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生态化课程建设策略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and Certificate
DOI: 10.12677/VE.2022.114064, PDF, HTML, XML, 下载: 301  浏览: 4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隆 艳, 杨翠友:广东开放大学,广东 广州
关键词: X证书人才培养方案融入融合工作角色X Certific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tegration Work Role
摘要: 类型教育社会地位的确立和维护是新《职业教育法》即将实施之后职教界改革创新的难点重点。人们获取社会身份地位的惯常途径,是满足岗位工作角色认同需求,从企业岗位劳动实现技术技能价值,提供满足需求的途径手段。本文分析了X证书通过工作角色履责,确立技术技能人才社会角色地位的功能作用;发现X证书价值实现的生态领域是岗位工作角色育训;指出以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为治理起点,采用职教课程融入手段,采取从“课程匹配”到“工作适应”的融入路径,是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生态化策略的关键举措。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type educa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ircl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The usual way for people to obtain social status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job role identification,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technical skills from the position of enterprise labor, and to provide the means to meet the nee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of X certificate in establishing the social role status of technical talents through work role, and finds that the ecological field of X certificate value realization is job role training. It points out tha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mun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governance, adopting the means of integra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adopting the integration path from “Curriculum matching” to “Work adaptation”, are the key measures that X certificat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ecological strategy of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文章引用:隆艳, 杨翠友. 基于“课证融通”的高职生态化课程建设策略[J]. 职业教育, 2022, 11(4): 407-412.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4064

1. 引言

今年5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职业教育法》提出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和“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此作为实现职教改革目标的关键举措,其中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是目前在职业院校开展的1 + X证书试点中的“X证书”。1 + 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与普通大中学校人才培养不同的手段与方式,具有典型的职教特色。

2. “课证融通”背景下育训并举的课程生态化策略

1 + X证书制度的引入,强化了职业角色教育,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生态环境,形成了育训并举的课程生态化策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等元素被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内化于职教课堂体系之中。X证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就是秉承“融入”的理念,以“课程”嵌入为手段,坚持“课程匹配”“工作适应”的原则,通过课程内容融入、课程结构融入和工作结构融入等三个环节,实现1 + X证书与专业课程的高度融合,帮助学生完成从学习者到职业者的身份转换。

2.1. 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生态化设计

从概念上看,“融入”与“融合”虽只一字之别,但内涵却相距甚远。从关系走向上看,“融合”是双向的,表示X证书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能够互相渗透;而“融入”是单向的,指X证书课程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上融入到了“方案课程”之中。从互动步骤来看,“融合”是各模块课程之间接触的最终目标,而融入只是融合的第一步。从互动势位来看,融入暗示着不平等的关系行为,即“方案课程”为主、X证书课程为辅;相反,融合反映两者关系的平等性。

课程是融入的单元。在育训并举的理念引导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为依托,在企业工作岗位和业务流程平台上,遵循育训并举的生态环境下人才培养规律,对X证书课程融入的内容、流程进行再开发和重新配置。根据这一原理,X证书课程的融入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课程内容融入、课程结构融入和工作结构融入。课程内容融入就是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的融入;课程结构融入包括课程的分类、次序、课时和组合的融入;工作结构的内容包括角色预期、角色适应、角色确认和角色管理;工作结构的融入包括角色的预期、适应、确认和管理等。

依据上述分析,本文将X证书课程融入策略划分为“两个层次”和“三个环节”。第一个层次是“课程匹配”,即X证书课程融入“方案课程”,包括课程内容融入和课程结构融入两个环节;第二个层次是“工作适应”,即“1 + X证书课程”融入“工作角色”,包括工作结构融入环节。两个层次、三个环节之间,相互交融、互为依存,构成系统的融入关系体系,其内容用图1来展示。

Figure 1. Job role formation: the X certificat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

图1. 工作角色形成: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策略图示

2.2. X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生态化模型

图1中,纵轴表示工作角色履责过程,反映劳动市场中企业工作角色育训状况。企业在履行育训主体义务时,从招聘开始,到岗位选择、在岗培训,团队建设,一直到职位升迁,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本管理链条。横轴表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运行过程,反映教育市场中职教课堂活动状况。在校企合作双元育人背景下,校企共同决策投入资源,确定专业办学方向,制定相应1 + X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图1中的“课程匹配”层次上,第一个环节是课程内容融入。融入对象是每一门课程,即要求X证书与所对应“方案课程”在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方面相互匹配。第二个环节是课程结构融入。融入对象是课程结构体系,即要求X证书对对应的课程体系尽可能保持一致,形成1 + X证书课程。第三个环节是工作结构融入,属于“工作适应”层面。融入方是1 + X证书课程体系,吸纳方是企业角色育训中的工作角色形成与管理体制。在工作适应层次上的工作结构融入环节,其融入节点是“证书类型课程”。与前两个融入环节不同,融入选择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而凸显角色育训生态变化所诱致的“岗位社会性”特征。工作结构融入环节,被选择的对象不是X证书的课程,而是学习掌握了某一类证书课程技术技能的人,所以“证书类型课程”是融入点。它所面临的融入对象是工作角色预期、工作角色适应、工作角色确认和工作角色管理机制。

