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及安全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Origin and Security Governance of Network Mainstream Ideology
DOI: 10.12677/ACPP.2022.114078, PDF, HTML, XML, 下载: 354  浏览: 518 
作者: 林倩余: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渊源安全治理路径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Internet Theoretical Origin Security Governance Way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选择和观念取向趋向多元化。网络空间自身的多元性和网络空间中存在的“泛娱乐化”和“去中心化”现象严重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本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理论溯源,结合网络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剖析当下网络空间中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对策,在网络空间中维护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Abstract: Sinc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tered a new era,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s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other aspects. Especial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has greatly changed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people’s value choices and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tend to be diversified. The pluralism of the network space itself and the phenomenon of “pan-entertainment” and “decentralization” in the network space seriously threaten the status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This paper traces the theoretical origin of Marxist ideology, analyzes the factors threatening the securit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the current cyberspace 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of the network centering on Marxist ideology in the cyberspace.
文章引用:林倩余.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及安全治理研究[J]. 哲学进展, 2022, 11(4): 438-443.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4078

1. 引言

意识形态是能够显示出社会的发展程度以及人类的实践活动的一种思想体系。正是这主流意识形态,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现在是一个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时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促使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致使信息传播媒介越来越多元化发展。因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治理变得异常重要。

2.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及内涵探析

意识形态的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意识形态的灌输无非就是暴力与非暴力之分,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传播、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寻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及内涵研究。

2.1.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探析

主流意识形态是指在当前的社会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文化、艺术、道德、法律、宗教等观念的集合,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活动场域,在这个高度开放的场域中,国家、政党、组织以及个人等不同网络行为主体所认同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在虚拟空间中碰撞、交锋、对抗、博弈” [1],最终形成一种代表着某一网络行为主体价值归属的观念集合,即网络意识形态。而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则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崭新形态” [2],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结合网络空间的新发展,兼具技术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2.2. 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渊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原旨

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基本遵循,以唯物辩证法为工具,从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对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且全面的阐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彻底撕开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外衣,把人们从这些虚假观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 [3] 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直接的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阐明了意识和存在的现实关系,彻底击碎了资产阶级强加给无产阶级的虚假意识形态观念,把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暴露在阳光下。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 [4] 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生存环境中产生的观念的集合。而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意识形态是该国家占据统治地位的、由全体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一整套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以及行为规范的观念集合。

2.2.2. 列宁、斯大林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论述

列宁、斯大林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并在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也印证了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观念,可以转化为强大的、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物质力量。列宁意识到,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并掌握政权,必须拥有一整套体现本阶级主张的思想观念体系,属于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必然是完全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列宁指出;“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 [5]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论述打破了意识形态与科学的二元对立局面,使得意识形态理论上升为科学的理论具有真理性。斯大林坚持并发展了马、恩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先进的思想,提高政治觉悟,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更高的成就,他指出:“现代社会生活的轴心是阶级斗争。在这个斗争进程中,每个阶级都以自己的思想体系为指南” [6]。

2.2.3. 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指导思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毛泽东认为:“无论在党内,还是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毒草,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只能处在被统治的地位” [7]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并引领主流意识形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坚持守正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两个变局”背景下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8] 基于网络空间的特性,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在网络空间中,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征程。

3. 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以及便捷性使得人人都是自媒体。网络空间中意见领袖以及网络空间中的不同声音等非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网民的观念形成和价值引导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发出会真切的对网民群体的感官造成一定的刺激,感性的人因此而受到来自网络空间中各种观念的影响,这直接会影响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当前,网络空间中的泛娱乐化、去中心化以及网络空间的多元性严重的影响了广大网民对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与认同。

3.1. 网络空间“泛娱乐化”现象日益弥漫威胁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一种“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 [9]。也就是说,“感性的”是人的一种内在特性。“泛娱乐化往往以碎片形式话语形态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又为人们建构起感性层面的真实在场,” [10] 泛娱乐化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感性这一特点疯狂吸人眼球,因为人们真的很容易受到这种所谓的“真实”而被左右和操控。当这种所谓真实的、感性的东西被人们日常生活所接受和容纳,那么理性的价值需求就必然会被压制,这必将会导致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轻视,甚至是无视,这必然会降低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甚至影响人们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归属感,在网络空间中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发展造成威胁。泛娱乐化现象能够发展至今,都源于他们会去跟随模仿任何有价值的材料资源并进行娱乐包装,打着娱乐的幌子来掩饰本身的无价值性,无限放大人的弱点,摧残人的精神意志,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无疑会对我国网民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观念塑造和价值导向产生不良的影响,对人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负面作用。

