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图4. 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核心著作者分布图

通过CiteSpace软件得出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混合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通过了解核心著作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直观看出当前研究领域的思想与观点,在研究领域起到带头作用的学者其发表核心研究著作数量也较多。在此汇总出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成果较多的作者以及该类学者的具体研究方向和核心著作,图中节点之间存在两端或三端连线,这些连线代表文献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相关程度的大小也直观体现在连线的粗细上。网络中的节点表示文献作者,作者节点大小则代表其出现的频率,其发文数量与节点的大小密切相关,作者之间的合作网络图谱可以从新的角度上来评价其学术影响力,可以直观反映出一些核心研究人员。 [2] 如图2所示,左上角计量结果显示,N (节点) = 307,E (节点连线) = 172,Density (网络密度) = 0.0037,该数据可以直观反映出在目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密度较低,从图中的网络连线呈三点连线和单线状来看,网络节点整体分布松散且较少。可以得出作者之间虽在机构内部的合作较为紧密,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以两至三人的局部合作为主。该领域的主要高产作者代表为吴林海、林静、李洪峰等人。此类学者总体发文数量较多,且在多个文章中被引用,体现出该类学者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具有较广泛的影响作者之间跨机构合作程度较低,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虽有一批核心研究人员与高产作者,但从整体上来看,多数研究者趋于独立研究,未来应加强更广更深程度上的合作研究。

3.3. 热点演化路径及趋势分析

中介中心性(CB)代表该关键词节点在整个网络图中的重要程度,同时CB > 0.1表示该网络中此关键词具有重要的意义。CiteSpace绘制出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通过梳理文献的关键词可以直观了解到文献的主题和研究内容,关键词的频现率则体现在图中关键词节点的形状大小,关键词频现率越高则说明该词为当前的研究热点,节点的中心性越高,则说明该研究热点越重要。 [3] 节点之间的联系通常在图中体现为关键词之间的连线,如图6中所示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图中显示节点315个和连线521条,根据表1所示的关键词频次较高的前十位,分别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协同治理、治理、政府监管、治理机制、公众参与、合作治理、治理模式、多元治理等,该词组是近十年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

Figure 5. Mixed co-occurrence of researche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图5. 研究者及研究机构混合共现图谱

Figure 6.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图6. 关键词共现图谱

Table 1. Statistics on high-frequency keywords

表1. 高频关键词统计

通过分析文献数据中出现频率变化多的关键词,或者在多篇文献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据此可以判断当前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以及研究方向后续的演化趋势,这可以帮助学界众多学者们掌握相关研究的关键所在。图7为突变词图谱,图中有14个突变词组,其中停止突变的有九个词,分别是治理模S式、市场失灵、政府、交易成本、社会治理、社会共治、监管、治理能力、新时代等。其中,风险治理、创新研究等关键词可以从图中红色图形长度看出该类关键词在领域里具有较长的研究时效。社会治理、社会共治、风险治理、创新研究该类词组在图中Strength数值较高,即突变强度较高。且图中有5类词组之间的突显时间较为接近且一直保持突变状态,分别是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侦查策略、治理研究、治理效能等。

Figure 7. Highlight word atlas

图7. 突显词图谱

运用CiteSpace软件可以对食品安全治理研究领域的突变关键词检测,通过检测的突变词绘制出聚类时区图谱,如图8所示,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趋势会体现在聚类时区图谱上,通过研究热点趋势的演化可以有助于掌握当前研究的核心议题变化。结合建设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从聚类时区图谱上来看,学界近阶段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上“多元治理”、“协同治理”“社会参与”等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较多,在此之上丰富的议题使得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范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随着时间推移研究的前沿议题如“社会共治”、“风险治理”等越来越多,丰富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内容,如“商品经济”、“绿色食品”等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关键词上体现出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更加聚焦当前经济的发展状况。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在近阶段时间呈上升趋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增添新的动力源泉,中国食品安全治理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被中央定位为其人民安居乐业的民生大事也是国家政治大事,也在旧的研究姿态上绽放新的议题。近十年食品安全治理从实践来看,国家主导的食品安全治理模式趋于内卷化态势,国家、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形成社会共治模式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从国家管理转向社会治理这一理念深刻贯彻于食品安全治理,这一转变以自上而下政府的鼓勋、引导、规范,以及自下而上社会的推动、自觉和理性为动力来源,多元主体共同构建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局面,在解决市场失灵的情况下,也规避政府单一监管食品安全的弊端。

