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纳税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ax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DOI: 10.12677/VE.2022.114056, PDF, HTML, XML, 下载: 235  浏览: 1,22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徐建群:四川开放大学,四川 成都;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魏晓彬: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纳税实务》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Reform in Education Tax Practice
摘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热点,各高职院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目的在于让各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一起同向同行,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德育功能。《纳税实务》课程是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确定课程的思政总目标,探索税法课程进行思政建设的具体途径,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以便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focus of China’s current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cor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in full swing. The purpos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is to make all professional courses go hand in han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ax Practice is the core cour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major, so we should determine the overa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al of the course, explore the concrete way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ax law course, and fully expl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design, so as to better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文章引用:徐建群, 魏晓彬. 课程思政背景下《纳税实务》教学改革探索[J]. 职业教育, 2022, 11(4): 357-363.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4056

1. 引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立足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在强化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更注重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有序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有效而可靠的保障。

2. 新时代课程思政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一) 课程思政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要求牢牢抓住育人这一教育宗旨,使职业教育再次回归教育的初心和本真 [1]。把立德树人目标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专业中的每一门课程,渗透到文化教育、实习实训的每一个环节。把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以利于完成职业教育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以利于担当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进而推动整个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 课程思政助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一批批素质高、技能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就职业院校学生总体来看,不仅普遍文化底子薄,学科知识差,而且学习目标不明确,行为习惯不良好,自信心不足等。要想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先解决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问题,让学生对未来、对人生、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后才能去指挥行动。而课程思政则恰好与思政课程联合出手,双管齐下,二者同向同行,对学生的政治方向、品德素质等进行正确的引领,共同致力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将爱国精神、企业精神、职业精神以及个人理想信念等等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呈现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让隐性与显性的施政引领时时出现、处处呈现,让学生牢记于心,转化于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 《纳税实务》课程思政总体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课堂是进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是进行思想政治学习的主渠道,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基本载体。专业课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纳税实务》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使培养的财经类学生毕业后能成为合格的财税人员,在本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在近些年,网红、明星等巨额偷税、漏税事件频发,突显了部分公民守法意识淡溥、诚实守信缺失等问题。而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财税类专业人才,除了教会他们自己应该做一位尊重国家法律,遵守法律规定的、具有正确人生观的财税专业人员外,他们还肩负协助其他人做知法、守法的、依法纳税的合格公民的责任。所以《纳税实务》课程思政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晓税、会算税、懂报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更具有爱国情怀、有责任感、勇于担当、诚实守信、依法纳税等职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即德技兼修,以德为先。

4. 《纳税实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 专业教师重专业知识技能,轻价值引领

在《纳税实务》课程中,囊括了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大小共计18个税种,且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税改一直在不断进行,专业教师的重心放在了每一个税种的相关法律规定,如何计算各种税,目前哪些税种进行了改革,有哪些税收优惠,如何纳税申报,申报又做了哪些更新等等。在专业知识方面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同时随着大数据与智能化的发展,纳税与申报等实操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专任教师还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已有的专业技能。因此,一方面因课程时间有限,课程内容却较多,学生又有考证、竞赛、就业等显性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欠缺,思政能力有限,从而在教学中出现了专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轻价值引领的现状。

(二) 教学设计中缺乏课程思政元素,教学实施中缺乏课程思政融入

课程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专任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等准备工作。由于当前课程思政总体还处于边走边探索的阶段,财税专业教师未能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度不高,对专业课程参与课程思政改革持观望态度,抑或被动参与,没有真正意识到课程思政在当下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去挖掘知识点与技能训练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

同时,专业教师由于自身的思政素质与思政能力有限,因意识的缺乏,也缺乏自我提升思政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在纳税实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融入与税收知识有关的时政热点和相关税收案例,从中提炼出思政元素,致使税法课堂缺少思政味。

(三) 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在《纳税实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相关税收知识点,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老师安排学生做一些相关练习,然后老师再对习题进行评讲。传统的讲授法让学生感觉学习的枯燥无味,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已然不能取得期待的良好教学效果。