3.2. 网络空间“去中心化”现象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是单向的、中心化的并且由统治阶级所掌握,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形成使得这种灌输模式在网络社会中受到挑战。“网络由众多节点构成,众多节点串联起来构成了网站,在网络中没有起始点,也没有结束点。” [11] 因此,网络平台在模式设计上就是一种去中心化体系。在网络空间中形成了一个看似平等的虚拟活动场域,在这个场域里人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与接收者,在这样一个虚拟的开放的空间中,信息的多元化和主体的匿名性营造了一种貌似真实的平等的环境,这就使得网络空间存在去中心化的现象。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各种思想观念的滋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产生了挑战,意识形态不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灌输过程,而是呈现出一种横向生长的状态,意识形态的传播不再是一个点,而是有无数个主体发出,这就严重威胁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3.3. 网络空间的多元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等思想领域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样,在互联网场域中,各色各样的网络主体散布着不同意识形态的信息,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空间中充斥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盛行。主体的多元性必然会产生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性,网络自身所具有的开放性、便捷性的特征为人们提供自由表达的平台,同时也引发了时代发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的诉求,网络中意见领袖们和精英阶层不同的意见倾向则会带动产生不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这必然也会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尤其是多元主体在对公共事件的不同价值倾向的解读中,主流意识形态性较为薄弱的网民群体的过激发言很可能会导致民粹主义的产生,进而可能造成网络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意识形态是国家政权合法性的基础,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的精神黏合剂,” [12] 网络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冲击,是对中共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挑衅。

4. 新时代网络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在过去、现在都没有改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个基本精神从来没有变。在迈向两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刻,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13] 新时代强调意识形态的安全治理尤为重要,尤其是网络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治理关乎社会秩序的稳定,关乎是否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1. 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实质就是实现其治理的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法治化和多元共治的动态过程,从而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效度并达至一种的‘善’的治理状态。” [14] 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要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优势,结合时代特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以达到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善”治的状态。因此,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网民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网络制度建设中去,进而促使网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不断增强价值认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还要深入挖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在网络空间中打造一种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和谐的网络生态环境。

4.2. 以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15] 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达到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就十分必要。新时代我们要不断的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实践”,从实践出发,在实践中检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化对人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也要做一名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此外还要运用辩证的观点以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非主流意识形态,要自觉抵制西方社会思潮的入侵。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坚持对广大网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宣传教育,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提高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4.3. 充分发挥主流官方媒体的带头引领作用,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宣传事业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特别注重党的宣传事业。在多元化的网络空间中,主体的多元性导致了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性,各种信息和思想纷杂,因此,主流媒体的观念传播和意见发表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人民的事业就是党的事业。我国的媒体宣传事业亦是如此,是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是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与稳定的有力支撑体系,主流官方媒体要根据党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與论引导,尤其是在国家大事和突发公众事件面前,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引,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真实客观地发表评论,并注重引导公众舆论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面对国际舆论压力,要积极开展国际舆论斗争,要真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主流官方媒体在网络战线上要切实做好引导舆论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作用,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广大网民以正确的引导,切实做好媒体带头人的作用,以达到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史献芝. 网络意识形态的内涵、特征和生成机理[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5): 11-17.
[2] 黄冬霞, 吴满意. 网络意识形态内涵的新界定[J]. 社会科学研究, 2016(5): 107-112.
[3]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51.
[4]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695.
[5]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85.
[6] 约瑟夫·斯大林. 斯大林全集(第6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217.
[7] 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7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9: 197.
[8]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 人民日报, 2013-8-21(001).
[9]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09.
[10] 汪康, 吴学琴. 网络“泛娱乐化”引发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治理[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3): 58-62.
[11] 叶芳. 脱域与嵌入: 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下的网络舆情治理[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5(5): 50-54.
[12] 冯茜, 黄明理. 中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4): 49-55.
[13] 人民网. 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EB/OL].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912/c25408-22891584.html, 2013-09-12.
[14] 史献芝. 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路径[J]. 探索, 2018(4): 172-178.
[15]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2: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