3. 1 + X证书制度带来的课堂生态环境的转变

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说,人、教育和环境组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矛盾运动、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其中,课堂是人才培养方案生态系统的基础物质条件。新《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通过X证书的融入,引入行业标准,倒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跟上市场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从而优化X证书的课堂生态。

3.1. X证书引入之前的职教课堂生态

生态的本意是:“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于环境中的各个个体间或种群间的种种关系” [1],生态概念“揭示了生态主体与其成长环境之间、不同生态主体之间交互作用,彼此之间存在着整体相关性” [2]。职教课堂生态是指:“高职院校基于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人才培养模式,为完成特定的人才培养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各种教学活动场所” [3]。产教融合举办学校、校企合作育训培养和工学结合技能习得,形成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生态系统,它包括职教生态主体、职教生态环境和职教生态使命三大要素,是形成课堂生态的决定因素。

但是,目前的职教课堂生态存在多重缺陷:一是企业办学主体缺位。无论从“职业教育举办方”“职业教育管理方”还是“技术创新主导方”来看,企业的主体性没有充分体现。新《职业教育法》强调“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4],意味着传统课堂以学校为主体的状况必须改变。二是岗位证书课程缺失。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基于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理实分离、工学脱节,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课程成为短板。三是职教课堂生态堪忧。职教课堂环境包括物质条件的自然生态环境、反映教育态度和动机的社会生态环境、体现职业教育相关的风气和价值观念的价值生态环境。目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后两者严重失衡。

3.2. X证书引入之后的课堂生态变化

新《职业教育法》出台后,职教课堂生态将会产生三大变化。一是课堂主体变化。校企双元育人成为主流,企业“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4];二是课堂环境变化。校企共同体的人才培养场所将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三是证书内容变化。人才培养方案证书,既有学历证书,也有多类型、多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形成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角交融的职业教育证书体系。

政策性职业标准引致的课程生态变化。课程是职教课堂生态的核心要素。课程形态变化上,虽然X证书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变化各具特色,但是它们有一个基本特点,即在1 + X模式下,它们以职业标准为基础,具有共同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实习实训标准等。不同的是,随着课堂生态的变化,它们的管理主体、构建形式和适应性方面有所差别:

一是管理主体变化。新《职业教育法》明确了人社部、教育部的职责分工:“国务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 [4]。对X证书课程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以下简称“方案课程”)来说,它们有了共同的标准制定顶层设计主体,改变了长期以来组织、人事、劳动分头管理,相互独立,没有整体设计的局面。

二是构建形式变化。X证书由“学历课程” + “培训课程”演变为“标准化考证课程”。X证书课程具有相对固化的“标准化考证”架构,考证框架课程以职业标准为基础,一般分为基础知识课程、职业素养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综合技能考试四个模块。

三是构建适应性变化。新《职业教育法》强调启动1 + 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目标,是“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4]。这意味着两种证书既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又要相互分工合作。X证书课程的适应性,具体体现在工作角色能力培养上,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训练成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

3.3. X证书融入后企业评价路径的转变

X证书融入职教的课堂,既改变了课堂生态,也由此改变了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从单一向多元化过度。

第一,证书–岗位路径评价。工作结构融入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路径,需要设计科学准确的“融入”考评方法,以形成“证书–岗位”评价、“技能–职责”评价、“绩效–层级”评价和“能力–身份”评价的关键路径测评体系。

在角色预期环节,学生处于求职者位置,预期目标是能够通过面试,进入心仪的公司工作。招聘方则期望通过招聘解决岗位人力不足问题,即实现“人–岗”匹配。怎样判断“人”,证书是所学专业及其能力的主要凭据,此时“人–岗”匹配扩展为“人–证–岗”匹配。所以,角色预期阶段的评价指标,就是“证书–岗位”一致性评价,即考评证书与岗位工作的一致性。

第二,技能–职责路径评价。在角色适应环节,学生处于入职前的试用者位置,预期目标是能够通过试用期考评,成为心仪公司的员工。试用期的主要挑战是岗位任务的技术障碍。企业期望通过试用期所分派岗位任务履责情况,来测试应聘者的能力素质,权衡是否值得聘用。此时,评价的标准是工作绩效。所以,在招聘期“证书–岗位”匹配基础上,评价指标会拓展为“技能–职责–绩效”。一般情况下,只要证书类别与岗位性质相匹配,试用期工作任务技术难度不会太高,通过试用期考评问题不大。但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状况,恰恰是“证书–岗位”失配、“职责–绩效”脱节成为企业招聘用工的常态。