Figure 8. Keyword clustering time zone atlas

图8. 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谱

3.4. 前沿议题聚类分析

由CiteSpace分析关键词后进行聚类,绘制出聚类分析图谱(如图9所示),图中显示出14个聚类标签。聚类模块值(Q值)大于0.3即聚类模块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值)大于0.5即当前聚类合理。图中左上角Q = 0.6055,S = 0.7384,由此可以得出该图谱聚类之后的结构是有效而且合理的,并且我国近十年的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研究核心议题都在图中以标签的方式反映出,譬如协同治理、合作治理、社会共治等。结合文献内容,大致分为以下的研究议题。

1) 协同治理相关研究。近阶段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在协同治理方面更丰富。李静从当前的国内食品安全治理中分析出当前食品安全治治理模式里存在主体、运行框架以及结构等一系列问题,以此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模式。 [4] 刘飞等人基于食品安全善治的角度,分析治理中多元主体协同行为的逻辑关系,以此构建出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机制与原则。 [5] 陈彦丽以协同学原理为基础,通过统计学工具,评价当前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协同度,得出当前协同治理水平不高且机制尚存缺陷,提出多元主体参与可以解决这一缺陷。 [6] 周开国从近阶段食品安全事件爆发的背后原因以及事件背后媒体曝光的过程,提出三位一体的协同治理模式,即以媒体、资本市场和政府为主体。 [7]

2) 合作治理相关研究。李静认为在建设新时代治理体系的进程,同时让我国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合作共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值得重点关注。 [8] 通过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推进“互联网+食品信息公开”,以信息沟通激发民众的参与及管理潜能;通过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让利”、为消费者“保利”,构建“农企民利益共同体”,让利益主体之间促使合作交流主导整个机制的运作,借此提高食品安全治理中企业的参与度;让行业协会在主体间发挥桥梁的连接作用帮助其做好企业、政府以及消费者的合伙人,扮演好“利益协调人”“行业监察员”“治理促动者”角色,让政府、市场、社会三方配合共同帮助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有效参与。 [4] 李静、吴晓东提出让当前国家食品安全治理的模式转变为合作为主、协商辅之,形成多中心的治理模式,充分发挥非政府资源与政府的能力,综合保障完善食品安全治理。 [4] 张琦则认为政府应该在食品安全治理中主动改变过往的治理模式,应该以食品企业自主监管为首要激励的形式,并且让社会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不再拘泥于政府监管为主的模式。 [9] 张红凤和陈小军一致认为食品安全治理不应该只局限于单一模式,应该发挥多主体共同参与的能力,形成多中心模式。主要由政府、消费者与第三方组织参与到治理体系中。

3) 社会共治相关研究。杜志浩认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应该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实现共治的局面。 [10] 王秋石和时洪洋认为第三方组织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治理领域中的问题,在市场与政府机制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时,第三方组织便发挥出关键作用。 [11] 王妍、唐滢认为,食品安全治理应该借助大数据平台,构建包含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多元主体的食品安全大数据治理模式,这一模式可有效地缓解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陈璐玼认为食品安全治理要实现社会共治,必须要促使政府、企业和第三方监管力量参与到其中。同时综合考量政府与企业在治理过程中的局限,发现在政府监管之余,第三方组织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且企业自我约束较差的情况下,第三方组织便可发挥约束作用。 [12]