5. 《纳税实务》课程思政教改途径

(一) 强化师资力量,转变育人理念,提升思政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建设主要靠教师去落实。《纳税实务》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课程的专任教师有责任去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做好相关教学设计,以便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无疑提高了对专业教师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相关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思政素质和思政能力 [4]。因此,作为《纳税实务》课程的专业教师需从改变观念入手进行自我革新和提升。

1) 转变思政观念,增强育人意识

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全体教师应自觉在日常的全部教学工作中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尤其需加强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强化育人使命 [5]。

在《纳税实务》的课堂教学中,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手段之一便是启动学生内部的马达,让学生自己运转起来,做到自觉自律,而不是教师强制性输入和要求学生。这就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即课程思政。让学生意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让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探索未知、去实现目标。作为专业课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使命,应需把育人放在首位,解决学生思想意识、端正学习态度、变被动为主动。要达到这一目标,任课教师应该转变育人观念,意识到税法课程不仅仅只是教学生税收知识、掌握纳税申报操作等,更重要的是教会财经专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引导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有个正确的学习观,学会思考,清楚认知自己,找准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

2) 强化思政学习,提升思政素质

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政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学习强国APP”,或者参加思政专题讲座、或者交流研讨,增强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和德育意识,做好思政元素的储备和积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观摩课程思政的精品课,学习课程思政的具体实施。通过三全教育,全部教师都参与课程思政,形成氛围和思政大环境,增强任课教师在税法专业课程中主动挖掘思政元素,寻求税法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素养相结合点的自觉意识。

3) 挖掘思政元素,增强思政能力

进行课程思政改革,需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带进专业课堂,将教书育人的内涵渗透进专业教学,让立德树人工作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缓慢而不间断。

纳税实务课程教师应探索本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知识触点、实践触点、活动触点等,以学生或感同深受的、或可意会的、或可感知的、或可参与的形式,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方式将所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税收知识与纳税实操中。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任课教师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自我的思政能力。

(二) 优化教案设计,让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

1) 教学设计理念

为达成课程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教学设计为关键一环,需在原来的教案框架结构中加入思政板块,从智育中挖掘德育,以德育促进智育,从而实现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6]。在设计中,思政元素可以直接从税法条例中导出,也可以在计算税收或申报纳税中导出,还可通过生活中个人或企业的真实案例中引出。

2) 教学设计方案

项目一:认识税法

任务1.1税法与税收

课程内容:税法的发展史

思政元素:正确认识中国的强国之路,法制越来越完善,促使学生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内容:税收的作用

思政元素:税收乃国之血脉,它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结合疫情期间国家迅速投入建方仓医院救国救民的案例。认知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安全感与自豪感。意识到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越来越繁荣。

任务1.2税法要素

课程内容:纳税义务人

思政元素:从纳税人信用管理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也同学们的立身处世之本。引导学生增强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课程内容:减免税优惠政策

思政元素:体现国家对扶农、安全环保、以及残疾人等特别群体的关心与关注,感受到国家法律的温度,提升学生爱国情怀。

任务1.3税法体系

课程内容:两大税法体系

思政元素:我国税法体系越来越完善,从中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公平性、合理性,国家越发展,经济越发达,法律越完善,让学生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项目二:增值税

任务2.1增值税认知

课程内容:全面营改增的实施

思政元素:中国的经济在蓬勃发展,配套的税收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相信政府部门的治理能力越来越强,增强道路自信。

任务2.2增值税的计算

课程内容:进项税的抵扣

思政元素:懂法、守法,更不能违法,举违规开票的案例,强调按税法规定进行涉税事项的处理,增强法律意识。

任务2.3增值税的练习

课程内容:专项练习

思政元素:通过算税、报税的练习,培养同学们相关的职业素养,比如饱满的精神、爱岗敬业、耐心仔细、专注投入、沉着冷静、戒骄戒躁、注重实践。

项目三:消费税

任务3.1消费税认知

课程内容:15个消费税税目

思政元素:我国选择了部分商品征收消费税,是国家在借税收进行宏观调控。有意调节某些消费行为,促进节能环保,正确引导消费需求。强调大学生自控力不强,容易产生冲动消费,也有奢侈消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个人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理性消费。

抽烟和酗酒有害身体健康,因此消费税税负较重,提醒大学生应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也应体恤爸妈供养自己的钱来之不易,尽量少抽烟,也不酗酒。