第三,绩效–层级路径评价。进入角色确认环节,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身份。在此时期,员工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完成初级到中级的岗位工作任务,提升工作岗位级别,获得理想的薪酬福利,规划职业发展目标。企业设置工作角色任务、支付薪酬福利,目的是为了通过企业内部的劳动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现具有突出贡献能力的人才。所以,在试用期基础上形成了竞争性“技能–绩效–层级”评价格局。通常情况下,核心技能证书课程、提升技能证书课程和技能拓展证书课程,能够满足本专业工作岗位履责及其职级升迁需求。困难的是,岗位绩效的取得,是通过企业内部市场竞争的方式产生的,所以,角色课堂建设中,行业和龙头企业的“竞争性选择”非常重要。

第四,能力–身份路径评价。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职业生涯路径上,能够顺利通过角色确认环节,有幸迈入角色确认环节的学生是少数。在角色管理环节,员工对自身和环境的认同增加了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勇气和信心。在新的生涯时期,在现有岗位上进行生产、经营和服务的技术创新是竞争制胜的关键。

4. 1 + X证书制度下课程生态环境的治理

目前,在1 + X证书制度的顶层设计中,企业承担着开发建设的主体责任。但是,在X证书的实施和效果评价中,校企共同体承担着重要职责。加强校企共同体建设,是把“突出行业企业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作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改革的核心追求” [5]。X证书的生态治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4.1. 加强校企共同体建设

校企共同体建设在X证书生态化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利益得以保护。校企共同体办学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不同,前者是利润最大化,校企共同体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共同体成员的需求。校企共同体建设中,企业需要抽离出单纯获利动机,承担职业教育的公共性社会义务,厚植社会人力资源基础。其次,学生工作角色和职业身份得到认同。认同是共同体生成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关键。在校企合作共同体平台上,学生通过课堂育训、技能考证、在岗择业、角色管理,完成自身角色和身份认同,减少择业成本和失业转岗风险,提高了成才的效益。最后是归属感的培养。在校企合作共同体中,企业文化是培养归属感的纽带。企业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留住了优秀员工,得到了优质人力资本,从而牢固了校企关系,保障了人力资源供给。

4.2. 校企共同体的企业选择

职教二十条的出台和相关职教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到位,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建设逐步兴起。但是,破解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的格局绝非一日之功。成功的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关键在于选择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机强,他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充分认识到人才的作用,因此,具有较强的履行职业教育社会义务的观念意识。龙头企业引领技术创新潮流。各行各业X证书的标准、课程建设都深受龙头企业技术标准的影响,与龙头企业合作,会大大缩减X证书建设的技术成本,取得技术领先地位。另外,龙头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育训结合、角色身份一体化生存发展空间。X证书的建设面临着证书建设和证书落地实施相脱节的问题,加强与龙头企业合作,能将证书实施、工作角色履责和职业身份发展整合到共同体平台上,大大提高学生成长空间和成长效率。

4.3. 优化校企共同体的课堂生态

首先是角色育训的专业标准化建设。角色育训专业标准化建设,是指高职院校要以国家或各地方政府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面向劳动用工市场,根据课堂生态环境条件,制定具有工作角色育训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生态课堂教学治理体系。工作角色育训以企业为主导,以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为基础,实施融合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理论课堂以学校为主导,依托学校专业教师,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扎实专业理论基础;校企合作共建网络生态课堂,提供个性化网络课程模块资源,满足学生泛在学习需求,解决角色育训所面临的工学矛盾。要全面优化角色育训生态。首先是自然生态优化,重点解决课堂设置的地理位置问题;其次是社会生态方面,及时落实激励企业办学的税费优惠政策,加大对学校合作办学的经费补贴力度。第三是价值生态优化。发挥龙头企业或者社会公益组织成功的共同体办学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角色育训的社会价值效应。

基金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重点领域项目:新型职业农民1 + X证书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ZDZX1057)。

参考文献

[1] 李森. 论课堂的生态本质、特征及功能[J]. 教育研究, 2005, 26(10): 55-60, 79.
[2] 徐洁. 论生态课堂的内涵、功能与价值诉求[J]. 教师教育论坛, 2016(10): 43-46.
[3] 马斌. 高职课堂论[J]. 教学研究, 2008(4): 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发〔2022〕4号) [Z], .2022.
[5] 程东峰. 角色论——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J]. 皖西学院学报, 2007, 23(4):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