Figure 9. Clustering of food safety governance keywords

图9. 食品安全治理关键词聚类图谱

4. 总结展望

食品安全治理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我国学者在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创造出丰富的前瞻性研究成果,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总体发文量水平仍趋于高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的议题越来越多,不断丰富该领域的理念内涵。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偏向于独立研究,因此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度较低。学科类别较为单一多集中于社会学、行政学等。学科之间的交融可以为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带来理论上的创新,同时促进实践模式的更迭。 [13] 未来食品安全治理研究可以由以下开展,要重视理论之间的结合构建框架,通过上述分析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议题,食品安全治理中各主体之间参与治理的战略是基于不同的理论,当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错综复杂,部分理论的概念内涵还存在异议,同时机制也较为散乱。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学科类别交融不多而局限无法全面分析现实问题。理论的创新尚未完全贴合当前食品安全治理主体参与的运用,未来可以尝试构建系统性全面的食品安全之理论框架,梳理出不同理论体系各阶段发展的特性,为社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

从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的图谱和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文献数据的综合分析,主要从以下归纳当前近十年我国食品安全治理领域研究内容。分别为协同治理、社会共治以及合作治理的相关研究探讨。从文献的梳理来看,学者们对于多元协同、多主体间合作关系以及多主体社会共治的模式构建等研究存在达成共识的地方,在食品安全治理的策略和构建治理模式上各持有不同的意见,目前食品安全治理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经验分析,定性研究缺乏数据支持,其信效度难以提高,难以为中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中提供优化路径设计的指引,无法通过能力建设上的加强来为食品安全治理中风险抵御和安全水平保障的提高。要准确识别并且不断挖掘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发展水平如何,总结食品安全治理的当前现状具有的特征、同时针对前后发展的变迁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治理中问题的成因。 [10] 正确评估应对食品安全危机的能力,对比治理绩效的水平如何。对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问题变量建立动态的测量模型和评估指标,以此建立全面可持续的治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为各社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战略选择提供一定的实践基础。

中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作为民生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构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中的实践基石,以此凸显中国特色的治理体系,所以也要提升当前的治理实践经验,将理论服务于实践作为今后研究的目标,但基于文中的综合分析来看,当前食品安全治理领域治理体系的构建缺乏上下间的治理的关系归纳凝练,理论也缺乏实践支撑。因此,在食品安全研究领域要未雨绸缪,不仅结合当下应该及时处理的问题,同时保证未来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对复杂的情境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借此帮助食品安全治理应对未来的挑战,提供参考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2): 242-253.
[2] 程红莉. 中国食品安全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热点演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世界农业, 2020(4): 102-111.
http://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20.04.012
[3] 冯婷婷, 汪超, 张郁, 李扬, 石勇.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2, 13(2): 641-649.
http://doi.org/10.19812/j.cnki.jfsq11-5956/ts.2022.02.017
[4] 李静. 从“一元单向分段”到“多元网络协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完善路径[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7(4): 93-97.
http://doi.org/10.15918/j.jbitss1009-3370.2015.0413
[5] 刘飞, 李谭君.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国家、市场与消费者: 基于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J]. 浙江学刊, 2013(6): 215-221.
http://doi.org/10.16235/j.cnki.33-1005/c.2013.06.022
[6] 陈彦丽. 食品安全协同治理运行机制分析[J]. 商业研究, 2014(1): 60-65.
http://doi.org/10.13902/j.cnki.syyj.2014.01.007
[7] 周开国, 杨海生, 伍颖华. 食品安全监督机制研究——媒体、资本市场与政府协同治理[J]. 经济研究, 2016, 51(9): 58-72.
[8] 李静. 食品安全的合作共治: 日本经验与中国路径[J]. 理论月刊, 2019(4): 91-97.
http://doi.org/10.14180/j.cnki.1004-0544.2019.04.013
[9] 张琦.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9(6): 95-97.
[10] 杜志浩, 时洪洋, 王军永. 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成因与对策——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J]. 食品工业, 2019, 40(3): 239-243.
[11] 王秋石, 时洪洋. 食品安全治理改革的障碍与路径探析[J]. 当代财经, 2015(8): 71-78.
http://doi.org/10.13676/j.cnki.cn36-1030/f.2015.08.007
[12] 陈璐玭. 国外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的比较与借鉴[J]. 世界农业, 2017(9): 176-181.
http://doi.org/10.13856/j.cn11-1097/s.2017.09.028
[13] 时洪洋. 食品安全企业自主治理:目标模式与实现路径[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