项目四:企业所得税

任务4.1企业所得税认知

课程内容:小微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思政元素:培养创业意识,勇于拼搏的精神,鼓励创新创业,激发创业热情。

任务4.2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课程内容:国家为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优惠税率15%

思政元素:从减税降费看出国家的政策倾向,培养学生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的意识。

课程内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就业,可加计扣除100%

思政元素:国家支持企业的扶弱。培养学生关爱弱势群体,互帮互助,尽已之力帮助他人,回报社会,不断进步的优良品德。

项目五:个人所得税

任务5.1个人所得税认知

课程内容:个人公益性捐赠

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和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课程内容: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

思政元素:认识到多劳多得,税负公平,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

任务5.2个税的计算

课程内容:个税征收与缴纳

思政元素:引入明星偷逃税案例,强调知法守法,不违法,做一位诚实守住、有公德心和责任心的合格公民。

项目六:其他小税种

任务6.1关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课程内容:关税

思政元素:引入中美贸易保护战,可以播放时政新闻小视频,借此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程内容:教育费附加

思政元素:国家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教导学生珍惜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不负自己,不负国家,争取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回馈祖国。

任务6.2房产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印花税

课程内容: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住房以及公租房的交易双方,免征印花税

思政元素:国家税收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国家关注民生问题,培养学生在享受国家及他人关怀的同时,也学会关心他人的大爱精神。

任务6.3城镇土地税、土地增值税、契税、环保税

课程内容:城镇土地税、资源税、环保税

思政元素:国家土地资源有限,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的意识。

(三) 围绕立德树人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达到期望的课程目标和思政目标,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由于纳税实务课程主要是讲税、算税、报税,相对严谨,所以任课教师在统筹教学内容的同时,需适当注重教学的多样性,适时引入社会税收热点、重大税收案件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讲授法,可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探讨法等,让税法课堂更有参与性和吸引力,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纳税实务课程还可采用线下 + 线上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线下面授为主,以线上自助学习为辅 [7]。充分利用互联网,通过学习通或云班课等创建或引入一些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线上观摩、线上讨论、线上提问、线上练习等。同时,还可引入虚拟纳税申报系统平台,在锻炼学生专业实操能力的同时,借机传达用人企业对财税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及职业素养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 设立激励机制,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为促进课程思政工作更快更好的实施,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把课程思政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来抓。可通过举行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竞赛,建立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一定量的专用资金,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激发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为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保驾护航。

为检测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专业课教师在考核评价中除了考试成绩与过程评价,还可加入思政板块。思政考核可以包括出勤、听讲、互动、作业、活动、实训等方面的表现情况。从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学生良好形为习惯的养成与职业素养的形成。

6.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让思政广泛融入各专业课程,是教育未来的必然趋势。职业教育大力进行课程思政,是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齐抓共管,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需要学生共同参与。课程思政之路充满挑战,既是对教师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其责任心的考验,更是对当代教育的一个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专业方面的受益解惑,更重要的是传授做人做事之道。

课程思政已逐渐融入各门专业课程,如同盐溶于水。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服务社会的各类经济体,与社会良性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他们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思想引领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德才兼备的财税专业人才。而作为财经专业核心课程的纳税实务,专业教师应提升思政能力,积极进行课程思政,在让学生在掌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引领学生对财税专业和行业有清醒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精神,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金项目

四川开放大学教改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打造三维一体化育人模式”(编号:XMNJZJ2021003Y),主持人:徐建群。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 课程思政: 内涵、特点与路径[J]. 教育研究, 2020, 41(9): 32.
[2] 王东清, 刘静静.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 经济师, 2019(3): 203-205.
[3]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 (15/16): 28-29.
[4] 卢珍珠. 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探讨——以税法为例[J]. 文化视野, 2019(31): 389, 391.
[5] 殷俊明, 张兴亮. 会计学“专业思政”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财会通讯, 2020(15): 163-166.
[6] 周晓慧.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会计教育的育人内涵及实施路径[J]. 商业经济, 2020(3): 180-183.
[7] 梁红, 徐静. 基于OBE历年的应用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析——以《税法》课程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0(4): 110-112.